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货币供求平衡_央行论文

论我国货币供求平衡_央行论文

试论我国货币供求均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试论论文,货币论文,我国论文,供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货币均衡就是客观经济过程对货币的需求与社会对货币的供给基本一致。经济学理论中的均衡概念指的是一种动态的平衡,所谓货币均衡反映的是货币供求及各经济变量之间存在的一种大致趋向的变化状态,也就是说,货币均衡的含义是指货币供求之间存在的基本一致的趋势。

在纸币流通时期,因为纸币本身不具有价值,或者说,纸币本身的价值与它所代表的价值量相差太大,要使纸币成为广大社会公众所普遍接受的货币符号,必须打上权力的烙印,强制流通。随着中央银行的诞生与国家垄断的形成,货币发行也就作为中央银行的一项特权而存在。这时,作为国家的代表——中央银行来说,其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货币供求平衡,即:应发行多少货币才是均衡的货币供应量?在现实生活中,如果货币发行过少,满足不了经济建设和发展对货币的需要,会出现“货币饥荒”,使生产萎缩,商品供应不足;如果货币发行过多,超过了客观的货币需求量,则会出现物价上涨、币值下降的通货膨胀。在货币发行权被中央银行垄断的纸币流通条件下,货币量的增减必须由中央银行来进行调节。

1984年以前,我国实行的是“大一统”的银行体制。当时的中国人民银行既是主管货币发行、创造信用的中央银行,又是具体经办存、放、汇等具体业务的商业银行。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模式下,物资上搞统购统销,资金上搞统收统支,这时货币发行的多少和信贷规模的大小都决定于国家的计划,银行也就没有研究货币供给、货币需求以及货币供求均衡问题的需要。

目前,我国正处于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的初期,金融宏观调控方式也正在由过去的直接调控为主向间接调控为主转换,中央银行应如何调控货币供应量,从根本上抑制通货膨胀,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创造有利的货币均衡环境,这就是迫切需要我们研究的课题。

一、货币供求均衡分析

货币供给量与货币需求量在现实生活中总是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偏离。无论是从理论上分析,还是用现实经济生活验证,在一般情况下不可能出现货币供给量完全等于货币需求量的情况。

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金属货币具有货币供需自动均衡的功能。作为信用货币的代表——典型的银行券,其流通也能自动地维持货币的供求均衡。

在纸币流通条件下,纸币的特点是:纸币只能由国家发行,每一张纸币都打上了国家的烙印。正如马克思所说:“在价值符号的流通中,实际货币流通的一切规律都反着表现出来了,颠倒过来了。金因为有价值才流通,而纸币却因为流通才有价值。已知商品的交换价值,流通的金量决定于金自己的价值,而纸票的价值却决定于流通的纸币的数量、流通中的金量随着商品价值涨落而增减,而商品价格却似乎是随着流通中纸币数量的涨落而涨跌。商品流通只能接受一定量的金铸币,因而流通的货币量交替地紧缩和扩张是必然规律,而纸票却似乎不论增加多少都可以进入流通。”(《政治经济学批判》第102~第103页)

纸币供求均衡的取得是通过物价的涨落来达成的。而在物价管制的条件下,物价受到约束,过多投放的货币量就不可能完全由物价上涨来消化,而主要是通过货币流通的强制延缓来达成供求均衡。过多的纸币发行量无论是通过物价上涨,还是通过货币流通速度的强制延缓来取得货币均衡,都是以破坏经济的正常发展,影响人民生活为代价的。由此,我们得出结论:在纸币流通条件下,为了消除纸币自动调节与均衡的局限性,中央银行必须承担起宏观金融调控的职责,促进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确保经济稳定。

人民币是纸币,人民币流通是纸币流通,中国人民银行对人民币供应量的调控是通过货币政策来实施的。建国以来,我国出现了几次较严重的通货膨胀,虽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成因,但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货币供应量超过了客观的货币需求量。近年来,我国出现物价上涨、货币贬值的严峻形势,抑制通货膨胀已经成为我国金融工作的首要任务。

二、货币失衡与通货膨胀

正如弗里德曼所说:“通货膨胀随时随地都是一种货币现象。”作为一种货币现象,通货膨胀的产生并不是由社会制度的差异来决定的,人民币是不兑现的纸币,必须受纸币流通规律的制约。如果人民币的发行量过多,超过了货币需求量,出现货币供求失衡,就为通货膨胀的产生提供了客观的现实基础。

货币失衡是纸币流通时代的一种常见现象。我们将Ms(货币供给量)Md(货币需求)Ms≈Md时,称为货币均衡,而当Ms>Md或Ms<Md时,就出现了货币失衡。

假定有这样一个前提:不存在任何干预,那么无论是金属货币流通、信用货币流通,还是纸币流通,其供求皆会通过其内在调节机制而自动达到均衡。但这仅仅是一种趋势,即使是金属货币流通和可兑现的信用货币流通,也并非是静止不动,现实中总会有许多原因使之脱离均衡状态。而纸币流通的自动均衡机制本身就是不稳定的,经常出现的现象就是货币供求失衡。货币供求失衡通常表现为Ms<Md或Ms>Md这两种情况。出现Ms<Md的原因是:货币供应量过少,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容易出现这种情况。而进入了纸币流通时代,发挥印钞机的作用并非难事,所以Ms<Md出现的可能性极小,是一种小概率事件。

我们要着重探讨的货币失衡则是Ms>Md,它是产生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导致我国货币供应量过多的主要原因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固定资产投资的膨胀

投资膨胀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经济的一个难题,在我国历次的通货膨胀中,投资膨胀都是重要原因之一。我国发展生产力主要是通过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来实现的。庞大的固定资产投资数量,对国家的财力影响很大,在国家财政支出中占较大的比例,它直接关系到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平衡,直接关系到国家财政收支的平衡,从建国以来的实践可看出,凡是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膨胀的年代,就必然发生通货膨胀。

(二)消费需求膨胀

消费膨胀是近年来影响货币流通的一个新的因素。消费需求是构成社会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消费增长的幅度超过了生产的发展水平,消费基金增长速度超过国民收入增长速度,劳动者的工资和其它收入的增长幅度大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幅度,必然产生消费膨胀,消费膨胀是产生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个人方面来看,主要是个人消费基金膨胀。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超过了国民收入,1979—1987年国民收入平均每年增长9%,而居民消费平均每年增长9.3%。居民的消费水平超过了全社会劳动生产率,1979—1987年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平均每年增长5.84%。个人消费基金的膨胀,构成了消费膨胀的主要因素。

从集团消费来看,在我国近几年形成的消费需求膨胀中,集团消费膨胀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社会集团购买力增长过快,超过了生产的发展和国民收入的增长,并且还超过了居民消费的增长。

由于居民收入增长过快,消费品及劳务的供应跟不上,过多的货币追逐有限的商品,必然推动物价上涨,产生通货膨胀。

(三)速度型的经济增长模式

我国现阶段发展生产力主要是依靠速度型经济增长模式。为了保持经济的高速度增长,社会产品供给量的增加主要依赖于扩大投资。速度型经济增长模式忽视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效益,从而造成物力、财力和人力的巨大浪费,导致原材料成本的上升。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保持正常的盈利水平,就必须提高产品的价格。在我国,一方面经济的高速发展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要素,一方面职工的工资呈刚性,不可能在企业盈利下降或者亏损的时候通过减少工资来维持生产。由此造成社会总需求大大超过社会总供给,物价上涨又导致实际工资收入的降低,加大增加工资的压力,最终诱发通货膨胀。

(四)结构失调

长期以来,结构失调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建国后至改革前,我国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第一部类与第二部类的发展不平衡,第一部类发展过快,出现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和农业短腿的情况。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出现了产业结构的失调,主要表现为农业、能源和原材料等基础产业发展较慢,而加工工业却盲目地迅速发展。我国薄弱的基础产业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促使原材料价格上升。产业结构失调使农业生产不能满足社会生产的需求,导致农副产品价格的上涨,引起并加剧通货膨胀。

(五)外资的大量流入

在分析近年来我国货币供求失衡的原因时,我们应该注意到一个新因素,即外资的大量流入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1994年1—10月,我国贸易顺差24亿美元,非贸易顺差20多亿美元;外国投资200多亿美元;外债净借入10多亿美元。大致估算,这段时间的外资净流入约230亿美元。流入我国的大量外资投入到了我国房地产业和固定资产建设方面,结果是推动了固定资产规模的扩大。大量外资通过外汇市场进入国家外汇储备,使中央银行的基础货币增加,使1994年的货币供应量大幅度增长,1994年1—9月货币供应量m[,2]比1993年同期增长37%,是我国近十年来增长幅度最高的。同时,外资的大量流入成为我国固定资产建设的一大源头,使得我国利用财政手段和信贷手段调控固定资产规模的有效性减弱。

综上所述,由于投资膨胀、消费膨胀、速度型经济增长模式、产业结构失调以及大量外资流入等主要因素的巨大作用,我国中央银行被迫增大货币投放量,导致我国经济发展中货币供应量过多,加剧了Ms>Md的货币失衡。

三、调节货币失衡的途径研究

一个国家,货币的稳定与国家政治的稳定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我们知道纸币的流通是国家政权力量强制作用的结果,如果纸币投放量的无限扩大,社会出现恶性通货膨胀,使一国的货币体系崩溃,从而就会危及到一个国家的政治稳定。目前,我国面临着比较严峻的通货膨胀形势。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明确了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从法律上强调了保持货币币值稳定的重要性,表明了我国政府坚决治理通货膨胀的决心。

面对我国货币供求失衡的严峻形势,应如何进行调节,使之重新走向均衡?这是历史赋予中央银行的神圣使命。

针对导致我国货币供求失衡的主要因素,我认为应通过如下途径对货币供求进行调节,从而达到货币均衡。

(一)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控制投资膨胀

固定资产投资关系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首先,我们必须从固定资产投资的目标选择,适度规模的确定以及投资结构的安排、投资总体的布局以及投资效益的科学预测等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确定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投资战略。其次,要大力压缩投资规模。当前治理通货膨胀、压缩投资规模是关键,只有压缩过大的投资规模,才能控制生产速度的过快增长,从而缓解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矛盾,促进财政信贷收支的平衡。第三,必须调整我国的投资结构,改革投资体制。合理的投资结构才能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才能保证我国货币币值的稳定。而改革投资体制是进一步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关键。对我国现行的投资体制要进行一系列的配套改革,合理划分投资范围,实行职、权、利挂钩的经济责任制。

(二)增强经济实力,消除消费膨胀

要消除我国的消费膨胀,必须要坚持正确的消费政策和原则,提倡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精神,必须坚持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必须注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步子一定要从我国的实力出发,生产是消费的前提,生活消费只能随着生产发展而逐步提高。必须强化企业的自我约束机制,职工收入的增加必须要受企业生产发展、经济效益提高以及积累消费比例关系的制约。这样才能控制消费支出,消除消费膨胀,控制货币投放量,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

(三)保持经济的适度增长

我认为,治理我国通货膨胀,调节货币失衡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从总体上保持我国经济增长的适当速度。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国家,其经济增长速度与通货膨胀率的组合状况是不同的,有的国家是经济停滞与高通货膨胀率组合,出现“滞胀”或“衰胀”;有的国家是经济高速增长与高通货膨胀率组合;有的国家是高经济增长与低通货膨胀率组合;有的则是低通货膨胀率与低经济增长组合。我国目前则是处于经济高速度增长与高通货膨胀率组合的时期,这种组合具有很大的风险性,必须把稳定币值作为保证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顺利进行的首要条件,即使是牺牲一定的经济增长,也要维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当前要把通货膨胀率降低,逐步过渡到适度经济增长与低通货膨胀率的组合。待经济实力增强时,争取达到高经济增长与低通货膨胀率的组合状态。

(四)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农业投入

产业结构调整要以促进农业生产发展为重心。我国的农业生产发展缓慢有其历史原因。面对我国需求的较快增长,农副产品尤其是粮食总量增加缓慢,1984年以后我国粮食生产进入低速增长时期,人均粮食占有量基本维持在350—380公斤之间。粮食价格的上升又引起其他农产品物价的连环上涨。我国农业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是投入不足,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占国家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比重连续下降:1991年为4%,1992年为3.7%,1993年为2.8%。我们必须从国情出发,对农业采取保护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保证货币投向的准确性。

(五)加强对流入外资的管理

外资的流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经济的增长,但关键是要掌握好量的问题。目前大量外资的流入已经引起了我国货币供求的失衡,我们必须及时制定一系列的相关政策。目前我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对地讲还是一种对本币总量进行调控的政策,缺乏一套调节外汇与本币宏观平衡的手段。当务之急是要加强对流入外资的管理,从总量上控制流入外资的规模,通过配套政策合理引导外资的流向,趋利避害,使其发挥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总之,无论是什么因素导致的通货膨胀,最终都必须通过扩大货币供应量形式表现出来。作为中央银行,必须定时监测我国通货膨胀的态势,认真研究货币供求失衡的主要原因,通过反通货膨胀最重要的工具——货币政策,把货币供应量真正控制在客观的货币需求范围内,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创造一个有利的货币均衡环境。

标签:;  ;  ;  ;  ;  ;  ;  ;  ;  ;  ;  ;  ;  ;  ;  

论我国货币供求平衡_央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