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言的迭代机制及其在称代系统中的作用论文

●语言文字学研究

论语言的迭代机制及其在称代系统中的作用

马清华 韩 笑

(南京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3)

摘 要: 论文基于语言学的相关本体研究成果,通过研究给出了由多种迭代类型及其分布所构成的语言迭代体系,着重分析了迭代机制在称代迭代模型中的作用特点和规律,从中获得一系列新发现,如多维迭代,以及对多维迭代的多波次使用所表现出的称代能力的升降等。结论证明,迭代是语言复杂系统中一个影响深刻的重要运作机制,在语言深度研究中有独到的发现能力和解释力。

关键词: 迭代机制;迭代体系;称代迭代模型;多维迭代;多维迭代的次;增能;降能

一、引言

科学意义上的迭代(iterative)是为近似逼近真值的一种计算方法,每步计算都需要其前一步的结果作为计算因子之一[1]26,[2]52;或者说,是为不断逼近对象(如所需目标或结果)而进行的重复反馈活动,每次迭代得到的结果会作为下次迭代的初始值。[3]80,[4]205计息时用的就是迭代法。有时,迭代也指多次重复,反复执行。[5]1迭代体现着分形特点。[6]428

在当前语言学界,迭代多用于自然语言处理、计算语言学等领域或其他应用语言学的计量研究领域[7][8][9],其中“迭代语法(iterative grammar)”之说[10]430-435,[11]153-157,[12]39,[13]7-20,[14]39,包括迭代聚合语法[15]等,虽名称上看似跟语言本体切近,实际仍仅为编程方法、逻辑表达式或工程算法,停留在人工语言或工具论、方法论层次,不构成对自然语言本性的认识(尽管它对后者可能有所启发)。在本体论或认识论层次,极少分析语言本体的迭代现象,即使有,也片言只语,不成系统。

本文拟基于语言本体的相关研究成果,通过归纳和演绎,初步给出语言的迭代类型体系,表明迭代是语言复杂系统中一个影响深广的重要运作机制。接着着重分析迭代机制在称代系统中的作用特点和规律,从中获得一系列崭新发现,表明称代迭代是一种独立的迭代模型,由此证明迭代机制有独到的发现力和解释力,根据它可以洞悉语言的不少深层次规律。

二、语言迭代体系

(一)综述:迭代分布

广集说明语言本体迭代现象的碎片并整理,得7条: (1)迭代是谓词的一种意义类别。谓词有的表本质上周期性的或迭代的事件(blink ‘眨’,knock ‘敲’),有的表非固有迭代的事件(fall ‘落下’)。[16]305-331可不断重复的、有界的短时单动作动词(“写”)是“迭代动词”。[17]它实际是从谓词意义中离析出的内在体(aktionsart)。[18](2)迭代是动词的一种体。迭代体(有中断)(“一次又一次地回来|继续做”)跟连续体(无中断)(“在踢骡子|在做”)、惯常体(“经常踢骡子|习惯做”)、同时体、一次体(semelfactive)(“咳嗽了一下”)等相对。[19]19-44惯常体意义的副词是迭代副词(如“常常”)。[20]77-96(3)迭代是一种词法形态。可有迭代义,如密克罗尼西亚语的一种重叠,连续体用开音节(CV-),迭代体和后滞体(perseverative)分别用闭音节(CVC-)和开音节(CVV-)[21]99-114

[连续体]taa-tang ‘正在哭’(<词根 tang ‘哭’) [迭代体]tuhl-tuhlak ‘反复不断地抽搐’(<词根 tuhlak ‘抽搐’) [后滞体]lai-lai-lait ‘还在钓鱼’(<词根 lait ‘钓鱼’)

也可无迭代义,如动词重叠形式ABAB或形容词重叠形式AABB的简单重复属迭代。[22](4)迭代是一种句法结构。同层并列诸项的关系属迭代。[23][24](5)迭代是语序重新线性化(relinearization)方法之一。[25]127-163如保加利亚语“si>mu>gi>pokazvala⟹mu>gi>pokazvala>si⟹gi>pokazvala>si>mu⟹pokazvala>si>mu>gi”。(6)迭代是一类句法结构的集合。语法结构按等级分,有配置(configurative)结构(子句、短语、词、语素)和迭代结构(子句复合体、短语复合体、词的复合、语素复合体)。[26](7)语言中的递归只是迭代的特殊形式。[27]163-175数学中一切递归关系也都是迭代。[28]

(二)迭代类型与体系

语言有多种不同的迭代模型。从作用方式看,最基本的有两种:狭义迭代模型(AB/ABC/ABCD|AB/BC/CD)和广义迭代模型(即纯重复迭代)(A/A/A/A | AB/AC/AD)。从作用的目的、条件、方式、结果看,还可具体细化为反复迭代、变化迭代、同构迭代、称代迭代四种模型。其作用分布于语义、语法、语用、语音等不同界面。语言迭代的类型、迭代作用的分布、迭代现象和归属构成了一个初步的迭代体系。前三种模型见表1:

表1 语言迭代体系表

语法称代是称代标记对本词或同功能其他句法单位的广泛称代。

考虑到该车曾进行过发动机拆装,所以笔者特地检查了发动机,查看是否有漏装件,是否有传感器插头未连接的情况,结果未发现异常。

变化迭代的狭义模型包括:(a1)反义词(A/AB:男-女(=[-男]))。跟配置结构相对的迭代结构(见“二(一)”)。偏正复句通过组合上的模态变异、顺逆变异、项目变异、标记替换,朝不同方向偏移而成各类型间的家族相似关系[29]138-163。(a2)词类之间的家族相似关系[30]。(a3)语法扩展关系。语序的重新线性化[见“二(一)”]。(a4)以复综语之一的冈第语(Ngandi,澳大利亚的一种土著语言)为例,其指人名词的性,单数分阴阳,双数只有阳性,阴性的双数或混性的双数都要用狭义迭代方式表达。比较其前缀bari-(双数.阳性)、ba-(除bari-以外的双数情况;多)、pula-(去除“多”)的使用[31]35-36

bari-daku(双数.阳性-小孩,‘两个男孩’),ba-daku(除bari以外的双数.多-小孩,‘两个女孩,或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或多个小孩’),ba-daku-bula(除bari-以外的双数.多-小孩-去除“多”,‘两个女孩,或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

(a5)并列组联能力的扩张,始发于意合组联,继而在语音、语义、语法、语用等界面分别寻找到“停顿”“强调、兼容和敷陈”“关联标记”“语境依托”等控制因素作为辅助,这些因素的结构控制能力逐级跃升,促成了并列可联范围递增。[32](a6)语义聚合层面的多义词、上下义关系词(“松树<树<植物<生物<物”)。又如,语流中同一名词的内涵意义不变而外延意义不断在原有基础上发生改变。组合层面的语义选择限制是不同成分间凭借相同义素链接起来的(如“暗[+减势]下来[+减势]|小王[+动物][+动物+食物]馒头[+食物]”)。(a7)实词虚化即语法化过程都有既此又彼的过渡阶段。(a8)修辞上的层递格。省略成分的所指。(a9)语流音变中的同化。(a10)语言组织或信息传递中无处不在的交错链接与连续统模式。历时适应活动中相继扣连、套叠传递的有序繁殖模式。[33]变化迭代的广义模型包括:(b1)语句中成分的同功能替换。(b2)同功能的并列诸项。(b3)同义词。(b4)修辞上的排比格。(b5)历时演变和结构共时变换中,都保持有基本不变、一以贯之的东西。[34]

2.同构迭代

同构迭代的狭义模型有:(a11)聚合递归(aggregative recursion),如具有包含关系的高低各层的群聚。[35]26-28(a12)组合递归(即一般意义上的语法递归)。(a13)语义递归(semantic recursion),如“孩子的孩子”。[36](a14)语用递归(pragmatic recursion)[37]3039-3047,如篇章里的某些叙事结构。(a15)韵律递归(prosodic recursion),即韵律域可以在层次结构的每个级别重复。[38](a16)一般递归原理,递归在本质上是一种分形结构。类推固然可以公式化为保罗比例式,但简单的类推也可转写为AB/ABC,如:大哥大-大姐大(大…大=A,哥=B,姐=哥+去男性=BC)。复杂的类推则可转写为两个迭代式的复合。同构迭代的广义模型有:(b6)同类(type)之下,例(token)和例之间的同特征关系。(b7)汉语的词(复合词)、语、句三种结构层次基本采用同一套语法规则[39]4-8;词以上各句法层级的并列关系均贯穿“紧联式严于松联式,无标记式严于有标记式,内部条件致联式严于外部条件致联式”的组联条件。[40]71-91(b8)不同的句法结构有时可拥有相同的语义关系,比较:

依赖性关系——[连谓]拿网/打鱼,[状中]用刀/背敲。条件性关系——[连谓]有资格/申请,[状中]能/申请。情态性关系——[连谓]铆足劲/拉,[状中]赶快/买

(b9)受相同知识场的约束,语言层和言语层的意义路径异层而同轨。{甜、光明}既是喜概念的理据,主导喜概念词的形成,也是喜意念的取象,主导对它的话语表达。比较:

【甜>喜】——[理据层]汉语“饴饴糖-怡高兴”同源,英语sweet(甜的-快乐的)、法语doux(甜的-愉快的)、西班牙语enmelar(抹蜂蜜-使愉快)的多义关系类此。[话语层](她)从心里发出一种甜滋滋的喜悦的感觉(周而复:《上海的早晨》,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白茹)心里涌出无限的甜蜜(曲波:《林海雪原》,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版)。【光明>喜】——[理据层]汉语“燡火盛。光明-怿悦也”同源,“昕天将亮-忻开心”同源,”暟光照-恺快乐”同源,“熙光、照射-媐喜悦”同源。英语bright(光明的-欢欣的)、sunny(有阳光的-愉快的)、德语aufhellen(天空明朗起来-脸露出喜色)、法语gaieté(鲜明-高兴)的多义关系类此。[话语层]两只眼睛透出了“欢快”的光泽(冯志:《敌后武工队》,花山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b10)谓词的词义结构和它所在句子的基本语义结构相同。[29]105-107像似关系中语法结构可直接映射认知结构或现实结构(如时间像似)。(b11)句子信息结构或语篇组织的语用同构(pragmatic isomorphism)。[41]187-219,[42](b12)不同方音之间的对应关系反映它们是深层同构的。[43](b13)元语言和对象语言基本同构。

迭代体系已足以表明迭代对语言的影响之深广。为进一步揭示迭代作用的重要性,透析其运作机制,下面集中分析称代迭代模型,由此证明,在熟知的称代(指代/指称)现象背后,迭代机制主导着称代活动的重复运作。

反复迭代的狭义模式:(a17)修辞上的顶真格。它可公式化为AB/BC/CD。回环格也可视为它的一种变式。反复迭代多见于广义模型(当然,这是从存在角度说的,如果从形成角度说,则已属变化迭代),包括:(b14)同一个语言实体可在言语中无限次反复使用。(b15)重叠式构词或构形。(b16)重动句(如“喝 酒喝 醉了”)。拷贝式话题(“去 我就不去 了”)。起衔接作用的词语复现(reiteration)(“我喜欢看小说 ,小说 有意思”)。(b17)迭代动词(见“二(一)”)。同范畴成分的叠加(“已经 说了 半天|实在 贵得很 |精神殊爽爽 ([唐]寒山诗)”)。(b18)迭代义重叠(见“二(一)”)。迭代构式(“洗了又洗”)及其所表示的意义。标记词(副词、时间名词)所表示的迭代体(见“二(一)”)。(b19)修辞上的反复格。(b20)汉语拟声词“噼里啪啦”前后两个音节的韵母各呈连续反复(-i/-i)(-a/-a),声母分布又构成对称的间隔反复(p-l-/p-l-)。从有序化特征看,反复迭代多为顺向迭代,但也有逆向迭代,如拷贝式话题。反复迭代多为同形实体的复用,或纯语义的反复迭代(见“二(一)”)。(b21)自复制原理,即语言的同类规则/原则在不同的层级、不同的结构关系、不同的实体构造和不同的功能中具有复制能力。

三、称代迭代模型:称代本质与迭代必然性

3.反复迭代

迭代并非表称代。即使在语文义上,“迭代”的“代”也只表更替。汉《扬子云集》“四时迭代”,李善注班固《西都赋》引方言曰:“迭,代也”。杜注《左传》云:“迭,更也”。但反过来,称代的本质却决定了自己丝毫离不开迭代机制(即不断的重复)的主导。称代特征是:(1)在动因上,它服务于通约表达,以支撑语言复杂系统的存在和运作。阙此,语言只能高度依赖语境和身势,过度依赖省略,疲于搬弄重复的语词,无法整合语言的复杂信息,无法就特定信息设疑(无特指问句),无法完成新旧信息的重组和推进,使有效的语言系统运作变得不可能。“所有语言都有代词”[44]177-206,且都既能称代言内成分(语言系统内成分或来自上下文情境的对象),也能称代言外事物(语言系统外成分或来自情景语境的对象),而在相对低级的类语言里,只有指示叹词[45][46]对言外事物的称代。代词在真正语言里具有很高地位。Wierzbicka经过跨语言的验证发现,语言的10个所谓语义基元(semantics primes)I,you,someone,something,part,this,say,think,want,feel具有普遍性。[47]35-36其中一半都是代词!可见,称代手段是语言复杂动态系统内部运筹的结果。(2)在条件上,代词没有具体的理性意义[注] 也正因如此,代词不作喻体(充其量只可同义替换成介词“和、同”等,介引比较句中的参照项)。统计现代汉语CCL语料库1620万字语料,结果是:人称代词作喻体的句子为零。[48] ,只有功能意义及10来个抽象、孤立的义素[+人称][+数量][+指示][+处所][+状态][+方式][±直指][±有定][±疑问][±虚指][注] 比较:[+人称-疑问+有定]我(们)|你(们)|他(们)|它(们);[+人称+疑问(±虚指)]谁|什么;[+数量-疑问±有定]一切|所有|有的;[+数量+疑问(±虚指)]几;[+数量+疑问(±虚指)]多少;[+指示+基式-疑问+有定]这|那;[+指示+处所-疑问+有定]这儿|那儿;[+指示+状态-疑问+有定]这样|那样;[+指示+方式-疑问+有定]这么|那么;[+指示+基式-疑问-有定]某;[+指示+基式+疑问(±虚指)]哪;[+指示+处所+疑问(±虚指)]哪儿; [+指示+状态+疑问(±虚指)]怎样;[+指示+方式+疑问(±虚指)]怎么;[+指示+数量-疑问+有定+直指]这些|那些;[+指示-疑问+有定-直指]其他|其余|别的|旁的|另|另外;[+指示+数量+疑问]哪些。 ,再加三身、单/复数、近/远指的细化,便可派生出各代词。此种意义特征有利于通约表达。代词的称代范围远大于一般实词基于意义概括性和含混性的指谓范围。因此,它指示对象时,跟语境的关系比其他实词更为密切,若非借助上下文,则要结合手指或目视等。[注] 不少语言的代词语音里至今保留着显明的拟形特征,如远指代词的主要元音开口度大,近指代词相反。 (3)结果上,代词在词汇系统中获得了高度的本—代比,初步实现了经济性表达的目的。一种功能类别的代词,跟该功能下可被称代的本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副词、量词等,参“四(三)1”]相比,数量相差异常悬殊。对现代汉语200万字50137个词(兼类的词各计为不同的词)统计数据发现,代词平均词次(300.6次)居实词之首,是本词平均词次的15.58倍(300.6次/19.29次),在所有词类的平均词次中高居第二,仅次于虚词中的助词(697.9次)。它们多在最前152个高频词(频次高于1000词次)之内。[49]

以上称代特征对迭代方式的存在提出了必要性,并为之提供了可能性。迭代机制基于代词自身的意义条件,赋予其每个个体以远超一般实词指谓能力的称代能力,可以称代异质、异层、不同功能、变动不居、无限开放的成分及其内容,使之能不断用称代标记代替被称代的变量,以实现语言称代能力的最大化。

而后为术前宣教,团队遵循早期、全面、深入、具体的宣教原则,患者入院后即开始采用多模式、多元化的健康教育方式,分阶段给患者及家属进行快速康复、疼痛知识相关宣教,教会患者运用疼痛评分工具进行自我评分,掌握疼痛报告时机。此外,科室还增加了快速康复健康教育资料的发放。

四、称代系统中迭代作用的变化

称代迭代模型以多维迭代方式主导称代的重复运作,并形成四个明显不同的波次,表现出迭代作用的强度变化。以下逐次分析其变化的路径、条件及结果。

Comparison of initial rainwater discharge patterns based on equal-time flow principle

(一)典型基式:一次多维迭代

人称代词也可演化成名词的形态,称代名词的属事论元、领事论元及其人称—数(—性)信息。[注] 如楚克奇语(Chukchi,属组并型复综语,分布于俄罗斯极远东地区)“m-nin miler (我—领属:3单数 枪, ‘我的枪’)”。领属后缀同及物动词反映宾语信息的动词后缀-nin(-3单数.宾语)。领属后缀标记-in(e)语源上最终来自第3人称单数代词n,常用指示代词nqen(a)-‘这’/‘那’就是在n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又如爱斯基摩语(Eskimo,属递归后缀型复综语)“panig-tek (女儿—通格.2双数.3单数, ‘你俩的那个女儿’)”。领属后缀同及物动词反映宾语信息的动词后缀-tek(直陈.2双数.3单数),但最终恐都来自人称代词elpetek(通格.2双数)的缩写。

1.语法称代

1.变化迭代

(1)代词称代成分的语法等级

代词是基本称代系统,可按被称代成分的语法等级分四类:(1)代素/词的,如“几”。(2)代词/语的,如“他(们)/你(们)/我(们)/谁/哪儿/这儿/多少”。(3)代词/语/句的,如“这样/那样/这/那/怎么”。(4)代素/词/语/句的,如“什么”,该词还能代无意义的音节,如“李逍 <李什么 ”,它的称代等级最多,几乎可称代一切形式、意义、功能类型的本体成分,可谓是通代词。四类称代等级中,没有仅面向词一级的代词,可见代词系统的称代功能完全超越了词类内部的本—代关系。“<”表称代关系。

几——[代素]十五个<十几 个[代词]五 个<几 个。他——[代词]张三<他[代语]卖鱼的人<他;怎么——[代词]轻轻 擦一下<这样 擦一下[代语]张三已经吃不上饭 了<张三已经这样 了[代句]“前面种棵树 ”<“这样 不好”。什么——[代素]有五个随扈 <有五个随什么 [代词]知了 在叫<什么 在叫[代语]这是关于抗日战争 的书<这是什么 书[代句]“张三明天去 ”<“你说什么 ”

建筑工程竣工后,工程造价的确定显得尤为重要,预算人员必须要认真对待此项工作,以此确保获得公正、公平与准确的竣工结算数据结果。建筑工程竣工后评价阶段,重视原始数据搜集与积累、分析与处理,工程造价咨询单位要积极纳入各方意见与要求,合理制定处理方式。另外,施工单位也要做好自我总结,及时总结建筑项目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以防再次出现此类问题。

代词语法称代能力四种类型间的逐级递升关系是语法层面上称代迭代的一种狭义模型。

(2)聚合称代和组合称代

细节描写就是对具有典型意义的细小情节或事物的某一细微特征进行细致描写,如人物的外貌、语言、行为、心理、环境或场面等都可以根据作品的需要进行细致描绘。细节描写能以小见大,增强作文的表现力,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能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揭示文章的主题思想,起到“秤砣小压千斤”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名篇佳作,其中的写作方法值得教师深入挖掘,借此指导学生在习作中模仿和借鉴。下面笔者将谈谈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细节描写,增强作文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文章引人入胜。

脱离语境的、孤立的本—代关系是聚合称代。聚合称代中,代词功能类别与本词的词性类别同,故有“代名词/代谓词/代副词/代数词”之类。为适应聚合称代的需要,代词系统有意识地从字面上进行有理据的功能分化。如指示代词的基式“这”由代名词扩展成表状态的代谓词“这样”、表方式的代副词“这么”、表处所的代名词“这儿”。依据当下组合分布的称代是组合称代,其当下的句法分布代表着当下句法角色的句法意义(如“王二白痴 -王二怎么样 ”中,代谓词“怎么样”代表了名词“白痴”作谓语时的句法意义)。

2.语义称代

语义称代是对语义成分或其语义特征的称代。组合结构中的指称类成分都可在指、量、称三个维度上进行语义分化,学界都仅将[±有定]用于指示特征的描述,其实它也适用于量、称维度上的语义分化。如:

[+定指+定量+定称]刚听的两首歌; [-定指+定量+定称]一首歌; [-定指-定量+定称]歌; [+定指+定量-定称]刚丢的一个; [-定指+定量-定称]一点 [40]43-44

用同样的标准看称代系统,代名词、代谓词和代副词也都可进行相应的语义分化。就语义特征的常量而言,指示代词侧重于指,人称代词侧重于称,数量代词侧重于量。

2.语义称代

指称项可据此在指、量、称三个维度上进行成分称代(第1组)或特征称代(第2组)。

第1组刚听的 a两首 bc<那/某/哪 a两首歌|刚听的若干/几 b首歌|刚听的两首什么 c 第2组 小王<那 个人

最优折衷解一般位于Pareto前端的中间段,选择折衷解的方法有多种,如基于信息熵理论的Pareto集选优方法[7]和TOPSIS法[20]。为了更灵活地表达设计者对不同优化目标的偏好,本文采用TOPSIS法帮助设计人员选择最优折衷解。

如果说,以上是本—代关系间的语义称代,那么也存在代—代关系间的语义称代,即代词系统内部可基于有定无定、信疑、虚实的分化,实现了内部称代。其称代序列有二:(1)“有定代词<非疑问的无定代词<疑问代词”序列。其中,确定性较低的代词称代确定性较高的代词。疑问代词处于最高端,定指代词处于最低端。比较“那 个人<某 (个)人<哪 个人”、“问他 <问谁 ”。由例可见,指示代词内部的称代深度大于人称代词。(2)“对象语言的疑问代词<元语言的疑问代词”。比较“‘谁 ?’<‘什么 ?再说一遍。’”代词内部的语义称代进一步拓展了称代空间,加大了称代深度。

3.语用称代

语用称代是称代标记不断适应信息结构的调整变化,称代那些与言语信息推进相适应的大片已知成分。本质上说,任何由回指代词衔接起来的两个陈述结构之间,必蕴含一个指称化活动,它所形成的指称结构常隐含于字面下,这也正是回指代词所代的真实成分。[注] 在语义关系和实际表达上,一般先有对象,后才有对它的称代。但有定称代在强调时可逆序(比较“小王他~他小王”),疑问代词则是先疑问称代,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回答。对同一个对象的称代,可因会话角色或相对空间特征的不同,而选用不同的甚至是完全对立的代词。前者如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中的第一和第三人称代词的更替,后者如说听双方对近指和远指代词的不同选用。

(1)突然走进来了一个人 ,△他 是个小偷。(△=走进来的那个人 。△表隐含的指称结构)

例2出现3次的“他”,在信息结构的推进中,指示意义实际发生了三次适应性调整。[注] 专有名词也有词义概括性[50]218,故有类似迭代。“小王爱吃面,因为小王是北方人”,第二个“小王”解码为“爱吃面的小王”才跟其他“小王”同名而不同指,句子得以连贯。

(2)少年披一头黄发,他 1偷走了老板的钱。正当他 2数钱的时候,老板发现了他 3。(他1=披黄发的少年; 他2=偷走老板钱的黄发少年; 他3=偷走老板钱并在数钱的黄发少年)

4.语音称代

语音称代是指对无意义音节的称代。代词“某”的重叠式,若放在姓后,代双音节名(如“李逍遥 <李某某 ”);若单用,则代姓名音节(如“李逍 /李逍遥 是元凶<某某/某某某 是元凶”)。某些称代能力强大的标记能直接称代无意义的音节,如“李逍 <李什么 ”。

显然,语用称代中的是狭义迭代,语法称代、语义称代、语音称代中的是广义迭代。

对薄层色谱进行了方法学研究,分别对供试品溶液制备、薄层板、展开系统进行了考察。分别采用不同提取溶剂(甲醇、无水乙醇、正己烷各10 mL),不同展开系统〔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20∶1);石油醚(60℃~90℃)-丙酮(9∶2)〕,不同显色方式(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喷以5%对二氨基苯甲醛的10%硫酸乙醇溶液,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进行操作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本法所得的薄层色谱斑点清晰、一致,且操作简便易行。

一次多维迭代的结果,极大地提高了本—代比。语法维度上的称代,以封闭有限的代词成员称代无限多元、宽泛的对象,包括词及词以外其它层级的语法单位(素、语、句、篇)。语音称代和语义维度上的称代,扩大了称代的适用范围,进一步放大了本—代比,而语用维度上的称代,则再一次将本—代比扩展到了无穷大。

2.3 RANK基因甲基化与新疆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老年男性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相关性 在新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老年男性中,对照组RANK基因CpG岛甲基化率低于病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汉族老年男性中,对照组RANK基因CpG岛甲基化率低于病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二)增元增能:二次多维迭代

迭代在主导称代活动时,其作用的动因、条件、界面、路径、方式等不同,影响着称代能力的升降。语言在动因上,为弥补代词表达限制、进一步放大称代能力、扩充可称代范围,于是采用增元策略,从语法、语义、语用、语音等各界面发展出新的称代方式,以称代更为丰富多样、无限开放的言外对象、言内本体或功能意义。凭借新一轮次的多维迭代形成本—代类型的同步扩充,实现称代增能。

1.语法称代

(1)句法称代手段的扩充

代句词

叹词是类语言的句子词(sentence word),它意义混沌,高度依赖语境解读,以超语言的韵律形式表达情、意、态等主观性意义。语言普遍用叹词代替由真正语言元素组织起来的、带明显主观色彩的句集,在句层面形成类似于称代的关系。如高降调的“嗯”=“不行/请留意/我在这儿/你好”。又如舒适叹词[ɑ]低降缓、招呼叹词[ɛ]高降中、禁止叹词[ɛ]高降急、肯定叹词[]低降中n(n≥1)、否定叹词[]高曲(升降调)中、一般疑问叹词[]高升中[46]可分别代替所有适意感叹句、主动招呼句、紧急禁止句、认同肯定句、不认同否定句、一般疑问句。这涵盖了感叹、招呼、祈使、陈述、疑问各大句类。因此,有学者认为叹词有代句性[51][52],故也叫“代句小品词(proclausal particle)”[53]74,[54]115。叹词的代句现象仅见于真正意义上的语言,因为在类语言阶段,“不可能有现成的非叹词句或兼表认知功能的句子供它去代替”[46]。可以说,叹词的代句性也从某种程度上支持了自己在共时语言里的存在。

[马来语]yang dipinjam (itu)(的/借被动/(那),‘借的’)|yang saya minati (ini)(的/我/喜欢/(这),‘我喜欢的’);[日语]これは私の です(这/啊/我的/是,‘这是我的’)

要实现企业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做好企业管理工作,而管理会计作为企业管理非常重要的部分,应该结合实际情况不断改进工作方式,转变工作职能。企业要充分认识到管理会计的重要性,制定与之相关的政策,提高管理会计运用的效率。

同为原始词类之一的拟声词也具有准称代功能。汉语用言语拟声词作状语,称代引语。普通话4音节拟声词“叽里呱啦”称代难以理解或听辨不清的引语,“唧唧歪歪”称代抱怨的引语,“噼里啪啦”称代攻击性的引语,南通金沙话3或4音节拟声词“笃笃笃(笃)”称代絮叨不停的引语。比较:

你又叽里呱啦 在背英语了|不要唧唧歪歪 了|噼里啪啦 训了一顿|笃笃笃(笃) 说了老半天

唱歌时用“的的的”或“啦啦啦”称代歌中任何记不清、说不出、不想说的内容,原理类似。它的另一个特征是:音节数与被代对象的音节数往往相等。

代未详内容词

列举未尽时,用助词标记“等等”代表对该内容的称代。

以上是歌曲《我和2035有个约》的歌词片断,你读了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根据歌词内容确定立意,以“我和2035有个约”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代省略论元词

定中结构省略中心语后,结构标记基于代偿原理转为称代标记,称代所省论元。“的”字短语称代主体或客体、工具、处所、属事等论元。“所”字短语主要称代客体论元,古汉语还称代施事、处所[55]486-487。[注] 汉语史上,省略常作为称代标记形成的媒介。又如,南北朝时泛用量词“个”经所助数词“一”省略,转作指示定语。[56]243

“的”字短语——[代主体]卖鱼的 /贵的 ; [代客体]张顺卖的 /张顺面对的 ; [代工具]织毛线的 ; [代处所]我走的 是桥; [代属事]张顺的 。“所”字短语—— [代客体]所得

古汉语“者”字短语的成因及功能类似。“者”本有定中标记用法,中心语省略后称代主体、属事、时间论元。[33]

七百年间,孔氏家庙兴兴衰衰,现如今世间又沦落岛夷入侵,战火纷飞的境地。金衢大战前夕,政府特意安排孔氏后人内迁,为避人耳目,还复制了一份“孔子夫妇楷木像”随迁,原件则藏于隐秘之处。

“者”字短语——[定中标记]是乃所谓冰解冰释者能 乎(庄子·庚桑楚);[代主体]智者 千虑必有一失(史记·淮阴侯列传); [代时间]昔者 子贡问于孔子(孟子·公孙丑上); [代属事]竹园皆我者 (寒山子诗·卷八)

称代性助词短语见于孤立语、粘着语。如除汉语(属词根孤立语)外,亦见于马来语(词干孤立语,属南岛语系)、日语(粘着语,属阿尔泰语系)等。

石门县大部分区域土壤硒含量较高,低值区仅分布在壶瓶山镇、三圣乡、维新镇以及蒙泉镇的局部区域,其余乡镇均分布有大面积富硒土壤,其中白云乡、新关镇、新铺乡以及易

代引语词

(2)形态称代手段的扩充

语境中不断重复提及的人与物,最易成为言语的羁绊,所以是言语中最需要被称代的。正因如此,人称代词在词汇系统中具有基础性和高度常用性。如汉语单数三身代词的词频基本都高居前50位以内,复数三身代词的词频基本都高居前100位之内。[49]若语言高度依赖语境,过度满足于含混的称代而不求助本词的清晰表达,就会导致人称代词的降级演化即向形态化方向发展,语言也因此分化为代词形态化语言和代词非形态化语言。

几乎所有复综语都是代词形态化语言。人称代词在指称功能不变的前提下,经定位、停顿取消、音变等连锁弱化和降级,演化成附加于动词的形态,以称代动词的主体论元、客体论元及其人称—数(—性)信息。如鲍莱语(Baure,属模板型复综语,分布于南美玻利维亚亚马孙流域局部地区)动词的人称—数—性融合标记就是相应人称代词的前部形式或压缩形式,理据关系显明(表2),动词用人称前附缀编码主语信息,用人称后附缀编码宾语信息。[54]308,323,327

学界认为,《鸠那罗的眼睛》是苏雪林唯美主义戏剧的代表作,因而对该剧的关注度较高,专题研究论文也较多。如潘讯《〈鸠那罗的眼睛〉的唯美主义风格》,丁增武《“艺术”与“道德”之间的厚此薄彼——从〈鸠那罗的眼睛〉看苏雪林对唯美—颓废主义思潮的接受》等。

表2 鲍莱语人称代词和动词的人称-数-性标记对比表

迭代不仅能行使于单一维度下的各种情形,也能在语法、语义、语用、语音等多个维度上行使,构成多维迭代。多维迭代又在不同条件下,以不同方式,多波次地作用于语言的不同状态或侧面。第一波次的多维迭代是代词(称代系统的基式)在典型状态下、以典型方式行使的多维迭代。

人称代词的形态化将称代由任选性提高到强制性,降低了本体成分在句法中出现的必要性,从而适应了对语境的高度依赖,极大地提升了直接称代言外成分的份额。导致如下现象的形成: (1)“名词在连续语言中的运用惊人地少,句子一般由动词和功能词组成”,如莫霍克语(Mohawk,属复综语,分布于美国纽约西部和北部、加拿大安大略和魁北克的南部)。[57]699-702(2)代词性形态都跟独立代词并存。前者是强制的,语序固定;后者语序自由,一般不需出现,若在句中出现,则跟代词性形态构成称代冗余,表强调(如鲍莱语[54]328)。

藏缅语中的嘉绒语代词可语法化为前缀或后缀,粘附到动词和名词上。[58]难怪有人将嘉绒语中的茶堡语(Japhug)归复综语。[59]人称代词的形态化也见于某些屈折语(如俄语[60]401-406、葡萄牙语[61]254-258)。

指示代词——[+定指]那,这; [-定指]某; [+定指+定量]那些; [+定指+定量+定称]那儿(‘远离说者的’)。人称代词——[+定指+定量+定称]我(‘当下说话的一个自己’),他们,大家; [+定称]自己(‘人自身称’)。数量代词——[-定量]若干。疑问代词——[-定指]哪; [-定量]几,多少; [-定称]什么; [-定指+定量+定称]谁(=哪个人),哪儿(=哪个地方)。代谓词——[+定指+定称]那样(‘离说者较远的状态’)。代副词——[+定指+定称]那么(‘离说者较远的方式’)

当本体成分无相应代词可称代时,可分解其语义特征,并针对其某项特征进行语义特征称代[参“四(一)2”],剩余项用它的上位词笼统称说。它们两相协同,构成了半称代方式。该方式可用以称代时间特征(第1组)、行为特征(第2组)、数量特征(第3组)等。半称代短语有时正好是某些代词的分析式。如:

第1组 明天<什么时候/何时 第2组 他在笑/做作业 <他在干某事/那么做/干什么 第3组 就5个 人<就这么多 人|就5米 <就这么高 第4组 谁=什么人 |哪儿=什么地方/何处 |怎么=用什么方式

3.语用称代

(1)婉曲称代

称代的基本功能是经济性和降低处理复杂性。它也可跟其他原则及手段结合,发展成特殊修辞手段。如结合语用礼貌原则,发展出婉曲称代,用称代性指量短语,即半称代短语[参“四(二)2”]的省略式来婉曲称代不便直说的某个词(通常是某个不便说出的消极形容词或猥琐动词)。有两种类型。

元语言称代

半称代式以省略中心语后仅剩的指量定语,称说被半称代的原词。由于未经跟对象语言的分化,这可叫元语言称代。其间的称代深度有两层。如例3以“那个”称代“毒品”。删除线表字面隐含的成分。

(3)吸毒品 本1<[半称代]吸那个 东西 本2<[元语言称代]吸那个

对象语言称代

半称代式以省略中心语后仅剩的指量定语,表面上是称代省略的元语言成分“词、语、话”等,实际转称半称代、对象化(转引)前的原词,因此这可叫对象语言称代(例4a)。其处理深度多达三层(“<”也表转引),半称代并没有完全在表层句法上实现,而仅停留于深层处理环节。类似表达也见其他语言,如日语例4b。

(4)a.有点吝啬 本3<[转引]有点‘吝啬’ 本2<[半称代]*有点那个 本1<[元语言称代]有点那个 ;b.ちょっと/あれ/だ/よね(有点/那个是/啊,‘你有点那个 了’)

(2)话题称代

指示代词可称代空泛的焦点话题或背景话题。如例5“这”称代焦点话题,“那”称代背景话题,例6“这”称代被上文激活的焦点话题。[62]

(5)我那 是无中生有,你这 可是人赃俱在,你还有什么可瞒的?

(6)“你对这女方都有什么要求?模样儿啦,性格啦,品质啦……”“这 可就不好说了?”

4.语音称代

歌词应韵律需要,发展出语音称代功能的衬字(例7)。

(7)李家溜溜 的大姐,人才溜溜 的好哟,张家溜溜 的大哥,看上溜溜 的她哟(《康定情歌》)

指量短语演化为话语标记且渐失现实称代性(参“四(四)3”)后,又可在其基础上发展为填补歌词韵律缺空的衬音成分,沦为语音称代手段。一般优选远指标记“那个”而非近指的“这个”。

(8)a.北风那个 吹,雪花那个 飘(《白毛女》选段) b.北风这个 吹,雪花这个飘

(9)a.山丹丹的那个 开花哟红艳艳(《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b.?山丹丹的这个 开花哟红艳艳

语言从多个维度上发展出新的称代手段,形成了对称代标记系统的外围补充,扩展了可以称代的范围,通过第二次多维迭代,实现了称代增能。

(三)偏常状态下的降能:三次多维迭代

语言发展的方向无非强化和弱化两种。弱化的一面如省略、语音弱化、语义损耗、熟语化、语法化斜坡、偶标格式化、构式化、称代等,无不表现出耗散性(dissipation),即对典型(typicality)和原型(prototype)状态的偏离。我们知道,“变式的再组织能力总体低于基式”[18]。可以进一步说,语言耗散性本质决定了:成分或结构的耗散层级越高,再组织能力通常也越低。称代系统在称代能力上也呈耗散式变化,表现为:所有在偏常状态下进行的多维迭代,无一例外导致称代能力的下降,并相应导致称代关系的偏常复杂性增加。这些可视为第三波多维迭代的共有特征。

1.句法偏常导致的称代降能

袁毓林将分自由词分为本词(体词和谓词)和代词,把副词、区别词、数词、量词、方位词排除在本词之外,合归粘着词,与自由词相对。[30]这看低了代词的称代能力,忽略了数词、方位词句法自由的一面,不利于对本—代本质的观察。

实际上,除虚词和不能进入组合关系的实词即叹词不能被称代外,其他所有实词类别都可成为被称代的本词,其中,至少能充当主、谓、宾三类成分的是核心词,否则是边缘词。核心词有两种:(1)全功能词。能充当所有句法成分类型,如动词和拟声词。一般只承认拟声词可作定语、状语、补语、谓语[63]23,其实也作动语、主语、宾语(如“干嘛嘘 我?|唧唧 是小鸡|听见当当当 就往外跑”)。(2)多功能词。能充当大多数句法成分类型但不作动语,如形容词、名词、数词,少数时间名词还能作补语(如“休息片刻 ”),数词虽被传统语法视为形容词附类[64]139-146,[65]256,但不作补语。边缘词有两种:(1)有受限制的多功能词。它有量词,虽能独立作主语(需重叠)、定语、补语,但只在所助数词“一”省略时才有这些功能,且不作谓语、动语、宾语。(2)单功能词。它有区别词(只作定语)、副词(一般只作状语)、唯补词(只作补语)。

句法偏常导致的降能,涉及两个基本的正相关联系:

ⅰ.句法能力与被称代能力呈正相关;ⅱ.本词当下分布的典型性跟被称代能力呈正相关

组合关系词中,句法能力越强,被称代能力也越高。具体地说,核心词的典型次类都是开放类,所含词例都可被称代。核心词附类和边缘词的被称代能力有弱化倾向。

从组合分布看,核心词典型次类在典型分布时,组合称代跟聚合称代的方案一致。如典型名词作主/宾语时用代名词称代(10a、11b),典型作谓语时用代谓词称代(10b、11a)。[注] 拟声词的称代情况接近谓词,数词只要不是构式常项,无论作何句法成分,都可被称代。下略。

(10)孩子 a聪明 b<他 a聪明|孩子这样/怎么样 b

(11)虐待 a孩子 b<怎么样a孩子你~我不管|虐待他 b

但是,本词在功能或分布方面的任何句法偏常都可导致称代降能。有五种降能表征:(1)称代的效能降低。即原本对立的称代方式中和(neutralize),意味着同一本体获得两种等效的称代方式,它与经济性功能相悖,却不带来效能增值,走向了高度本—代比的反面。(2)两可称代方案的缩减。(3)本体被称代时有条件限制。(4)本—代功能对应关系降级,即本体成分不再能用与自己相同功能的标记来称代,只能用功能降了级的标记来称代。(5)本体丧失除通代词方式外的其他称代能力。

(1)核心词典型次类的非典型分布

称代效能降低

本词当下为非典型分布时,聚合和组合的称代方式常可分离成两套等效的方案,一种跟自己词性功能一致,另一种跟当下句法角色的抽象意义一致。原本对立的称代方式中和,等效共存,降低了称代效能。谓词的典型分布是作谓语或动语,名词的典型分布有作主语或定语。其在非典型分布时有代谓词和代名词两套等效的称代方案:

谓词——[主语]卖 也行<那样/那 也行|贵点 没关系<这样/这 没关系|聪明 才好<那样/那 才好[定语]倒闭 的事最好不要发生<那/那样 的事最好不要发生|造谣 的人<那样 的/那种/怎样的/什么 人[方位词前]失败 以后<那/那样 以后[状语]认真 学习<这么/这样 学习。名词——[定语]木头 房子<那样的/那种/怎样的/什么 房子

两可方案缩减

新变量的加入可导致理论上的两可方案缩减,有两种表现:(1)称代的对立方式共存但有分工。谓词作宾语时,语义信息较主语重,谓词原先作主语时两可的称代方案[见“四(三)1(1)①”]。此时可发生分工,定指时只用代谓词称代,疑问时只用代名词称代。朱德熙还发现,谓词性宾语(“看下棋|觉得很舒服”)在提问方式上存在“什么”和“怎么样”的对立[66]101,但没有“得到可靠的结果”[67]

谓词——[宾语]同意卖 <同意那样/什么 (*那 /*它 /*怎样 )|只知道吃 <只知道那样/什么 (*那 /*它 /*怎样 )

在等同关系下,普通名词作谓语只能用疑问代名词称代,特征名词作谓语只能用代谓词称代。

名词——[谓语]a.他班长 <他谁 呀?b.王二白痴 <王二这样 你高兴了/王二怎么样

(2)限用其中一种称代方案。仅实现组合称代,不实现聚合称代。谓词性成分作状语时,因介词的选择限制,只能用代名词称代。特征名词作状中结构中心语时,只能用代谓词称代。

谓词——[介词宾语]把请客 忘了<把什么/它/ * 那样(做) 忘了(比较:忘了请客 <忘了那样(做) /什么 )。名词——[状中结构中心语]很女人 <很那样/怎样 (*她 /*谁 )

称代能力丧失

偏常幅度加大还可导致称代能力丧失。

极端分布环境也可导致称代能力丧失。我们曾把句法成分能自由替换并且可类推性强的结构叫构型。[34]但构型的偏常,可导致替换或类推能力降低,丧失。被称代能力也随之降低乃至丧失,因为称代本就是一种特殊的替换方式。词在直接的句法或语义关系上复现而不同指,可视为该词的分形用法。分形结构属偏常结构。关系名词或特征名词分形使用时,不能被称代。如:

定中式分形结构——爸爸 的爸爸 <*谁 的谁 |爸爸 的爸爸 的爸爸 <*谁的谁的谁 |盒子 里的盒子 <*它 中的它 |天才 中的天才 <*他 中的他 。状中式分形结构——比雷锋 还雷锋 <*比他 还他

不能被称代的原因还在于:(1)代词对偏常结构的组织能力明显低于本词。代词的分形使用只见于诗性语言,且需以本词的非分形使用为基础(例12a),又不能像名词那样无限“右递归”[68](比较例12a和12b);即使是本词的非分形用法,也未必都能被称代(如例13)。(2)代词已滤除包括特征意义在内的很多意义内容,没有具体的理性意义。

(12)a.张三 的儿子 <(你又是)谁 的谁 ;b.张三 的儿子 的同学 <*(你又是)谁 的谁 的谁

(13)盒子 里的宝石 <它 中的它

当核心词以偏常的功能类型分布于由偏常的语义映射关系实现的偏常构型时,被称代能力丧失。自指类定中结构的中心语在指称化以前是“被说明语”,转指类定中结构的中心语在指称化以前是“说明语”。[18]这就跟状中结构很不相同,后者不管是自指类(“很温柔”)还是转指类(“很女人”),中心语都是被说明语。转指类定中结构的偏常幅度加大,其作中心语的谓词不能被称代(除用通代词外)。

谓词——[转指类定中结构中心语]孩子的聪明 <*孩子的这/这样/怎样 (但:聪明的孩子 <聪明的他 )|书的出版 <*书的那/那样/怎样 (但:出版的书 <出版的这些 /*它 )

与构型相对的结构在学界叫构式,这种偏常结构模式的意义是依靠熟语化、单标语法化(如空代词“它”)、偶标格式化、构型特殊化等条件,吸收语境信息涌现而成,它加强了对言外因素的依赖。所有研究构式的学者都注意到,构式的可类推性(严格地说,应是其变项[注] 代词可成为构式的常项,如“你一句我 一句”中的人称代词,“唱它 一段京剧”中的空代词;也可成为其变项的恒常特征,如“爱谁谁 (但:*爱张三张三 )”中复现的疑问代词。的可类推性)大为降低(但非完全丧失)。但都没意识到另一个特征:构式变项的被称代能力完全丧失!成分要可以被替换,方能被称代。由此看,称代在处理序次上后于类推。一旦构式还原为相应构型后,相应成分的被称代能力就可得到恢复。如:

熟语化构式——吃食堂 <*吃那儿/哪儿 (但:[状中构型]在食堂 吃<在哪儿 吃?)|让位梅艳芳 <*?让位她 。格式构式——爱理 不理 <*爱那样子 不那样子 |你这个懒虫 !<*你这个它 !|待 着也是待 着<*怎么 着也是怎么 着|这也不行/有问题 ,那也不行/有问题 <*这也那样 ,那也那样 。构型特殊化的构式[注] 构型跟构式相对,前者可类推性强,后者可类推性低。构型特殊化后可沦为构式。 ——他飞了一只鸽子 <*他飞了什么 |王冕死了父亲 <?王冕死了谁 (但:[存现句构型]王冕家死了父亲 <王冕家死了谁 )|卖两块钱一斤 方式宾语<*卖怎么 ?(但:[状中构型]两块钱一斤 卖的<怎么 卖的)|一个人也不知道 <*一个人也不怎么样 ?

(2)核心词附类的典型分布

多数核心词附类的典型分布跟其上位词类的典型分布不合,正因如此,它们才成为附类。趋向动词、能愿动词各典型分布于补语、状语,但被称代能力丧失。退到其上位词类的典型分布(即动词作谓语),倒是可用代谓词称代。

趋向动词——[补语]你转过去 <*你转那样 (但:你过去 <你那样 )|他走出来 了<*他走(得)怎样 了(但:他出来 了<他怎样 了)。能愿动词——[状语]他愿意 去<*他怎样/怎么 去(但:他愿意 <他怎样 )

(3)边缘词的典型分布

称代效能降低

情貌类及程度类副词、区别词可因句法成分的角色二重性而有两种等效的称代,称代效能降低。状语同时又有高层谓语性质[69]54-56,所以有的副词可用代副词称代,又可用代谓词称代。描写性或修饰性定语多少也带有限定性,所以区别词可用代谓词的有标记形式称代,也可用代名词的无标记形式称代。

副词——[状语]到处 造谣<这么/这样 造谣|大肆 宣传<那么/那样 宣传|非常 苛刻<怎样/怎么 苛刻。区别词——[定语]大型 机器<那样的/什么 机器|西式 服装比较贵<怎样 的/什么 服装比较贵

两可方案缩减且称代有限制

唯补词只作补语,因该位置语义信息加重,甚至有谓语之嫌[70]76-77,只能用代谓词称代,且称代时须带补语标记。

唯补词——[补语]乱透了 <乱得这样 (但:*乱得这么 )|热死了 <热得怎么样 (但:*热得怎么 )

(4)边缘词的非典型分布

称代有限制

量词重叠表周遍且作主语、领属定语或介词宾语时,方可被称代,其他场合不能。

量词——[主语]个个 生龙活虎<他们 都生龙活虎[领属定语]个个 的钱包<他们 的钱包[介词宾语]把个个 都得罪了<把他们 都得罪了[其他]个个 苹果<它们 苹果

两可方案缩减

作状语的程度副词虽有代副词和代谓词两种称代[参“四(三)1(3)①”],但改作补语时,因语义信息加重,限用其中一种称代方案,只能用代谓词称代。比较:

副词——[补语]好得很 <好得怎样 (但:*好得怎么 )

本—代功能对应关系降级

对谓词的方式特征进行疑问称代时用代副词,若与体标记“了”共现,谓词可删略(例14-15)。删略后,由代副词独立承担谓词性和方式项的双重功能,本体的称代词不是相应的代谓词,而是临时用代副词顶替,无论带宾语或不带宾语。

(14)他哭 了<他怎么做 了<他怎么

(15)他骂 你了<他怎么弄 你了<他怎么 你了

被称代能力丧失

边缘词的非典型分布可导致降能等级加深。如区别词作定语时,省略中心语而成“的”字短语,由于受“的”字短语意义特征的激励,定语的描写性或修饰性抑制了限制性,原本有代谓词、代名词两可的等效称代方案[参“四(三)1(3)①”]缩减,在有标记条件下只能用代谓词称代。比较:

区别词——[“的”字短语]西式的 比较贵<怎样 的比较贵(但:*什么 的比较贵)

2.语义偏常导致的称代降能

意义虚灵的核心词或边缘词,即使在典型分布时也未必能被称代。如作动语时的判断动词、存在动词、关系动词(动词附类),作状语时的语气副词、否定副词。比较:

判断动词——[动语]是 职员<*那样 职员。存在动词——[动语]有 人<*怎样 人。关系动词——[动语]二加二等于 四<*二加二这样 四。副词——[状语]毕竟 帮过你<*那么 帮过你|不 去<*这么 去

3.语用偏常导致的称代降能

(1)构型成分的信息耗散程度

即使在类推性强的构型中,不同成分的被称代能力也并不均衡,原因是其信息耗散程度不等。如主语常是句子起点,信息耗散性强于宾语,因此有两可称代方案,称代效能降低(例16a、17a),而宾语的两可称代方案缩减,称代效能略增(例16b、17b)。

(16) a.书包 很贵<它/那 很贵;b.买书包 <买它 /*那 [注] “这/那”若增加定量信息,便能暗示定称信息,充实名词性质,提升作宾语能力,如“买这些 |买这个 |买这件 ”。英语基本定指代词因含定指和定量双重信息,故可自然充当主语和宾语,如“This is a flag”“I like this ”。

(17)a.勤俭 是一种美德<这样/这/它 是一种美德;b.我喜欢勤俭 <我喜欢这样 /?这 /?

(2)偏常语用功能

婉曲称代纵跨二次和三次多维迭代。称代的基本功能是经济性、通约性,婉曲只是它的偏常功能。婉曲称代时,谓词性成分却采用名词性称代标记(称代性指量短语)来称代,这种本—代功能对应关系的降级背后,处理深度多者达三层[参“四(二)3(1)②”],也算是对婉曲表达的像似。

以上种种降能情形表明,偏常状态下进行的多维迭代几乎都呈称代能力的下降,称代关系的偏常复杂性也相应增加,体现了语言的耗散性本质。事实上,称代系统作为被称代的所有本体集合的通约形式,也是它们的耗散形式;相应地,其再组织能力及再组织深度也都不及所称代的本词。在句法层面是如此,词法层面也是如此,如代词称代本词时可继承本词的功能,却不继承它的形态。

(18)a.你尝/尝尝 <你那样/ * 那样那样 ; b.他高高兴兴 地来到学校<他这么/ * 这这么么 来到了学校

本词的句法偏常、语义偏常、语用环境偏常导致被称代能力降低,本质上是一种像似关系,因而都属于广义迭代模型(同构迭代),分别表现于句法、语义、语用等界面。

(四)再标记过程中的理据化:四次多维迭代

语言为充分发挥称代系统的余热,也能以称代为理据,推动称代标记的再标记化。即第四轮次的多维迭代被利用在了理据层面,通过在语法上回指结构成分、语义上称代更为抽象的语义范畴、语用上称代更为丰富的话语语用信息,推动称代标记分别向结构标记、情态标记、话语标记演化。

1.语法称代

向结构标记的演化。指示代词可循多种渠道演化为句法上的或逻辑上的结构标记。(1)指示代词作定语表对定指特征的语义称代,它在多重定语里经重新分析,可演化为定中标记,如古汉语“之”、近代汉语“底”。[33]现代汉语“那、这”有类似作用(例19)。[71]

(19)我这工作不错吧?

(2)指示代词在等同关系中表复指,经重新分析,发展为表判断的类标记,如轻动词“是”。(3)指示代词复指上文并成为假设或条件等的前项(第1组),继而演化为逻辑关系中的结果项标记(第2组,“那么”及古汉语“斯”等也有相同用法及来源)。该演化路径在语言中很普遍,如英语so(副词:这样、那样—连词:所以),古梵语eva(副词:这样—连词:因此),乌克兰语так(副词:这样地、那样地、如此—连词:就、那末、于是,то(代词:那个—连词:便、于是),满语tuttu(代词:那样地—连词:所以)[29]156-157。(4)指示代词跟论元标记结成更多的逻辑标记,如汉语近指代词跟介词组成表结果、承接的连词“于是 、为此 、从此 、因此 、是 以”等,日语远指代词跟助词组成表结果的连词そこ で(那儿 /在,‘所以’)、それ で(那个 是,‘所以’)。

第1组 把军民关系搞好,那样 ,我们就一定能打胜仗!|那样 如果那样的话你就看不见了|那样 只有那样他才看不见

第2组 你不说,那 如果那样的话-那么我不问了|如果只凭一些片断的印象,这 会把坏人误当作好人的

2.语义称代

向情态标记的演化。指示代词或相关疑问代词可由原本仅有的方式标记(如“这么/怎么 写|那样/怎样 做”),进一步发展在状语位置上对强程度范畴、时间名词的称代,从而演化为强程度标记、时间标记。这些情态类型都是备用层情态。如:

[强程度]那样 伟大|这么 大|如此 宏伟|恁 茂盛|多么 了不起|何等 光荣;[时间]他这 就来

3.语用称代

向话语标记的演化。指示代词可基于语用称代,向话语标记演化:(1)从对话题成分的称代,演化为新话题标记(20a)。(2)从经济性原则下对元语言成分(如“词/语/话”)的称代,转表对寻思内容的称代,沦为寻思类话语标记(20b)。

(20)a.这 坐月子啊 ,得吃小米。b.那 ……那 ……昨天老师是怎么说的来着?

称代性指量短语也可循同样路径,发展为寻思类话语标记,包括终未忆起的寻思标记(21a)和终被忆起的短路标记(21b)。

(21)a.每次问题都一大堆!我刚才他妈的差点去搬那个 什么那个那个那个 ; b.这到广,这个这个 ,广渠门这个这个 ,不是广渠门儿,这个,早已那叫沙huor门儿呀,就过那么去了,那东西以后直接就通那么去了。

称代标记也可循以下渠道向其他标记系统演进:(1)由原先的称代功能派生而来。如称代论元的助词(如“的|所|者”等)[参“四(二)1(1)④”]同时也起到了名词性功能标记的作用。(2)吸收语用称代时语境中的交际层情态信息,演化为话语标记,如兼表夸张口气等情态信息的话题标记(22a),称代功能主观化而成的口气类话语标记(22b)。(3)代词虚化而成的逻辑结构标记进一步虚化,成为逻辑类话语标记(22c)。

(22)a.他闷着头那 干啊 ,让小伙子也赛不过他。b.这这这 。c.听到这儿,我情不自禁地问了一句:“那 您的创作经验是什么呢?”

语言将称代功能运用到理据层面,通过第四轮次的多维迭代,即利用语法称代、语义称代、语用称代,推动了称代标记分别向结构标记、情态标记、话语标记的系统演化。该环节是称代降能的升级,证据是:(1)称代不是在实际的词义层而仅是在词的理据层发挥作用。(2)所有称代标记不再能用其他称代词称代,即“四(一)2”所述代词内部的两条称代序列不再适用于此。

(五)总体运作机制

称代迭代是一种独立的迭代模型。称代活动在迭代机制主导下不断用常量代替变量,确保能以最简资源表达最复杂的对象。重复运作表现在:(1)代词的称代能力远超一般实词的指谓能力,可称代异质、异层、不同功能、变动不居、无限开放的成分及其内容。(2)迭代可行使于单一维度下的各种情形,如在语用界面,称代即时适应语言新旧信息结构的调整、重组。(3)多维迭代,即迭代可行使于多个界面。(4)多维迭代的多波次使用。

称代在功能目的驱动和耗散性本质的作用下,又各自朝增能和降能两个对立的方向运动。一方面,为充分发挥迭代机制的效能,弥补一次多维迭代的表达限制,语言第二次行使多维迭代,使称代手段和称代能力在多个维度上发生增长,进一步发展了称代标记类型、称代范围、称代功能,将称代行使到一般无能为力的边边角角,二次多维迭代属增能变化,从它们的存在和作用来说,是广义迭代(如图1-a)。另一方面,本体在典型状态下被称代能力最高,而在句法功能类别、句法分布、语义特征、语用特征等方面偏常时所实施的第三次多维迭代,则导致五种形式的称代降能,称代关系的偏常复杂性增加。它适应了语法、语义、语用等各界面表达式对典型状态和原型状态的偏离。

图1 多维迭代轮次图

称代标记在理据层面发动第四次多维迭代,向其他标记系统演进,在其再标记化活动中称代虽进一步降能,但充分发挥了称代功能的余热。三次、四次多维迭代属降能变化,都是狭义迭代模型中的变化迭代(如图1-b)。

总之,称代是与省略平行的经济性、简单化活动,迭代则是确保称代活动有效运作的方式或策略机制,确保能以封闭、有限的称代系统,称代语言系统和言语活动中一切有指谓能力的项目及言外对象,使信息处理获得强大通约力,极大降低处理复杂性[72],提升表达效度,维持语言的有效运转。

五、结论

研究发现,语言存在一个由多种类型构成的迭代体系,表明迭代对语言影响深广,是语言复杂巨系统赖以存在的必有机制。称代迭代模型的分析证实,迭代机制对语言的深度研究有独到的发现能力和解释力。自然科学和应用研究领域认识到,“即使是十分简单的系统,经过多次的迭代,也会演化出复杂的性质”[73]217,因此“迭代产生了动力系统(和)复杂性”[28]2。迭代显然是语言系统的一支重要而易行的求同整合力量[34],但本文研究也表明,迭代以多种模式,在各个界面和维度不断地重复发力,推动了语言复杂巨系统的形成。

参考文献

[1]王慧芳,毕建权.软件工程[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2]沈军.软件体系结构:面向思维的解析方法[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

[3]周宏恩,尹承杰.黄金自动交易 圣经[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

[4]吴彤.复杂性的科学哲学探究[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

[5]张景中,杨路,张伟年.迭代方程与嵌入流[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8.

[6]林夏水.数学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7]柳俊.我国南方民族语的情状类型[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2017,(4).

[8]姚煜, R.Chellali.基于双向长短时记忆——联结时序分类和加权有限状态转换器的端到端中文语音识别系统[J].计算机应用,2018,(9).

[9]卢达威,宋柔,尚英.汉语篇章广义话题结构的认知计算模型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8,(7).

[10]Kipps,J.R.RACK:A parser generator for AI languages[A].In Proceedings of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ools for AI [C].November 1990.

[11]Wong,C.-C.& H.Meng & K.-C.Siu.Learning strategies in a grammar induction framework[A].In Proc . 6th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Pacific Rim Symp [C].2001.

[12]Tuovinen,A-P.Object -Oriented Engineering of Visual Languages [M].Helsinki:Helsinki University Printing House,2002.

[13]Batory,D.Feature models,grammars,and propositional formulas[A].In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Software Product Line Conference [C]. Springer-Verlag.2005.

[14]Muresan,S.Learning for deep language understanding[A].In Proceedings of the Twenty -Second 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2011.

[15]蒋步星.迭代聚合语法[OL].https://mp.weixin.qq.com/s/uPrcPZ5iGnvD-xx64rDPpg,2017-11-03.

[16]Timberlake,A.Invariance and the syntax of Russian aspect[A].In P.J.Hopper (ed).Tense -Aspect :between Semantics &Pragmatics [C].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Amsterdam/Philadelphia,1982.

[17]夏天骄.动量补语的语法功能扩张[J].汉语学习,2018,(4).

[18]马清华.论情态统辖结构的整合与变异[J].山西大学学报(哲社版),2017,(1).

[19]Li,C.N.& S.A.Thompson & R.M.Thompson.The discourse motivation for the perfect aspect:the Mandarin particle le[A].In P.J.Hopper(ed).Tense -Aspect :Between Semantics &Pragmatics [C].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Amsterdam/Philadelphia.1982.

[20]Rickford, J. R. How does doz disappear?[A].In Richard R.Day (ed).Issues in English Creoles Papers from the 1975Hawaii Conference [C].Heidelberg:Groos.1980.

[21]Anderson,L.Universals of aspect and parts of speech:parallels between signed and spoken languages[A].In P.J.Hopper (ed.).Tense -Aspect :Between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C].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1982.

[22]杨烈祥.论语言的递归机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5).

[23]杨烈祥.唯递归论的跨语言比较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2,(1).

[24]杨彩梅.“唯递归假说”及其证据[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4,(6).

[25]Franks, S. Dynamic spell-out as interface optimization[A].In P.Kosta & L.Schürcks (eds.).Formalization of Grammarin Slavic Languages [C].Frankfurt:Peter Lang.2011.

[26]Goncharova, А.О.Paradigmatic -Syntagmatic composition of language [OL].V.N.Karazin Kharkiv National University.http://dspace.univer.kharkov.ua/bitstream/123456789/6089/2/Goncharova%20.pdf.2012

[27]Lieberman, P.The creative capacity of language,in what manner is it unique,and who had it?[A].In R.K.Larson,V.Déprez & H.Yamakido (eds.).The Evolution of Human Language .Biolinguistic Perspectives [C].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0.

[28]张伟年.动力系统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29]马清华.系统原理下的语言问题[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2.

[30]袁毓林.词类范畴的家族相似性[J].中国社会科学, 1995, (1).

[31]Heath,J.Ngandi Grammar ,Texts and Dictionary [M].Canbeea:Australian institute of aboriginal studies,1978.

[32]马清华.并列可联范围的扩张及其控制因素[J].语言科学,2005,(5).

[33]马清华.适应原理下句法系统的自繁殖[J].语文研究,2014,(1).

[34]马清华.求同原理下语法结构的整合[J].山西大学学报(哲社版),2014,(4).

[35]Hobbs,V. J.,D.J.Pigott & D.P.Toohey.Situation abstraction modelling:a pattern language for databases [A].In 14th Australasian Conference of Information Systems [C].Perth.November,2003.

[36]Langenbakh,M.Corpus-based semantic models of the noun phrases containing words with ‘person’ marker [J].Journal of Linguistics , 2017,68(2).

[37]Smith,N.J.,N.Goodman,M.Frank.Learning and using language via recursive pragmatic reasoning about other agents[A].In C.J.C.Burges,L.Bottou,M.Welling,Z.Ghahramani & K.Q.Weinberger (eds.),Advances in Neur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s 26[C].Curran Associates,Inc.2013.

[38]Féry,C.2010.Recursion in prosodic structure[J].Phonological Studies ,13.

[39]朱德熙.语法答问[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40]马清华.并列结构的自组织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41]Givón,T.Iconicity,isomorphism and non-arbitrary coding in syntax[A].In J.Haiman(ed).Iconicity in Syntax :Proceedings of a Symposium on Iconicity in Syntax [C].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Amsterdam/Philadelphia.1985.

[42]Mosel,U.2016.Dictionaries of under -researched languages [OL].http://www.uni-bielefeld.de/lili/forschung/ag_fachber/as/p07/chapters/D01MOSEL.pdf.

[43]马清华.拟声词在语言发生学上的意义[J].外国语,2013,(1).

[44]Postal,P.M.On so-called“pronouns”in English[A].In Dineen,F.P.(ed.).Report of the Seventeenth Annual Roundtable Meeting on Linguistics and Language Studies [C].Washington,D.C.: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1966.

[45]陆镜光.汉语方言中的指示叹词[J].语言科学,2005,(6).

[46]马清华.叹词形义关系的原始性[J].语言科学,2011,(5).

[47]Wierzbicka, A.Semantics :Primes and Universals [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

[48]余义兵,樊中元.体词性喻体的“比喻性”等级序列[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7,(1).

[49]邢红兵.现代汉语词类使用情况统计[J].浙江师大学报(社科版),1999,(3).

[50]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51]刘宁生.叹词研究[J].南京师大学报(社科版),1987,(3).

[52]刘丹青.叹词的本质——代句词[J].世界汉语教学,2011,(2).

[53]Dunn,M.J.A Grammar of Chukchi .Canberra [D].Ph.D.dissertation,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1999.

[54]马清华,方光柱,韩笑,朱虹.复综语:形态复杂的极端[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55]杨伯峻,何乐士.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上)[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1.

[56]吕叔湘.近代汉语指代词[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5.

[57]Mithun,M.Mohawk and the Iroquoian languages[A].In Encyclopedia of Linguistics [C].Vol.2.New York:Fitzroy Dearborn.2005.

[58]瞿霭堂,劲松.中国藏缅语言中的代词化语言[J].民族语文,2014,(4).

[59]Jacques,G.From denominal derivation to incorporation [J].Lingua,2012,122(11).

[60]信德麟,张会森,华劭.俄语语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0.

[61]王锁瑛,鲁晏宾.葡萄牙语语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62]刘丹青,唐正大.话题焦点敏感算子“可”的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1,(3).

[63]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64]杨树达.高等国文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1929].

[65]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1968].

[66]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67]石定栩.谓词性宾语的句法地位[J].语言科学,2009,(5).

[68]陆俭明.由指人的名词自相组合造成的偏正结构[J].中国语言学报(中国语言学会),1985, (2).

[69]斯托克威尔(R. P. Stockwell).句法理论基础[M].中译本.武汉: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6.

[70]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71]曾美燕.结构助词“的”与指示代词“这/那”的语法共性[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1).

[72]马清华,汪欣欣.何谓语言的复杂性[J].当代修辞学,2016,(3).

[73]宋华岭.企业系统管理复杂性评价[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马清华(1964— ),男,江苏南通人,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语义学和语法学研究;韩笑(1992— ),女,安徽阜阳人,南京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语义学和语法学研究。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现代汉语语法复杂性计量研究”(项目编号:18YJA740033)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 H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4403( 2019) 03-0153-15

收稿日期: 2018-09-20

DOI: 10.19563/ j.cnki.sdzs.2019.03.019

[责任编辑:晨 曦]

标签:;  ;  ;  ;  ;  ;  ;  ;  

论语言的迭代机制及其在称代系统中的作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