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规范化康复治疗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和日常生活活动的影响论文_卢进红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神经内科 300052

摘要:目的:研究连续规范化康复治疗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和日常生活活动的影响。方法:选取18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连续规范化康复治疗。对比2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给予连续规范化康复治疗可准确保证老年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促进肢体功能康复速度,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连续规范化康复治疗;老年;脑卒中;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活质量

脑卒中是临床急症,具有发病率高、难治愈等特点,且由于部分脑组织受损,对患者生活质量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造成影响[1]。因此,尽早恢复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可准确改善其心理能力,并以平和的状态接受治疗,提高干预效果。笔者对连续规范化康复治疗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和日常生活活动的影响进行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于2016年12月-2017年10月间收治的18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观察组男性46例,女性44例,年龄61-80岁,平均年龄(70.5±1.5)岁;对照组男性45例,女性45例,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70.2±1.6)岁。2组患者基线资料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研究。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年龄≥60岁;(2)自愿配合研究流程及治疗方案开展;(3)全部患者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肾脏等器官疾病;(2)精神障碍或合并神经系统疾病;(3)参与其他研究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连续规范化康复治疗,具体内容如下:(1)进食指导。由护理人员进行辅导,将餐具摆放在患者便于使用的位置,鼓励其单手操作,必要时可适当采用辅助工具协同进食。(2)康复指导。指导患者采用正确的体位摆放,并定时翻身避免压疮、护理人员根据将患者自身情况制定康复内容,针对患肢开展主动和被动运动,保证肌肉活性及血液流通,按照肢体近端到远端的顺序进行按摩。干预早期,患者并无法自主下床运动,则应指导患者维持健肢运动,根据其自身耐受性确定运动时间。干预后期,可鼓励患者下床运动,训练平衡能力及行走能力,必要时护理人员应给予协助,但需控制训练力度,避免肌肉过度劳累而造成反效果。(3)生活能力指导。结合患者日常生活习性制定训练计划,要求家属共同参与,包括洗脸、洗澡等行为,在患者无法自主完成的情况下,积极给予帮助。如存在焦虑、烦躁、不安等负性心理,则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建立康复信心,从而保证患者自身状态。

1.4 研究指标

对比2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

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根据Barthel指数评定,项目包括进食、梳妆、洗漱、洗澡、如厕、穿衣等10项内容根据是否需要帮助及其帮助程度分为0、5、10、15分四个功能等级,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独立性越强,依赖性越小[2]。

生活质量评分根据综合评定问卷对患者进行评价,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等,总分40分,分值越高则证明生活质量越好[3]。

1.5 数据处理

将本次研究数据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21.0中,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当样本容量n>40,理论频数T>5 时,用χ2检验;当n>40,但1<T<5 时,用校正χ2检验;如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由于颅内部分血管受内在因素或外在因素影响突然破裂或者产生堵塞,从而导致血液无法正常流入大脑引起到脑组织损伤。目前该疾病已经成为我国首位死亡原因,且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如患者发病后未能得到准确有效治疗,不仅会影响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严重时则会威胁其生命安全。

有研究表明[4],给予连续规范化康复治疗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通过治疗干预可加速患者大脑组织中侧支循环的建立,改善颅内血液运行情况。本研究结果指出,观察组应用连续规范化康复治疗干预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89.62±2.64)分,生活质量评分(37.25±2.30),改善效果明显;而对照组则分别为(69.48±2.82)分、(29.41±2.55)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应用连续规范化康复治疗可准确改善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提升其对自主运动时对肢体的控制能力及协调能力,促使患者对康复治疗树立正确的信心,提高干预效果。

综上所述,老年脑卒中患者采用连续规范化康复治疗可保证患者处于良好状态,使其能正确面对自身及治疗过程,促使治疗效果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杨妮,杨凯. 运动康复功能锻炼联合针灸疗法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 中国中医急症,2016,25(3):502-504.

[2]潘冰. 社区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 医学信息,2016,29(17):56-56.

[3]刘晓娟,修晓青,庞恒元,等. 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效果[J].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7):979-980.

[4]孟媛媛,刘迎春,张立功,等. 大脑中动脉狭窄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侧支循环代偿的多因素分析[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9(9):918-921.

论文作者:卢进红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7

标签:;  ;  ;  ;  ;  ;  ;  ;  

连续规范化康复治疗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和日常生活活动的影响论文_卢进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