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小城市地脉的梳理与文脉的保护论文

山地小城市地脉的梳理与文脉的保护论文

山地小城市地脉的梳理与文脉的保护

李元弼

(南京林业大学 风景园林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摘 要】 城市地脉与城市文脉作为两条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脉络,共同组成了独特的城市特征。山地小城市有其独特的地理环境特征与文化特征,相较于普通平原城市,山地小城市的地脉、文脉与城市的形成、发展关系更为密切。本文通过对城市地脉进行梳理,总结出山地小城市山水关系与空间形态的基本类型;同时对山地小城市文化脉络进行识别,并对山地小城市未来的发展与城市文脉的保护提出了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 山地小城市;山水格局;文化脉络

城市的地脉主要是指城市经历史沉淀自然形成的山水格局,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以及城市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城市的文脉也就是城市的文化脉络,一般分为物质文化脉络与非物质文化脉络两类,两者都是城市特色文化的载体与精髓。城市地脉与城市文脉相互作用、相互交织,共同构成独特的城市形态特征。

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程度受多种因素影响[1],尤其与药物在胃肠道的滞留时间相关[2]。胃滞留给药系统设计的目的是为延长药物在胃部的滞留时间,从而促进其在胃肠道的释放和吸收,提高其口服生物利用度[3]。胃滞留给药系统主要分为生物黏附型、漂浮型、扩张膨胀型和超多孔水凝胶型等[4-7],漂浮型胃滞留给药系统是其中发展较为成熟的一种[8]。

山地小城市一般是指坐落在地势起伏不平、坡度变化较大的丘陵及山地地段上的规模较小的城市。也指代虽集中建设在相对平坦区域,但城市周围山体环境能够给城市建设与发展带来较大影响的小城市类型。无论是狭义上还是广义上的山地小城市,相较于普通平原城市,其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受自然和文化环境的影响都更大,所以研究山地小城市的地脉与文脉对于城市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山地小城市基本地脉关系——“山”与“水”与“城”

根据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山地小城市“山”与“水”与“城”之间的空间关系一般分为两山相夹、两水相夹、山水相夹、山水分城、坐山临水五种类型。

在矩阵的高阶幂、高阶行列式及复杂的概率问题等计算中,直接求解往往比较困难,通常需要采用间接的方法.一种方法是寻找某些量之间的递归关系来求解,如递归关系yn+1=ayn+b或yn+3+ayn+2+byn+1+cyn=0,即得到一阶、三阶常系数线性差分方程,将所求问题转化为差分方程求解.可见,建立差分关系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互联网期刊出版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传统期刊的数字化并在互联网上出版;另一类是期刊在线数据库出版。顺应时代与市场的需求,传统期刊正在经历数字化,而随着网络的发展,光盘、磁盘等形式出版的数字期刊已逐渐被网络出版所替代,大多数期刊在线数据库已转变为期刊数字出版平台,发挥平台集成性优势向消费者提供海量内容与定制化服务,因此大多数期刊选择在互联网期刊数据库进行网络出版,由中国知网出版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就是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官方平台。据了解目前国内传统期刊选择的互联网出版平台主要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

(二)两水相夹。除了山体之外,河流水系是构成城市山水格局的又一重要因素。两水相夹是指代城市主要建设区域位于河流交接处的滨河阶地上面。建设在这种区域位置的城市水运交通较为发达,水资源丰富,但是地质灾害风险相对较大,城市用地受到河流冲刷影响。

(三)山水分城。山水分城是指城市被山体、水域分成两部分或多部分,每部分城市区域独立而又与其他区域相互联系,共同组成山地城市整体。

1897年商务印书馆成立,依靠两部手摇小印机、三台脚踏圆盘机和三部手扳压印机,踏上了关乎印刷、关乎文化的发展征途,此后其虽进军出版业并占有相当之地位,但印刷业务的发展未曾间断。从商务印书馆到商务印书馆上海印刷厂、东方红印刷厂、上海商务印刷厂,直至现在的商务公司,121年的变迁中,有很多值得记忆的年份或是时刻,其中2010年确可称为近期商务公司的一个转折点。正是在这一年,商务公司多年来主攻的书刊印刷业务被纳入其所属上海印刷集团下的青浦印刷基地,主要经营业务则变为柔性版印刷、票据印刷,以及书刊封面装帧的个性化印刷三块内容,如今看来,这恰是商务公司面对新时代、新发展的一次华丽转身。

(四)山水相夹。城市一侧依山,一侧傍水,城市受自然山水环境影响较大,可利用资源较多。如果能够因地制宜进行发展,将会形成良好的城市空间结构。

将我院在2016年10月~2018年1月期间实施腹腔镜手术的患者8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n=41)与实验组(n=41),其中对照组中男女比例24:17;年龄21.4~67.9岁,平均年龄(43.5±3.4)岁;阑尾炎14例,胆囊炎9例,结肠癌1例;实验组中男女比例23:18;年龄22.1~68.4岁,平均年龄(44.2±4.1)岁;阑尾炎13例,胆囊炎10例,结肠癌1例,对比两组一般资料(p<0.05)。

Wi为各主成分权重,其具体数值的确定是由各字段对降维后总信息量的贡献比率所确定的,权重计算方法为:Wi=贡献度/累计贡献度.

二、山地小城市空间形态类型

本文所阐述的城市形态主要是指城市的物质环境形态。物质环境形态就是城市总体及各组成部分在空间上的分布与组织形式,从宏观上来看就是城市本身的平面布局结构。每个城市具有其独特的山水环境,构成特有的山水格局,山地小城市也不例外。城市的发展与建设依托于这种独特的山水格局,或依山而建,或傍水而成,形成了特定形式的城市空间布局。所以说山水格局作为山地小城市的脉络,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山地小城市的空间形态。

一般城市的空间形态有团块状、放射状、星状、带状、楔形等形态。由于山地小城市的山水格局具有其独特性,山地小城市的空间形态也与一般城市不同。笔者根据相关文献及城市现状调研,对山地小城市空间结构基本类型进行归纳,可分为紧凑型、带状型、树枝型、跳跃串联型和分散型五类。

(一)紧凑型。紧凑型结构是指城市空间集中建设在较为完整的相对平坦地带,城市结构较为紧凑,土地利用效率高,城市的发展受到周围地形地势的影响较小。

(二)带状型。带状型结构是指城市空间沿山体、河谷等狭长地带发展形成连续的带状区域,城市结构较为单一,地形对城市建设影响较大。

(三)树枝型。树枝型结构是指城市的建设沿着山体、河流等自然环境的走势发展,形成树枝状肌理的城市形态,地形对城市建设影响很大。

这部《辞海》跟随我已经60多年了,我现在有了好多新的工具书,但我还舍不得丢弃这部《辞海》,因为我是靠着它慢慢地成长的。

(四)跳跃串联型。跳跃串联型结构是指城市空间沿山谷、河流等狭长地带发展形成分散的城市片区,片区中间有自然地形地貌相隔,城市空间形态总体上呈狭长跳跃式,地形对城市建设影响很大。

结核结节粟粒大小呈灰白透明或黄白色圆形病灶。有钙盐沉着,周围形成纤维性包膜、切面灰白色,有干酪样坏死物质,刀割有砂子硬感。结核结节与早期淋巴肉瘤的网状组织细胞内瘤相似。镜检:病灶为坏死组织周围有大量上皮样细胞、淋巴细胞或纤维细胞。肝淋巴瘤是呈黄白色髓样的恶性肿瘤。常发育成巨大结节,并转移到肝门淋巴结。还可突入后腔静脉内,除在静脉内形成结节外,其它脏器内也有转移性结节。用刀割无硬感。镜检见淋巴结结构消失,为幼稚的淋巴细胞及成淋巴细胞所代替,瘤细弥散、有间变、核分裂相多见。

三、山地小城市文脉要素的识别

城市文脉是城市形成和演化的过程中所留下的独特文化痕迹,是区别于自然山水地脉的的社会文化脉络,能够反映城市的地域传统文化与城市总体的关系。城市文脉一般分为两种形态,即显性形态和隐性形态。显性形态一般包括城市形成与演进的过程中人类活动所留下的独特文化印记,例如城市建筑与城市景观。隐性脉络一般是指城市文化传统、生活习俗等城市居民特有的人文要素。

名胜古迹:在山地城市发展的过程中,遗留下来许多名胜古迹,不仅包括古人的故居、遗迹等文化景观,还有天然形成的独特文化景观。

传统山地建筑:因为受到复杂的山地地理环境的影响,山地建筑呈现出不同于普通平原城市建筑的特点。营造建筑时候,居民在建筑结构与建筑样式上别出心裁,目的是适应复杂的山地城市环境。

山地小城市的文化脉络可以分为物质文化脉络与非物质文化脉络。其中物质文化脉络包括山地建筑、名胜古迹以及城市肌理。

(五)坐山临水。城市主要建设区域位于山坡之上较为平坦的区域,城市其中一侧临近峡谷水域。这类城市环境质量较高,水文地质条件优越。缺点是交通相对不便利,城市发展的空间受限较大。

(五)分散型。城市在自然山水的分隔下形成较为分散的城市片区,各片区分布在较为集中的平坦土地上,地形对城市建设影响较大。

城市肌理:城市肌理是指城市建(构)筑物与城市街道环境、景观空间等构成的具有城市特殊文化意义的城市空间秩序,是城市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遗留下的城市特色标识。

山地小城市的非物质文化脉络一般由居民生活习惯、传统工艺技术、地方风俗、特色文化活动四类组成。

(一)两山相夹。顾名思义,两山相夹是指城市主要建设区域位于两座山脉之间地势较为平坦的区域,在总体关系上形成了“高-低-高”的空间格局。这种类型的城市建设受到两侧山体的制约,城市的发展空间大小与可利用资源也都取决于周边山体。

居民生活习惯:不同地方居民具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它是在城市形成与演变的过程中人们为了适应生活环境所养成的,包括饮食习惯、居住习惯等。生活习惯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城市文化特色,例如西南山地地区的川渝饮食文化。

传统工艺、技术:传统工艺技术是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手工工艺、技术,是中国人民劳动与智慧的结晶。例如河北蔚县的剪纸,题材新颖、造型独特,既是一门精巧绝伦的技术,又是一种独具一格的民间艺术。

地方风俗:地方风俗是城市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同一地区人们所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地域差异性非常明显,能够充分反映地方文化特色,是城市文脉较为重要的一条支脉。

特色文化活动:某些城市会根据传统举行一些具有城市特色的文化活动,比如赶庙会、重阳节登高等。这些文化活动以及其所包含的内在意义也是城市文脉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四、山地小城市的发展及城市文脉的保护

城市发展的主要内容是旧城的改造和新城开发。旧城一般是城市建设现状中的核心区域,一般发展时间较久,有着独特的城市风貌及文化资源。但旧城的城市基础设施一般使用年限较久,老化严重,亟待更新和改造。新城区的发展如何在实现现代化的同时延续和传承城市传统的文化,与旧城原有的城市风貌相协调,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课题。下面是对于山地小城市未来发展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山地小城市受其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可建设区域范围受到制约,城市建设与开发更应该合理有效地利用空间与资源,保障城市的良性健康发展。山水格局的保护是城市形态延续的重中之重,山地小城市具有独特的城市风貌,可以在保护的基础上稍加人工调整,保护山体绿地、塑造水网系统,避免城市风貌的破坏,构建“山”“水”“城”“林”“田”一体的绿色小城市结构。在建设新城区的过程中要注意城市结构的优化,对于商业区等可能对环境影响较大的区块,应注意控制其规模容量、完善其交通方式,减轻城市原有负荷。同时也要注意新老城区的结合,不能“喜新厌旧”,更不能“因噎废食”。

在发展中要特别注重对城市文脉的保护。城市文脉传承着城市的文化内涵,传达着城市独特的文化特色,是城市中重要的脉络之一。山地小城市有其独特的文化脉络,保护其文脉不仅要对传统建筑、名胜古迹等显性因素进行保护,还要对居民风俗习惯、传统工艺等地方特色非物质文化进行保护。尤其是不能大刀阔斧改建城市,在不考虑城市文化脉络的情况下破坏城市原有文化环境。应该以人为本,从居民本身出发,在保障居民物质生活的同时满足居民的精神需求,对城市历史文脉进行梳理、整合、延续和发展。

五、总结与思考

山地小城市有其独特的城市特征,表现在城市地脉与城市文脉上。两者共同决定了山地小城市的特色空间形态,从而又对城市的发展与建设起到一定的影响。山地小城市的发展要从保护与建设的辩证关系着手,结合山地小城市独特的城市特征,对城市山水格局的延续、城市文脉的保护、新旧城更替进行充分考虑。

参考文献:

[1]周敏.古典西南山地城市生态空间结构历史研究[D].重庆大学,2012.

[2]黄光宇.山地城市学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3]郭磊.城市肌理与空间形态[J].城市规划通讯,2004,(09):22-23.

中图分类号: K92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7-0125(2019)29-0214-02

标签:;  ;  ;  ;  

山地小城市地脉的梳理与文脉的保护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