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广州区域金融中心地位的确立_金融论文

论广州的区域金融中心地位确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广州论文,金融中心论文,地位论文,区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广东和广州经济在全国的作用地位是形成广州区域金融中心的基础和必然产物。广州金融市场是以广州为主,深圳为副,辐射全省及周边省市的市场。本文用穗、深及全省的经济金融数字作综合说明。

1.多元化金融组织体系逐步形成

广州市已初步形成了在中央银行领导之下,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外资金融机构并存,银行、证券、保险、财务、租赁、典当、基金等金融业务全面发展的多元化的金融业务体系和组织体系。金融机构的数量、密度,已基本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至1997年底,全省各类银行机构网点25000多个,平均每7平方公里就有一家网点,每2700人就享有一个金融网点的服务。全省银行从业人员近23万人,其中广州银行类网点共有2800多个,银行业从业人员4万多人;深圳银行业网点1102个,从业人员约2万人。包括穗、深在内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成为全省金融网点和其它金融要素最为集中的地区。

外资金融机构逐步扩大,至1997年,全省共引进外资金融机构121家,其中营业性机构51家,代表处70家,引进数量占全国的17%。广州引进外资金融机构58家,其中营业性机构16家,代表处42家。深圳引进外资金融机构53家,其中营业性机构26家,代表处27家。穗深两市引进的外资金融机构数量占全省的91.7%。

今后金融组织体系发展重点应放在质量提高上。现有金融机构长期来粗放经营,实力弱小,内控制度薄弱。应大力推动金融机构的兼并重组,区内形成若干家有强竞争力的大型银行、券商、基金等骨干金融中介。要对各种非法金融予以取缔,同时探索组建住宅银行、中小企业银行、按揭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新金融机构。

2.金融市场在规范中发展

(1)广东广州信贷市场发展较快。1997年末,全省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11124.2亿元,约占全国的13%,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8213.7亿元,约占全国的10%。金融机构外汇存款余额138.6亿美元,占全国的18.7%,外汇贷款余额218亿美元,占全国的26.8%。人民币、外汇存贷款均占全国第一。而广东金融资产又主要分布在广州、深圳两市。

资料来源:人民银行广东分行统计资料。

1997年末,广州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占全省27.1%,其中城乡储蓄占全省的24.5%,各项贷款占全省的22.5%;外汇存款占全省的24.4%,外汇贷款占全省的10.6%。深圳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占全省的16.4%,其中城乡储蓄占全省的11.1%,各项贷款占全省的14.6%;外汇存款占全省的42.2%,外汇贷款占全省的31.8%。

(2)票据市场。广东省从1993年12月试点,1994年3月全面恢复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业务,经过几年实践,票据市场有了一定规模的发展(见表二)。

资料来源:人民银行广东分行

作为经济中心城市的广州,近年来票据市场发展也较快。1997年,广州市累计开出承兑汇票79.26亿元,占全省的28.85%;累计收到承兑汇票37.16亿元,占全省的10.03%;累计银行贴现27.87亿元,占全省的9.4%;累计再贴现金额5.79亿元,占全省的6.13%。近年来,深圳票据市场在支付工具创新、发展等许多方面也走在全国的前面。

(3)同业拆借市场。1996年,广州融资中心累计拆入306.85亿元,累计拆出314.42亿元,合计621.27,月均值分别为25.572亿元、26.20亿元、61.77亿元。1997年由于融资中心受改制影响,不再从事自营业务,仅从事代理业务,而且银行体系也实行改革,因此二级网络交易量大幅萎缩。全年,广州融资中心累计拆入199.91亿元,拆出159.25亿元,合计359.165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降低106.94亿元、155.17亿元、252.11亿元。

(4)外汇市场。1996年,全省外汇市场成交总量为156.71亿美元。1997年为143.20亿美元,交易总量在全国排列在第三位。其中广州1995年外汇成交额33.4亿美元,1996年成交额36.42亿美元,买入22.19亿美元,卖出14.23亿美元。从外汇交易的市场份额来看,广州占的市场份额低于北京、上海,高于深圳,穗深两市的相加的比例高于上海。

资料来源:《中国外汇市场年鉴1997年卷》

(5)保险市场。1997年广东省保费收入116.3亿元,比上年增加15.7亿元,赔付支出61.6亿元,比上年增11.4亿元,承保金额达28908亿元。广州是我国第二个对外开放保险市场的城市,保险行业起步较早且发展迅速,至1995年已有四家国有保险公司——中保、人保、太平洋、平安,两家外资保险公司——友邦、美亚。1995年开办险种300多种,保费收入21亿元,占GDP比重2.35%;1996年保费收入30.5亿元,现赔支出6亿元,分别占全省的30.3%和12%。

(6)地方证券市场。近年来,广州区域金融中心的资本市场发展迅速,在市场经济建设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1997年,广州市已有10家企业向社会公开发行A股,其中9家分别在上海、深圳两个交易所上市,有5家企业直接在香港发行股票并上市;有2家企业间接到澳大利亚上市。全市证券从业人员超过3000人,具备从事证券业务资格的市属会计师事务所2家、律师事务所9家、资产评估机构2家。广州地区在南方证券公司开户的股票投资者人数超过110万人,占全省投资者人数的1/4。深圳的股票市场在全省中占据重要地位。1997年末,深圳上市的A股有60只,占全省58.8%;上市公司总股本203.6亿股,占全省64.6%;上市公司总流通股本82.7亿股,占全省68.9%;上市公司市价总值2187.6亿元,占全省65.7%;上市公司流通市值837.9亿元,占全省70.3%;股票成交金额为5247.3亿元,占全省71.2%。

广州区域金融资产规模虽然大,但发育广度和深度不够,资金周转慢,信贷资产质量不高,潜在金融风险高。票据市场滞后,金融工具品种少,流动性差,地方证券市场未有真正发展。1997年广东上市公司股票市值占GDP的比重为45.5%,债券余额占GDP比重仅为1.1%(而香港1994年证券市价总额占GNP比重为213%,新加坡为204%,泰国为101%,马来西亚为290%)。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庞大企业资产需要重组,众多大中型项目融资都在呼唤地方资本市场脱颖而出。在货币市场革新、地方证券市场开拓、金融工具创新等方面,广州—深圳有条件在规范管理基础上率先试验和行动,中央应给予必要支持。

3.穗深与京津沪比较

下面进一步把穗深与京津沪等大城市做个横向比较,广州比上海固然有个大差距,而广州、深圳相加,则很有份量。

注:本表数为1996年度数,数据来源于《1997年中国金融年鉴》和《1997年中国统计年鉴》。

注:本表数为1996年度数,数据来源于《1997年中国金融年鉴》。

从表4来看,总量经济指标方面广州位于上海、北京之后,居第三位。北京、上海无论是从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收支、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等经济总量都高于广州。但是如果穗深相加,则多项经济指标超过了北京,位于第二位。从人均指标来看,深圳的各个指标都明显高于其他城市。广州人均GDP比上海高,其它指标则不如上海,但大大高于北京、天津。

从表5看出,广州金融实力与其经济实力相适应,也位居上海、北京之后,处于第三位。但如果穗深相加,则金融实力超过北京,仅次于上海。广州与上海的存贷资金比例关系大体上是1:2,保险费收入比例为0.58:1,资金拆借总额之比为0.22:1,外汇交易总额之比为0.06:1,证券交易总额之比为0.04:1,表明上海在保险市场、资金拆借市场、外汇交易市场、证券交易市场、票据市场等方面明显位居全国金融中心的位置。以上对比说明,将上海定位为全国金融中心的同时,在广大的华南地区,造就一个以广州为中心的,仅次于上海的区域性金融市场不但具备经济的基础,也是十分必要的。

4.粤港金融合作是穗深金融市场的一个优势

广州、深圳和珠江三角洲同香港已结成紧密的唇齿相依的经济合作关系,粤(穗、深)与香港的金融市场合作与融合的基础和条件是国内其它城市不可及的。这是穗深金融市场的一个突出特征和优势。在金融机构、金融业务、金融运行机制和监管诸方面,粤港金融合作有广阔空间。香港是广东与国际资本相互交流交汇的主要基地和通道,这也是穗深金融市场更大程度开放和革新的有利条件。中央管理层应在加强指导基础上,进一步支持穗深金融市场和制度的改革、创新和开放。

标签:;  ;  ;  

论广州区域金融中心地位的确立_金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