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的提问艺术论文_罗娟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的提问艺术论文_罗娟

(渠县宝城镇第一中心小学 渠县 635200)

语文课堂的提问艺术,是一项随语文教学活动发生就存在的教学技能艺术,这一领域的研究对语文教学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教师提问能起到设疑、解疑和反馈的作用,能指明方向、承上启下、启发思维和调节气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提问成为联系师生思维活动的纽带,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课堂提问具有很强的技巧性。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探究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课堂提问艺术,促使全体学生全面、主动地发展,显得更加重要。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提问呢?

1.循循善诱,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

常听到一些教师抱怨:我们班的学生就是笨,启而不发,只有教师唱独角戏。听到这样的抱怨,我就在想,真的是学生笨吗?恐怕还得从教师身上找原因吧。孔子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应善于捕捉学生的“愤悱”之处,才能开启学生的思维。我曾上过一节课《学会看病》,因为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所以设计时就主要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整篇文章就围绕两个问题展开:母亲为什么要自己的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在儿子去医院看病的过程中,母亲的情感发生了哪些变化?这样的问题,学生不认真读书,不认真思考是答不出来的。所以我认为在课堂提问中,不宜把把问题分的太细,如果分的太细,学生答问相对要轻松得多,看似顺利、热闹的课堂,却不能达到训练学生思维的目的,相反,如果提出的问题有思考的价值,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在课堂上即使出现卡壳,甚至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但却能达到训练学生思维的目的。

2.精心设计,提出含金量高的问题。

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这就给教师提出了一个高标准要求:课堂提问不仅要讲求科学性,还要讲究艺术性。那么“精问”就指教师注重提问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结合,精心设计和提炼一些富有启发性、情感性、变通性、挑战性,富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方向,扩大思考范围,提高思考层次。没有思考价值的“浅问题”不提,问题太浅,表面上学生对答如流,实际上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同样若是问题过难,超出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望“问”兴叹。也是不能达到目的的。如《小英雄雨来》一课的中心句是: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根据这个句子设问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在课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作者为什么要多次强调这句话?通过这几个问题的探讨,学生能准确地把握雨来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从而深刻体会出作者的意图:即表现雨来是一个爱国的小英雄。这样以“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为核心,层层递进,不仅使学生对“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的理解达到全面准确,而且对课文的思路也有了清晰的把握。

3.抓住要害,提出解读文本关键的问题。

在教学中,要多提有助于理解课文本质意义的问题,少提表面现象性的问题,那种可问可不问的问题尽量不问。一篇课文,总有它的内涵和中心思想。凡涉及到课文内涵、中心思想,并与思想内容有关的词语和句子等方面的问题,都属于本质性问题,而涉及到课文其他枝枝节节的问题,属于现象性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如《狼牙山五壮士》这篇文章,通过记叙五壮士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的过程,写出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因此,凡是同描写五壮士壮举的词语和句子的问题都是本质性的问题。

五壮士跳下悬崖这一部分,写了五壮士毫不犹豫、英勇跳崖,“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掉下深谷。”我就抓住“冲锋”“纵身”这两词语进行提问:什么叫冲锋和纵身?这两词体现出五壮士此时心里怎样?表现出他们什么?通过提问让学生知道“冲锋”“纵身”这两个词表现出五壮士的毫不犹豫、英勇、不畏惧。这样两个词对学生理解五壮士的毫不犹豫是有帮助的,但是对于“冲锋”“纵身”这两个词的意思并不是本文的关键,并且五年级的学生已经通过平时的媒体、书籍等理解这两词的意思和感受。因此,就不必多加提问。

4.理清思路,提出围绕主要线索的问题。

提问要沿着文章的思路,抓住主要人物、主要线索及主要特征提出关键性的问题,并能从一个问题引到另一个问题,使每个问题成为整个链条里的一环。例如《蝙蝠和雷达》这篇课文,写的是飞机由于安装了雷达,夜航时能畅通无阻,从而彻底解决了飞机夜航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而雷达的发明又是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的。文章的主要线索是:蝙蝠的启示→3次试验→揭开秘密→制成雷达。课堂教学时,我沿着文章的思路,从以下几个问题入手分析课文:开篇提问:这篇课文的题目是《蝙蝠和雷达》,蝙蝠和雷达有什么联系呢?问而不答,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在师生共同学习中设计若干个小问题:这篇课文先提了一个什么问题,这个问题是怎样解决的呢?(启示)科学家们是怎样弄清这个问题的?(3次实验)飞机在夜间为什么能安全飞行?(制成雷达)这些问题的总体设计,抓住了文章的主要线索,牵动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5.突出重难点,把握有效提问的时机。

每节课都有它的重点和难点,只有把这些重点难点逐一突破,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才算完成。在课堂教学中,突出重点,正确把握提问时机显得十分重要。提问的时机很多:强化新知识时提问,思维训练时提问,突破疑难点时提问。课始,针对新旧知识的联系进行发问,既可复习旧知识,使前面知识成为后面学习的准备,后面的学习成为前面知识的发展和提高。课中,围绕着课堂教学的重点进一步提问,可使学生牢牢地掌握知识点,在指导学生运用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思维方法的同时,也教给了学生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课末,在巩固新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常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疑难问题,教师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巧设问题让学生由疑惑不解,进而积极思维,最后豁然开朗。启发得当,学生是能够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提出问题的,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它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等待老师传授知识,消除学生学习上的依赖性,使学生成为主动探索者,把学习的潜力充分发掘出来。只要教师紧扣课堂教学的突重点,选择好提问的最佳时机,就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提问是一门教学艺术,在教学的过程中,设计好问题不容易。真正称得上好的提问就像一根无形的指挥棒,它能把学生引进知识的迷宫,引导学生寻非探奇,探明底里,然后在山重水复、峰回路转中走出迷宫,顿觉豁然开朗,一片光明。课堂教学中能否提出高质量的问题,能否使提出的问题达到预期的目的,能否体现出提问的艺术,是衡量一个教师驾驭课堂能力、评价一个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

论文作者:罗娟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5年第9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6/6

标签:;  ;  ;  ;  ;  ;  ;  ;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的提问艺术论文_罗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