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环境急剧变化,各种大型工程项目涉及的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多,面临的风险不断增加,风险造成的损失规模不断扩大,这就促使研究人员和实际管理人员在理论和实践中重视工程项目安全风险管理。
关键词:建筑施工;施工安全;风险控制;管理模式;管理方式
引言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要实现安全生产的根本性改善,就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安全科学技术,采取安全风险控制措施、建立安全管理模式,以事故防范为目标,以遏制或减少重特大事故为重点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模式。
1建筑施工安全风险控制
1.1建筑施工安全风险控制的原则
通过风险评价,确定下了风险等级,就需对不同等级的风险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采取风险控制措施的一般原则是:(1)消除风险、降低风险、个人防护;(2)预防措施、保护措施、应急措施;(3)对极不可承受的风险要禁止作业,对重大风险要立即整改,对中度风险要限期整改,对轻度风险要加强监测和保护,对尚可忽略的风险,稍加注意,不必采取措施。
1.2建筑施工安全风险控制的方法
建筑施工安全风险控制的方法一般有:确定安全目标、指标,组建机构,落实职责;制定管理方案,包括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等;制定程序文书、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作业规范、管理制度等必要的文件;加强监督、检查、测量及测试;对危险作业、危险设备、危险场所,加强运行控制;组织员工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特别是关键岗位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工作能力;发现事故苗头、隐患,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
1.3建筑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控制
积极贯彻国家《安全生产法》,建立“企业负责、国家监察、行业管理、社会监督”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落实建设施工安全责任制,有效开展城市建设施工安全管理。制订和实施现场大型施工机械安装、运行、拆卸和外架工程安装的检验检测制度。开展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和项目施工安全风险评价,对可能影响社区安全的施工项目进行城市建设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登记。重大危险源登记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工程名称、危险源类别、地址(地段)、建设开发单位、施工单位及联系人、联系办法、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的危害、施工安全主要措施和应急救援预案的工作。
2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模式分析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创新的途径是:以法律制度为基础,以事故防范为目标,以企业自我约束为主体,以科技进步和管理方式现代化为手段,以强化宣传教育、提高职工素质为保障,以遏制或减少重特大事故为重点,以不断健全和完善政府监督管理机制为关键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模式。为此,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
2.1管理方式的创新
转变观念,就是使主观认识符合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实际,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方式要有所创新。一是要实现从事后查处的被动型管理向事前预防的主动型管理转变。今后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重点应放在重特大事故隐患、重大危险源的预防控制、治理和整改上。简言之,就是防患于未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二是要实现由经验型管理向技术型、专业化管理转变。过去,安全生产的管理更多的是凭借经验的积累,规章制度的约束等。诚然这种管理方式起到一定作用,但是,随着当今生产社会化和专业化的迅速发展以及产业分工的日益技术化,这一传统管理方式,无疑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应更多地依靠先进技术和专业化、职业化队伍来实施有效的监管。三是管理客体应由单一所有制企业为主的“小安全”管理向全社会企业的“大安全”管理转变。一方面,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近年来发生的重特大事故大都集中在乡镇、私营企业。为此,安全生产管理方式必须适应经济市场化和所有制结构的新变化及事故多发的特点,即由过去只注重对国有企业的管理转向对各种所有制企业,尤其是要强化对非公有制中小和外资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
2.2管理手段的创新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要实现安全生产的根本性改善,必须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安全科学技术,从硬件上做到本质安全,从本质上为遏制或减少重特大事故发生提供技术手段,使企业的安全生产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大力采用先进的科技成果,淘汰落后的施工技术、工艺和设备,从而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今后安全科学技术研究和发展的重点:一是在控制重特大事故与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技术上要有所突破,力争重点解决一些带有共性和全局性的关键技术问题;要抓好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特大事故隐患整改研究。二是加强安全生产的技术基础工作,推进安全生产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三是实施安全科技示范工程,推进安全科技成果产业化。重大危险源的普查、评估与监控,企业职业危害风险分级与分级管理,新型、多功能安全防护用品的开发生产等将作为实施示范工程的重点。
2.3企业制度的创新
企业是国家经济的细胞,是先进生产力的载体和经济增长的主体。安全生产工作的落脚点是企业。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创新是安全生产宏观管理制度创新的基础。一是要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按照国际规范建立企业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另一方面,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强化企业安全管理,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确保企业安全生产,提高企业国际竞争能力的重要措施。二是建设项目必须进行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工作。开展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是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必经程序,是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建设项目做到本质安全,不留事故隐患,从源头治理事故发生的重要保证之一。
2.4加强工程预检,提升工程质量
在开展工程之前必须要对其进行系统的预检分析,及时发现施工现场中各种质量问题,制定完善的方案,进而保障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对此在建筑工程开展之间必须对其进行系统监测。同时在工程开展过程中要通过科学的管理强化工程监督,强化质量控制。对此,相关施工单位可以构建系统的“报检制度与相关管理模式”,要根据建筑工程实际状况对其进行精细化的管理与控制,通过对施工的各个流程、环节监督控制,了解实际状况,杜绝各种违规作业行为的出现,进而在根本上提升工程质量。此外,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利用多种方式创造各具特色的企业安全文化,使职工在心理、思想和行为上形成安全生产的自我意识,创造安全环境氛围。加强车间班组的安全文化建设,倡导清洁生产、文明生产、安全生产。当前,应突出抓好企业经营管理者,尤其是非公有制企业和乡镇企业法人代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同时,应加强对职工上岗特别是特种工种人员的培训和教育。企业要建立安全生产现代管理机制,树立良好的安全生产形象,以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从容应对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挑战。
结语
提升对建筑施工安全的控制,强化质量控制与管理,可以避免在施工作业中出现工程加固、补强以及返工等质量问题,进而在根本上降低施工维修费用,节省各项资金。同时,在建筑施工安全控制以及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可以为建设施工作业奠定基础,明确方向,合理的应用各种技术手段,进而在根本上延长建筑的应用寿命,继而提升整体的经济效益与价值。
参考文献
[1]刘慧.建筑施工安全的有效控制措施[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34):00010.
[2]常夏斌.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的有效控制措施[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18):124~129.
[3]梁文.建筑施工技术和安全的有效控制措施[J].住宅与房地产,2017(27):235~236.
[4]孙治刚.建筑施工安全和质量的有效控制措施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7(7):169.
论文作者:沈洁1,冷煜峰2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2
标签:施工安全论文; 安全生产论文; 危险源论文; 企业论文; 风险论文; 建筑论文; 措施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