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民族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研究&以甘肃少数民族地区为例_企业经济论文

欠发达民族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研究&以甘肃少数民族地区为例_企业经济论文

欠发达民族区域工业结构调整研究——以甘肃民族地区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甘肃论文,为例论文,结构调整论文,欠发达论文,民族地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2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520(2004)06-0011-04

一、引言——工业化目标与民族特色

工业化是对工业发展整体水平的高度整合与概括。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历程进行审视,可以发现,哪个地区的工业化水平高,哪个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从而现代化水平就高。工业结构调整是为达到工业化目标而采取的战略举措,应主动服务于工业化目标。从工业发展的属性与过程看,工业结构调整与经济结构调整的各环节尤其是产业结构调整有密切的、不可分割的关系。正因为如此,工业结构调整就不仅是对工业内部的产供销关系、轻重工业关系等进行调整,更是对工业与其他产业的关系进行调整。更进一步说,是以工业发展来推动和提升其他产业的发展与进步,以此缩小民族区域工农业(包括畜牧业)劳动生产率的差异,消除“二元经济”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各部门相互协调,共同发展。

民族区域工业结构调整的最终落脚点在于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工业经济,使民族特色的工业产业成为民族地区具有相对优势的产业。在产业归属上达到“你无我有”,产业规模上达到“你小我大”,产业专业化方面达到“你泛我专”,产业效益上达到“你弱我强”。[1]产业的发展从微观上说就是产品的发展,是产品服务半径的拓展和市场占有率的提高。就甘肃民族地区工业产业发展而言,产品服务半径和市场占有率不宜确定过宽过高的目标,应根据产业现状和对市场的科学考察分层次确定。大部分基础性产品应定位于服务甘肃民族地区或包括甘肃在内的近西部省份,市场占有目标达到同类产品的均平水平:一些具有一定特色的专用产品可定位于服务全国,与其他地区的同类产品相比,市场占有目标相应高一些;少量特色显著的产品可定位于专门服务国际市场,市场占有目标应尽可能达到独占层次。

二、民族区域工业结构调整的动因

民族地区工业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多重约束效应,构成该类区域工业结构调整的动因。

1、工业企业制度与市场制度不适应

改革开放以来几次较大规模的工业体制改革虽对民族地区工业发展有所促进,但由于国家实施的非均衡区域发展战略和民族地区的特殊性,改革并未能触及工业体制的根本。民族地区工业经济中非国有经济所占份额仍相对较低,较高份额的国有工业经济仍以国有企业为其组织形式和主要微观基础。国有工业企业得以长期低效运作的依赖条件主要是民族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量大价廉的农牧业剩余劳动力和政府的保护性支持。在上述因素作用下,民族地区工业企业所有权缺位和低水平竞争、粗放经营现象十分严重。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企业运作中产权关系不明、责权利界限不清和对传统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的过分依赖,是与市场制度根本相悖的。这种不适应市场制度的企业制度,直接构成了制约工业经济增长的内生因素。

2、传统的工业增长方式与产业结构升级不适应

民族地区的自然资源优势;衍生出单一的生产结构。工业产业因而属于后向联系水平低、前向联系水平高的中间需求型基础产业。在计划经济乃至计划向市场转轨的过程中,依靠政府对民族地区的大量扶持政策和指令性计划,其他产业和部门相应为民族地区工业产业提供了大量的中间产品需求。另外,该时期其他产业与部门的粗放扩张也为民族地区工业产业提供了发展的空间,使其对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在观念上和行动上都较为滞后。近年来,在外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大趋势下,科技进步和制度变迁逐渐成为其他地区大部分产业改革的主体措施,产业结构相应得到改善与提高。在此趋势推动下,民族地区工业产业不仅丧失了既有的工业需求拉动力,同时又受到新兴产业的挑战。产业关联效应减小,市场扩张能力随之降低。因此,由工业经济的粗放增长方式产生的市场规模的萎缩,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要求和趋势极不适应,已成为制约甘肃民族地区王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3、工业内部结构与消费需求不适应

甘肃民族地区工业内部结构畸轻畸重的特征十分明显。全区除临夏州部分县域、甘南州少部分县域轻工业有一定规模外,其余州、县的工业体系几乎都依靠资源采掘、冶炼型的重工业支撑,居民生活必需品大部分靠区外输入。高新技术产业只存在于医药制造等个别行业,且规模较小。与畸形工业结构关联的是不合理的所有制结构,工业企业主要以国家所有的方式存在、运营,能够吸纳的非国有资金十分有限。在自然资源优势弱化的市场条件下,产业发展几乎完全靠国家投入推动,而且工业增长主要源于规模的扩大。随着民族地区农牧民文化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工业产品的多样化需求势必增加,况且工业产业的发展并不完全取决于地区内居民需求的拉动,因此,这种工业结构已完全不能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

4、行业协会缺失与规模效益形成不适应

长期以来,民族地区工业产业的发展都存在一个规模效益与适度竞争的矛盾问题。在一定区域内,对工业产业中的某一加工制造业而言,如果放任中小企业自由发展,不加以有效的制约,则很难有大的企业集团出现,不利于规模效益的形成。而如果强行组建企业集团,集中进行该加工制造业的运作,又容易导致垄断,不利于竞争机制的作用发挥,使产业发展畸形化。临夏州广河镇是甘肃省皮革加工业的基地。全镇共有皮革加工大小企业七十多家。由于对这些中小企业缺乏有效的规制,各企业均采用多种方法争夺皮革原料,强占皮革制品市场,导致了原材料价格上涨,革制品价格下降,积压严重,导致皮革制造业低效运作,地区经济难以发展。(杨立勋2001年7月调查结果)就是在广河这样一个集中存在70多家皮革加工企业的大镇,却没有一个皮革生产、营销的行业协会。在规模效益与适度竞争矛盾的解决上,政府通过组建企业集团或采取其他行政措施进行干预是低效的,也是不现实的,最有效的方法是由生产经营者在政府的引导下,成立企业间联合与协作的行业协会,协调内外关系,制约无序竞争,引导企业重组,组织营销队伍,为民族地区工业产业提供合适的市场空间。

三、工业结构调整的目标与重点

1、工业结构调整的目标

工业结构调整的近期目标是:在调整工业内部轻工业、重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结构的基础上,实现工业结构和总体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形成具有民族地区特色的工业经济。远期目标是:在工业内部结构合理化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工业的产业聚合质量,使工业经济的产业关联度达到一定高度,使三次产业的结构高度优化,从而形成包括工业经济在内的、完整意义上的民族地区特色经济。

2、工业结构调整的重点

根据民族地区工业经济的运行环境,立足对总体经济的带动作用,可从行业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组织结构等方面调整工业结构。[2]

(1)行业结构调整。工业经济的运行环境及条件很大程度上由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提供,甘肃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的发展都较为落后。这些行业的公益性质决定了其具有很大的外部经济性,其结构调整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国有经济进入和控制。应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提供,的机遇,争取利用国家和省政府相关投资政策,加快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的发展步伐,既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较好的运行环境,又直接提高民族地区群众生活水平。

(2)产业结构调整。一是对于民族地区一些在全省乃至西部地区已有一定影响,在本地区工业经济中占相当份量的产业如临夏州的皮毛加工、运销,阿克塞县的饲草加工,甘南州的系列藏药生产、黄金生产与加工等,加以重点巩固、培育、发展,使其成为民族地区的支柱产业,一些产业如果能争取国家的支持,可以建成区域性生产加工基地。二是要与农牧业产业化和第三产业发展进程保持协调发展,并以工业经济的运作改造和带动一、三产业发展。甘肃民族地区传统畜牧业较为发达,甘南州、肃南县、阿克塞县的养羊业,天祝县、肃北县的养牛业总体上都有一定规模,但目前仍停留在草场放牧、饲草天然生长、肉食品分散经营阶段,应借鉴目前发达国家畜牧业发展的经验,以饲草人工种植、肉食品集中加工经营等方式带动民族地区畜牧业向集约化、产业化方向发展。第三是从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出发,加快发展民族地区以电子信息产业牵引的高技术产业。鉴于民族地区该方面起步迟,人才、资金投入不足,在常规领域与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实际,目前可尝试在传统产业中移植高新技术产业因子,使传统产业的运作方式逐步转变,最终形成民族地区独特的高新技术产业。

(3)产品结构调整。目前,甘肃民族地区的工业产品普遍加工深度较差,技术含量较低,产销结构不合理。如甘南州有优质的石材,传统的制砚工艺——洮砚加工在西部乃至全国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几年来由于未重视技术更新,不注重保护这一传统工艺品的品牌效益,洮砚产销率一直较低。相对于其他地区而言,民族地区工业污染较小,生态环境破坏不重,这是民族地区工业产品存在与发展的一个无形品牌。因此产品结构调整的重点应该是:依托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条件和民族特色,选择一些具有优势资源、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的特优产品,着力塑造产品特色,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扩大产品宣传,提高产品知名度、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使之成为不同市场半径下的地方特色名牌产品。

(4)技术结构调整。技术结构调整要围绕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进行,把重点放在产品生产的技术结构上。要集中力量,突出重点,着重解决民族地区工业发展中出现的关键性技术问题,在提高产品的质量、档次、创名优产品上下功夫。要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对民族地区的医药生产、有色金属冶炼、新型材料制造、节能环保产品开发等进行技术改造与更新,使之成为以资源深加工为主的高附加值产业。技术结构调整在民族地区还要处理好一个关系,即自主开发与引进技术的关系。鉴于民族地区技术积累程度低,专业技术人才尤其是高精尖技术人才缺乏,自主研发能力低的现状,目前应将技术开发重点放在引进外部技术上。

(5)组织结构调整。民族地区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形成门类齐全的完整工业体系。相应地,在产品生产的组织结构上,应坚决杜绝大而全,小而全,低水平重复生产建设的现象蔓延。要以骨干企业为主体,优势产品为龙头,组建现代企业集团,引导企业组织联合经营、规模经营、集约经营的道路.可通过联合、兼并、拍卖、入股等形式,跨地区、跨行业地组建大集团、大公司。要突破所有制观念的误区,放手发展以非公有利经济为主的中小企业,既保持大集团、大公司的规模效益,又有利于企业间竞争机制的形成。

四、民族地区工业结构调整的途径

调整和优化工业经济结构,必须跳出就工业论工业的思想误区,从社会制度环境、三次产业关系、基地建设、产品与市场创新等方面采取切实的措施,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的良性发展。

1、构建良好的社会制度环境

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程度较低,工业经济的传统特质比较浓厚,工业企业生存和发展仍摆脱不了传统社会经济环境的制约。工业企业为了寻求最大化经济利益,往往通过多种方式,以争取民族地区发展的支持政策为由,利用转型时期的双轨体制,进行不规范的竞争。相应地,在原材料与市场的争夺上,往往借助于政府计划与行政手段的干预,导致民族地区短视竞争与不正当政府行为的普遍存在。这种社会经济行为预示的是社会制度环境的重大缺陷,必须要进行社会制度环境的重构,消除诱导不正当竞争的制度因素。因此,要从政治、社会和法律等制度环境角度对该地区工业品的生产、交换和收入分配设置基本界限,使工业企业的活动在设定的制度环境中规范运行,抑制企业的不规范行为。要加大民族地区的法制力度,运用一系列旨在杜绝不正当竞争和违规政府行为的法律、法规,对政府、企业的活动予以调节和规范,为民族地区工业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制度环境。

2、创造条件,加快民族地区特色工业品生产基地建设

甘肃民族地区工业经济的一些门类己具备基地化生产的条件,民族地区的超常规发展也需要采取这一类措施。以甘肃临夏州的皮革、皮毛加工业为例。皮革(毛)产品加工在技术上要求并不高,多属传统手工技术。但皮革(毛)精深加工需要对传统手工技术进行拓展,如果没有传统技术的积累和研究,精深加工的现代工业痕迹就很大。临夏州是一个回族自治州,历史上一直以经商和皮革(毛)加工为主营业,对皮革(毛)加工有独到的工艺,其皮革(毛)制品在全国尤其是西北地区有很高的知名度,况且,甘肃民族地区畜牧业发达,皮革(毛)制品原料丰富,运输方便。这样一个地区,如果国家能给予政策上的支持,投入相应的资金,从政策上对现有的皮革(毛)加工企业进行规范、改造,建设一个立足甘肃、辐射西部、影响全国的皮革(毛)生产加工基地,对甘肃民族地区和整个西部乃至全国都十分有益。甘南州民族用品制造工业比较发达,产品在西藏、青海、宁夏等省区占很大市场,省、州两级都有意利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机遇,建设一个产品销售以西北为主,兼顾其他地区的民族用品基地。如果国家给予相应的支持,建设一个民族用品基地的条件应该是很充足的。在基地建设上,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充分利用民族地区及其周边邻近地区的资源,利用基地建设提供的机遇,带动服务、金融、城市公用事业的发展,这是关系工业产业关联效应发挥的大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基地工业就会与农业产业化、畜牧产业化、第三产业健康发展相脱离,成为工业品生产的孤岛,也不容易形成民族地区工业经济的特色。

3、全面实施名牌战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加入WTO的新经济形势下,经济的微观竞争已完全成为企业产品的市场之争。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实施“名牌战略”,是民族地区应对WTO挑战,振兴经济的必由之路,对工业经济和工业产品尤其如此。

实施名牌战略与特色经济的形成是密切相关的。一般来说,以矿产资源采掘与加工为主的重工业产品不易形成特色经济,而以地区独有资源开发为主的高加工度轻工业则容易创出名牌,形成特色经济。甘南藏族自治州藏药资源大多为雪线上下生长的药物,无污染、无变种,具备研制开发藏药产品的良好条件。至1999年中,甘南州从事藏医药教研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有400余人,研究所和大小医药机构40多个。现己研制开发了七味珍保丸、洁白丸、十二味石榴丸等70多种名贵药、300多种优质、高效、安全的常用藏药。[3]甘南州藏药研究所与甘肃奇正集团联合开发的福康戒毒新药在全国影响巨大,已成为甘南藏族自治州新的经济增长点,产生了初步的品牌效应。

塑造品牌和特色经济形成过程中,要大力引进、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使民族地区的传统技术与引进的技术有机结合:民族地区政府要积极牵线搭桥,组织引导地方企业与区内外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合作、联合,广泛开展技术研究开发。同时,要结合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大力发展非国有经济,在国有企业建立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上,建立以绩效为基准的经理人员报酬制度,设立技术研发中心,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开发力度,使传统技术借助现代新科技的改造,为地区工业品品牌和特色经济的形成发挥重要作用。

4、拓宽产业渠道,广泛引进外部资金

就民族地区的资金积累能力和财政收入来看,依靠自身力量加大投入不可能有太大力度。必须依靠多种渠道,广泛筹集区外资金。有几个措施可以采取,一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广泛论证,争取将民族地区的一些重点项目列入国家计划,争取国家投入。二是以存量调整为重点,结合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盘活现有资产,提高其变现率和利用率,使存量资产在与增量资产的结合上创造新投入;三是开展广泛的区域间合作,以项目合作争取地区外资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采取以民族地区资源、市场换资金的方式,吸引外部资金来民族地区进行建设;四是鼓励一些管理、效益较好的企业创造条件,争取上市、发行股票,甚至发行国际债券,多方筹措资金。

标签:;  ;  ;  

欠发达民族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研究&以甘肃少数民族地区为例_企业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