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药保存的相关因素与对策分析论文_刘月圆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板桥中心卫生院

【摘 要】目的:研究影响中药保存的相关因素与对策。方法:选取我院中药房当中不同时段开具的中药处方240份,一组为对照组120份(2014年7月到2015年7月),一组为观察组120份(2015年8月-2016年8月)。对比两个时间段内中药材的合格率和损耗率,回顾性分析对照组中影响中药保存的相关因素,制定并实施相应的对策。结果:观察组中药材的合格率和损耗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的保存与中药的质量紧密相关,对影响中药保存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加强对中药材保存的管理有利于药材合格率的提高,促使临床安全用药。

【关键词】中药;保存;相关因素;对策

中药具有品种繁多、成分各异等特点,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对中药材进行修制和炮制后制成中药饮片,其含有维生素、蛋白质、糖类以及淀粉等物质,若未妥善保存,出现变质的概率极大,影响药效,经济损失巨大[1],患者若服用变质的中药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使病情加重,损害患者的身体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2],因此提高中药保存质量,降低药材损失率对临床用药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次在总结分析中药保存的影响因素后制定了相关对策,以下是详细报告:

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基线资料

将我院2014年7月到2015年7月期间的120份中药处方的中药材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为2015年8月-2016年8月期间的120份中药处方的中药材。

1.2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到2015年7月期间(对照组)影响中药保存的相关因素,总结其中的不足,并于2015年8月(观察组)针对之前存在的弊端,制定针对性的对策。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个时间段内中药材的合格率和损耗率。

1.4统计学处理

将本文数据录入到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用%表示合格率和损耗率,以(n)%形式表现,使用卡方进行数据检验。当P小于0.05时,表示两个时间段内的各项资料数据对比有明显的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

2结果

在实施相应的对策后,观察组中药材的合格率高于对照组,损耗率比对照组更低,统计学具有意义。

见表1所示:

表1:对比两个时间段内中药材的合格率和损耗率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

3讨论

受药材本身特性或药材库条件的影响,中药在储存期间出现发霉、变色、虫蛀、粘连等不良情况的概率较大,不仅影响药效,还可能使药材无法使用,增加药材的损耗率,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导致患者临床用药不安全事件的发生,进而造成医疗纠纷[3],因此重视中药材保存质量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分析2014年7月到2015年7月时间段内中药材保存的相关影响因素后得知,药材因素、人为因素和环境因素是影响中药材保存的相关因素,具体分析如下:

(1)药材因素:中药材的成分和特性不一致,可分为动物药、植物药和矿物药,对保存环境的要求较高。药材中的黏液质、水分、挥发油、油脂、淀粉、色素等物质是影响保存的因素。其中药材中含有的水分过少时会出现干裂、脆化、风化等情况,水分过多会导致潮解、发霉、虫蛀以及粘连等现象;淀粉含量过高以及含黏液质的中药材有利于霉菌和虫卵的生长繁殖,出现霉变和虫蛀的概率更高;含有油脂和挥发油的中药材在微生物或环境的作用下,容易产生氧化反应,出现酸败以及异味;花类中药中含有的色素在保存过程中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发霉变色。

药材质量对后续保存会产生间接或直接的影响,中药材品种含量和成分的差别会改变保存方法,以往传统的保存方法并不适用。同时在药材种植过程中,大量化肥、农药和除草剂的使用会影响药材质量,后续处理具有较大的难度。药材产地的气候、土壤、降雨、光照、生态环境以及水质等自然条件的不同,也会使药材质量出现明显的差别。另外,药材的处理方法也会影响其质量,通过加工能提高药材的纯净度,使药材水分适中以及质量高,有利于保存。

(2)人为因素:药农的技术会对药材的质量造成影响,在采购中药时,采购人员依据猜测和自身经验进行采购,会使中药质量受到影响。中药材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保存条件也不一致,使中药房人员的保存难度和管理难度增加,同时由于相关人员对中药保存知识的缺乏以及责任心不强,疏于管理,均会导致中药材保存不当。

(3)环境因素:空气、湿度、温度、光照、微生物以及害虫等环境因素均会对中药保存产生影响,保存容器以及保存时间的长短也是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外界温度过高会为害虫和霉菌提供繁殖环境,减少药材中的水分,出现霉变和生虫,使药材氧化以及降解;挥发油受过高温度的影响气味会消失;含油脂的中药材会出现粘连;含有粘液质或糖类的中药材容易出现变质。温度过低会导致药物发霉、腐烂。长期被日光照射和与空气接触,会发生氧化,容易挥发和风化,出现泛油、酸败等变质情况。包装容器能够使温湿度、光照、空气、微生物和害虫等对药材的影响减小。

根据影响中药保存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后,制定并实施了以下对策:

(1)控制中药材入库前的质量:在药材入库前,由有相应中药鉴别能力的工作人员对药品的质量进行评估,避免药材中出现充伪以及掺假的情况,使中药的保存难度降低以及延长中药的保存时间,因此,应通过专业培训使药库管理人员的鉴别能力提高。同时通过理化鉴别法以及显微镜观察法[4]等常用鉴别方法鉴别中药,在对中药的外部特征(颜色、形状和气味等)进行观察后辨别中药的真伪,通过显微镜进一步鉴定无法用肉眼识别的中药材,对入库的中药质量进行严格把关有利于后续的保存和疗效的保障。

(2)严格检验以及分类保存:入库前检查中药的包装、片型、气味、净度、水分等条件,将符合标准的中药入库,并将包装不适宜、质量低劣的中药拒收。以中药自身的特性为准选择合理的干燥方法和贮藏器具,使贮存空间保持干燥、通风以及整洁卫生。在入库时应根据不同的药材成分采用不同的保存方法[5],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如传统养护方法,包括低温和高温养护、除湿养护、密封养护以及清洁养护,现代养护方法包括包装防霉养护、蒸气加热养护、干燥养护、气体灭菌养护、气调养护、气幕防潮养护、挥发油熏蒸防霉技术以及射线辐射杀虫灭菌养护。

(3)入库后的动态、差别化管理:在中药入库后根据环境的变化以及中药自身的改变对中药材的保护措施进行及时的调整,避免中药材变质。实施动态监测和管理,定期对中药材进行检查,及时找出中药材保存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并进行处理。在药库内装置好避光设备,对药材性质和味道的改变有效预防。另外对药品的出库行为进行严格检查。

总而言之,对影响中药保存的相关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总结,并实施针对性的预防对策能够提高中药质量,降低药材的损耗率。

参考文献:

[1]黄珍珍.影响中药贮藏与养护的常见因素与对策[J].今日健康,2015,14(9):301-301.

[2]弋润英.中药饮片储存过程中问题与养护对策[J].内蒙古中医药,2015,34(12):54-54.

[3]许世英.试论中药饮片在药房如何保存养护[J].引文版:医药卫生,2015,1(8):295-295.

[4]钱浩良,何闵凤,王琳.探讨中药的保存方法[J].中医临床研究,2016,8(11):136-137.

[5]马俊梅.医院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贮存保管对策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3,3(19):105-106.

论文作者:刘月圆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0

标签:;  ;  ;  ;  ;  ;  ;  ;  

影响中药保存的相关因素与对策分析论文_刘月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