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视野下对两种制度关系的新认识_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论文

全球化视野下对两种制度关系的新认识_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论文

全球化视野下两制关系的新认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视野论文,关系论文,两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0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842(2004)01-0025-05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从考察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过程得出的一个科学结论,马克思说这是“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1]但是当代资本主义不但没有被“否定”,反而发展得更快,社会主义不但没有取代资本主义,反而遭受了巨大的困难和挫折,特别是在全球化的状态下,社会主义被融入其中,并接受着发达资本主义的主导。那么怎样看待全球化条件下的两制关系?

一、全球化条件下两制关系的基本特征:合作与竞争的并行发展

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这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是历史观上的唯物论。资本主义是建立在商品经济基础上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是以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相分离为前提的,一方面在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生产资料使用、生产过程和生产产品具有高度社会化的特性;而另一方面,生产资料却被掌握在少数资本家手中,于是资本主义私有制与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之间就产生了矛盾,这对矛盾进一步演化为一系列具体矛盾。在这些矛盾运动的作用下,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必然发生变化,于是由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发展为垄断的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为社会资本主义[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这些局部调整,既说明资本主义本身的发展和改变,又说明它已经存在着某些不适应的方面,才使调整成为必要和必然。这些调整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先是发生局部的部分的质变,最后必然是全局的整体的质变。也就是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不但不能解决其基本矛盾,使其免遭灭亡,反而其调整本身就是局部质变的过程。这些矛盾和生产关系的局部质变就以经济危机,和全球性的对外扩张所引起的国际性的社会危机的形式展现出来。但当前的现实却是两制并存,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在较长一段时期内的合作和竞争是一种客观存在。这是因为:

(1)从事物发展的过程性看,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不断的渐进的过程,资本主义的产生经历了近百年的斗争,而那种以渐进式改良而完成向资本主义过渡的过程则更长。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是在不断的协调与完善中实现的,自由竞争造成的经济危机迫使资本主义走上了国家干预的垄断资本主义,而垄断资本主义本身也在不断调整中走上了国际化和全球化的轨道;同理,资本主义的灭亡也必然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中,不断调整解决或部分解决了旧矛盾,同时又催生出更多更大的新矛盾,最终将打破经济体内在的运行规律和秩序,使其无法调整而消亡。

(2)从社会矛盾解决的方式来看,合作与竞争也是两制对立的一种状态。一般来说社会矛盾的解决有三种方式:克服方式,即矛盾着的一方战胜另一方;“同归于尽”方式,即矛盾着的双方被新的矛盾统一体所代替,如历史上的奴隶制和封建制社会就是如此,;长期共存并行发展方式,即矛盾着的双方由于在力量上形成了一种均势,而处于一种势均力敌的并行发展状态。当前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就是处于这样一个历史阶段。

(3)从社会主义的成长规律来看,一种生产关系进而一种社会制度的成长必然经历三个阶段:诞生成长—成熟—衰退。即使再先进的社会制度在其诞生之初也是弱小的,这种弱小状态决定了它不仅很难战胜旧制度,反而面临着旧制度的侵蚀。与资本主义的成熟状态相比,社会主义是很弱小的,这就决定了它只能在合作与竞争中不断积攒自己的实力,等待全面战胜资本主义的时机的到来。这正是社会主义生命力强大的现实中的社会主义的成熟表现。

(4)从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来看,社会主义是一种比资本主义更优越的社会制度,这种优越性就在于它能够比资本主义更能容纳一切先进的和进步的文明成果,包括借鉴和吸收资本主义的优秀成果。这就决定了只有在合作与竞争中才能更多的吸纳资本主义的优秀成果,同时社会主义的完善也是一个过程,只有在合作与竞争中才能使社会主义不仅在理论上得到丰富,而且在实践中得到不断的完善。

两种制度必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共存。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合作,体现的是矛盾的同一性,是社会主义具有更大包容性的优越性;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竞争,体现的是矛盾的斗争性,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长期共存,体现的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性,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曲折性和复杂性。

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与“两个必然”的历史趋势

(1)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历史唯物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表明,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之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一些国家出现反复,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了锻炼,从中吸取了有益的经验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成熟的方向发展。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真正的历史大趋势。[3]但是在这个大趋势中必然存在各种反复甚至倒退,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曲折性和上升性的辩证统一。

从社会主义诞生的物质基础来看,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绝对必需的实际前提。但现实中的社会主义几乎无一例外地产生于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马克思晚年就曾经设想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而直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列宁提出,“既然建立社会主义需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虽然谁也说不出这个一定的‘文化水平’究竟是什么样的,因为这在各个西欧国家都是不同的),我们为什么不能首先用革命手段取得达到这个一定水平的前提,然后在工农政权和苏维埃制度的基础上赶上别国人民呢?”于是列宁抓住革命机遇,毅然决然地领导了十月革命,并取得了胜利。[4]的确,落后才会成为各种矛盾的焦点,才会形成推动历史前进的革命形势,但是在政治上我们可以跨越“卡夫丁峡谷”,在经济上绝对是不行的,因为没有足够的物质基础和先进的生产力水平,就无法形成和展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因此社会主义要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强化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物质基础,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战胜资本主义;而要夯实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必然是一个较长的过程,这是由我们落后的历史前提决定了的。

从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来看,必然是一个艰难曲折的摸索过程。一般来说,任何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必然有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资本主义在其成长和发展的几百年中,经过多次封建王朝复辟,最后才得以确立。而社会主义作为一场伟大的开创性的社会试验工程,是不可能一次成功的。列宁曾把它比喻为攀登一座未经勘察、人迹未到的高山。他说要“准备忍受几千个困难,准备作几千次尝试,而且,我们在作了一千次尝试以后,准备去作一千零一次尝试”。因此,人们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需要经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循环往复,在这个过程中就可能发生这样那样的失误以至挫折。[4]或者说,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就是对社会主义本质规律的探索过程,这正是历史发展过程性的表现。

从当代资本主义的现实来看,已经具有了新的特点,具有了不断吸收社会主义优点的功能。当代资本主义的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第一,社会生产力的社会化程度更高了,范围更广了,层次更多了;第二,适应社会生产力新革命的需要,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社会化的程度也更高了,范围也更广了,层次也更多了;第三,资本主义社会的结构发生很大变化;第四,国家政府的社会职能大为增强;第五,全球各国之间的竞争与协作大为增强,国际关系更加社会化。从而使资本主义由传统的自由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发展为今天的社会资本主义[2]。资本主义的这些新发展使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又面临着更大的新的困难,需要更深刻地认识资本主义并吸纳其更多的积极成果,这是又一个需要更长时期的过程。

(2)如何看待社会主义的实践

20世纪的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了三个历史性意义的转变:一是苏联十月革命的胜利,使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了现实;二是社会主义由一国发展为多国,成为与资本主义抗衡的强有力的力量;三是20世纪末苏东的巨变。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实践的这三个巨变呢?实际上这就是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曲折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的体现。在这里关键是要把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与党的政策区别开来。理论是一般、抽象和概括,而实践则是个别、具体和多样,因此理论指导实践或实践检验理论都不可能是二者绝对的一致。作为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要完成理论对社会主义实践的指导,必须有一个中介环节——党的政策。而党的政策与理论的目标是不一致的:理论是要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达到真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就在于它揭示出了世界的真正本原和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而政策则是调节人们的利益和行为,调动尽可能多的人或集团的积极性。因此理论要有逻辑证明,而政策只需从实际出发。实际是千差万别的,因而政策是多样的可变的(理论内核是不能变的)。从这个角度说,苏东的失败,并非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失败,而是僵化的“苏联模式”的失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也只是党的政策的成功;同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较长时间的稳定和发展,主要靠的是新科技革命的推动和管理运行机制上的改良,并不能证明资本主义优越于社会主义。世界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出现的严重曲折,决不会改变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总趋势,资本主义世界的暂时繁荣,也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当代资本主义的世界范围内的扩张及其新发展和新变化,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尼加拉瓜有位叫卡德纳尔的神父提供了一个看待这个问题的新视角。1994年他在墨西哥《美洲纪事》杂志上撰文说:“新闻界得意洋洋地在全世界宣布社会主义的失败,但是他们不提资本主义的更大的失败。资本主义只在世界10%或20%的人口中取得了成功。对于第三世界,对于占人口大多数的穷人来说,资本主义是灾难性的,而资本主义的失败先于社会主义的失败。”即使是将社会主义国家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比较,尽管社会主义国家原来的基础差、起点低,加上过去有严重失误,导致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未能充分发挥出来,但从总体看、从长远的发展趋势看,由于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矛盾依然存在,不可能有本质的改变,而社会主义在经受严重曲折后从中吸取了教训,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实力逐步增强,双方的力量对比将会不断发生变化,社会主义必定最终取代资本主义。[4]

(3)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依然存在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这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规律决定的。“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5]正是在这一客观规律的支配下,社会发展呈现为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表现为不同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5]这种对抗不是个人的对抗,而是阶级的对抗,归根到底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抗。问题在于,“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胎胞里发展的生产力,同时又创造着解决这种对抗的物质条件”。[5]因此,历史地产生的资本主义社会必然要历史地走向灭亡,为消除了阶级对抗的社会主义社会所代替。

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总的历史趋势,这种历史趋势性不等于现实,而且不能用现实的优越性来加以说明,因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比社会主义落后,不排斥它有先进的生产力,及适应先进生产力的生产关系调整;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比资本主义先进,也不排斥它存在着相对落后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一种生产关系优于另一种生产关系就在于它适应、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这既可能是处于上升时期的生产关系对既有生产力的推动,又可能是吸纳新生产力基础上的新生产关系对新生产力推动的结果。资本主义对新生产力的推动是通过调整现有生产关系实现的,这种调整不可能真正地把新生产力基础上的新生产关系融入到其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中去;只有社会主义具有先进生产力和新生产关系的吸纳机制和整合机制,才能始终保持其生产关系的先进性,及生产关系的适合和推进。换句话说,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在于它能包容包括资本主义在内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一切优秀成果,而资本主义则难以包容社会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一切优秀成果。[6]

三、结论

历史总是在向前发展的,社会主义在发展,资本主义也在发展,但是在发展中的相对地位和历史趋势是不同的。资本主义因其内在矛盾和社会主义因素的增长而必然走向灭亡,而社会主义则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空间和前景。从资本主义的现实来看社会主义因素也在逐步增长,这表现在很多方面:各国共产党人利用合法斗争筹办的工农商贸企业和文教单位自然具有社会主义性质;工人自己集资、自己管理的合作企业或职工持股公司,农民自己组织的各类生产、供销、信贷合作社,城乡居民的消费合作社,在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数量越来越多;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加强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计划调控,尽力减少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盲目性、投机性和破坏性;资本主义国家政府还采取各种社会福利措施,如医疗保健、社会保险、失业救济、最低工资限额、低收入补贴、带薪休假、妇女甚至男子休产假、对老人和幼儿的照顾、教育免费等等。这些社会主义因素的逐步长是在新科技革命和生产力革命物质成果日益丰富的前提下,经过国内人民大众长期坚持不懈的斗争,资产阶级为了防避、缓解经济政治危机而被迫实行的。还有两个内外部因素对于资本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因素的逐步增长起了重大作用。内部因素即社会民主党执政的国家数量越来越多(达三十多国),执政的时间越来越长(如瑞典社会民主党执政半个世纪以上)。社会民主党虽然是改良主义政党,即改良资本主义而不推翻资本主义,但是也都是主张社会主义的,所以它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赢得民主选举执政后,多少都要采取一些含有社会主义因素的政策,以博得劳动人民的支持。外部因素即世界上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成就显著,这也促使资本主义国家人民奋起斗争,使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不得不借鉴社会主义国家的某些行之有效的实践经验以缓解其内部矛盾,维护其资本统治。[2]可见,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依然存在,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社会主义的挫折都不能阻挡这一历史的必然趋势。

收稿日期:2003-09-08 修订日期:2003-12-20

标签:;  ;  ;  ;  ;  ;  ;  ;  ;  ;  ;  

全球化视野下对两种制度关系的新认识_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