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专项转移支付基金审计调查经验探讨_转移支付论文

财政专项转移支付基金审计调查经验探讨_转移支付论文

财政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审计调查经验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验谈论文,专项论文,转移支付论文,财政论文,资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6年,笔者所在的审计机关开展了关于宁波市市本级2005年度财政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专项审计调查。通过此次审计调查,我认为,审计调查项目不同,审计工作思路也需不同,否则工作容易走弯路,达不到既定的审计效果。我作为该项目的主审,结合该项目的实际工作情况,着重就我们在开展本次专项审计调查工作时的一些主要思路与大家交流一下。

一、关于审前调查

要打造一个高质量的精品审计调查项目,必须要有一个针对性很强的审计调查方案。搞好审前调查,是制定审计调查方案的关键。

在这个项目中,我们的主要做法有:

一是审前调查的思路要“清”。这主要解决审计调查的目标定位问题。对财政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存在的问题,结合我们以往的工作经验,大家反映比较多的就是透明度较差、随意性强、管理不够规范、政出多门,资金使用的导向性比较弱。根据这个情况,我们确定以财政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设立初衷为出发点,以财政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统一性和制度化建设等为基本审前调查内容,再具体细化到管理部门分布情况、管理制度情况、资金投向领域情况、资金使用的地区分布情况等方面,到相关管理单位开展有针对性的调查。实践证明,这有效地增强了这次审计调查目标定位的准确性和审计调查实施的针对性。

二是审前调查的态度要“好”。在开始审前调查前,我们对审计组成员提出要求——在审前调查过程中一定要抱着学习的态度。遇到一些管理规范、制度健全、措施得当且行之有效的被审计调查单位,可以把好的做法归纳总结为具有规律性的结论,在审计调查报告或其他审计信息刊物中予以反映,使其具有一定的实践推广价值。如在对某县的审前调查中我们发现,该县给农户办理银行存折、涉农补贴资金直接发放到账户的做法受到了当地群众的欢迎。于是,审计组马上将这个内容以审计信息的形式上报到市政府,建议予以推广。

三是审前调查的方式要“新”。审计署6号令第十条规定,审前调查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对被审计单位进行试审。在确定了要在某地开展项目后,审计组成员充分利用在当地进行其他审计项目的机会,对该地区上年度的财政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有关情况进行了试审,发现市级财政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量比较大,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有关于农业农村农民“三农”方面的,有水利建设方面的等等,补助类型很多。通过试审,我们认识到,若要全部深入细致地调查,费时费力还不一定取得效果。试审的结果,为我们制定出一个重点突出,指导性、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审计实施方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关于审计调查实施

第一,审计调查工作要“细”。宁波市两级审计机关在开展审计项目时,往往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和要求高的特点。因此,在审计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只有突出重点,才能保证审计调查工作的质量。这就需要我们工作时要“细”,全面了解当地的一些实际情况,细致把握当地的重点支出方向,以领导重视、群众关心的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焦点问题为切入点,有针对性、有效地开展审计调查。如我们在某县进行调查时,通过前期的走访发现,该县近几年来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但由于地处沿海,当地的用水压力日益增大,该县为此把解决“吃水难、用水难”作为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了解这个情况后,审计调查组立即决定对该县的一些水库建设项目、引水工程项目等予以重点调查,尝试从审计的角度推进此项工作。针对发现的问题,审计组从审计服务的目的出发,在完善基本建设项目管理、资金使用管理等方面,向当地政府提出了有建设性的建议,促进了当地重点建设项目的进展。

第二,审计调查工作要“深”。在本次审计调查中,我们着重体现了“民生审计观”这个理念。尤其是涉及到“三农”资金时,如果发现问题,不管大小,都要一查到底。由于“三农”资金具有来源渠道广、项目多、资金流转环节多和使用对象分散等特点,审计人员不可能对所有资金和项目展开调查。因此,我们从促进农民增收的目的出发,重点抽查了直补到户的一些资金及项目,如种粮大户补助资金、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种子种苗补助资金等。通过这种从业务主管部门、资金管理部门直至深入农户的调查,我们发现一些地方涉农直补资金存在克扣水稻种植大户补助、抵顶上交款,部分资金对农补助标准低、落实到户后只有几毛钱等违规问题和欠完善事项。

第三,把握事物本质要“准”。在审计调查实施过程中,当审计人员听到一些基层政府或单位,一边嫌上级政府对当地的项目补助资金太少,一边又在抱怨上级所布置的任务时,审计人员敏锐地意识到,这当中可能存在财权与事权不清的情况。于是,他们找来上级政府和当地政府的年度工作计划文件等资料,结合上级拨付的转移支付资金,经抽查部分项目后,发现了诸如上级政府要下级政府确保生态公益林保护面积,但却未有生态补偿财政转移支付体制等上下级政府财权与事权不清晰的现象,准确地得出了审计调查结论。

三、关于审计调查报告的撰写

开展审计调查,目的就是对专项资金或某一事项进行广泛深入的审计和调查后,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依据。这就需要我们从宏观上撰写质量高、综合性与针对性强的审计调查报告。

首先,审计调查报告立意要“高”。审计工作是围绕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与工作中心开展的,目标就是为决策服务,这就要求审计调查报告的结构、文字等方面适应决策需求。由于它具有政策性强的特点,要求在对事项的阐述上体现出一定的宏观性、普遍性或倾向性,反映出一定的审计调查深度和广度,立意要高。尤其是在反映问题时,不要割裂问题之间的联系而孤立表述,要将问题整理归类、提炼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集中深入地揭示问题和剖析问题。在此次专项审计调查中,我们就紧紧围绕“财政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是为了促进区域和谐持续发展”这个目标,从是否做到“三个倾斜”(一向农村倾斜,二向公共服务体系倾斜,三向欠发达地区倾斜)等主要方面展开问题分析、评述,并提出审计建议。

其次,对问题的原因分析要“真”。在本次专项审计调查中,审计人员发现了财政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在制度机制、预算管理、拨付使用及效益发挥等方面存在的一些普遍性和典型性问题。认真进行了归集后,我们多角度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有些问题是地方政府或管理部门由于内部控制制度空缺,或者对制度规定执行不力等主观因素造成的;有些问题是由于因为当前法制建设不健全、体制机制不够完善等客观因素造成的。因此,审计人员从主客观方面加以分析评价,并针对所调查事项的现状进行理论探讨,进一步加深对被调查对象存在问题的认识,增加了审计调查建议的可接受度和认可度。

最后,审计建议要“实”。审计调查报告是审计调查成果的综合反映,是审计工作服务政府中心工作的重要载体。而审计调查建议是审计机关结合自身的专业优势,从审计的角度分别提出当前亟需和以后需解决问题与矛盾的办法,这必然要求审计建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因此,我们要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使建议落到实处,产生实实在在的效果:一是针对具体单位,即向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直接提出建议。这部分工作,我们主要是通过各个审计调查小组在反馈调查情况时,向当地政府或部门提出来。二是针对具体问题,即针对报告里提出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具体指出如何完善体制、机制和制度,加强管理。这部分工作,我们主要是在撰写大审计调查报告时去完成。这样的建议引导有关单位从治标和治本两方面作出改进。实际情况也表明,从宁波市制定出台《转发市财政局关于市财政转移支付暂行规定的通知》到各区(市、县)的各项政策制度、工作完善措施来看,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标签:;  ;  ;  ;  ;  ;  ;  ;  

财政专项转移支付基金审计调查经验探讨_转移支付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