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评价论文_周秀英

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评价论文_周秀英

黑龙江省传染病防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摘要:目的:探讨对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50例,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缬沙坦治疗,观察组采用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显效10例(40%),有效13例(52%),无效2例(8%),总有效率92%;对照组显效6例(24%),有效11例(44%),无效8例(32%),总有效率68%;P<0.05。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24h尿蛋白量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确切,减少尿蛋白,保护肾功能,延缓肾病进展,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贝那普利;缬沙坦;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患者主要表现为水肿、高血压、蛋白尿等特征[1],疾病不断进展,最终导致肾衰竭,危及人们生命安全。本研究通过对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应用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50例,患者均符合糖尿病肾病的相关诊断标准;经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肾小球均出现结节性及弥散性改变,Ⅲ期患者尿蛋白排泄率在20μg/min,Ⅳ期患者尿蛋白排泄率超过200μg/min。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肾脏疾病患者、严重肝功能不全患者、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男16例,女9例;年龄43~75岁,平均(57.4±5.2)岁;糖尿病病程10~15年,平均(12.7±1.7)年;糖尿病肾病分期:Ⅲ期患者有12例,Ⅳ期13例;对照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42~74岁,平均(57.1±5.4)岁;病程10~16年,平均(13.0±1.8)年;糖尿病肾病分期:Ⅲ期患者有14例,Ⅳ期11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饮食控制、加强体育锻炼等常规治疗措施;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缬沙坦治疗,缬沙坦剂量为每次80mg,每日1次;观察组给予患者缬沙坦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缬沙坦的用法用量和对照组相同,同时给予患者贝那普利每日10mg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

1.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血肌酐、尿素氮、血压及24h尿蛋白。疗效判定根据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尿蛋白改善等情况进行判定。显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基本恢复正常,尿蛋白降低至正常或减少50%以上;有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减轻,血糖水平、糖化血工蛋白有所降低,尿蛋白降低50%以下;无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统计学方法

本试验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取均数加减标准差(χ±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卡方检验,当P<0.05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疗效

观察组显效10例(40%),有效13例(52%),无效2例(8%),总有效率92%;对照组显效6例(24%),有效11例(44%),无效8例(32%),总有效率68%;P<0.05。

2.2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对比

治疗前,观察组空腹血糖、舒张压、收缩压及24h尿蛋白分别为(7.7±0.5)mmol/L、(105.3±6.1)mmHg、(132.7±6.2)mmHg、(165.9±3.7)g/24h;对照组分别为(7.6±0.8)mmol/L、(103.4±5.7)mmHg、(133.1±5.8)mmHg、(164.7±3.3)g/24h;P>0.05;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舒张压、收缩压及24h尿蛋白分别为(7.5±0.4)mmol/L、(80.2±5.8)mmHg、(126.5±5.5)mmHg、(123.1±4.2)g/24h;对照组分别为(7.4±0.7)mmol/L、(81.1±5.6)mmHg、(112.3±4.6)mmHg、(102.5±3.1)g/24h;两组在收缩压、24h尿蛋白量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糖尿病是临床上非常多见的内分泌疾病,该病的发病因素和遗传因素、饮食因素、肥胖因素等密切相关,同时糖尿病的发病率目前有年轻化,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以肾微循环障碍、血管基底膜增厚及通透性增加为主要特征,患者主要表现为蛋白尿,该病发病后不断进展,最终出现肾衰竭或死亡,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临床治疗的目标为降低蛋白尿,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保护肾脏功能。缬沙坦是一种血管紧张素抑制剂,该药物能够阻断血管紧张素Ⅱ和AT1受体结合,对醛固酮的释放进行抑制,具有较为显著的降压作用;同时该药物能够阻断水钠潴留,减少通透性,减少蛋白滤出[2],从而对肾脏起到保护作用。但单一用药效果不够显著。贝那普利是一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该药物能够抑制肾小球基底膜增厚,促进患者肾小球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使肾小球内压降低,减少滤过膜的通透性,从而减少蛋白流失,起到保护肾脏的作用[3]。本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92%;对照组总有效率68%;P<0.05。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24h尿蛋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体现出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有显著效果,延缓疾病进展,保护肾功能,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吴运斗,朱厉,李大勇,等.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效果与安全性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4):81-82,87.

[2]李雄,陈婷,蔡德,等.缬沙坦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2,9(20):65-66.

[3]王宏,叶丹.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UAE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35-37,41.

论文作者:周秀英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4

标签:;  ;  ;  ;  ;  ;  ;  ;  

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评价论文_周秀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