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周边美丽乡村规划方法探索论文_罗海辉

娄底市规划设计院 湖南省娄底市 417000

摘要:风景名胜区巨大的旅游吸引力为周边乡村发展带来诸多契机,这种景区依托型村庄往往成为乡村建设的排头兵。在如火如荼的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本文以新化国家级4A景区——梅山龙宫旁的岩门村建设规划为例,在分析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规划策略、品牌与形象、功能与布局、乡村设计等内容进行研究,为进一步探索景区周边村庄的规划设计提供一定的启示与借鉴。

关键词:景区周边; 乡村规划; 方法探索

1 引言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不断推进,涌现出了不少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典型,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农村面貌日新月异。风景名胜区是各地重要的旅游资源,且多地旅游开发现已形成规模,具有相对稳定的客源市场,为周边逐渐兴起的乡村生态旅游提供了机遇。

新化县隶属于湖南省娄底市,自然风光旖旎,人文历史底蕴深厚。全县旅游资源丰富,油溪乡是国家4A级景区——天下奇洞梅山龙宫所在地,是一个新兴的旅游乡镇,岩门村地处油溪乡东北部,南临梅山龙宫,北接油溪河漂流风景区,正位于旅游路线的走廊上。随着梅山龙宫、油溪河漂流等旅游资源的不断开发,知名度日益提高,给岩门村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2 村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现状要素分析

现状要素主要由“山体”、“水域”、“耕地”、“村庄”等构成。

山体:位于村域东面的狼岭山,山体相对高差300米,连绵起伏,形态优美。山体植被丰茂,全村的森林覆盖率接近50%,人工育林栽种的主要树种为松柏树、杉树、马尾松等。

水域:油溪河自北向南蜿蜒绵延2.5公里,境内有大小水塘十余个。岩门村水资源丰富,

可提供足够的农业生产、生活用水与景观用水。

耕地:现状耕地由灌溉水田、菜地、果园、竹林、苗圃等组成,分布在山体与水系之间的狭长地带总用地67.1公顷。

村庄:现状村民住宅用地分布非常集中,位于村域的中部。村民住宅多建2-3层楼房,建筑质量近年新建的较好,但缺少统一规划,风格各异,整体感差。

2.2存在问题

由于规划滞后,岩门村在自发建设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少问题:

(1)村内现有进村公路为乡道322,路面宽5米,是梅山龙宫与油溪河漂流景点之间的主要通道,但因道路两侧建筑物距离道路太近,无统一退后道路标准,建筑随意性较大。

(2)岩门村村民住宅较好,大多为近年新建,但立面形式各异,缺乏统一风格。且由于家庭饲养家禽家畜,造成环境脏乱,道路狭窄不通畅,卫生状况差。

(3)各类生产和生活污水均直接排放,对水体造成了一定的污染。绿地率低,缺少公共绿地和公共活动空间。沿河道路未拉通,沿河风光没有很好利用。

3 规划理念与控制策略

3.1 规划理念

(1)以资源为基础

立足本村资源基础,实事求是,在充分挖掘、整合资源的基础上,发挥资源价值最大化,将资源转化为产品,将乡村旅游资源的现代乡土味充分发挥出来。

(2)以文化为灵魂

规划将着重于对文化的梳理和挖掘,避免乡村规划千篇一律,通过乡村文化独特性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得村庄变得富有活力,具有长久的吸引力。

(3)以整合为抓手

建设美丽乡村与幸福村居工程、发展乡村旅游、农民住房改造、生态村庄建设等有机结合,通过项目带动、整合资源、合力推进。

3.2 控制策略

(1)显山:保护山地丘陵景观的多样性,在主要交通性干道上展示两侧不同的地形风貌,严格防止空间形态上对山体的遮挡和破坏。 (2) 理水:保护河流、沟渠、水塘等水体的多样性,尽量保留主要的自然泻洪通道,在环境影响允许范围内营造亲水游憩空间。 (3)营田:保护农田种类和农产品种植的多样性和本土化,提倡农田景观化,奖励“艺术+技术”型种植模式,鼓励游客参与式种植方式。

(4)筑居:保护人居环境的多样性和乡土性,以人为本,强调人居环境的建设要兼顾当地居民和游客的需要,以当地居民需要为主,体现新化特色的新乡土居住形态。

4 规划方法创新

4.1 融入策划概念,加强对品牌形象和发展策划的研究。

(1)品牌与形象

总品牌——秀美岩门

分品牌——游山、戏水、居村

1)游山

以岩门村东部山体——狼岭山为生态基底,建设盘山步道,山林庙宇,种植体验性强的经济林木,局部设置山林攀岩项目,打造富有特色的乡村森林公园。

2)戏水

以油溪河为蓝色纽带,水塘为景观节点,通过建设拦河坝提升油溪河水面,修筑沿河路,建设沿河风光带,将水塘打造成农家钓鱼基地,为游客提供大量的亲水空间,提升整体的环境质量。

3)居村

集中建设新型农村住宅区和游客中心等旅游设施用房,高标准建设休闲旅游山庄,为游客提供良好的农家乐体验,努力成为新时期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样板。

(2)发展策划

1)培育特色农林产业,建立产业示范基地。

2)促进农业旅游化、组织化、技术化、艺术化。

3)将农业生产各环节与旅游相结合,营造大地艺术型农业景观。

4.2 结合旅游景区,因地制宜,合理进行总体布局。

岩门村位于两处风景名胜区的线路走廊上,发展乡村旅游具有独特的优势。规划形成“一核、一带、一轴、一廊、三区”的功能结构。一核:指油溪河东侧村民聚集中心形成的生态居住核心;一带:即油溪河风光带;一轴:通过村庄主干道串联而成的一条主要景观轴道;一廊:指规划区东侧保留山体形成的自然生态廊道;三区:谷地休闲养生区、山地旅游度假区和滨水生态休闲区(图1)。

图1 功能结构图

在用地布局上,主要体现出生态、发展、新村等特色。以第一产业发展为基础,依托梅山龙宫旅游区,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包括新时代的休闲旅游山庄森林公园、油溪河风光带、观光采摘农业基地、特色果园基地。构建完善的基础设施,发展现代农村产业,走一条科学合理的新农村道路,从各个方面展现岩门村新的风采、新的精神面貌。规划将岩门村打造为集自然生态与人文风貌于一体,以乡村旅游产业为龙头,全面展现地方特色的美丽岩门新村(图2)。

4.3运用乡村设计思维,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展示设计成果,便于村民对规划的成果的理解。

传统的乡村规划设计, 在如何提高乡村空间品质、树立乡村特色方面,由于投入精力不充分,村庄规划呈现出二维化,或者过于专业化,村民看不懂。新时期的乡村规划,需要关注三维空间景观设计。

通过利用三维仿真虚拟现实技术,即可在真实数字模型的三维可视化环境中,进行乡村规划设计,打破了传统方法的局限性,可以快速进行多方案比选。在软件选取上,主要是CITYPLAN、CITYVIEW等三维设计相关软件,此类软件主要偏重于方案设计与表现,在成果表达上非常直观,且宣传效果较好,与村民交流时基本上消除了专业上的障碍,应是今后乡村规划成果表现的一个发展方向。

图2 土地利用规划图

5 结语

“美丽乡村”是以天蓝、地绿、水净,安居、乐业、增收为特征,而景区周边乡村规划建设对发展乡村旅游业具有示范标杆作用,需要把拓展旅游业发展空间与促进“三农”全面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把建设休闲旅游设施与推进村庄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同时,编制乡村规划也要接地气,不能太复杂,布局要清晰明了,措施要明确管用,落地要到具体项目,成果表现要让村民看得懂、能接受、易实施。

参考文献

[1]董红梅,王喜莲. 旅游景区与其周边农村社区的协调发展研究[J]. 农村经济, 2007(01)

[2]贺勇,孙佩文,柴舟跃. 基于“产、村、景”一体化的乡村规划实践[J]. 城市规划, 2012

论文作者:罗海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5

标签:;  ;  ;  ;  ;  ;  ;  ;  

景区周边美丽乡村规划方法探索论文_罗海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