小夹板固定与外固定支架治疗伸直型桡骨远端A3型骨折的临床观察论文_李国志

小夹板固定与外固定支架治疗伸直型桡骨远端A3型骨折的临床观察论文_李国志

尚志市亚布力镇中心卫生院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631

【摘 要】目的:观察外固定支架与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优缺点。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4-2015年收治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80例,分为小夹板固定组40例和外固定支架组 40 例,做对比实验,分析结果。结果: 小夹板固定组复位后复位后、复位后 1 个月、复位后 6个月掌倾角、尺偏角均优于外固定支架组,小夹板固定组治疗后2个月、6个月优良率均高于外固定支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优于小夹板固定,但由于现有研究存在的方法学不完善和样本的局限性,上述结论有待设计更严谨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关键词】临床研究;桡骨远端骨折;腕关节功能恢复

【中图分类号】R27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2-026-01

前言: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是上肢骨折的常见类型,其发生的原因主要是骨折端的骨质受到外力作用发生骨质粉碎和压缩,进而出现骨折端的缩短,影响患者预后腕关节的功能。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的固定措施是保证患者预后功能恢复的关键所在。目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各种方法中使用较广泛、具有代表性的外固定方法是外固定支架和小夹板固定。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80例临床资料分析,探讨两种方法的优缺点,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 2014年-2015 年收治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 8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外固定支架组40 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 34-72 岁,平均53 岁, 受伤时间最短1h,最长 35h,平均 7h,A3型 16 例,C 型19例。小夹板固定组40例,男 22 例,女 18 例,年龄 30-77岁,平均 56 岁。受伤时间最短 3h,最长33h,平均6h,A3型16例,C 型24例。两组患者均无血运和神经功能障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受伤时间及分型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的选择

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各种方法中,使用较广泛、具有代表性的外固定方法主要包括小夹板和外固定支架。其中夹板固定因具有操作简易、经济实用、易于调整等优点更易被病人接受。而外固定支架是一种微创手术,其以固定稳定可靠、对骨折局部血运影响小等优点亦被临床医师广泛使用。

1.3统计分析方法

采用 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间差异分析使用 t检验,计数资料间差异分析使用x²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对上述80 位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腕关节恢复情况进行病例随访,随访时间至术后6 个月,对比分析复位前后尺偏角、掌倾角、桡骨长度丢失情况,发现两组患者复位后尺偏角丢失、掌倾角丢失恢复状况良好,复位后 1 个月,复位后6个月,外固定支架组患者骨折位置有小部分丢失,骨折有轻微再次偏移,表现为尺偏角和掌倾角丢失变小,但是按照骨折复位标准判定,仍在骨折复位范围之内!复位后、复位后 1 个月、复位后6个月两组患者尺偏角丢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小夹板固定的方法和优缺点

用小夹板固定法进行局部麻醉,助手双手扣住肘关节,术者双手扣牢患者手背,同时中等力度拔伸牵引4-6min,短缩畸形纠正后术者双手拇指用力按压桡骨骨远端掌侧或背侧,增大骨折处向背侧或掌侧成角,双掌自掌背侧,尺桡侧对向叩挤骨折,在持续牵引下使腕关节适度背伸或曲腕,使腕关节平整。复位后,根据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采用 2 块小夹板外固定于腕关节于尺偏,掌屈、背伸或中立位,三根扎带捆扎固定,患肢悬吊于胸前小夹板固定是一种弹性固定,其保持了骨折断端的相对稳定,但骨折端仍有一定的活动度。小夹板固定的优点是骨折局部组织损伤和血运破坏较小对骨折断端无应力遮挡作用,因此对骨折的自然愈合过程影响较小。取材方便,费用低,小夹板的材料,都是可以很容易得到的廉价材料,相比手术费用很低。此外,小夹板固定还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对肢体外形无损伤、对患者生活影响小等优点,患者愿意从心理上接受。但是,小夹板固定治疗饶骨远端骨折的并发症也时有发生,如果不能得到充分的重视,会给患者带来痛苦和损失。

3.2外固定支架固定的方法和优缺点

采用外固定支架法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取掌骨背侧基底部,垂直于掌骨长轴,与冠状面成0-20°角切开皮肤,暴露第二掌骨,钻孔拧入螺钉 1 枚,定位第二掌骨远端切口,置入第二枚螺钉。按连接杆长度,在骨折线近端桡骨背侧中、下段钻孔拧入螺钉 2枚,安装固定杆,闭合复位骨折端,E 臂机下透视调整骨折复位及固定针深度,正侧位位置满意后锁紧螺母关节。与小夹板、石膏固定等相比,其固定骨折更加稳定、可靠,发生再移位的几率较小。与内固定相比,其具有软组织损伤小、骨折端血运破坏少、有利于骨折愈合等优点。此外,可利用固定针对骨折端施加牵伸力,便于矫正短缩移位,减轻关节面压力,促进关节面塌陷的复位,利于关节早期磨合。同时,外固定支架允许早期进行功能锻炼,避免了关节僵硬等并发症。骨折愈合后,无需二次手术,门诊即可取出固定针。外固定支架固定常出现针道感染并发症,但多数通过及时换药可以解决。此外,还可能会出现钢针松动、钉道骨折、症痕疼痛、烧神经炎等并发症。

3.3两种方法的对比

外固定支架固定时间要长于小夹板,同时外固定架牵引撑开力大,使得断端因为骨质疏松等原因,骨折愈合稳定时间延长,骨折部位固定期及固定架拆除初期,患者腕关节大多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患者往往需要进行大量的功能锻炼,并且恢复过程延长且相对痛苦。对于无明显移位或移位较小的简单骨折,可通过闭合复位小夹板或石膏固定治疗,且疗效满意。但对于复杂的桡骨远端骨折,特别是关节内骨折,因为骨折多不稳定,此法常不能达到满意效果,后期会出现关节功能受限、畸形愈合等不良预后,影响生活质量。而外固定支架治疗因为操作相对简单,可以提供牢稳固定,同时可使腕关节在支架保护的情况下进行功能锻炼,近年来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4结语

总之,在治疗复杂烧骨远端骨折时,外固定支架固定在维持术后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等骨折复位情况方面优于小夹板固定,复位优良率高于小夹板组。外固定支架固定组在术后腕关节功能优良率方面也高于小夹板固定组,而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在病人的满意度方面,两种治疗方法无明显差异。伸直型烧骨远端A 3型骨折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患者,配合腕关节功能锻炼能更好促进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本研究仅仅观察了两种固定方法的固定效果,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方法的选择以个体情况而定。

参考文献

[1]陈旭.小夹板固定与外固定支架治疗伸直型桡骨远端A3型骨折的临床观察[A]湖南中医药大学,2014

[2]程建,郭杨,马勇等.外固定支架与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系统评价[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09

[3]程建.外固定支架与小夹板固定治疗复杂桡骨远端骨折的系统评价[A].南京中医药大学,2013

论文作者:李国志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2

标签:;  ;  ;  ;  ;  ;  ;  ;  

小夹板固定与外固定支架治疗伸直型桡骨远端A3型骨折的临床观察论文_李国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