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志愿者行动的社会功能_中国青年志愿者论文

青年志愿者行动的社会功能_中国青年志愿者论文

青年志愿者行动的社会功能,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青年志愿者论文,功能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3年和1994年先后创立的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和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标志着中国青年志愿者活动逐步走上了正规化、组织化、规范化的轨道。青年志愿者行动以其“团结友爱、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无私奉献”为鲜明宗旨,为社会做了大量的踏踏实实的工作,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同和好评。青年志愿者行动已形成了一种青年志愿者文化。作为一种新文化,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最大特点在于,它是一种直接弘扬主旋律、体现社会主义文化的新文化。

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和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作为志愿从事社会公益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各界青年组成的全国性志愿性社会团体,是青年志愿者文化的主要承担者和载体。这种文化的主要内容,从有关资料来看,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在贫困地区开展扫盲和科技文化推广活动,普及科学文化知识;2.致力于帮助有困难的社会成员包括发生自然灾害地区群众恢复生产、重建家园;3.选派志愿人员为国际性和国内性的大型社会活动提供服务;4.致力于建立互助友爱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社会公德。

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群体,青年志愿者有着自己独特的观念、规范和行为模式。青年志愿者行动所树立的是团结友爱、诚实守信、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共产主义道德风尚;倡导的是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奉行的是从点滴小事做起,从爱国、爱民、爱集体的道德原则出发,为社会献爱心,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青年志愿者行动代表着广大青年强烈社会责任感,是广大青年参与政治、参与社会、参与改革的集体活动组织形式,它以雷锋精神为自己的旗帜,反映出的是中华民族最质朴、最诚实、最平凡、最伟大的传统美德。

实践证明,在社会转型时期,青年志愿者行动对于弘扬社会正气、树立社会新风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它以其自身的示范效应,为全社会探索如何建立市场经济发展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底线,也提供了一个新的尝试。

一、从社会化的角度看,青年志愿者行动是广大青年进行社会化的一种有效途径和手段

社会化是指人学习社会生活的技能、规范,获得个性,从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概括地说来,社会化的内容就是学习做人,或者说就是学习现存社会的文化。对青年人尤其是青年学生来讲,走出个人狭窄天地,投身社会实践,了解历史、了解国情、了解社会,学习社会知识,是十分重要的。同时,对于以后参加工作尽快适应环境,顺利参与社会生活,也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体现为一种群体文化,是社会教化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对青年志愿者个人的成长、心理的成熟与变化以及行为方式的选择,往往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丰富志愿人员的人生经验、实现他们的人生意义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通过广泛参与公益劳动、美化环境、抢险救灾、文化活动、社会服务、移风易俗、扫盲治愚、社区建设等活动,志愿者除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处,还可以走出狭窄的生活圈子,了解更为广阔的社会和人生。在为他人服务的同时,志愿者也获得了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机会,他们潜移默化地学会了理解原来很多陌生的东西,大大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提高了工作能力。

其次,学到了社会规范,内化了价值观念。学习社会规范是社会化过程的一项重要内容。青年志愿者行动渗透对青年的爱国主义教育,使广大青年在现实生活中了解社会、了解历史、了解国情,树立为国家富强,民族的兴旺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和抱负。广大青年通过参与社会服务,懂得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增强了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的责任感,提高了民主素质和法制观念;广大青年通过奉献爱心,有利于培养高尚品德,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关心公益事业,养成文明习惯;通过互助互帮,塑造青年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培养敬业创业精神,增强创造才能和团结的协作意识。

第三,丰富了阅历和人生经验。青年志愿者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以力所能及的方式参加更多的社会活动,既可拓宽自己的生活范围,又可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既表达了自己的同情心和对弱者的关怀,又提高了自己对人道观念和人类良知的认识和理解。另一方面,参加志愿活动,可以为志愿者提供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的机会,志愿者在获得了各种学习和锻炼机会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精神境界和道德境界。在志愿者的眼里,志愿服务的经历完全是一个让参与者不断获得人生感悟的极有价值的实践,在志愿者活动中,青年们体现了自身的人生价值。

最后,拓展了社会交往范围,增加了社会关系。青年志愿者协会和青年志愿者行动由不同阶层、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成员组成,本身就给广大的青年志愿者提供了互相学习、交流的舞台和机会,扩大了他们的生活空间,拓展了他们的社会交往范围。通过开展一些集体性的志愿活动和共同参与各种社会服务,有利于增加志愿者之间的互相了解,使他们结交了更多的朋友。

总之,志愿者们所追求的是在参与志愿活动时与服务对象和社会之间的双向互动,用志愿者们的话来表达就是“助人助己”。从这个意义上说,青年志愿者行动是青年社会化的一种有效途径和手段。

二、从社会支持角度看,青年志愿者行动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补充,是社会困难群众的重要支持因素

急剧的社会变迁往往是各种社会矛盾、社会问题的催化剂。我国社会当前正处在从传统向现代快速转型过程之中,也是社会矛盾、社会问题集中多发的时期。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整个社会利益格局的重大调整,产生了相当数量的困难群众,如亏损企业职工、失业无业人员、部分离退休人员、部分农民等等,他们亟需得到社会的帮助和支持。另一方面,我国传统社会支持系统的支持主体是国家政府机构,传统的社会保障主要是一种经济保障。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整个社会救助力有下降的趋势,单一的支持系统已不适应形势的发展。如果还是固守计划经济时代的基本思路,希望对困难群众的扶助完全由国家统统包揽下来,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这就需要全社会的力量来支持。实践证明,建立一套以社会为主导的社会支持系统,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尤其是非政府性组织、社区及个人的积极性,对社会困难群众给予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支持,这是行之有效的渠道。社会支持已成为现代社会扶助困难群众的一种日益重要的方式。对社会困难群众的社会支持度是体现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

青年志愿者行动作为一种规模大、层次高、功能较强的民间社会组织,具有非盈利和民间化特征,在本质上具有社团组织的性质,它在支持社会困难群众方面发挥了不可忽视的极大的作用。几年来,青年志愿行动进行社会支持的项目主要有:大力实施“一助一”长期结对服务计划,扎实推进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深入开展大中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广泛开展成人预备期志愿服务,为灾区群众重建家园、恢复生产。

通过社区服务、抢险救灾、扶贫开发、“一助一”长期服务计划等活动,广大青年志愿者为社会困难群众不仅提供了物质方面的救助,也提供了生活上的帮助和精神上的安慰。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参加“一助一”长期志愿服务计划的青年志愿者达700万人,全国有130万户(名)孤寡老人、残疾人、下岗工人和部分离退休人员以及困难群众获得了青年志愿者提供的定时定内容的经济性服务。随着青年志愿者队伍的壮大和志愿者活动的拓展,青年志愿者行动已成为目前中国青年参与面最广、参与程度最高、具有极高社会知名度的群众性公益活动。

青年志愿者行动是我国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有益补充,也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一个显著特征和优势,同时也是共青团对具有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一个创造性贡献。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的情况下,志愿服务人员把目光投向更多的社会困难群众,以无偿的方式向被帮助对象提供服务、资金或工作技能的支持,客观上起到了一定的补救作用,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可以预见,随着现代化进程和市场经济的推进,青年志愿者行动完全可以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庞大社团,成为中国民众认可的对社会弱者的重大支持力量。

三、从社会控制方面看,青年志愿者行动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整合机制,具有社会稳定和社会整合功能

社会控制是指社会运用各种手段和措施使社会成员遵守社会规范、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的过程。社会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是它的理想状态。但由于我国目前处于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的过渡时期,许多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不断涌现,给社会带来了消极影响。

首先,在我国社会政治、经济、道德、法律、文化以及社会观念领域,存在着大量的失范现象,其发生及存在的深度和广度是我国社会救济发展过程中所从未经历过的,对于我国社会体制转型的消极作用也是空前严峻的,因此,不能不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另一方面,由于现阶段社会成员间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的差距的过分拉大,使本来分化严重的社会各阶层的矛盾和对立有可能加剧,这不可避免会产生一些消极的社会心理。如由于社会风气不正及社会不公正现象的存在使一些人产生悲观失望心理,社会观念急剧变革的冲击以及改革中某些失误所带来的心理倾斜和逆反所导致的宿命论思想,个人主义思潮的张扬等。如果没有一种安全阀机制的作用,这些消极现象势必影响社会的稳定和改革的顺利进行。

中国青年志愿者发扬雷锋精神,自愿主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与社会保障事业,踏踏实实做了大量的工作,缓和了社会矛盾,融洽了人际关系,减少了社会转型所带来的负面效应,起到了一种“社会安全阀”的作用。同时,作为一种直接弘扬主旋律的志愿者新文化,在当代青年中树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公德意识,倡导团结友爱、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无私奉献的良好风尚,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净化了社会空气,消除了一部分人的道德困惑,抵制了一些消极腐朽的价值观念,为社会行为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为塑造健康人格、改善社会秩序、消除当代中国社会的各种失范现象作出了不可忽视的重要贡献。

其次,由于青年志愿者协会和青年志愿者行动作为一种民间社会支持组织,由社会不同层面的成员自发组成,这类组织本身提供了一个初级社会整合机制。这些来自社会各个层面的志愿者成员由于共同的目标和价值理念而集合在一起,成员间形成了一种友爱、互助、进步、奉献的新型互动关系,原有的政治地位、经济收入、文化程度等结构性差异占据次要地位,志愿活动使他们得以走出自己生活的小圈子。开展志愿活动,不但使志愿者之间增加了相互了解,而且通过与被帮助对象的接触也使志愿者了解到更多的社会现实;更为重要的是,自愿支持者和接受者之间形成的初级关系也有利于加强核心道德价值的凝聚力,从而促进社会整合。对那些被帮助的对象来说,志愿活动使他们真切体会到人间的温情。在人际关系越来越功利化和世俗化的今天,志愿活动的开展,有助于促进人与人之间的融合,有助于加强人们之间的关怀和接触,减轻乃至消除彼此之间的距离感。因此,志愿者活动作为一个强有力的纽带,把不同的人结合在一起,客观上起到了一种社会整合功能,促进了社会和谐。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是一种社会整合机制,起着缓和矛盾、稳定社会的“安全阀机制”作用。

标签:;  ;  ;  

青年志愿者行动的社会功能_中国青年志愿者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