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在家庭农场基础上发展现代乳业_奶牛论文

荷兰在家庭农场基础上发展现代乳业_奶牛论文

荷兰以家庭农场为基础发展现代奶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荷兰论文,农场论文,奶业论文,家庭论文,基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奶业生产是荷兰农业的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奶业用地占农业用地的60%,奶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30%。随着奶业的专业化、规模化、机械化,荷兰的奶业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包括奶业的生产增长方式、奶业的技术进步、奶业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变化等。

一、荷兰奶业生产发展趋势

1.家庭农场的数量在下降,规模在扩大。荷兰的奶业生产体系是一种以家庭农场为基本单位的现代奶业生产体系。同其他奶业发展比较成熟的国家一样,荷兰的奶牛家庭农场的发展也正经历着专业化和规模化的进程。在这一进程中,荷兰的奶业发展表现出两个明显的趋势:第一,饲养奶牛的家庭农场(以下简称为“家庭农场”)的数量在逐年减少。1960~2003年,家庭农场的数量由18.5万个减少到2.5万个,以年均4.8%的速度减少。第二,家庭农场的规模在逐年扩大。1960~2003年,家庭农场的平均饲养规模由9头增加到的59头,以年均4.5%的速度扩大(见表1)。可以预见,荷兰家庭农场的这种发展趋势,在今后若干年内仍将继续下去。

表11960~2000年荷兰家庭农场数量和规模变化情况

1960年1985年2000年2003年

家庭农场数(个)185000 58000 2900025000

家庭农场平均规模(头)941 52

59

奶牛存栏量(万头) 168.2 236.7 150.4147.8

牛奶总产量(万吨) 672.1 1252.51097.4

1107.5

奶牛平均单产(公斤)3996

5292 7297 7493

2.奶牛头数在减少,单产水平在提高。从奶牛的数量变化上看,荷兰全国的奶牛数量从1960年开始逐年增加,1985年,全国饲养的奶牛数量达到历史最高峰,存栏总量约为237万头。1985年以后,受到欧盟奶业生产配额政策的影响,全国饲养的奶牛数量逐年下降,奶牛的存栏量已由1985年的约237万头下降到2003年的约148万头。目前,全国的奶牛存栏量已经低于1960年的饲养量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期间,虽然饲养的奶牛数量减少了,但是,牛奶总产量不但没有下降,反而还大幅度增加了。同1960年相比,全国牛奶总产量从672万吨增加到2003年的1107万吨,增加了65%。这主要是由于荷兰在发展奶业的过程中,高度重视科技进步(关于这一点,下面还要详细讨论),使奶牛的产奶水平不断提高。事实上,自1960年以来,奶牛的单产水平由3996公斤提高到2003年的7493公斤,奶牛单产水平以年均2.8%的速度递增(见表1)。

3.小规模家庭农场的比例在下降,大规模家庭农场的比例在上升。总的来说,荷兰奶业生产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家庭农场生产模式。按照荷兰对家庭农场规模的分类标准,即使是那些所谓“大规模”(指饲养规模在70头以上)的家庭农场,也仍然属于家庭农场的范畴。根据有关的统计数据,2003年,荷兰的家庭农场中,饲养规模小于30头(小规模)的约占18%,饲养规模在30~69头(中等规模)的约占50%,饲养规模在70头以上(大规模)的约占32%。这一组数据基本上可以反映出,目前,荷兰奶业生产采取的是一种家庭农场式的经营管理模式。但值得注意的是,实际上,荷兰家庭农场的规模结构正在悄然变化,即小规模的家庭农场的比例正在逐年下降,中等规模的家庭农场的比例基本保持稳定,而大规模的家庭农场的比例正在逐年上升(见表2)。可以预见,这种发展趋势在今后若干年内将继续下去。

表21995~2003年荷兰奶业家庭农场的规模结构变化情况

<30头

30~69头>70头

家庭农占总数的 家庭农 占总数的家庭农 占总数的 家庭农

场数(个) 比重(%) 场数(个) 比重(%)场数(个)比重(%) 场总数(个)

1995年 11355 30.31982352.9628716.8 37465

2000年 6855

23.31623155.1638121.6 29467

2002年 5183

19.61382452.4739928.0 26396

2003年 4447

17.81265850.6789931.6 25004

4.荷兰执行欧盟的奶业生产政策,实行配额生产。荷兰是欧盟的正式成员国,因此,它没有自己独立的奶业政策。事实上,荷兰执行的是欧盟的奶业政策。针对各成员国奶业生产过剩的情况,欧盟(原欧共体)于1984年决定在各成员国实行牛奶生产配额制度。给各成员国的配额是按各国1981年当年的牛奶产量确定的,在总产量基础上加1%就是各成员国的实际应得配额。欧盟分配给荷兰的生产配额约为1100万吨。荷兰于]984年正式执行配额生产,配额直接分配到农场,每个农场应得到的配额是按在1983年产量的基础上扣减5%确定的。每个农场主只能按配额生产,农场主可以不完成配额,但不得超过配额。欧盟控制生产配额的手段是对配额外的牛奶征税,税收的水平高于牛奶价格水平,所以,多生产牛奶的农场主无利可图。牛奶的生产配额允许转让,转让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出售农场时配额随同农场捆绑出售,另一种是出租农场土地时生产配额随同土地一起出租。配额在没有土地转让或出租的前提下是不得转让的。

二、荷兰的乳品加工、消费及国际贸易

1.荷兰乳品加工业的发展历史及现状。1870年以前,荷兰所有的乳制品都是在农场里加工的。荷兰的第一座乳品加工厂建于1871年,到1910年,全国已有958座黄油加工厂和291座奶酪加工厂。1910年后,乳品加工企业的布局不断集中,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家庭农场的发展推动了这一进程的加快。如今,荷兰已经成为世界上奶业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这主要得益于荷兰发展奶业的悠久传统,那就是从奶业发展的一开始,农场主就组建了奶业合作社,因此,合作社也就自然成为奶业一体化进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截止到2004年5月1日,全国共有13家乳品公司,这13家公司经营着55个乳品加工厂。Royal Friesland Foodsa和Campina是荷兰最大的两家乳品公司,在现有的55个乳品加工企业中,属于这两家公司经营的占37个。奶业合作社在荷兰乳品加工行业的所有制形式中居主导地位,Royal Friesland Foodsa和Campina都是合作社性质的公司,这两家国际化的合作社加工处理的鲜奶份额占全行业加工处理总量的80%。由于历史的原因,Royal Friesland Foodsa占据着荷兰的东部和北部,而Campina占据着荷兰的南部和西部。

2.荷兰的乳品消费概况。由于荷兰的自然气候条件适合牧草生长和奶牛繁育,适合加工乳制品,荷兰人长期以来就具有消费鲜奶和乳制品的传统,把消费鲜奶和乳制品看成他们生活的一个部分。所以,荷兰的人均乳品消费水平较高。就多数乳品而言,荷兰的人均消费水平高于欧盟。即使在全世界,荷兰的人均乳品消费水平也位居前列。荷兰人主要消费液态奶、奶酪以及以乳品为原料的甜食,这三类产品是多数荷兰人日常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荷兰人消费的液态奶主要是经过巴氏消毒的半脱脂鲜奶,约占液态奶消费量的65%。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荷兰人的乳品消费模式正在悄然变化。总的来看,荷兰的人均乳品消费总量在逐年下降,其中,下降幅度较大的是液态奶的消费量,而奶酪和酸奶的消费量呈缓慢增长的趋势(见表4)。

表4荷兰人均乳品消费模式的变化趋势单位:公斤

1995年

2001年 2002年2003年

液态奶和乳制品 105.493.0

92.6 91.1

液态奶 71.5 62.5

61.0 59.2

其中:巴氏半脱脂

41.6 40.1

39.2 38.8

酸奶 20.3 20.0

21.1 21.2

乳类甜食

13.6 10.5

10.5 10.7

奶酪

16.1 17.2

17.6 17.8

黄油

3.5 3.33.2

3.2

3.荷兰的乳制品国际贸易。长期以来,荷兰在发展奶业的过程中一直采取高标准、高科技、高质量的手段,使其在乳制品国际贸易中取得了强大的竞争优势。目前,荷兰已经成为世界上乳制品主要出口国之一。2003年,荷兰乳制品的出口贸易额高达38亿欧元,出口的目的国主要是欧盟成员国,这部分出口占出口贸易额的2/3。在出口的同时,荷兰还是乳制品的主要进口国。由于荷兰是欧洲的一个重要贸易中心,许多进口产品都可转口到欧洲各国及其他地方,这使荷兰成为乳制品进入西欧和世界市场的跳板。荷兰出口的乳制品的主要品种有奶酪、黄油、无水黄油、炼乳、全脂奶粉和脱脂奶粉。2003年,该6种产品的出口量分别为50.9万吨、15.6万吨、5.1万吨、23.2万吨、17.6万吨和9.2万吨(见表5)。

表52003年度荷兰全国乳制品出口的基本情况

欧盟15国其他国家

出口量(万吨)比重(%)出口量(万吨)比重(%)

合计

奶酪

43.6 85.6

7.3

14.4 50.9

黄油

9.6

61.5

6.0

38.5 15.6

无水黄油

2.9

56.9

2.2

43.1 5.1

炼乳

8.7

37.5

14.5 62.5 23.2

全脂奶粉

2.0

11.4

15.6 88.6 17.6

脱脂奶粉

4.8

52.2

4.4

47.8 9.2

三、荷兰奶业的技术进步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荷兰的奶业生产经历了一个较快的增长过程。在这一增长过程中,一个值得令人关注的现象是这种总产量的增加是在存栏母牛下降的情况下取得的。这就意味着荷兰的奶业生产增长,主要是依赖于奶牛个体生产力的提高,而不是依赖于群体的数量扩张。事实上,这一时期全国奶牛的存栏量由1960年的168万头下降到2003年的148万头,下降了约12%;而泌乳母牛个体的单产水平由4205公斤提高到7493公斤,提高了78%。荷兰奶业的这一发展趋势近年来表现得更加明显,1995~2003年,奶牛头数下降了23万头,而牛奶总产量只降低了22万吨。这表明,荷兰奶业的生产增长方式已经完成了由奶牛的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提高型的根本转变,而这种转变是在以技术进步为主要动力的条件下完成的。荷兰奶业的技术进步主要表现为由手工劳动向机械作业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由传统技术向现代科技转变。

1.由手工挤奶向机械挤奶转变。直到在上个世纪50年代后期,荷兰的奶业仍基本处于一种典型的劳动密集型管理阶段。奶牛的饲养采取夏季放牧、冬季舍饲的方式,尤其在冬季,奶牛一般被拴系在传统的牛棚中饲养。手工挤奶相当普遍,一个挤奶工一天最多可以挤10~15头奶牛。虽然当时机械挤奶技术已经成熟,但由于二战结束后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供给,机械挤奶并不流行。

荷兰大规模的机械挤奶是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的,到1965年,全国的挤奶机数已经达到6.3万台。但是,当时并未建立专门的机械挤奶厅,桶式机械挤奶系统非常普遍。挤奶时,奶牛或被拴系在牛棚内,或被拴系在可移动的围栏内进行作业。一个挤奶工一次只能照看2台挤奶机。1965年后,许多农场主投资兴建专门的挤奶厅,一个挤奶工可同时照看多台挤奶机,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荷兰的机械挤奶设施还是比较简陋的。桶式机械挤奶系统的工作方式是先把牛奶挤入奶桶中,然后把挤出来的小桶原料奶倒入大的常温储奶罐。乳品企业每天都上门收购,用普通的运奶罐车把原料奶运往乳品厂。1965年以后,农场主开始采用管道式机械挤奶系统,挤出来的牛奶可以通过密闭的管道被直接输送到常温储奶罐。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荷兰的乳品行业为了改变原料奶的传统运输方式,鼓励并迫使农场主采用冷藏储奶罐储藏牛奶。到1980年,常温储奶罐已经完全被冷藏储奶罐所取代,这样,原料奶可以在农场保存72小时,乳品企业用冷藏罐车每周到农场收三次奶。采用冷藏储奶罐不仅可以节省运输成本,而且还保证了原料奶在未被加工之前始终在冷藏条件下保存。这一方面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另一方面有利于减少由于原料奶储存不当所造成的损失。

目前,荷兰的挤奶方式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即由机械挤奶向机械人挤奶转变。采用机械人挤奶的农场数在不断增加。据说,荷兰是欧洲各国中采用机械人挤奶最多的国家。欧洲各国已经投入使用的挤奶机械人总共有500套,其中,荷兰就有250套。采用机械人挤奶不仅可以节省农场劳动力,还有助于减少奶牛乳头伤害和乳房炎的发病率。

2.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20世纪60年代前期是荷兰奶业农场实行农业机械化作业的发展时期。在二战结束后不久,荷兰就开始引进农用拖拉机。但是,当时农用拖拉机的引进仅限于那些大的农机公司和大农场。然而,到了1965年,几乎所有的农场都拥有拖拉机。播种、田间管理、收割、运输等许多农场作业都由拖拉机完成。到20世纪70年代初,拖拉机的用途被扩展到生产、加工粗饲料。在整个20世纪60年代,牧草的收割、晾晒、集堆,主要靠人力完成。但是,到了20世纪70年代,这些作业已经完全由机械完成了。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是荷兰农业走向专业化的时期,许多农场开始只从事一项农业生产活动。荷兰的奶业生产也是在这一时期走上了专业化的发展道路。农场主不仅购买机械挤奶设备,还投资兴建牛舍和专用的挤奶厅,形成了牛舍与挤奶厅齐备的比较现代的奶牛舍饲方式。20世纪70年代初,多数农场的牛舍都开始使用漏缝木地板,有些农场的牛舍中牛的全部使用漏缝木地板。使用漏缝木地板的好处是可以储存牛的粪便,减少清除牛舍中牛的粪便的劳动强度和劳动力的使用,为采用机械清除粪便创造有利条件。

在实行机械化和专业化的同时,荷兰的奶牛饲养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在20世纪60年代,奶牛。日粮中的粗饲料以青干草为主。后来,科研人员发明了饲草青贮技术,改变了饲草储存的传统方法,从而使奶牛日粮中青干草饲喂量的比例由1970年的70%下降到1980年的20%。奶牛饲养技术改进的另一方面体现在发展玉米青贮料。在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科研人员培育出适合荷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玉米品种,玉米种植在沙壤土地区非常流行,大批农民开始给奶牛饲喂青贮玉米。1976~2000年,荷兰的玉米种植面积占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地总面积的比例由2%提高到18%。

3.由传统技术向现代科技转变。荷兰的农场主一直高度重视利用现代科技来发展奶业。他们紧跟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的步伐,及时把最新的农业科研成果运用到奶业的生产实践中去。例如,他们采用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现代生物技术改良牛群,利用计算机技术从事饲养管理,利用现代环保技术从事奶业生产,等等。

二战后不久,荷兰的农场主就开始利用人工授精技术来提高奶牛的产奶水平。到1983年,全国75%以上的妊娠母牛都是通过人工授精受孕的。由于人工授精技术的广泛应用,农场主可以获得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种公牛的精液来改良自己的牛群,提高牛群的产奶水平。与此同时,农场主的奶牛育种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传统上,荷兰的农场主在奶牛育种方面,既重视奶牛的产奶性能又重视奶牛的产肉性能。换言之,他们倾向于饲养乳肉兼用型的奶牛品种。但是,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人工授精技术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农场主开始从美国引进荷斯坦奶牛的精液来改良牛群。结果是奶牛的产奶性能进一步提高,但是,犊牛肉的品质却下降了。

1986年以后,一些农场主又开始采用胚胎移植,增强优秀母牛的繁殖力。在自然繁殖的条件下,一头优秀的母牛一年只能生产一头犊牛。但是,通过胚胎移植技术,一头高产奶牛一年能生产出50~60枚胚胎。采用胚胎移植技术,不仅可以加快扩大育种核心群的规模,还可以大幅度提高奶牛个体的产奶水平。实际上,荷兰奶牛群体产奶水平的提高与采用胚胎移植技术有很大关系。

农场采用计算机管理已经相当普遍,几乎每个农场都实行计算机管理。每头奶牛都要求佩带耳标,耳标中的芯片可以把奶牛的个体身份、育种记录、健康记录以及每天的采食量、产奶量等相关情况记录下来。计算机的采用大大地提高了农场主的管理和决策效率。

1990年以后,奶牛饲养业所造成的环境问题受到重视。奶牛饲养业以不同的方式造成环境污染。奶牛粪便在牛舍中的累积以及在耕地中施肥,都会生产氨气向空气中释放;粪便中氮的流失可渗入地下水,特别是饮用水,如果氮的含量超过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标准,地下水的氮污染就会成为问题。为此,荷兰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制定了专门的法规,对耕地中牛粪肥料的施用量做出了限定。该法规要求,牛的粪便不得露天存放,而必须存放在带有屋顶的建筑物内,以便减少氨气的释放量。该法规对耕地的最大施肥量也做出了明确规定。此外,不允许在秋季和早冬季节以粪浆的形式对草地施肥。现在,传统开放式的施肥方式已经被灌注的施肥方式所取代。

四、荷兰的乳品质量管理体系

长期以来,荷兰一直高度重视乳品的质量管理。早在1723年,荷兰就开始采用乳品质量标准,并颁布了《关于防止鲜奶及奶酪制品制假的法令》。该法令被认为是1913年开始实施的“政府审批奶酪质量”的基石,并于同年建立了全国第一家乳品质量检测中心。经过多年的努力,荷兰的乳品生产质量管理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建立这样的管理体系是基于一种共识,即只有参与供应链的所有企业都共同按照制定的质量标准经营,才能取得安全、优质的终端产品。这就意味着不仅终端产品必须完全满足规定的要求,而且生产过程本身也必须按照一系列质量标准进行。对终端产品和生产过程的质量跟踪是这一管理体系的核心内容,因此,对供应链的每个环节都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并且,这些检查由独立的机构完成。检查的主要环节包括奶牛、饲料、农场、原料奶、乳品企业、终端产品。

1.奶牛的质量检测。荷兰的奶牛群体是由通过实施各种先进育种项目而选取的完全健康的奶牛个体组成的。牛奶生产仅限于那些无各种牛属动物疫病的健康个体,包括无肺结核病、无布氏杆菌病、无白血病、无钩端螺旋体病的个体。对每头奶牛都实行身份证(Identification)和注册(Registration)管理,简称I&R管理体系。奶牛的所有健康记录被存放在耳标的芯片中,以供查询。对奶牛健康保障和良好健康记录检查的内容有:第一,强制性的奶牛健康证制度的实施情况。第二,开展以经常性检查为基础的疫病控制计划的落实情况。第三,通过I&R管理体系实行对每头奶牛的强制性注册登记制度的执行情况。动物卫生局(Animal Health Service)负责颁发健康证书和进行疫病跟踪检测。动物卫生局和荷兰皇家奶牛辛迪加(Royal Dutch Cattle Syndicate)共同负责I&R管理体系的日常工作。

2.饲料的质量管理。荷兰的奶牛大都采取以放牧为主、补饲为辅的饲养管理方式。草牧场都是经过精心维护的人工草场,牧草也是专门为奶牛饲养而选择出来的品种。奶牛冬季日粮的主要成分,即牧草和玉米,都产自自家的农场。为了保证日粮的营养均衡,奶牛需要饲喂具有补充性的优质混合饲料。这些混合饲料是由天然成分配制而成的,不含抗生素,不含产量增长剂,不含任何人工合成的添加剂。只有那些具有良好操作规范(GMP)合格证书的饲料企业才被允许向家庭农场提供混合饲料。饲料企业获得GMP认可的依据是ISO-9002质量管理标准和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技术标准。这些标准是以一种一揽子要求的方式被实施的,涉及饲料终端产品的配料、混合、防止交叉污染、制粒及产品构成等方面的内容。对饲料加工过程中质量保障检查的内容有:第一,质量管理标准的实施情况。第二,原料成分(有害物质)检测标准的实施情况。第三,加工设备的技术要求参数的达标情况。第四,加工和贮藏的卫生标准的实施情况。第五,饲料(构成及质量)的最终检测标准的实施情况。第六,配料和终端产品的运输规则的制定和实行情况。动物饲料商品委员会(The Commodity Board for Animal Feed)负责颁发GMP证书。动物饲料行业质量管理局(Animal Feed Sector Quality Service,荷兰语简称KDD)和全国畜牧业及肉类检验局(The National Inspection Service for Livestock and Meat,荷兰语简称RVV)负责产品检验,以确保饲料产品质量与关于质量认可和产品检测的质量保障法规相一致。

3.家庭农场的质量检测。为了保障牛奶质量,确保家庭农场操作井井有条,荷兰成立了“农场牛奶奶业供应链质量保障基金会”(The Foundation for Quality Assurance of Farm Milk in the Dutch Dairy Chain,荷兰语简称KKM)。KKM是由荷兰乳品行业组织和农场主协会共同创办的。获得KKM颁发证书的家庭农场,必须在动物健康、动物福利、动物营养、动物卫生和环境保护等方面遵守要求的技术标准。这些行业技术标准比国家和欧盟的法规更加严格。KKM对家庭农场开展经常性的检查工作。对牛奶生产的质量保障检查的内容有:第一,舍饲条件和动物管理的技术标准的实施情况。第二,严格按照良好兽医规范(DVP)技术标准实施外科治疗的情况。第三,全面实施强制性的兽医治疗法规的情况。第四,中止期(即禁止那些正在接受治疗的动物向乳品加工企业提供牛奶)的设立情况。第五,对挤奶厅和牛奶储藏设备的卫生条件的技术标准的制定情况。第六,设备的清洗和消毒指南的制定情况。第七,环境法规标准的制定情况。

4.牛奶的质量检测。对于农场提交的每一批牛奶都进行采样。全部样本都被送往荷兰牛奶质量管理站(The Netherlands Milk Control Station,简称MCS)。该站每年都要检测数以百万计的样本,看这些样本是否符合制定的质量标准。这些质量标准是根据荷兰和欧盟的相关法规制定的。如果某个农场主生产的牛奶未能达到标准,那么,该农场主将可能会被禁止对乳品加工企业提供牛奶。牛奶质量检测的内容有:体细胞数(与乳房炎有关)、牛奶的冰点、乳脂的Ph值、细菌数、抗菌素的残留、丁酸菌及感官纯度。除此之外,牛奶的经常检测项目还包括大量的有害物质的含量,例如,二恶英、多氯联苯(PCBs)、黄曲霉素、重金属及兽药残留。荷兰牛奶质量管理站负责对牛奶样本的检测。荷兰牛奶及乳制品质量管理署(The Netherlands Controlling Authority for Milk and Milk Products,荷兰语简称COKZ)下属的若干实验室负责对污染物的跟踪检测。

5.乳品企业的质量检测。荷兰的乳品加工行业组织自己制定了质量管理标准,这些标准在许多情况下比欧盟法规要求的还要严格。这就意味着所有的乳品加工企业都要严格按照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生产加工,该管理体系制定了工厂设计、车间管理、筹备和卫生等方面的标准。产品认证和HACCP认证体系提供了从农场到产品的生产全过程的质量保障。乳品生产过程的质量保障检测的内容有:第一,质量管理标准的实施情况。第二,牛奶从农场到加工厂运输过程的技术标准的执行情况。第三,加工设备的卫生标准的执行情况。第四,乳制品生产过程的议定书的制定情况。

6.对终端产品的质量检测。所有的终端产品都必须按照国际公认的研究方法进行经常性的检测,包括采样和实验室分析。产品的检测依据是欧盟采用的质量标准、《荷兰消费品法案》(The Netherlands Consumer Goods Act)及《荷兰农产品质量法案》(The Netherlands Agricultural Quality Act)。终端产品质量检测的内容有:产品的成分,添加剂,菌种质量,污染物残留,外观、气味和口感。终端产品的质量检测由荷兰牛奶及乳制品质量管理署负责实施。出口企业出口许可证由全国畜牧业及肉类检验局和荷兰牛奶及乳制品质量管理署联合颁发。

五、启示

荷兰在发展奶业的过程中有几条经验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第一,荷兰发展奶业一直坚持走家庭农场之路。目前的规模家庭农场是在小规模的农户饲养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目前,中国农户饲养奶牛的生产方式大体上相当于荷兰上个世纪50~60年代的发展阶段,将来应该不断扩大规模,朝着家庭农场的方向发展。从农户到农场,荷兰大约经历了半个世纪的时间。在中国,这种转变可能只需要20年左右的时间。第二,荷兰发展奶业走种草养牛之路。荷兰高度重视发展人工牧草,人工牧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63%。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荷兰农民已经认识到,种草养牛能够很好地同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真正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近几年来奶业的发展速度很快,但是,人工种草没有相应地跟进。牧草业发展滞后的直接后果有两个:一是造成环境压力;二是奶牛个体的单产水平低,甚至最终影响奶质。从长远发展看,中国发展奶业必须要与发展人工种草相结合,走种草养牛的发展道路。第三,荷兰发展奶业走科技养牛之路。荷兰奶业技术进步的历程表明,荷兰一直把奶业技术研发的服务对象瞄准家庭农场,机械化技术、饲养技术、繁育技术以及现代高科技的研发都是针对家庭农场而设计的。可以说,荷兰是家庭农场与现代农业技术相结合的典范。中国目前在针对农户的技术研发方面还相当落后,应该很好地学习荷兰的经验。第四,荷兰发展奶业走质量安全管理之路。荷兰在奶业发展的过程中,把乳品质量安全管理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即为供应链的各主要环节(包括奶牛、饲料、农场、原料奶、乳品企业、终端产品)制定质量安全标准,供应链的所有参与者都必须按照制定的质量安全标准生产和经营。中国目前对奶类制品的质量安全管理基本上属于对终端产品的检测,对生产和加工过程的质量安全管理还不到位。供应链管理是未来奶业质量安全管理的发展方向。

标签:;  ;  ;  ;  ;  ;  ;  ;  ;  

荷兰在家庭农场基础上发展现代乳业_奶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