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孟京辉戏剧《思凡》的先锋性论文_张天一

论孟京辉戏剧《思凡》的先锋性论文_张天一

(山西师范大学,山西省 临汾市 041000)

摘要: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先锋戏剧作为一种文艺形式开始活跃在大家的生活中。其中不乏很多有志青年踊跃的开始创作,他们的创作都受到一些外国作家思想的影响,孟京辉作为先锋戏剧创作的一员,他抛弃了原本语言凝练、表达简洁的哲学思想,另辟蹊径在表现力上进行创新,这样独特的角度让他的戏剧赢得了广泛的关注。

关键词:思凡;多元化;戏剧

到了九十年代,孟京辉从学校毕业,凭借《思凡》的成功成为一名职业导演,在此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他都处于失业状态,离开学校以后也面临过一段消沉期。但是他并没有气馁,因为《思凡》他的戏剧之路从这里开始变得顺利。

作为穿帮剧团成立以后的第一个剧目,《思凡》表现出与之前话剧不同的特点,具有鲜明的超前意识和价值观,并成为中国先锋戏剧创作最具代表性的剧目。它在演出中赢得了很多观众的赞赏,也引发了大众对先锋戏剧这个并不大众群体的关注。

《思凡》是孟京辉比较早期的作品,也是他早期最成功的作品之一,为他赢得很多的声誉,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思凡》的创作是非常成功的,先锋戏剧的发展没有既定的规律,它的成功也为先锋戏剧的发展开辟出一条新路。

一、多元化的内容

《思凡》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中西方文化的结合,不是单纯的只表现单一的文化内容,这样的演绎方式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文化融合的结果也合情合理,表现出统一的主题“反叛”,对压抑的生活、命运不拘于常理的“反叛”。

所谓的先锋有这样一些特征:一是有别于艺术常规的革命。二是有一个艰难奋斗的过程。结果很可能会是先锋的因素淡化,慢慢趋于常规。三是目前来看,它的价值很难判断,现在的艺术环境很难给先锋戏剧一个正确的衡量,它的发展前景很难预测。

孟京辉在一次关于《思凡》演出的采访中说,在舞台上,在演员和观众交流的活生生的舞台上,具有无限多的可能性......你觉得只要纵容自己的想象力,一切胡思乱想的东西,一搬上舞台都会具有感染力......所以我说,在对美的追求和鉴赏这方面,我又进步了很多。确实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思凡》以后的众多作品所展现出来的舞台样式和精神内核在与他在校期间的荒诞派戏剧的尝试有了很大的不同。

二、有意味的形式

“形式”之所以是“有意味的”,是因为其中蕴涵着一定的社会历史内容和人类的审美情感。从舞台的布局和设计来看,孟京辉大胆的使用后现代风格,放弃了与剧本相关的很多元素,全部用白色的塑料布替代,背景全部靠演员的表演来呈现出来,七位演员排成两排,肃穆冷清的青灯古佛就立刻显现眼前,加上演员不停的念诵南无阿弥陀佛,增强了观众的代入感,仿佛真的置身于寺院之中。

传统现实主义戏剧中,演员的肢体语言表现的是一种常态,与现实生活基本一致,让观众能够感受到人物和环境之间的关联,而孟京辉却运用夸张的表演,将变形扭曲的戏剧世界展现出来。依靠演员的肢体和制造滑稽的能力来达到预期的演出效果,这样剧本的设置的灵活性就会增加。

戏剧艺术的质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音乐、服装、灯光、音效等效果都是需要注意的,但是却很少见到有很长时间时间的背景音乐出现在孟京辉的作品中。有时出现在剧作开头结尾的零星音符会改变表演的节奏或者增强任务的情绪,或推动剧情的发展,或者作为背景音让讲述者的感情充沛,画面代入感增强,比如经常出现在寺院里的诵经念佛声。这种配乐不时的给人一些提醒,通过音乐的处理来表现场景的变化,跟随演员的表演进入情境之中。

三、怪诞的艺术讽刺

荒诞派在后来又发展为好几个流派,其中影响和表现力最强的是先锋实验剧,先锋实验戏剧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它的剧本,剧本的作用减弱了很多,反而是注重演员的表现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演绎出作品的灵动和美感,并且不与传统的表现方式脱节是导演在整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这表明在后现代主义的领域里现实生活世界与艺术创作世界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差距也变得越来越小。

任何的文艺表现形式都会有它的主题内容和主要的研究方向,先锋戏剧从开始到现在都在竭尽全力的表现人的诉求,通过不同阶层,不同意识形态下成长的人的思想表达对社会对现实的不满。

不论是在那个年代,戏剧艺术的剧场性和表演性都是人们最在意的因素,它们的定位也比较清楚:边缘。从这里可以解释编剧们的喜好。与个人喜恶的关系不大。具体来说,先锋实验剧的成就表现在多个方面,其中戏剧艺术的本质是否是表达现实生活和可能会表现什么样的社会现实的探索是最有成就的。

幽默讽刺的风格是孟京辉最想表现出来的风格,也是他创作之路上最受欢迎的戏剧风格。在《思凡》中孟京辉很注重台词的表现力,运用歇后语,谚语,并配合一定的节奏让演员念或者唱出来,更具感染力。

语言是剧本最重要的也是做基础的部分,孟京辉是科班中文,文学功底深厚,他参与了《思凡》剧本的创作。妙趣横生的张力,美感和天马行空的想象。他赋予台词很强的语言表现力,演员的表演给台词带来了更大的帮助。

对戏曲和话剧常规表演形式的第一种反叛是这样处理的,话剧中所有人物的扮演者们所穿的戏服也都很简单,没有规规矩矩的装扮成角色的样子,演员们的穿着一致,上身是白色的短袖衫下身是布满花朵的彩色长裤,这跟当时的时代环境不是很搭配,跟日常中的穿着也不相同。

第二种反叛表现在话剧表演过程中人物角色不停的转换,不管是在《思凡》部分的戏剧表演中还是在《十日谈》的戏剧表演中,人物角色的分派都是一定的。演员的表演始终跟随剧本的编排,剧情发展到哪里,演员就演到哪里。从开始小尼姑和小和尚下山相遇结束中间没有换场,而是直接进入第二个故事,也没有为角色化妆进行区别,同样的一群演员开始变成皮奴乔、阿德连诺、老实人、女主人、女儿和婴儿。之后的部分也是相同的,马夫、王后、国王等角色像是凭空变出来的,演员的随机应变能力很强,最后要转回小尼姑和小和尚的角色来给整个演出画上一个句号。此前没有出现过于此相似的表演方式,这也是一种创新和反叛。

第三种反叛变现在运用一种即兴灵活的表演方式来推动剧情的发展,不同于。《思凡》剧本的舞台提示有这样的要求:“此剧的表演形态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舞台处理与演员的即兴发挥,经常游离于游戏化的虚拟化和理智的离间效果之间;激情的投入和冷静的旁观交融错杂”这段舞台提示说明:演员有统一的、固定的姿态与表情,以自由发挥的形式加入到表演中来。

四、结语

目前来看,中国的先锋戏剧还在不停的探索之中,最早的从西方传入的思想已经慢慢的开始中国化,适合中国观众的口味,但是想要取得成就被认可被广泛接受还需要很长的时间,中国当代的先锋戏剧思想内容可以概括成五个关键词爱情、物欲、等待、孤独和死亡。东西文化的差异决定了先锋戏剧中国化必定会受到阻碍,那就是文化的边缘性和社会的边缘性。。

实验剧在中国的发展是艰难的。一步步走来,孟京辉的先锋实验剧还在继续,《思凡》已成为过去,但它带给我们的影响是深远的,孟京辉首次改编就为他带来了巨大的成就,此后的道路虽然依旧艰难,不断地完善自己,提出新的要求,完成新的目标,内心有所坚持就一定能有更多的收获。对于先锋的意识,先锋的追求八十年代以来着重研究的一个命题,先锋的探索也会一直进行下去,它究竟会不会被主流文化吞噬,还是在发展中日趋成熟茁壮,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1]周传家. 小剧场戏剧的特质[J].北京:当代戏剧, 2005 (1) .

[2]孟京辉. 先锋戏剧档案[M].北京:作家出版社, 2000.

[3]秦良杰. 论当代先锋戏剧的创作实践[ J ] .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

(人文科学版) , 2007

作者简介:张天一(1992.07-),男,山西省长治市沁源县人,硕士,山西师范大学戏剧影视文学。

论文作者:张天一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3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

标签:;  ;  ;  ;  ;  ;  ;  ;  

论孟京辉戏剧《思凡》的先锋性论文_张天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