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化瘀方结合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盛国强,邹广华通讯作者,魏妍慧

盛国强 邹广华通讯作者 魏妍慧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摘 要】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法结合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4月至2013年3月经明确诊断为突发性耳聋的患者9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治疗组给予活血化瘀方和地塞米松治疗,对照组采用地塞米松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听力改善总有效率为80.8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4.0%,两组总有效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耳聋程度与疗效无显著性关系(p>0.05)。结论:活血化瘀方结合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缩短疗程。

【关键词】活血化瘀;地塞米松;突发性耳聋

【中图分类号】R7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8999(2015)8-0047-02

突发性耳聋属于耳鼻喉科急症,属于感音神经性耳聋,好发于40~60岁人群,可伴有耳鸣或眩晕,属于中医“暴聋”范畴。由于病因不明,发病机制复杂,西医治疗主要着重于改善微循环、免疫调节、抗病毒等方案,但是具体疗效和副作用褒贬不一。中医药治疗强调从整体出发,调节全身气血、经络、脏腑、阴阳平衡,改善机体免疫功能,从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且副作用较少。笔者在2011年4月至2013年3月根据中医辩证将突发性耳聋(气滞血瘀型)采用活血化瘀方结合地塞米松治疗,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4月至2013年3月经明确诊断为突发性耳聋的患者92例,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47耳),对照组47例(50耳)。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根据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2005年制订的突发性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1]制定。中医辨证诊断标准参照王永钦《中医耳鼻咽喉口腔科学》[2]和《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中暴聋气滞血瘀型。证见:耳聋伴有耳胀闷感,耳鸣不休,或耳聋因强大声音震击而成。舌质暗红或有瘀点,脉涩。纳入标准:①符合西医诊断及中医辩证分型标准;②年龄18~65岁;③患病在1d至1个月;④签署知情同意书;⑤有良好依从性。排除标准:①患耳有既往听力减退史;②合并严重的心、脑、肺、肝、肾脏器疾患;③有精神疾患,不能配合治疗;④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⑤其它疾病引起的耳聋,如听神经瘤、内耳、中耳、外耳炎性疾病等;⑥除第Ⅷ颅神经受损外,尚有其它神经损伤,如面瘫。治疗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23~63岁,平均年龄(43.2±4.6)岁;病程3~28d,平均病程(12.3±2.6)d;单耳43例,双耳2例;伴有耳鸣29例,眩晕12例;耳聋程度:轻度耳聋23例(24耳),中度耳聋14例,重度6例,极重度2例。对照组男22例,女23例;年龄21~60岁,平均年龄(44.2±5.7)岁;病程2~30d,平均病程(11.8±3.2)d;单耳44例,双耳3例;伴有耳鸣27例,眩晕14例;耳聋程度:轻度耳聋25例(26耳),中度耳聋17例(19耳),重度4例,极重度1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地塞米松10mg加5%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1次/d;凯时10ug加入5%葡萄糖20 mL静脉滴注,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活血化瘀汤剂:方剂组成:柴胡15g,红花10g,丹参15g,川芎15g,当归10g,葛根20g,石菖蒲15g,枳壳12g,路路通12g,地龙10g,炙远志10g,灵磁石10g,甘草6g。水煎至约400mL,2次/d,1剂/d。两组均15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疗效。

1.3 观察指标 ①治疗前及治疗15天、30天行纯音测听复查;②记录耳鸣、眩晕改善情况;③治疗前后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

1.4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突发性耳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中疗效标准确定[1]。①痊愈:0.25kHz至4kHz各频率听阈恢复至正常,或与健耳水平一致,或达到患病前水平。②显效:0.25kHz至4kHz频率平均听力上升≥30dB。③有效:0.25kHz至4kHz频率范围内15 dB≤平均听力上升<30 dB;④无效:0.25kHz至4kHz频率平均听力上升<15 dB。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3.0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以 ±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综合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8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4.0%,经Ridit分析,两组总有效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听力疗效比较 [n(%)]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突发性耳聋属于中医学“暴聋”范畴,属于耳鼻喉科急症。早在《内经》中有对“暴聋”的记载,《素闻?厥论篇》说:“少阳之厥,则暴聋”。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病多为邪闭、火闭、气闭、虚闭、窍闭,导致气滞血瘀,耳为清空之窍,耳窍通脑,若血瘀阻滞可致突聋[4]。风、火、痰、瘀是突发性耳聋的主要病理因素,脏腑虚损,气阴不足是其内因。气血不足,脉络不通,气血凝滞,耳窍失于儒养,气滞则血瘀,以致失聪;血行不畅,瘀阻于耳窍经络,而致突聋。气滞血瘀是突发性耳聋的中心环节,贯穿于突发性耳聋的始终[5]。气滞血瘀乃实证,治疗以活血化瘀通窍。

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使用活血化瘀方结合地塞米松治疗气滞血瘀型突发性耳聋,活血化瘀方其方剂组成为:柴胡、红花、丹参、川芎、当归、葛根、石菖蒲、枳壳、路路通、地龙、炙远志、灵磁石、甘草。川芎、丹参、红花活血化瘀,去瘀生新,抑制血小板凝聚,延长凝血时间,降低血液粘度,改善微循环;丹参是钙离子拮抗剂,能够提高体内cAMP水平,清除氧自由基,组织细胞膜上脂质过氧化,加快血液流速[6-7]。川穹除了改善微循环外,还具有抗病毒和提高细胞耐缺氧疗效[8]。红花还具有抗氧化,抑制脂质过氧化,对血液循环障碍有明显改善。葛根、柴胡解表药,葛根扩张血管,增加循环血流量,降低红细胞压积、全血粘度,改善血供和微循环;柴胡升阳举气,柴胡皂苷能够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炎性渗出、炎症介质释放,降低血液黏稠度,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当归补虚药,能够增加局部组织灌流作用,改善甲皱微循环,扩张血管;石菖蒲、路路通理气开窍,石菖蒲挥发油有镇静、抗惊厥药理作用,水提醇沉液改善脑区域代谢和缺氧状态[9];枳壳行气导滞;磁石滋阴降火,聪耳明目。地龙通经活络、活血化瘀,其提取物蚓激酶能够延长血栓形成的时间,起到抗凝的作用,能够提高小鼠红细胞变形能力,促进血液循环;甘草调和诸药,益气。诸药合用,对机体的免疫、循环、神经、血液系统大有裨益,改善血液循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抗炎、抗动脉硬化,共清瘀血,行气通窍,恢复耳蜗的正常生理功能。

本研究对活血化瘀方结合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进行观察,对其耳聋、耳鸣及病情严重程度与疗效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活血化瘀方结合地塞米松治疗组耳聋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地塞米松治疗组,其有效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耳聋程度与疗效无显著性关系。说明活血化瘀方结合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耳聋程度,缩短治疗时间。

综上所述,活血化瘀方结合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有一定的优势。

参考文献:

[1]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突发性耳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6,41(7):569.

[2]王永钦.中医耳鼻咽喉口腔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22-342.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03.

[4] 刘清明,冯勃,孟广荣,等.突发性聋患者血浆一氯化氮和内皮素含量的测定[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3,17(11):668-669.

[5]李仪奎.中药药理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2.134.

[6]葛煜,唐英,盛国滨.自拟突聋汤治疗特发性突聋42例[J].中医药学报.2001,29(6):29.

[7]张爽,武秀芳,京媛汶.突发性耳聋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纯音测听指标的对照[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7):22-24.

[8]赵上娟,李士奇,范天全.川穹嗪与肤乐康联合治疗突发性耳聋75例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09,7(9):86.

[9]刘建华,刘巧平,张亚力,等.活血化瘀法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14(4):5-8.

通讯作者:

邹广华,男,汉族,(1983-),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疾病基础与临床研究

论文作者:盛国强,邹广华通讯作者,魏妍慧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学报》2015年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1

标签:;  ;  ;  ;  ;  ;  ;  ;  

活血化瘀方结合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盛国强,邹广华通讯作者,魏妍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