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消费信贷促进经济增长_信贷业务论文

发展消费信贷促进经济增长_信贷业务论文

发展消费信贷,促进经济增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增长论文,消费信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消费信贷继央行连续降息和财政加大基础投资力度之后成了政府刺激需求的重要手段。但消费信贷的发展在我国还刚刚起步,人们对消费信贷的接受程度较低。如何发展消费信贷,还需做积极探索。本文试就此谈一点看法。

一、消费信贷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

首先,发展消费信贷,为城乡居民提供最大限度的、完善的消费信贷支持,可刺激居民增加即期消费量,拉动经济增长。VISA国际组织新任总裁韦玛刚在上海考察时曾对消费信贷作过如下评价:“在一个信贷消费很少见,人们只依赖于自有资金的市场,若要发展个人消费,并进而扩大内需,是颇受限制的。各国的经验已证明,发展消费信贷是刺激内需的一个关键。从而也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据推算,如若把信贷消费量占消费总量的比重提高到5%,即可拉动经济增长2.3个百分点。而目前我国信贷消费所占的比重还不足1%, 远远低于美国的30%。这说明,在当前我国内需不足情况下,积极发展消费信贷,不仅必要,而且具有广阔前景。

其次,发展消费信贷,有助于调整和实现消费结构升级,推进产业高度化。经过20年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已进入以“住”和“行”为主要内容的消费结构升级阶段。但由于消费信贷滞后于生产信贷的发展,居民消费仍以自我积累为主,从而严重阻滞了消费结构升级。在存在大量住房需求情况下,7000万平方米商品房卖不出去,这显然与居民消费能力不足有关,居民需要有力的信贷支持。而且,发展消费信贷,加快高科技产品的实现过程,扶植高科技产业发展,对推进我国产业高度化和提高国际竞争力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

最后,发展消费信贷,有助于解决银行“惜贷”问题,减少信贷资金闲置。近年来,由于工商企业不景气,银行为避免自身利益受损,“惜贷”现象越来越严重。发展消费信贷,银行可把一部分信贷资金投放到风险相对较小的消费领域,既刺激了消费需求,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又减少了信贷资金闲置,提高了银行自身的经济效益。而减少信贷资金闲置,等于扩大了货币供应量,减轻了国家增发货币的压力,避免引发通货膨胀。

二、消费信贷热而不火的成因

消费信贷因其特有作用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特别在央行连续降息和财政加大基础投资力度刺激需求未达预期目的的情况下,政府和企业都对消费信贷寄予厚望,媒体也大肆宣传。但作为消费信贷的接受者——居民,更多的却是观望、冷漠,实践者寥寥。据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SSIC)在北京、上海、广州、长沙、武汉、大连、青岛、天津等城市的调查表明:35%的人表示决不贷款买东西,59%的城市居民还没有把贷款和自己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那么,看起来于国于民都有利的事为何在媒体的大肆宣传中依然火爆不起来呢?原因自然来自多方面。

1.居民消费信心不足。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一系列制度变迁越来越多地触及到个人利益。教育、住房、医疗、养老等各项福利制度改革使过去由国家或集体负担的费用逐步转向了由个人负担或由个人、集体、国家共同负担,增加了居民预期支出;而分配、就业制度和企业经营管理制度改革使过去“正式工”稳定递增的收入因失业、下岗、亏损、倒闭、破产等失去了稳定性,减少了居民预期收入。在这双重因素共同作用下,居民必然产生强烈的改革风险和巨大心理压力。过去人们有一万元存款即感“高枕无忧”,现在有10万元存款仍感不踏实。据卡斯特经济评价中心对北京、上海、重庆、广州、武汉五大城市的调查表明,今年一季度居民消费信心指数比上季度又下降2.5点。一个对未来不能充满信心, 为应付大量增加的支出和不可预知的风险而极力增加储蓄的人,又怎么可能去信贷消费呢?

2.信贷消费成本较大。信贷消费的有形成本和无形成本较大是许多人不愿信贷消费的又一个重要原因。以住房为例说明,一套价值25万元的普通住宅,如果采用抵押贷款购买,首付20%,余款按月均等额还款利率6.375%计算,在15年内偿还,月还款额高达1870 元, 15 年累计336600元,购房成本比非信贷消费增加136600元。如此多的额外支付对消费者来说显然是沉重负担,提前圆住房梦的机会成本太大。因此,人们宁肯压抑正常消费,攒钱或向亲朋好友借钱买房也不愿贷款买房。其次,连续15年月还款1870元,即使月收入2000~3000元的家庭也显能力不足,况且,谁又能保证自己不失业、不出现意外事故呢?这样,还贷又成了消费者沉重的精神枷锁。再者,由于信贷消费的对象主要是住房、汽车等高价值商品,购买者很可能因自己的“露富”而承担各种各样的议论压力,并从此失去家庭安全感。

3.消费信贷本身不完善。消费信贷是银行提供给消费者的金融产品,其本身不完善自然影响消费者的接受程度。信贷品种少,贷款条件苛刻,期限短,运作方式陈旧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消费信贷的发展。特别是贷款手续繁琐,更让消费者望而却步。一个购房者要办妥一套贷款手续,必须在单位、住房资金管理中心、房地产评估事务所、保险公司、银行、律师事务所等机构之间来回奔走,而且要填写和签订十几份申请表和合同书,提供十几份证明材料,交纳几千元的费用。这一过程,没有一定的文化,没有相当富余的时间是很难完成的。它不仅耗费了消费者较多的时间、精力,增加了消费成本,也使消费者感到不被信任,银行贷款者中半数以上的消费者感到不满意。

4.受传统消费观念影响。我国是一个有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国家,受儒家和佛教文化影响人们普遍养成了“节欲”、“节俭”、“量入为出”的观念,并视其为美德,修身养性、持家之本。而视“奢侈”、“浪费”者为“大逆不道”,“败家子”,举债消费更是为人所不齿。这种思想,直到今天仍然在禁锢着人们的头脑。

5.住房、汽车消费问题较多。信贷消费的主要对象是住房和汽车,但目前商品房价格远远超过其成本和居民实际购买力,加之部分商品房质量不高,“缺斤短两”物业管理不规范,纠纷较多,致使许多人想买房但不敢买房。而买一辆私人汽车,仅高消费税、附加税、竞买牌照费等加起来就多达5万元。街头交通“违规”者,也多是私人车。 这使许多人感到买得起用不起,潇洒不起来。

三、促进消费信贷发展的政策取向

消费信贷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受制于多种因素,需要有多种政策措施配套运作,最终使消费者愿意接受。当前的政策取向是:

1.稳妥推进改革,增加居民收入。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继续深化。但改革要从国情国力出发,稳妥推进。尤其在我国已全面进入制度创新、更多触及个人利益时期,必须控制好各项改革的进程和力度,协调好各项改革的关系。国有企业改革,重点应放在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上,加强市场开拓,尽可能减少下岗人员。住房、医疗、教育、劳保等福利制度及就业分配制度改革,应有先有后,循序渐进。而一项改革措施一旦成熟,应尽快出台,让居民切实了解未来各项支出多大成分由自己负担,尽可能消除预期支出的不确定性。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在各项制度改革增加居民支出的同时,必须确保居民收入适度增长。目前我国的住房、教育等制度改革,不仅减少了居民收入,又增加了居民支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居民消费信心。此外,在改革过程中,要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加大宣传力度,消除消费者在新旧体制交替时期因不了解新体制所产生的恐慌心理,使消费者能在适应各项改革的基础上产生理性预期,增强消费信心。

2.完善消费信贷业务,提高居民满意率。今年3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指导意见》,在消费信贷政策方面作了较大调整,对促进消费信贷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实践中,应做好贯彻落实,解决好以下问题:(1)增加消费信贷品种。品种多, 才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要,促进消费信贷发展。因此各金融机构应追踪消费者需求动态,不断增加消费信贷品种,除住房、汽车抵押贷款外,还应开办电脑、空调、高档家具、旅游、教育、体育等消费信贷。在农村,应及时开办农用车等农机具和电视机、洗衣机消费信贷、建房消费信贷等。也应开办一些小额短期性贷款,解决居民不时之需。而不论哪一种贷款,在贷款期限、抵押方式上,都应注意多样化。(2 )为个人信贷消费提供优惠利率,也可借鉴国外经验,实行政府贴息、低息和免交所得税等特殊鼓励政策,切实降低过高的信贷消费成本。根据贷款品种、期限、金额等不同,为消费者提供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等多种选择方式,以利于消费者规避利率风险,提高信贷消费的积极性。(3 )简化贷款手续,便利居民贷款。繁琐的贷款手续显然是银行对客户缺少基本信用关系所致,而事实上,个人消费贷款的信誉度是很高的。从建行近几年开展个人住宅抵押贷款情况看,逾期率低于3%,坏帐损失仅占0.03%,利息实收率达到100%,是所有信贷资产中质量最高的。所以, 银行完全可在规避自身利益风险的同时,尽可能简化贷款手续。(4 )放宽贷款条件,扩大贷款对象,让更多的普通居民有“资格”贷款消费。(5)推广信用卡。今年3月份开始实施的《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不仅提高了信用卡透支消费额度,又降低了利息支付,在很大程度上便利了居民信贷消费,应大力推广。

3.健全法规制度,完善配套措施。目前我国关于消费信贷的法律、法规尚属空白,已有的《担保法》、《票据法》、《信贷管理条例》等都是为生产信贷而立。个人消费信贷在实际操作中无章可循,无法可依,操作的随意性较大。银行和消费者都因缺少必要的法律保护而存在戒心。因此,尽快颁发相关的法律法规,是促进消费信贷发展的重要保证。其次,要建立个人信用制度。这意味着每个人的经济活动和经济状况都必须有记录,实行存款实名制,个人所得税制,家庭财产登记制,个人财产破产制等,并建立个人资信状况信用等级专业认定机构。有了这些资讯,银行便可简化调查取证过程。第三,要完善担保制度。目前银行规定的贷款担保方式有三种:抵押、质押、保证,但在实际操作中均遇到种种困难,消费者常常因寻找不到有效的担保方式而无法贷款消费。发达国家在运用和扩大消费信贷实践中,既有商业保险制度,也有政府机构提供的保障和保证制度,特别是政府对住房抵押贷款提供保障的做法,对许多中低收入家庭进行信贷消费发挥了重要作用,很值得我们借鉴。第四,规范收费行为。一方面,国家要在商品房建设中取消不合理的行政性收费,降低商品房价格;另一方面,要在信贷消费过程中规范银行信贷部门、公正部门、资产评估部门、抵押登记部门等的收费,规范物业管理收费,切实降低信贷消费成本。同时,要加大监管、处罚力度,维护消费者权益。第五,建立房地产等二级市场,为信贷消费产品再交易创造必要条件。

4.加大宣传力度,转变消费观念。消费信贷的发展还依赖于居民消费观念的转变,只有多数人摆脱了“量入为出”的传统消费观念和“无债一身轻”的处世哲学,消费信贷才有望进入热潮。加大宣传力度,不仅要让消费者、银行、商家都了解消费信贷的好处和副作用,还要让消费者、银行、商家都熟悉有关的法规,营造良好的信贷消费环境。

收稿日期:1999—06—20

标签:;  ;  ;  ;  ;  

发展消费信贷促进经济增长_信贷业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