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低产奶牛的产奶量

如何提高低产奶牛的产奶量

一、如何提高低产奶牛产奶量(论文文献综述)

王小雨,张海森,李丹,赵光明,张浩,靳亚平,陈华涛[1](2022)在《奶山羊产奶量与机体氧化应激状态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研究不同产奶量奶山羊机体氧化应激状态变化规律,根据富平县奶山羊平均产奶量,将奶山羊分为高产组(日均产奶量大于2.5 kg)和低产组(日均产奶量小于2.5 kg),分别检测不同组奶山羊的体温、呼吸数、脉搏数以及乳成分差异,同时采集奶山羊血清样品检测机体氧化应激状态(总抗氧化水平、H2O2、NO、MDA含量)差异,采集乳汁样品检测炎症相关因子(IL-1β、IL-6、IL-8、IL-10等)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高产奶山羊与低产奶山羊在体温、呼吸数和脉搏数上无显着差异(P>0.05);高产奶山羊与低产奶山羊的乳脂率、乳糖率和总固体率差异显着(P<0.05);与低产奶山羊相比,高产奶山羊血清总抗氧化水平显着降低(P<0.05),氧自由基H2O2水平显着升高(P<0.05);乳体细胞炎症趋化因子CCL5、IL-8的mRNA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5),促炎因子IL-1β、IL-6的mRNA表达水平亦明显升高(P<0.05),抗炎因子IL-10的mRNA表达量明显下降(P<0.000 1)。研究表明,高产奶山羊体内氧化和抗氧化系统失衡,氧化应激状态升高,导致机体倾向于炎症状态,抗炎能力下降,增加了高产奶山羊对疾病的易感性。

沈义媛,詹经纬,李欣,牛慧,吴富鑫,关淑文,童津津,蒋林树,熊本海[2](2022)在《不同泌乳水平奶牛瘤胃发酵及血清代谢差异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试验通过研究不同泌乳水平奶牛在瘤胃发酵和血清代谢上的差异,从消化和代谢的角度解释不同泌乳水平奶牛的泌乳合成机制差异,为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选择24头体况良好、体重[(648.50±68.65) kg]、胎次[(2.64±0.70)胎]相近的泌乳中期[(182.0±31.5) d]荷斯坦奶牛,按产奶量分为高产组[(41.7±4.8) kg/d]和低产组[(24.1±3.9) kg/d],各12头,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饲喂相同的全混合日粮。分别用乳成分分析仪、酶免法、比色法和气相色谱法对乳成分、血清代谢指标及瘤胃发酵参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高产组奶牛乳成分中乳蛋白、乳脂和乳糖含量极显着高于低产组(P<0.01),乳总固形物含量显着高于低产组(P<0.05),而乳蛋白率极显着低于低产组(P<0.01);2)高产组奶牛瘤胃中总挥发性脂肪酸、丙酸及丁酸含量极显着高于低产组(P<0.01),乙酸含量显着高于低产组(P<0.05);3)高产组奶牛血清能量代谢指标葡萄糖(GLU)和甘油三酯(TG)含量极显着低于低产组(P<0.01),非酯化脂肪酸(NEFA)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显着低于低产组(P<0.05),β-羟丁酸(BHBA)含量极显着高于低产组(P <0.01);抗氧化指标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着高于低产组(P<0.05),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着低于低产组(P<0.05);免疫指标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极显着低于低产组(P<0.01),免疫球蛋白G(IgG)、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显着低于低产组(P<0.05),而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显着高于低产组(P<0.05)。综上所述,高、低产奶牛在瘤胃发酵及血清代谢指标方面存在显着性差异。

朱寿谦,李大彪,解涌芳,牛小雨,胡红莲,高民[3](2021)在《高产和低产奶牛不同泌乳阶段养分表观消化率、瘤胃发酵参数和乳品质的比较研究》文中认为试验研究泌乳性能与泌乳阶段对奶牛养分表观消化率、瘤胃发酵参数和乳品质的影响。试验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两个因素分别为泌乳性能(高产、低产)和泌乳阶段(泌乳前期、中期、后期)。将健康状况良好,体重、胎次、饲养管理相似的36头奶牛按泌乳性能和泌乳阶段分成6组,分别为高产泌乳前期组、高产泌乳中期组、高产泌乳后期组、低产泌乳前期组、低产泌乳中期组和低产泌乳后期组,每组6头牛。结果显示,高产奶牛瘤胃氨态氮(NH3-N)、丙酸、异丁酸浓度以及干物质(DM)、粗脂肪(EE)和中性洗涤纤维(NDF)表观消化率显着高于低产奶牛(P<0.05),而瘤胃乙酸、丁酸浓度和乙酸/丙酸值显着低于低产奶牛(P<0.05)。奶牛泌乳后期瘤胃丁酸、异丁酸、异戊酸浓度和乙酸/丙酸显着高于泌乳中期(P<0.05),泌乳中期丙酸浓度显着高于泌乳前期和后期(P<0.05),泌乳前期戊酸浓度显着高于泌乳中期和后期(P<0.05)。泌乳中期DM、EE和酸性洗涤纤维(ADF)消化率显着高于泌乳后期(P<0.05)。高产奶牛乳脂率有低于低产奶牛的趋势,乳糖和乳蛋白率无显着差异(P>0.05)。研究表明,泌乳性能的提高可以改善奶牛的养分表观消化率,使瘤胃发酵模式偏向丙酸发酵;泌乳后期奶牛产奶量显着下降,但是乳脂率显着上升。

朱寿谦[4](2021)在《高产和低产奶牛不同泌乳阶段养分表观消化率、瘤胃发酵参数和细菌结构的比较研究》文中指出本论文比较研究了泌乳性能和泌乳阶段对奶牛瘤胃发酵参数、养分表观消化率、瘤胃细菌种群数量和多样性的影响,并将奶牛的泌乳性能与瘤胃细菌组成进行了相关性分析,旨在探明瘤胃菌群结构与泌乳性能的关系,为科学饲养奶牛,提高奶牛泌乳性能提供科学依据。试验采用二因素试验设计,两个因素分别为泌乳性能(高产、低产)和泌乳阶段(泌乳前期、泌乳中期、泌乳后期)。试验动物选自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某示范牧场,将健康状况良好,体重、胎次、体况、饲养管理相似的36头奶牛按泌乳性能和泌乳阶段分成6组,分别为高产泌乳前期组、高产泌乳中期组、高产泌乳后期组、低产泌乳前期组、低产泌乳中期组、低产泌乳后期组,每组6头牛。奶牛自由饮水,分群饲养,奶牛饲粮由牛场提供,以TMR的方式饲喂。通过口腔采样采集奶牛晨饲后6h瘤胃液,用于测定高产和低产奶牛不同泌乳阶段瘤胃发酵参数、细菌(总细菌、白色瘤胃球菌、黄色瘤胃球菌、普雷沃氏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牛链球菌、溶纤维丁酸弧菌和嗜淀粉瘤胃杆菌)的菌群数量和多样性;采集奶牛TMR样本,直肠采集粪样,采用指示剂法测定奶牛养分表观消化率。试验结果表明:(1)高产奶牛瘤胃NH3-N浓度、丙酸、异丁酸浓度、DM、EE和NDF表观消化率显着高于低产奶牛,而瘤胃乙酸、丁酸浓度和乙酸/丙酸显着低于低产奶牛(P<0.05)。(2)高产奶牛白色瘤胃球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和牛链球菌数量显着高于低产奶牛(P<0.05)。(3)高产奶牛瘤胃细菌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均显着低于低产奶牛(P<0.05)。(4)高产奶牛瘤胃细菌拟杆菌门、变形菌门、普雷沃氏菌科和鼠杆菌科相对丰度显着高于低产奶牛,而厚壁菌门、毛螺菌科、厌氧菌科、毛螺菌科_NK3A20菌属、克里斯滕森菌科_R-7菌属和醋酸菌属相对丰度显着低于低产奶牛(P<0.05)。(5)低产奶牛瘤胃细菌氨基酸运输和代谢、碳水化合物运输和代谢、转录、细胞活性、信号转导等功能通路相对丰度显着高于高产奶牛(P<0.05)。(6)奶牛泌乳后期瘤胃BCP、丁酸、异丁酸、异戊酸浓度和乙酸/丙酸显着高于泌乳中期,泌乳中期丙酸浓度显着高于泌乳前期和后期(P<0.05);泌乳前期戊酸浓度显着高于泌中期和后期;泌乳中期DM、EE和ADF消化率显着高于泌乳后期(P<0.05)。(7)奶牛泌乳前期和中期白色瘤胃球菌数量显着高于泌乳后期,而克里斯滕森菌科、毛螺菌科_NK3A20菌属、克里斯滕森菌科_R-7菌属和醋酸菌属相对丰度显着低于泌乳后期(P<0.05)。(8)高产奶牛乳脂含量、乳蛋白含量、乳糖含量显着高于低产奶牛(P<0.05);奶牛产奶量与瘤胃细菌克里斯滕森菌科_R_7的相对丰度显着负相关,与鼠杆菌科和Shuttleworthia相对丰度显着正相关;乳脂率与瘤胃中Shuttleworthia、互养球菌属、未分类毛螺菌科的相对丰度显着负相关;乳糖率与Olsenella和Shuttleworthia的相对丰度显着负相关(P<0.05)。

刘永军[5](2021)在《不同产奶量奶牛生理代谢及瘤胃内环境差异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试验选用30头胎次相近饲喂同一高产日粮的荷斯坦奶牛作为试验动物,按照单因素试验设计根据周平均产奶量奶牛分为高产(60±2kg)、中产(45±2kg)和低产(30±2 kg)三组,每组10头牛。分别测定血液免疫指标、激素指标、氧化应激指标,瘤胃发酵指标、微生物多样性及乳成分等。以探究在同一牧场采食相同日粮条件下,不同产奶量奶牛生理代谢及瘤胃内环境的差异。试验结果如下:1)DHI指标表明:产奶量越高,泌乳高峰奶量越高,且高产组显着高于低产组(P<0.05);但产奶量越高,牛奶中乳脂率和乳蛋白含量越低,且低产组牛奶中乳蛋白含量显着高于高产组(P<0.05),但各组间乳脂率差异不显着。2)血液指标表明: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A(Ig A)、生长激素(GH)、泌乳素(PRL)和非酯化脂肪酸(NEFA)与产奶量之间存在极显着的正相关关系(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636、0.483、0.743、0.422,且高产组奶牛血液PRL含量显着高于中产组和低产组(P<0.05),高产组和中产组奶牛血液中Ig 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NEFA含量显着高于低产组(P<0.05),但高产组奶牛血液中胰高血糖素(GC)含量显着低于中产组和低产组(P<0.05)。3)瘤胃指标表明:高产组奶牛瘤胃液中乙酸和丁酸含量显着低于低产组(P<0.05),高产组奶牛瘤胃液中戊酸、异戊酸和氨氮含量也有降低的趋势但差异不显着。随着产奶量提高菌群丰富度和多样性有所降低,在门水平上,高产奶牛瘤胃中变形菌门、放线菌门、软壁菌门相对丰富度显着高于低产组(P<0.05),拟杆菌门显着低于低产组(P<0.05)。在属水平上,高产组Ruminococcaceae_NK4A214_group、Rikenellaceae_RC9_gut_group、Christensenellaceae_R-7_group、Ruminococcus_2、Prevotellaceae_UCG-003相对丰富度显着低于中产组和低产组(P<0.05),Ruminococcaceae_UCG-014、Shuttleworthia、Lachnospiraceae_NK3A20_group、Dialister、[Eubacterium]_ruminantium_groupde相对丰富度显着高于低产组(P<0.05)。结论:在相同管理和饲喂条件下,奶牛在血液激素水平、瘤胃发酵和微生物区系方面均存在差异。高产组奶牛血液中泌乳素、生长激素、免疫球蛋白A和β-羟丁酸含量显着高于低产组,瘤胃微生物方面Ruminococcaceae_UCG-014、Lachnos Piraceae_NK3A20_grou P、Shuttleworthia、[Eubacterium]_ruminantium_grou P、Succinivibrionaceae_UCG-001与产奶量呈正相关关系。本研究可以为提高奶牛产奶量的措施提供一定理论基础和技术手段。

火苗[6](2021)在《高产和低产奶牛瘤胃菌群结构及血清生化指标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崔君[7](2020)在《三丁酸甘油酯缓解奶牛热应激效果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奶牛养殖过程中,热应激是直接影响奶牛生产性能和身体状况的重要因素,对奶牛业产生巨大的影响,也是近年来业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根据前人的研究显示,高产奶牛对热应激更加敏感,因此本试验通过对比热应激条件下,高产奶牛和正常产量奶牛对热应激的不同反应,以期揭示在热应激条件下奶牛不同反应差别的原因。本试验从牛场中筛选出健康高产奶牛(n=10,45±5 kg/d)和正常产奶量奶牛(或称为低产奶牛)(n=10,25±5 kg/d),试验持续21 d(2019年7月15日至2019年8月4日)。通过测定高产组和低产组奶牛的基本生理状态、血液生化及其生产性能等指标,揭示热应激对不同产量奶牛的影响。结果发现,在热应激条件下,与低产组相比,高产奶牛更容易受到热应激的影响,其生化指标中的总胆红素(TBI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酐(CRE)和血液尿素氮(BUN)均显着升高(p<0.05),肿瘤坏死因子TNF-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白细胞介素IL-1β、IL-6(interleukin,IL)均出现极显着性的升高(p<0.01)。此外,在热应激作用下,高产奶牛不仅产奶量严重下降,乳蛋白、乳脂肪均低于正常奶牛。此结果表明热应激对高产奶牛的影响更显着。三丁酸甘油酯是一种短链脂肪酸酯,有多种重要的生物学作用。已有研究显示,三丁酸甘油酯在动物生产中具有促进生长、调节免疫、预防疾病以及减少应激损伤等多种作用,因此我们推测三丁酸甘油酯在缓解奶牛热应激方面有作用。为了进一步阐明三丁酸甘油酯是否能缓解高产奶牛的热应激状态,改善血液生理指标,在牛场中选择处于热应激的高产荷斯坦奶牛(n=20,45±5 kg/d),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作为试验组,每天每头添加37.5g三丁酸甘油酯,另一组为空白对照组,连续饲喂21 d,以观测其对高产奶牛热应激血液生理指标的改善作用。试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奶牛的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中间细胞和粒细胞数下降,红细胞总数和血红蛋白上升,但差异不显着(p>0.05)。生化指标中的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总胆红素(TBIL)、血液尿素氮(BUN)、肌酐(CRE)、血糖(GLU)、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酸激酶(CK)、淀粉酶(AMY)、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均较对照组降低,且ALB、GLO、TBIL、BUN、CRE、AST差异显着(p<0.05),钙和磷升高,但差异不显着(p>0.05)。这说明三丁酸甘油酯在缓解热应激对高产奶牛的肝肾损伤、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有一定功效。有研究显示,三丁酸甘油酯可以抑制部分抗炎因子水平,降低机体的氧化应激反应,为研究三丁酸甘油酯对热应激引起的高产奶牛炎性因子反应及其作用机理,我们使用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丁酸甘油酯通过抑制MAPK和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来实现显着降低奶牛外周血淋巴细胞IL-6、TNF-α和IL-1β的基因水平。并且三丁酸甘油酯可以显着抑制淋巴细胞p38、ERK1/2、JNK1/2和p65的磷酸化,减少促炎介质的形成,从而减轻热应激引起的高产奶牛炎症损伤。生产性能是奶牛业关注的焦点,热应激不仅对奶牛的产奶量造成了影响,甚至对奶牛的乳品质也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三丁酸甘油酯在高产奶牛中能否改善因热应激造成的损伤呢,是我们试验研究的重点。我们的试验结果显示,三丁酸甘油酯能改善高产奶牛因热应激造成产奶量下降,但其效果并不显着(p>0.05)。但在乳品质方面,三丁酸甘油酯能显着提高乳脂肪、乳蛋白的含量,且差异显着(p<0.05)。此外,三丁酸甘油酯能有效降低体细胞数,且差异极显着(p<0.01)。综上所述,与正常产奶量的奶牛相比,高产奶牛在肝肾损伤、炎性介导的免疫以及生产性能方面更容易受到热应激的影响。而三丁酸甘油酯在缓解热应激造成的肝肾损伤,减少热应激引起的外周免疫细胞炎症反应改善高产奶牛泌乳性能,以及改善高产奶牛乳品质量等多个方面均有显着效果,值得在生产实践中推广应用。

邓红雨,康梦琛,李信颉,王笑笑,段海涛,聂芙蓉,郑立[8](2020)在《籽粒苋青贮替代部分全株玉米青贮和精料对低产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试验旨在研究籽粒苋青贮替代部分全株玉米青贮和精料对低产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影响。采用随机分组试验设计,选取泌乳中期、体况相近、日产奶量15 kg左右的荷斯坦奶牛96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32头牛。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组用籽粒苋青贮替代全株玉米青贮和精料的比例分别为38%和10%,试验Ⅱ组的替代比例分别为50%和33%。结果表明:试验Ⅰ组奶牛产奶量显着高于试验Ⅱ组和对照组(P<0.05);试验组乳蛋白、乳固体总量、乳脂肪和乳尿素氮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或有高于对照组的趋势;随试验时间延长,对照组乳脂肪和乳固体总量显着下降(P<0.05),而试验组无显着变化(P>0.05),3组乳蛋白和体细胞数均无显着变化(P>0.05),但乳尿素氮均显着提高(P<0.05)。研究表明,籽粒苋青贮适量替代部分全株玉米青贮及精料可以显着提高低产奶牛生产性能和牧场经济效益,不会对乳成分造成负面影响。

牛慧,童津津,张华,毛胜勇,熊本海,麻柱,蒋林树[9](2020)在《高产与低产奶牛的乳成分差异及其对乳能量预测模型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以北京市某奶牛养殖场(2016—2019年度1~4胎)奶牛的生产性能测定(DHI)数据为基础,分析了185头高产奶牛和158头低产奶牛的生产性能,旨在通过分析产奶量与乳成分的相关性,探究高产与低产奶牛的乳成分差异;同时,根据中国《奶牛饲养标准》建议计算乳能量,探究高产与低产奶牛乳能量随泌乳时间的拟合曲线,建立高产与低产奶牛在不同泌乳阶段的乳能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高产与低产奶牛的乳脂率、乳蛋白率、乳体细胞数存在极显着差异(P<0.01),乳脂率、乳蛋白率、乳体细胞数与产奶量呈显着负相关(r=-0.851、r=-0.654、r=-0.811,P<0.01)。高产与低产奶牛的乳能量随泌乳时间的延长均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拐点在泌乳60 d左右。根据产奶量分别构建高产与低产奶牛在泌乳前60 d和泌乳60 d之后的乳能量预测模型,对于高产奶牛,泌乳前60 d的最优模型为E=4.573-0.031X(R2=0.918,残差范围:-0.957 8~1.432 7,P<0.01,n=7 400)(式中:E为乳能量;X为产奶量。下同),泌乳60 d之后的最优模型为E=3.890-0.019X(R2=0.980,残差范围:-0.968 0~1.590 6,P<0.01,n=7 400);对于低产奶牛,泌乳前60 d的最优模型为E=4.280-0.038X(R2=0.958,残差范围:-0.959 3~1.457 3,P<0.01,n=6 320),泌乳60 d之后的最优模型为:E=4.178-0.034X(R2=0.887,残差范围:-1.197 6~1.589 5,P<0.01,n=6 320)。本研究分析了高产与低产奶牛的乳成分存在差异,得出高产奶牛的乳脂率、乳蛋白率和乳体细胞数极显着低于低产奶牛;此外,本研究还建立了不同泌乳阶段高产与低产奶牛的乳能量预测模型,可对奶牛的泌乳净能需要进行预测,以便奶牛场调整饲料结构,达到奶牛的最佳生产状态。

马志愤[10](2020)在《基于草地农业视角下的奶业大数据平台构建与应用研究》文中指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城镇化,我国人均粮食消耗量与畜产品消耗量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食物结构发生了时代转型,粮食这个“主食”在食物中的比重不断下降,奶类等动物性食品的人均消费量持续增长,为适应我国人民饮食结构的变化,农业结构需随之相应调整和转型。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已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我国农业结构转型优化和发展智慧农业。“草地农业是兼顾生态和生产、粮食和饲料,适应时代发展,迎接城乡统筹,面向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型农业系统;也是我国破解发展难题、优化农业结构的一个伟大转变。”奶业作为草地农业四个生产层之动物生产层和后生物生产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衔接植物生产层和前植物生产层,是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奶业在整个草地农业发展中作为“火车头”起到了关键的带动作用。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发展的加速,大数据已经成为一种新兴的战略资源,同物质、能量一样成为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本研究在草地农业思想指导下,以奶业为切入点,进行草地农业大数据平台构建前期探索性研究,利用大数据采集ETL(Extract-Transform-Load)架构、大数据处理引擎Apache Flink、大数据存储和分析等技术构建了奶业大数据平台系统,将其部署应用在我国21个省的197个奶牛场,基于奶业大数据平台系统对我国奶牛关键生产性能现状进行了研究,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针对奶业大数据平台系统构建需求和基于奶业大数据特性设计构建出了奶业大数据实时数据平台(DRTDP,Dairy Real-time Data Platform),实现了对奶业大数据平台系统中各种规模牧场的生产及奶业相关数据的实时高效采集、更新和管理。2)基于奶牛的生物学特性和生产管理实践构建了奶牛繁殖效率、牛群健康和产奶等关键生产性能评估模型,根据应用研究所得奶牛关键生产性能现状参数构建关键指标预警模型和奶牛生产管理分析决策模型,采用完全集成的方式将构建的模型在奶业大数据平台系统进行集成,构建出了“奶牛生产性能评估—预警—决策”一体化模型。3)采用Java SE Development Kit 1.8开发环境和Apache Flink分布式大数据处理引擎开发出了奶业大数据平台系统,包含奶牛生产管理系统,基于物质流的奶牛精准饲喂管理系统,牛只智能识别管理系统,牧场数据智能分析与决策系统,奶业大数据可视化系统。能够部署在各种集群环境,可以实现对不同规模牧场的数据进行实时、快速计算,形成了奶业大数据平台系统构建的综合技术。4)将奶业大数据平台系统部署应用在全国21个省197个牧场,总计697403头奶牛,基于此平台系统帮助牧场建立了规范的牛群动态档案和生产管理流程,辅助牧场管理者进行科学决策,将一线生产人员工作效率提升23倍,牧场盈利能力提升20%以上,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5)基于草原综合顺序分类系统(CSCS),从奶业大数据平台系统应用的197个牧场中筛选累积数据超过一年的115个牧场,总计363062头奶牛,其中203341头成母牛(包含173229头泌乳牛),157351头后备牛的关键生产性能数据,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首次对我国奶牛关键生产性能现状进行研究,得出了我国奶牛关键生产性能现状参数,其中:成母牛21天怀孕率(21-Day Pregnant Risk)四分位数范围为16%21%,平均值为18.8%,中位数为18%;成母牛年死淘率(Cow Cull Rate)四分位数范围为19.4%39.7%,平均值为30.5%,中位数为30.8%;产后60天死淘率(Cull Rate by DIM≤60)四分位数范围为5.3%10.8%,平均值及中位数均为7.9%;后备牛21天怀孕率(21-Day Pregnant Risk)四分位数范围为15.5%27%,平均值为21.7%,中位数为20%;犊牛60日龄死淘率(Cull Rate by Age≤60 days)四分位数范围为4.6%19.7%,平均值为15.2%,中位数为8.2%;成母牛平均单产(Avg.Milk/Day of Mature Cow)的四分位数范围为2328.4kg,平均值为25.4kg,中位数为25.1kg;泌乳牛平均单产(Avg.Milk/Day of Milking Cow)的四分位数范围为27.232.4kg,平均值为30kg,中位数为30kg。本研究在草地农业框架下利用大数据技术构建了奶业大数据平台,通过应用研究初步建立起了我国奶牛关键生产性能的评估体系和标准,为我国奶牛场生产管理以及奶业政策制定和实施,生态奶业研究以及植物生产层和动物生产层界面耦合提供重要数据参考和科学依据。

二、如何提高低产奶牛产奶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如何提高低产奶牛产奶量(论文提纲范文)

(1)奶山羊产奶量与机体氧化应激状态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试剂
    1.2 方法
        1.2.1 奶山羊产奶量统计
        1.2.2 奶山羊体温测量
        1.2.3 奶山羊呼吸数计测
        1.2.4 奶山羊脉搏数计测
        1.2.5 高产、低产奶山羊乳成分分析
        1.2.6 奶山羊血清样品氧化应激水平检测
        1.2.7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高产、低产奶山羊乳汁体细胞的炎性相关因子表达
        1.2.8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奶山羊产奶量及体温、脉搏数、呼吸数统计
    2.2 高产、低产奶山羊乳成分分析
    2.3 高产、低产奶山羊氧化应激状态差异
    2.4 炎性相关因子在高产、低产奶山羊乳汁体细胞的表达差异
3 讨论
    3.1 奶山羊产奶量与体温、脉搏数和呼吸数的关系
    3.2 产奶量与乳体细胞数的关系
    3.3 高产奶山羊乳房炎高发的原因
    3.4 增加奶山羊抗氧化能力或可减少乳房炎发病率

(2)不同泌乳水平奶牛瘤胃发酵及血清代谢差异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与饲养管理
    1.2 样品采集与测定
        1.2.1 奶样的采集与测定
        1.2.2 瘤胃液的采集与测定
        1.2.3 血样的采集与测定
    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泌乳水平奶牛乳成分比较
    2.2 不同泌乳水平奶牛瘤胃发酵参数比较
    2.3 不同泌乳水平奶牛血清能量代谢比较
    2.4 不同泌乳水平奶牛血清抗氧化指标比较
    2.5 不同泌乳水平奶牛血清免疫性能的比较
3 讨论
    3.1 不同泌乳水平奶牛的乳成分和瘤胃发酵参数的差异分析
    3.2 不同泌乳水平奶牛血清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的差异分析
4 结论

(3)高产和低产奶牛不同泌乳阶段养分表观消化率、瘤胃发酵参数和乳品质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1.2 样品采集
    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1.3.1 瘤胃发酵参数
        1.3.2 养分表观消化率
        1.3.3 泌乳性能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高产和低产奶牛不同泌乳时期的养分表观消化率(见表2)
    2.2 高产和低产奶牛不同泌乳时期的瘤胃p H值及NH3-N浓度(见表3)
    2.3 高产和低产奶牛不同泌乳时期的瘤胃VFA浓度(见表4)
    2.4 高产和低产奶牛不同泌乳时期的产奶量和乳成分
3 讨论
4 结论

(4)高产和低产奶牛不同泌乳阶段养分表观消化率、瘤胃发酵参数和细菌结构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胃肠道微生物与动物健康与生产性能的关系
        1.1.1 胃肠道微生物与动物健康的关系
        1.1.2 胃肠道微生物结构与生产性能的关系
        1.1.2.1 不同生产性能家畜胃肠道微生物结构的差异
        1.1.2.2 瘤胃微生物与奶牛生产性能的关系
    1.2 不同生理阶段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变化
    1.3 影响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因素
        1.3.1 饲粮组成对瘤胃微生物结构的影响
        1.3.2 宿主对瘤胃微生物结构的影响
        1.3.3 饲料添加剂对瘤胃微生物结构的影响
        1.3.4 微生物移植对瘤胃微生物结构的影响
    1.4 瘤胃微生物分析检测技术
        1.4.1 传统定量方法
        1.4.2 qRT-PCR技术
        1.4.3 高通量测序技术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研究内容
    2.1 高产和低产奶牛不同泌乳阶段瘤胃发酵参数和养分表观消化率的比较研究
        2.1.1 材料与方法
        2.1.2 结果分析
        2.1.3 讨论
        2.1.4 小结
    2.2 高产和低产奶牛不同泌乳阶段瘤胃细菌数量的比较研究
        2.2.1 材料与方法
        2.2.2 结果
        2.2.3 讨论
        2.2.4 小结
    2.3 高产和低产奶牛不同泌乳阶段瘤胃细菌多样性及细菌与泌乳性能相关性研究
        2.3.1 材料与方法
        2.3.2 结果
        2.3.3 讨论
        2.3.4 小结
3 论文总体讨论与结论
    3.1 论文总体讨论
    3.2 论文总体结论
    3.3 论文的创新点
    3.4 未来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5)不同产奶量奶牛生理代谢及瘤胃内环境差异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 泌乳期奶牛机体代谢特点
        1.奶牛机体中激素的变化
        2.奶牛机体中酮体和脂肪代谢的变化
        3.瘤胃微生物与产奶量的关系
    第二章 影响奶牛产奶量的主要因素
        1.遗传因素
        2.生理因素
        3.日粮因素
        4.环境因素
    第三章 研究目的和技术路线
        3.1 研究目的
        3.2 技术路线
第二篇 研究内容
    第一章 对采食相同日粮而产奶量不同的泌乳牛血液指标的分析
        1.1 材料与方法
        1.2 试验设计
        1.3 数据处理
        1.4 试验结果
        1.5 讨论
        1.6 小结
    第二章 对采食相同日粮而产奶量不同的泌乳牛瘤胃液的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2 试验设计
        2.3 数据分析
        2.4 结果
        2.5 讨论
        2.6 小结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7)三丁酸甘油酯缓解奶牛热应激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 热应激的研究进展
        1.1 热应激概述
        1.2 热应激对奶牛的危害
        1.3 缓解应激的主要防治措施
        1.4 小结
    第二章 三丁酸甘油酯的研究进展
        2.1 三丁酸甘油酯
        2.2 三丁酸甘油酯与氧化应激反应
        2.3 三丁酸甘油酯与肠道损伤
        2.4 三丁酸甘油酯与炎性反应
        2.5 三丁酸甘油酯在生产方面的应用
        2.6 小结
第二篇 试验部分
    第一章 热应激对奶牛血液生理指标、炎性相关因子以及生产性能的影响
        1.1 材料与方法
        1.2 测定指标及方法
        1.3 主要仪器设备及试剂
        1.4 数据的处理
        1.5 结果
        1.6 分析和讨论
        1.7 小结
    第二章 三丁酸甘油酯对热应激高产奶牛血液生理指标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2 数据的处理
        2.3 结果
        2.4 分析与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三丁酸甘油酯对热应激高产奶牛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2 数据的处理
        3.3 结果
        3.4 分析与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三丁酸甘油酯对热应激高产奶牛生产性能及乳品质量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2 数据的处理
        4.3 结果
        4.4 分析与讨论
        4.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导师简介
合作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及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8)籽粒苋青贮替代部分全株玉米青贮和精料对低产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动物与处理
    1.3 试验饲粮
    1.4 样品采集与测定方法
    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籽粒苋青贮替代部分全株玉米青贮和精料对低产奶牛产奶量的影响(见表3)
    2.2 籽粒苋青贮替代部分全株玉米青贮和精料对低产奶牛乳成分影响(见表4、表5)
    2.3 籽粒苋青贮替代部分全株玉米青贮及精料对低产奶牛养殖效益的影响(见表6)
3 讨论
    3.1 籽粒苋青贮替代部分全株玉米青贮及精料对低产奶牛产奶量的影响
    3.2 籽粒苋青贮替代部分全株玉米青贮及精料对低产奶牛乳成分的影响
    3.3 籽粒苋青贮替代部分全株玉米青贮及精料对低产奶牛养殖效益的影响
4 结论

(9)高产与低产奶牛的乳成分差异及其对乳能量预测模型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样品采集与指标测定
    1.3 乳能量的计算
    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高产与低产奶牛的乳成分对比分析
        2.1.1 高产与低产奶牛乳成分比较
        2.1.2 产奶量与乳成分的相关性分析
    2.2 高产与低产奶牛产奶量与乳能量的关系
        2.2.1 高产与低产奶牛乳能量曲线的模拟与分析
        2.2.2 高产与低产奶牛在不同泌乳阶段乳能量与产奶量拟合曲线的模拟与分析
3 讨论
    3.1 高产与低产奶牛的乳成分对比分析
    3.2 产奶量与乳能量的相关性分析
    3.3 高产与低产奶牛乳能量预测模型的比较分析
4 结论

(10)基于草地农业视角下的奶业大数据平台构建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食物结构的时代转型
        1.1.2 我国食物安全面临的挑战
        1.1.3 我国农业结构转型与优化
        1.1.4 农业结构转型与发展智慧农业的政策支持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奶业大数据平台构建助力我国农业结构转型
        1.2.2 奶业大数据平台构建对我国奶业发展的支撑
    1.3 理论依据
        1.3.1 草地农业的多维结构
        1.3.2 大数据是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
    1.4 研究方案与研究内容
        1.4.1 研究框架
        1.4.2 论文结构
第二章 基于草地农业信息维的奶业大数据平台数据库建设
    2.1 奶业大数据实时数据平台架构设计
    2.2 大数据实时处理框架和引擎
    2.3 奶业大数据平台数据库构建与表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奶业大数据平台模型构建
    3.1 评估模型构建
        3.1.1 奶牛繁殖效率评估模型
        3.1.2 奶牛健康评估模型
        3.1.3 奶牛产奶性能评估模型
    3.2 决策模型构建
    3.3 预警模型构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奶业大数据平台系统开发
    4.1 奶业大数据平台总体框架设计
    4.2 奶业大数据平台设计目标
    4.3 平台系统设计与开发
        4.3.1 开发环境的选择与搭建
        4.3.2 奶牛生产管理系统
        4.3.3 奶牛精准饲喂管理系统
        4.3.4 牛只智能识别管理移动端应用
        4.3.5 牧场数据智能分析与决策系统
        4.3.6 奶业大数据可视化系统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奶业大数据平台部署及应用
    5.1 奶业大数据平台在我国牧场的部署实施
    5.2 奶业大数据平台在我国牧场的应用概况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奶业大数据平台应用研究
    6.1 数据来源及样本选择
    6.2 研究方法
    6.3 我国奶牛关键生产性能现状
        6.3.1 成母牛繁育关键生产性能现状
        6.3.2 健康关键生产性能现状
        6.3.3 后备牛繁育关键生产性能现状
        6.3.4 犊牛关键生产性能现状
        6.3.5 产奶关键生产性能现状
        6.3.6 不同CSCS类型牧场奶牛关键生产性能现状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体结论、创新点及研究展望
    7.1 总体结论
    7.2 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如何提高低产奶牛产奶量(论文参考文献)

  • [1]奶山羊产奶量与机体氧化应激状态的相关性研究[J]. 王小雨,张海森,李丹,赵光明,张浩,靳亚平,陈华涛. 畜牧与兽医, 2022
  • [2]不同泌乳水平奶牛瘤胃发酵及血清代谢差异的研究[J]. 沈义媛,詹经纬,李欣,牛慧,吴富鑫,关淑文,童津津,蒋林树,熊本海.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 [3]高产和低产奶牛不同泌乳阶段养分表观消化率、瘤胃发酵参数和乳品质的比较研究[J]. 朱寿谦,李大彪,解涌芳,牛小雨,胡红莲,高民. 饲料研究, 2021(15)
  • [4]高产和低产奶牛不同泌乳阶段养分表观消化率、瘤胃发酵参数和细菌结构的比较研究[D]. 朱寿谦.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02)
  • [5]不同产奶量奶牛生理代谢及瘤胃内环境差异的研究[D]. 刘永军. 吉林农业大学, 2021
  • [6]高产和低产奶牛瘤胃菌群结构及血清生化指标比较研究[D]. 火苗. 宁夏大学, 2021
  • [7]三丁酸甘油酯缓解奶牛热应激效果的研究[D]. 崔君. 吉林大学, 2020(01)
  • [8]籽粒苋青贮替代部分全株玉米青贮和精料对低产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影响[J]. 邓红雨,康梦琛,李信颉,王笑笑,段海涛,聂芙蓉,郑立. 饲料研究, 2020(08)
  • [9]高产与低产奶牛的乳成分差异及其对乳能量预测模型的影响[J]. 牛慧,童津津,张华,毛胜勇,熊本海,麻柱,蒋林树. 动物营养学报, 2020(07)
  • [10]基于草地农业视角下的奶业大数据平台构建与应用研究[D]. 马志愤. 兰州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如何提高低产奶牛的产奶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