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涵与时代价值浅析论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涵与时代价值浅析论文

【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涵 与时代价值浅析

张思坚

摘 要 中华传统文化是5 000年华夏民族的历史积淀,是炎黄子孙劳动智慧的结晶,内涵丰富,源远流长,是中国人民的精神支撑。新时代,我们应加大创新力度,并借助多媒体与互联网技术,加强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研究,对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时代价值。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内涵;时代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人类文明的生存智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下五千年,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旺盛的生命力。因此,要系统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涵,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责无旁贷

历史告诉我们,在这样一个具有56个民族的东方大国,统一人民的思想、凝聚起华夏民族的强大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中寻找智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激发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展现出中国人民丰富的内心世界。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我们要继承与学习相结合,使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责任,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行稳致远。

本文研究了不同毛鸡只重对产品总出成和综合售价的影响,通过控制毛鸡只重单一因素,对5组毛鸡进行同等操作的屠宰分割实验,对各部位产品进行收集称重记录,最终计算各个产品的单项出成,对车间肉鸡的分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涵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一个国家、民族自然孕育而成的精神财富和人文底蕴,是整个民族共同拥有的精气神。中华文化的儒、释、道思想,构成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涵,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成为我们的文化血脉和奋勇前进的不竭动力。

(一)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兼容并蓄的特征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兼容并蓄、和而不同,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具有生生不息的拼搏性格、为国为民的责任担当、博大精深的文化境界。第一,生生不息的拼搏性格。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坚强勇敢,对侵略者进行不屈不挠的抗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种生生不息的拼搏性格推动着华夏民族前进,鼓舞着中华优秀子孙在世界上崭露头角。世界文化遗产兵马俑与万里长城的修建,都是中华儿女谱写的一曲又一曲自强不息之歌。第二,为国为民的责任担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担当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报国情怀,在中华文化精忠报国精神的感召下,我们培育了大批中华优秀好儿女,筑起了民族兴旺发达的铜墙铁壁,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前赴后继,在国家民族危亡面前视死如归、矢志不渝。第三,博大精深的文化境界。我国历史文化深厚,儒家思想主张、追求“和而不同”的思想境界,主张人与人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把国家的集中统一与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尊重各民族的不同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让每个民族实现共同发展。和谐使社会稳定、家庭幸福,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2.5 社会支持 良好的社会支持不但可缓解患病这一应激源导致的一系列应激反应,降低患者的焦虑与抑郁,并且可通过影响患者的知识和信念等途径,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褚虹[15]调查显示,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与社会支持呈正相关(P<0.01),即社会支持越高,治疗依从性越好。

5 000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文化思想精华,闪耀着永恒的思想光芒,为解决人类生存和世界性难题提供了借鉴。中华文明历经朝代更替和外敌入侵,在磨难中一枝独秀,出淤泥而不染,丰富涵养着民族文化内涵。中华传统文化是历代华夏民族挖掘整理而成的,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对中华民族风俗的高度概括和总结。中华意指中国与华夏,是汉民族和55个少数民族同胞的总称。国家的统一、疆域的扩展,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命运共同体意识增强。对于“传统”,从历史和社会的层面来研究,主要是人们多年的生活习惯留传下来的文化风俗,比如中华民族乐善好施、与邻为善,以及过年过节、婚丧嫁娶等民间风俗。文化是一种历史传统观念和风俗习惯,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有的风俗习惯在历史上只是昙花一现,各个民族都能接受的有价值的民间文化才得以传承下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思想,儒学对中华传统文化乃至整个社会生活都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尤其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伦理道德、文化教育、风俗习惯、国民精神等方面的影响极为深远。中华传统文化历来强调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最高目标,倡导“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处世态度,把国家安危与民族存亡放在首位。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中华传统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是人类社会至今唯一一支从未中断、独领风骚的文化。埃及、印度、古希腊和罗马文化多次中断甚至被淘汰,而中华文明自夏代历经各朝代,代代相传、经久不衰,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社会发展的文明进程中,中华传统文化的儒家思想,是解决世界性难题的一把钥匙,孔子的伟大智慧受到世界的推崇,是我国对世界文化的杰出贡献。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鲜明

第一,以儒学为杰出代表。在我国封建社会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孔子的儒家思想在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活动中处于支配地位,对我国历史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事实证明,孔子的儒家文化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历代古圣先贤五千年光辉思想和经典智慧的结晶,儒家思想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主张为政以德;讲究中庸、平衡、恰到好处,分寸感极强;主张以邻为善、以邻为伴,乐善好施、以德报怨、舍生取义,等等。这些,在当今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譬如:守规矩、讲道德的生活行为,才是安全快乐幸福的生活,全民守道德、讲诚信,整个社会才会更健康、更文明。第二,主张“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支撑。我国传统文化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把自然看成人类的朋友,是人类的生命共同体。中华民族敬天敬地敬山,把自然看成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人们利用自然、顺应自然,并发明了24节气。中华传统文化是一种自然文化,是至高无上的人类精神境界,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优势。第三,富有实践性。中华传统文化是从实践中产生的,是一种直抵人心深处的文化,是劳动人民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客观理性文化。即使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保守成分,其实也蕴含着和、福、安、寿等元素,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也值得提倡弘扬。社会越高度发达,人的知识越丰富,人们认识世界的能力越强,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就越有利。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人的个性的发展。人的个性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首先,人的全面发展是个性发展的基础,没有在一定限度内的人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的发展是片面的,是畸形的。其次,人的个性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人要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必将受到个性发展的制约,只有具备个性的个体,才有全面的整体,只有尊重个体的发展,才能发挥个性,并利用个性的独特性,使人走向全面的发展。所以说,工程师的个性具有全面性,他们的个性主要表现为行为特点、爱好、兴趣、心理、气质等特点。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部规模宏大的历史篇章,反映了一代代中华儿女深厚的精神信仰,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历经侵略不败、从苦难走向辉煌的自信源泉。因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系统文化工程,要以科学严谨的态度研究传统文化,实现其时代价值。

(一)加快传承和创新,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要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体系建设,就要加大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推广和应用力度,推动珍版古籍走出深宫,精准解读国学经典,穿越时空与圣贤先哲对话,实现其当代价值。我国传统文化典籍浩如烟海,具有深厚的时代性、民族性,学校和社区是传承与创新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路径之一。通过古诗词朗诵大赛,传统文化知识竞赛,板报书画宣传,读书演讲会,有利于了解国学,增强“传承国学经典,培养国家栋梁”的意识。通过学国学,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积极参与“传承和创新传统文化”主题教育活动,增强学生和社区居民的传统文化自信,充分利用新媒体优势,整合各种优质资源,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网上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平台。广泛深入宣传乡贤文化、家风家训、传统民俗等优秀传统文化。开展中华传统文化实践活动,促进传统节日文化与现代文明有机结合,注重家国情怀和人文关怀,大力倡导与培育积极向上的新风俗。大数据时代,要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创新我国中华传统文化传播手段和模式,实现中华文化的时代价值。

(二)通过图书馆服务转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清代著名学者龚自珍说:“欲要亡其国,必先灭其史,欲灭其族,必先灭其文化。”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命脉,传承和创新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天职。在大数据视域下,通过图书馆文化服务转型,有利于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其时代价值。利用图书馆向空间功能优化与阅览推广建设转型发展,以阅览创新活动为载体,积极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阅览推广空间建设,旨在打造集书画创作、专题阅览、休闲阅读于一体的中华文化共享空间。现代图书馆文化服务面向精准化、自助化转型,充分发挥图书馆阅览功能,不断创新中华传统文化的阅览内容和阅览理念,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准阅览、精品阅览。要经常组织中华传统文化诵读活动,比如党校系统的征文、演讲比赛及摄影作品展览等。这些活动既丰富了图书馆的文化生活,又吸引更多人士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利用图书馆文化服务向数字化转型,把中华传统文化纸质资源升级为数字资源;全面加强中华传统文化的数字资源建设。中华民族通过传承传统文化找到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感,从而增强中华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

四、结语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新时代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进家庭、进社区,加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力度,在全国打造学习和践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新局面。要注重科学挖掘我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文化优势,促进优秀传统文化迈出国门走向世界,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话语权,把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提炼好、使用好,通过文化的熏陶和感染把人民的思想智慧凝聚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中图分类号 G1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7725( 2019) 12-0131-03

基金项目 本文系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系统2019年度课题“新时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方法研究”(项目编号:2019SH02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张思坚(1968-),男,山东聊城人,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主要从事历史文化研究。

【责任编辑:王 崇】

标签:;  ;  ;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涵与时代价值浅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