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一体化政策与单边关税政策比较看各国贸易政策的选择_经济一体化论文

从经济一体化政策与单边关税政策比较看各国贸易政策的选择_经济一体化论文

从经济一体化政策与单边关税削减政策的比较看各国贸易政策的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策论文,关税论文,贸易论文,经济论文,一体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各种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在解释区域经济一体化现象得以存在的原因时,往往将实行区域经济一体化政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和自由贸易政策的利弊进行比较,于是得出结论:区域经济一体化政策要优于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而自由贸易政策又要优于区域经济一体化政策。也就是说,经济一体化政策只是一种次优政策,最优政策应是自由贸易政策。因为只有通过自由贸易才能使各国的资源得到最优配置。但鉴于实行彻底的自由贸易政策在目前的国际大环境下还存有一定的不现实性,所以他们(1950,瓦伊纳等)认为各国只得选择区域经济一体化政策。但以比较上述三种政策的利弊来解释从80年代中期以来便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兴起的国际性区域经济一体化现象显然是不够全面的,因为各国在进行贸易政策选择时,除了上述三种政策可以选择外,还应该有单边削减关税政策可以选择。事实上,正如有些西方学者(1965, Arthur Hazlewood)曾提出的那样, 无论什么样的经济一体化组织在取得贸易创造的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贸易转移,而单边削减关税可以在没有引起贸易转移的情况下得到相同的贸易创造,也就是说,在贸易创造的最好状况下,经济一体化政策不如单边削减关税政策。那么,既然如此,为什么各国却要选择经济一体化政策呢?该如何确定各国政府在国际贸易政策选择上的基础、合理性及其选择方向呢?

一、单边削减关税政策与实行区域经济一体化政策经济效果的比较

为了便于在同一水平上比较同一国实行单边削减关税政策和实行经济一体化政策的经济效果,可假设该国削减关税的幅度即削减关税后的进口价格与该国加入一体化组织后的国内均衡价格相等。

那么,该国单边削减关税后就会产生如下主要效应:

——贸易创造效应:关税减让后,大量外国的低价格产品涌入该国,该国国内生产者的供给减少,原来因关税保护而得以存在的高成本生产减少了,因此该国节约了生产资源,获得了生产效应;同时,低价格产品的进入使该国国内价格下降,该国的消费者因此获得消费者剩余即消费效应。两种效应之和便是该国关税削减后,由于用外国的低成本产品替代了本国高成本产品而产生的贸易创造效应;

——收入效应:关税减让后,该国的关税收入随进口的增加而增加;

平衡收支效应:进口的增加引起该国国际收支不平衡,但增加的关税收入可使国际收支不平衡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贸易条件变化:由于该国削减关税后的进口价格降低,所以该国的贸易条件有所恶化。

——对工业化目标的影响:关税减让后的大量进口会使该国国内幼稚产业和不成熟产业受到一定的冲击。

而该国实行一体化政策后的效应则为:

——贸易创造效应:一体化后,该国对伙伴国取消了一切关税,伙伴国的低价格产品便涌入该国,该国同样获得了贸易创造效应。又由于假设该国削减关税后的进口价格和该国加入一体化的国内均衡价格相等,所以两种政策下所获得的贸易创造效应是相同的。

——贸易转移效应:一体化后,该国须停止从价格相对较低的区外国家进口,改从价格相对较高的伙伴国进口,从而产生了由于用高成本的伙伴国的进口替代了低成本的区外国家的进口而产生的贸易转移效应。

——收入效应:一体化后,由于取消了对伙伴国的进口关税,且进口只能来自免税的伙伴国,所以政府不再有关税收入。

——平衡收支效应:该国增加的进口同样引起了该国国际收支不平衡,但由于这时不再有关税收入,所以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不能得到缓解。

——贸易条件变化:由于该国一体化后对伙伴国完全取消了进口关税,所以该国的贸易条件变得恶化。

——对工业化目标的影响:一体化后的大量进口使该国国内幼稚工业和不成熟工业受到更严重地冲击。

从上述两种贸易政策的经济效果看,该国实行单边削减关税政策在获得与实行一体化政策相同的贸易创造效应的条件下,不仅不产生贸易转移效应,而且还由于增加了相同数量的进口而获得了大量的关税收入(而这部分收入在一体化情况中却无偿地转移给了伙伴国)。同时,还因为有了这部分关税收入,使得该国因单边削减关税造成的国际收支逆差要比因一体化所造成的国际收支逆差小得多。显然,实行单边削减关税要比加入一体化组织优越得多。那么,该怎样解释各国选择经济一体化的政策而不采用单边削减关税政策呢?

二、高效率、低关税的国家选择一体化政策要优于选择单边削减关税政策

如果该国是一个高生产效率、低进口关税的国家,那么它单边削减关税或加入一体化组织后所获得的经济效果就完全不同了:

该国单边削减关税后的经济效果:

同高关税、低效率国家一样,该国单边削减关税后也将由于进口关税的更加低而增加进口,也一样会获得贸易创造效应、收入效应、平衡收支效应等。但由于该国的关税水平已经很低,所以再次削减关税后所获得的利益要比高关税国家因削减关税而获得的利益小得多。

而该国一体化后会获得的经济效果是:

——市场占有率的提高效应:由于该国是一个高生产效率国家,所以一体化后其产品将占领大部分或整个一体化市场,从而其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生产者剩余效应:一体化后,该国出口大增,生产者的产量也将大增,而国内供给相对的减少又使该国国内价格短期内上涨,于是生产者获得大量的生产者剩余;

——价格差收益:由于一体化后该国可以以高出其一体化前国内价格的价格向伙伴国出口,所以该国获得出口价格差收入。

——消费效应:由于一体化后该国价格上升,所以该国消费者的消费者剩余减少。

——贸易条件:一体化后该国的出口价格上升,使该国的贸易条件得到了改善。

扣除该国消费者剩余的损失,该国加入一体化组织后的福利净值显然为正值。

而且,上述利益不只是其获得的静态效果,如果从动态效果考虑,该国还会获得因产量大增而边际成本递减的规模经济效应。

所以,对于生产效率高、关税低的国家而言,选择加入一体化政策要远远优于选择单边削减关税政策。

于是,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经济较发达、开放程度较高的国家选择经济一体化政策要优于选择单边削减关税政策;而经济较落后、开放程度不高的国家选择单边削减关税政策要优于选择经济一体化政策。但现实情况是,不论是经济发达的发达国家还是经济欠发达的发展中国家大都选择了经济一体化政策。这就形成了一个矛盾,为了解释这个矛盾,许多学者(Arthur hazlewood、贝拉—巴拉萨等)对此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要解释这个问题,必须摆脱通常认为福利仅仅取决于私人消费假说的束缚,必须在各国政策的社会福利函数中引进公共物品和公共偏好变量。而发展中国家在一体化较大的市场范围中要比在自己国内市场上可以以更低的成本和更快的速度实现这些目标。对于这种解释,本人认为还是不能很好地解释发展中国家选择一体化政策而放弃单边削减关税政策的原因。其一,从静态的角度来看,发展中国家加入一体化组织后,一般都是进口大增,国内的幼稚工业及不成熟工业受到非常大的冲击,实现工业化目标显然只会受到限制;其二,从动态的角度看,认为发展中国家可以在更大的市场实现工业化目标是有前提条件的,即发展中国家必须获得这个大市场,从而以规模经济等优势来加速本国工业化目标的实现,但我们知道,在一体化组织中,只有高效率的成员国才有能力占据整个一体化市场,从而获得巨大的规模经济效益,发展中国家则往往会因为加入一体化后本国生产成本太高而减少或完全取消自己的生产,这对工业化目标的实现更是无从谈起,所以,对于发展中国家选择经济一体化政策的原因还须更深入地探讨。

三、发展中国家在与经济水平相近的其它发展中国家组成一体化组织时,采用经济一体化政策优于单边削减关税政策

前面学者们关于对发展中国家选择经济一体化政策的原因解释实际上只适合这种情况,因为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各发展中国家才可能通过协议分工,利用规模经济效应来推动各国的工业化目标的实现,而且在实现工业化目标的时候,经济一体化带给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水平的增长具有长期的、增长导向的基础,而不是自由市场产生的短期的、分配导向的基础。

但这种解释对于处于一体化组织中相对劣势的发展中国家采用一体化政策仍不能很好的说明问题,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采取与发达国家经济一体化的政策更是无法解释,本人认为还应从贸易条件等方面来解释。

四、追求贸易条件的提高是发展中国家选择一体化政策的主要原因

在前面的分析中,我们曾得出结论,效率较低、关税水平较高的发展中国家加入一体化组织后,其与伙伴国之间的贸易条件将变得更加恶化。但该国与同盟外国家之间的贸易条件却可以得到改善。原因是该国加入一体化组织后,谈判能力大大增加,一体化组织作为一个整体可以通过一切贸易限制措施来促使区外国家降低其供给价格;加之一体化后各成员国都减少了从区外的进口,为了减少因出口的减少而受的损失,区外国家也会自动把其出口价格下调,从而该国的贸易条件也同一体化组织一样得到了提高(可看成一体化“溢出”效应)。

但是,这种提高是与该一体化组织的开放程度有关的。如果该国参加的一体化组织是一个封闭性组织,一体化后该国与区外非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大大减少,甚至完全取消,则该国虽然在理论上与区外国家之间的贸易条件得到了提高,但因为它与非成员国之间的实际贸易交往很少,所以其获得的贸易条件效果也就意义不大。而另一方面,封闭的一体化会促使该国一体化内部的往来增多,由于其内部贸易条件在一体后变得恶化,所以对该国而言,其一体化内部贸易条件的消极效果将大于它因与非成员之间贸易条件提高而获得的效果。因此,发展中国家要想通过经济一体化获得同非成员国之间贸易条件提高的积极效果,它必须参加一个开放度很高的一体化组织,这样它就会因为与区外国家的大量贸易往来而获得贸易条件提高的效果收益,否则,它采取单边削减关税政策要优于实行经济一体化政策。

五、发展中国家选择与发达国家生产要素市场一体化政策要优于单边削减关税政策

应该说明的是,如果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一体化虽然是开放性的,但却禁止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那么低效率的发展中国家因一体化而获得的唯一好处就是与区外国家之间的贸易条件得到了改善。为了获得更大利益,发展中国家应尽量争取与发达国家实现生产要素市场的一体化。

为了说明发展中国家选择与发达国家生产要素市场一体化政策的优越性,可用劳动市场一体化和资本市场一体化来加以说明。

首先,高工资的发达国家与低工资的发展中国家实行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后,低工资的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将流向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因劳动力供给增加,工资下降;而发展中国家因劳动力供给减少,工资上升(但两国的工资水平不会相等,因为劳动力流动还要受劳动力的素质、工作技能、语言能力等限制)。这样,从劳动力角度来看,发达国家工人福利下降,而发展中国家工人福利增加(留在国内的工人减少了竞争,流向国外的工人获得了高工资)。这对发展中国家劳动过剩、失业严重的问题可以起到很大的缓解作用。同时,发展中国家流出的工人在发达国家还学会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另外,从资本市场一体化方面来看,一体化前,发展中国家资金相对稀缺,发达国家资金相对丰裕,所以一体化后,发达国家的资金将流向发展中国家(暂不考虑投资环境和投资收益率等情况)。两国的利率通过资本向高利率国的自由流动而达到完全均等。因此在两国资金储量一定的情况下,发展中国家获得了发达国家的投资,发达国家则获得了比在本国更高的利息收入。发展中国家虽然损失了这些利息收入,却获得了短缺的资金,这显然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目标的实现和增加国内的就业。

所以,与发达国家生产要素市场的一体化政策对发展中国家而言要远远优越于单边削减关税政策。

当然,在劳动市场一体问题上,短期内发展中国家会存在人才流失问题,但从长期看,市场机制会自动使各国的劳力资源得到最好的配置。

六、结论部分:各国贸易政策的选择方向

综上所述,可以提出以下结论:

——发达国家选择经济一体化政策要优越于单边关税削减政策。

——发展中国家选择与自己发展水平相近的发展中国家经济一体化政策要优越于单边关税削减政策。且这个组织越开放越好。

——发展中国家选择与发达国家开放性经济一体化政策要优于单边削减关税政策和封闭性经济一体化政策。

——发展中国家选择与发达国家生产要素市场的一体化政策要优于单边削减关税政策。因此,发展中国家应尽量加入对生产要素自由流动限制较少的开放性组织。

——除了上述所列情况,发展中国家选择单边削减关税的政策要优于实行经济一体化政策。

所以,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在制定贸易政策时,应仔细权衡利弊得失,不可盲目以为经济一体化政策一定优于单边关税削减政策,也不可固步自封,不与任何国家实行经济一体化。

标签:;  ;  ;  ;  ;  ;  ;  ;  ;  

从经济一体化政策与单边关税政策比较看各国贸易政策的选择_经济一体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