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急救护理对急性左心衰患者急救效果的研究论文_王芳芳

王芳芳

天津市津南区咸水沽医院急诊科 天津 300052

摘要:目的:探讨优化急救护理措施在急性左心衰患者抢救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急救的84例急性左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实验组抢救45min好转率、抢救60min显效率、日常生活能力评分、6min内步行距离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总依从率也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急救护理可明显增加急性左心衰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左心衰;急救;常规护理;优化护理

急性左心衰是急性左心功能不全的简称,指因某种原因在短时间内使心急收缩力明显降低和(或)心脏负荷明显增加,导致心排血量急剧下降,肺循环压力急剧上升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1]。有劳累后呼吸困难或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的病史,有高血压、肺炎、过度输液等诱因。临床表现为严重呼吸困难、发绀、咳粉红色泡沫痰,强迫坐位、大汗、口唇发绀、两肺底可听到水泡音等,病情危急,可迅速发生心源性休克、昏迷而导致死亡。对于急性左心衰患者来说,急诊救护在整个治疗的过程中是非常关键的一步[2]。实施了正确、及时、迅速、有效的急救护理,急性左心衰患者抢救成功的几率会大大增减。

1资料

收集我院 2016年3月—2017年8月急诊收治的84例急性左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救治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2例,男22例,女20例;年龄35~74岁。对照组42例,男24例,女18例;年龄33~76岁。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2.1 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措施

第一时间采集静脉血,完成医嘱的各项检查,遵医嘱建立静脉通道完成药物输液,密切观察病情,有变化者及时通知医生,观察病情、配合抢救[3]。

(1)氧疗 采取一定的措施,给予高流量的鼻导管。如果肺部听诊有湿啰音,及时有效的调整好氧的流量,时常对导管是否通畅进行检查,从而保障用户用氧的效果。

(2)镇静剂 将 2~6mg 的吗啡注射到静脉或者肌内,使得患者的紧张情绪可以得到有效的缓解,减轻因为躁动带来的额外的心脏负担,并对不良反应以及疗效进行密切的观察。

(3)强心药 加西地兰18 mL,葡萄糖6%,稀释后缓慢静脉推注0.3~0.5mg,从而增强心肌的收缩力。

(4)利尿剂 静注17~79mg的速尿,以达到利尿的目的,从而减轻心脏的负担,使得循环的血量可以减少,静脉的回心血量得以降低。

(5)血管扩张剂 静脉滴注硝酸甘油,使得肺毛细血管得以降低,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有效的缓解。

(6)抗痉挛 稀释0.25g的氨茶碱后缓慢静脉注射,使得管状动脉得以扩张,有利于利尿,将支气管痉挛进行解除,已达到支气管哮喘减轻的目的。

(7)卧床休息 当患者的病情得到了好转,就要加高其枕头,采取右侧卧位的方式,保障血液的回流,降低回心血量。如果患者有抽搐的病症,则要安装好护栏,做好急救的准备工作。

(8)生命体征监护 对患者的血压、体温、呼吸、尿量、脉搏、每天的出入水量、心率等生命体特征以及病情的变化进行密切的观察。

2.2实验组采取优化急救护理措施

患者进入急诊后,按照病情轻重缓急分为四级(Ⅰ级:如不进行紧急救治会有生命危险;Ⅱ级:有潜在生命危险可能;Ⅲ级:急性症状不能缓解;Ⅳ级: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急性左心衰为Ⅰ级病情,需优先处理。接诊时患者病情危重,在呼叫医生抢救的同时护士应给予紧急处理措施:吸氧,建静脉,并有预见性的采集相关化验,戴心电监护,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做心电图。对于急性左心衰患者,实行小组的抢救流程,主班护士可在短时间内判断病情,安置抢救室进行抢救,紧急启动急救护理小组,抢救护士熟悉各项操作,根据左心衰急救程序进行抢救,治疗护士立即进抢救室辅助抢救。组内人员明确分工,密切配合,听从指挥,分秒必争进行抢救。

(1)吸氧:指导患者高流量面罩吸氧,询问患者,确保其无酒精过敏后可予50%的酒精溶液加入湿化瓶以提高吸氧疗效。若血氧饱和度没有上升,缺氧症状不改善,则应及早采用呼吸机加压给氧治疗,保证患者的气道始终保持开放,缓解呼吸肌疲劳。

(2)建立静脉通道:建立静脉通道后可先采集血液标本,(化验血气分析,血钾钠氯,心肌五联,及时了解病人的各项化验指标。)急性左心衰患者血管条件差,以避免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疼痛及不适感,操作需一次性完成,以减轻患者痛苦,接输液器后遵医嘱实施强心、镇静、利尿及扩血管等药物治疗。

(3)遵嘱用药方面:优化护理体现在遵嘱给药速度更加精准。如遵嘱应用西地兰0.2mg加5%葡萄糖注射液20ml,以往都是人工静脉推注,10分钟内推完。为了保证病人的安全,应用注射泵120ml/h静脉泵入。这样在速度和时间上同时得到了精准的控制,同时密切观察患者心电监护的变化,当心率小于60次/分钟时,应及时停药。

(4)体位方面:急性左心衰的患者,体位尤为重要。因患者呼吸困难,给予患者半坐卧位,病情允许的同时,可端坐卧位,双下肢下垂,因病人极度虚弱,可依靠在家属的后背,加设床档,以防坠床。病情严重可进行止血带双下肢轮扎,每10分钟放松一次,可有效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荷

(5)动态病情观察:密切观察其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同时观察患者的面色,口唇甲床颜色有无改变。在观察病情的同时,还要注意患者咳嗽、紫绀、以及咳痰等情况,尤其是咳痰,要注意痰的性质、量与颜色,对血液动力学的改变进行严密的监测,从而更好的指导治疗。抢救护士应一直在床边守护,密切观察患者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应特别注意药物疗效的观察,如给予利尿剂后密切观察患者的排尿情况,如无排尿应及时通知医生再追加剂量。

(6)心理护理:患者发病时大部分都喘息明显,呼吸急促,大汗淋漓,患者有一种濒死感,他的内心是非常恐惧的。我们在紧急救治的同时,一定要做好心理护理。安慰患者,向患者及家属讲述本病发病原因、治疗方式及成功案例,疏导焦虑、烦躁、抑郁心理,激发求生信心。并建议一名直系家属在床旁守护,以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配合医护的抢救,增强其战胜疾病的决心。这对心衰的抢救起着重要作用。

(7)急救后期:待患者急救成功,各项生命体征恢复平稳,症状减轻时可送回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CCU)前,应联系接诊病房,交代患者基本情况使其做好准备接待工作。转运前应准备好转运宝、简易呼吸器、氧气袋、急救药箱。液体一定要遵嘱调节好滴速,并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处理异常情况。在急诊抢救护士和医生的陪同下一起转运至病房。与病房护士详细交接患者病情。

3 结果与讨论

数据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 表示,用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用t检验,以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1两组患者观察指标比较

实验组的 45 min 好转率、抢救 60 min 显效率、日常生活能力评分、6 min 内步行距离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表 1)。

3.2 讨论

急性左心衰是一种常见内科疾病,扩血管、利尿、强心是治疗的关键,而有效、合理、快速的急救护理是增加救治率、减少死亡的重要保障。常规护理中,护理人员需严格遵守医嘱进行护理,造成目标不明确,方法不规范;优化急救护理是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整合、更新而形成的一种以加快抢救速度、增强预见性护理能力、提高急救效果为目的的护理方式。本文研究发现,通过对急性左心衰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优化护理措施,使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大大提升,缩短抢救时间,减少住院时间,并可提高其治疗和护理依从性,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38(3):195-208.

[2]胡静,胡晓娟.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3):148-149.

[3]谭春兴.急性左心衰的急救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10,7(6):107.

论文作者:王芳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7月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7

标签:;  ;  ;  ;  ;  ;  ;  ;  

优化急救护理对急性左心衰患者急救效果的研究论文_王芳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