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探讨论文_郭洋

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探讨论文_郭洋

天津市农垦房地产开发建设有限公司 天津 300000

摘要:我国建筑项目不断增多,与此同时在其安全、质量及技术等不同层面也有了更多的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在面临全新的机遇同时也迎来了新的挑战。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则需要提高建筑项目管理,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可是当前有很多方面仍然存在着众多不足,需要进一步改善和优化。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管理;质量控制;控制策略

引言

随着科学的进步,对建筑企业的要求越来越高,竞争也更加激烈,刺激了建筑企业不得不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适应市场。为此,相关建筑行业有关领导意识到了对于建筑施工质量控制以及施工管理的重要性,利用科学的工程管理办法,可以由相关管理人员有效地对于施工进行组织设计,并且可以深入现场监督施工的质量和施工进度,对于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

1目前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及现状

1.1目前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

(1)成本管理。顾名思义就是对工程项目中的所有成本进行管理。包括:实际成本、预算成本以及计划成本。管理成本与经济利润有着直接的挂钩,并且它们的核心都是项目经理,对象就是生产工作,根据不同的分工来共同实现成本管理。并且对各个环节进行全面把控,将成本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这可以将建筑企业的利润和资金流动性得到有效的提高。(2)质量管理。建筑工程管理的核心就是质量管理,工程的灵魂就是建筑的质量,它不仅跟质量水准有关系,还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对建筑业来说确保质量是非常关键的。质量管理包括原材料,中间产品以及施工材料的管理。因此应该严格要求工作人员,并且对工作人员实施培训和学习,进一步做好质量管理。同时做好施工环境,确保文明施工,让周围的生态环境得到保障,避免给周围居民的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并且对施工的工序进行严格的把控,确保按时完工,同时让工程质量也得到保证,提高工程效率。(3)安全管理。建筑行业因为其工作环境的特殊性以及工作人员数量多,导致不断发生安全事故。只有加强安全管理,才可以避免各种安全隐患,进一步提高工程质量。

1.2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

当前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来分析,其中存在的首要问题就是缺少健全的管理机制。企业的发展需要有一套完善的管理机制来支撑,而目前我国大部分建筑施工单位都没有制定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这对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一定的阻碍,当出现质量问题或者是施工问题时,没有明确的规章来进行处罚和解决,没有明确的责任承担者。其次,是管理人员自身缺乏一定的专业素质。随着建筑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施工管理的过程中也会由于管理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较差等原因降低了管理的效率,导致施工出现安全问题。

2.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对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

现如今,大多数的建筑企业都比较重视建筑施工技术,而在管理上却只是浅尝辄止,更甚者,有一些黑心企业为了在短期内获取更大的利润,完全不对建筑工程进行管理,从整体上降低了建筑工程的质量,如果所有的建筑企业都效仿,那么建筑行业的发展就会受到严重的打击。

2.2施工技术问题

因为施工技术更新与进步,使建筑行业有了更广阔的前景空间,相应质量要求也有所提高。因为建筑需按规定时间且在一定空间范围内施工,所以与施工技术有了矛盾,使得施工技术无法展开。建筑施工操作中主体大多是农民工,建筑专业性不强,科学的先进操作方式未培训,先进的施工设备也不会使用,各种原因对施工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2.3监管单位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监理单位是工程顺利开展管理方面的重要保证,所以就要求相关的监理人员在施工的过程中要比其他的工作人员更加的认真,主要在施工的管理上进行一定的管理与监督,但是通过笔者的调查发现,我国目前在工程管理管理的监理人员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如常见的监理人员在专业的水平上存在这严重的不足,甚至会出现无证上岗这样的情况,同时在工作的时候经常偷懒离岗,大大增加了工程在管理方面的缺陷,所以说监理人员对于工程的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果在监理人员本身上出现问题,那么会严重的影响到工程的管理问题,从而导致施工的整体管理大幅度的降低。

2.4传统的安全管理方式不能满足新形势的要求

首先,在以经济承包为主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形势下,因安全管理没跟上去,在施工现场便出现了“以包代管”的不良现象,不同程度地削弱了安全管理的职能。其次,部分施工企业未能把民工和外联施工队的安全管理作为重要的管理内容,也未制定出适宜的管理措施,导致很多工作人员处于无人监管状态,进而增加了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最后,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机械设备的智能化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尤其是对于一些新建的高层建筑,更多的是采用新工艺、新技术,这之前的施工安全管理措施已不能适应现代建筑发展的需要,因此,相关管理人员要根据时代的变化对具体的安全管理措施进行调整。

3.建筑施工管理及质量优化措施

3.1应特别重视对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的管理

对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来讲也应做到与时俱进,及时转变陈旧管理理念和运用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技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目前我们国家的建筑企业也在工程项目具体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工程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和现代化,极大的推动了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效率和实际效果,切实为确保工程项目质量、提升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信誉等多个方面做出突出贡献,并且在现代建筑工程管理中占据着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

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将现代建筑管理理念以及信息技术运用到建筑领域中来也是大势所趋,对推动我国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进程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对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自身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及要求,工程管理人员不但要具备管理专业知识、丰富的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经验、突发事件处理能力、施工技术以及人际沟通交往等多方面能力,也应具备熟练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实现对工程项目的信息化管理,通过信息化数字化的关系实现对工程项目各个环节信息的切实掌控,从而极大的提高工程管理工作效率。

3.2完善建筑工程管理体系

首先,完善管理队伍体系,建立高素质的管理队伍,为现代化与精细化管理提供人员基础。其次,完善管理职能体系。根据管理工作内容的不同,将其分为监督、管理与检查三项职能。这可有效提高管理工作效率,促进管理精细化。降低管理人员权利,提高管理合理性。最后,建立管理工作流程体系,将工作融入到设计、施工与检查三项工作中,确保设计的合理性、施工的标准性及工程质量的合格性,保证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

3.3落实工程管理现代化与精细化的培训

管理者应针对不同的员工采取专项培训工作:一是对管理人员进行管理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其管理水平。使其适应现代化与精细化管理工作,掌握先进的工作理念与工作方式。二是对基层员工进行思想培训与技能培训。提高施工人员对管理的认可度,重点提升工作人员的施工技能,保证施工质量与安全,促进管理工作效率与质量提升。

3.4施工者技术质量的管理

首先,加强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管理。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使用的施工技术比较多,还会根据施工的难度对施工技术进行改善,现在的施工中使用的较多的就是混凝土施工技术,这项技术在现在的建筑施工中是使用最多的,也是最普遍的。在进行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应用混凝土施工技术时,需要对混凝土的比例进行科学的配比,确保其抗压强度能够满足建筑施工要求。由于,混凝土的主要材料就是水泥、水和砂石,但是每一个建筑的情况不同,需要的混凝土的硬度也不同,因此必须要严格按照施工的实际需求进行科学的配比,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其次,提高建筑模板施工技术水平。在高层房屋建筑施工中还会使用到较多的模板,因此在进行施工中对模板的施工技术也要比较注重。通过对模板的搭建提高施工中需要的承载力,保证模板的稳定性和刚度,确保其能承载浇筑的混凝土材料,确保整体施工的顺利进行。同时,保证建筑泵送技术质量。在进行房屋建筑施工尤其是高层建筑施工中对泵送技术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越高的建筑物,对施工的技术要求也就越高。在高层房屋建筑中影响到施工的因素较多,尤其是高层混凝土的施工,而泵送技术有效的解决得了这一问题,简化了高层混凝土的运输过程,提高了高层混凝土的输送速度和质量。但是在进行泵送技术施工时需要注意的是,在运用泵机时必须保证其安全性,确保能够符合输送标准,然后在进行应用。

3.5监理单位的正确选择

监理单位在工程的管理中也是基础的存在,其主要的工作就是将监管工程实施的管理问题以及安全问题,所以监理单位对于工程的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业主在选择监理单位的时候应该按照一定的标准,不能为了降低管理的管理成本而增加管理安全的风险。在选择监理单位的时候,要对监理单位的以往的工作经历以及工作的业绩有着一定的调查与了解,并且对于监理单位的信誉问题也要有着一定的查验,从而进一步的加大工程实施中的管理安全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完善工程管理体系,从而进一步的推进管理安全达到一定的标准,促进整个工程建设的管理发展。

3.6创新管理思维

管理思维对管理者工作具有指导作用,影响着管理者的实际管理行为。为实现建筑工程管理现代化与精细化,管理者必须创新自身的管理思维,确立新的管理理念。首先,正确认识管理工作及其创新的重要性,积极转变自身思维。其次,树立现代化管理思维,积极学习现代化管理理念与方法。最后,树立精细化管理思维,对建筑工程各项工作进行精细化管理。综合考虑各项影响工程质量与安全的因素,对其进行具体化管理。保证每一项施工工程质量与安全,从而提高管理的综合水平。

3.7制定健全的安全制度,积极开展安全教育活动

第一,要构建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并将制度作为开展安全管理工作的保障。在建筑施工中,管理人员要拒绝使用无施工许可证的队伍。同时,检查施工安全的单位要对没有达到安全施工条件的企业进行停业整顿。第二,管理建筑施工的主要部门要具体划分各部门在安全管理方面的具体责任,并采取分配管理的模式,将各环节的安全管理责任具体到每个人,以便在出现问题时能及时找到其负责人,从而有序的开展安全管理工作。第三,安全监督单位要主动检查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状况,假如建筑施工存在较大的安全问题,要及时采取治理措施,比如停工整顿等,以提高建筑单位的安全意识。第四,建筑施工人员是受安全威胁最大的群体,但他们还没有较高的安全意识,因此,必须对施工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向其普及建筑施工中的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安全法规等。第五,建筑施工现场往往有高处作业,因此对实施高处作业的施工人员有着较高的要求。在选择高处作业的施工人员时,要对待选人员进行全面体检,从而确保高处作业的安全。第六,假如施工中有人员不按照安全规定进行操作,一方面要对其进行适当惩罚,另一方面是要开展安全教育活动,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提高建筑施工的安全性。

结语

施工建筑项目工程的管理,是以目前科学的先进技术为基础,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和制度为前提的综合性管理和控制的具体措施,是一个较为完善的系统化的管理模式。进行综合当前各领域理论知识和学科内容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联系当前实际情况进行整合总结分析,制定出科学的管理措施和管理规范,以提高建筑施工的施工质量和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华.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与创新方法[J].当代化工研究,2017(09):127-128.

[2]汪建,袁祎.建筑工程技术管理要点分析与应用[J].居舍,2017(36):95.

[3]李鹏阳.论项目工程质量管理运行机制问题分析[J].居舍,2017(36):103-104.

[4]吴统凡.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管理观察,2017(36):53-54.

[5]张宁.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点及质量控制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7(52):20-21.

论文作者:郭洋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9

标签:;  ;  ;  ;  ;  ;  ;  ;  

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探讨论文_郭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