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透过改革加强中学生美术课堂教学论文_周伟丽

试谈透过改革加强中学生美术课堂教学论文_周伟丽

河北省邯郸市荀子中学 周伟丽 056000

【摘要】:课程改革已成为21世纪全球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新世纪的美术教育既不是“应试教育”,也不是专业知识教育,而是汇集文化百科,使知识具有广度、深度及综合性的“智能式”素质教育。本文试从几方面对我国中学美术教育在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看法。

【关键词】:改革、中学生、美术课堂、

传统的中学美术教育都没有得到学校很高的重视,被看做是其他科目的休息课,甚至很多时候美术课的时间都被那些重点科目无情的占用,使得学生的美育教育的时间大大的流逝,也让学生在美术教育这方面的知识缺失甚多。

新课程理念的形成,带来了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转变。其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美术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和探究式学习方式成为这次美术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初中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而作为其主要课业的欣赏教学,由于传统授课形式和教学方法的束缚及教学条件的制约,目前。多数学校远未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为了搞好欣赏课教学,我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结合学生特点,调整教学内容。

人类几千年的发展历史给我们留下了数不清的艺术珍品。在中学有限的课时内无法使学生全面了解这些作品,只有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作品进行筛选,突出重点,以点带面,才能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不同流派的美术作品,尤其是现代派作品在我国迅速传播,改变了多年来写实作品占统治地位的局面。对现代派作品如何认识、如何欣赏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任务。当代中学生思维敏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对新事物有探索精神。为此,我在教学中加大了现代作品的比重和授课时数,并进行对比教学,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改变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参与意识,我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多用讨论式和问答式。由于给了学生极大的自由,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很高。例如,在立体派美术作品的欣赏课教学中,我把两课时集中为一次上。课前,给学生布置任务,搜集有关资料,包括毕加索的生平、作品介绍,毕加索及立体派的作品等。我做了充分的教具准备,包括毕加索的大幅作品,自动幻灯机及立体派作品幻灯片等。上课时,把准备好的作品及学生搜集到的作品都挂出来,并组织学生自由讨论:立体派美术作品有什么特征?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虽然这种讨论非常不成熟,但是却开启了学生思维的大门。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适机进行小结:①立体派产生和主要活动的时间:1906年——1920年;②立体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毕加索;③产生地点:法国;④表现形式和产生的思想来源:把物像分解成几何形体切面再互相重叠。它的产生和后期印象派塞尚热衷于表现客观对象的体面结构的创作思想密切相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教师重点介绍立体派的代表人物毕加索的作品:毕加索依靠主观想象力和创造力追求客观对象立体构造所具有的美。《亚威农少女》是立体派的开端,《弹曼陀玲的少女》是典型的立体画。《格尔尼卡》创作的历史背景是:德国侵略者轰炸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炸死了许多无辜的居民,毕加索怀着十分愤怒的心情,揉合象征、超现实主义的手法创作了这幅画。整个画面动感极强,具有震撼人心的悲剧色彩,强烈地体现了作者爱国主义的情感。

教师经过提问、解答,并结合放幻灯片,把立体派作品和其他流派的作品进行对比讲解,达到了使学生感受深刻,能初步阐述立体派作品的特征和内涵,能用正确的观点分析作品的目的。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美术课堂教学。

美术课以欣赏、了解美术作品为切入点,以表现美术作品的实践与体验为探究重点,加深学生对表现性作品的理解,激发学生欣赏艺术、热爱生活的热情。因此,应让学生有意识地运用所学“美术可以表现主观感情”和“美术可以再现生活真实”等知识来赏析美术作品。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审美素养是美术课的难点,而现代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和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有些课程内容通过讲授不易理解,可以制作成课件或者投影片进行辅助讲解;有些课程内容也可以运用计算机技术,如FLASH动画制作技术将其制作成精美的课件,创设一系列情境,同时结合游戏、表演等活动,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当然,这一改革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角色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四、全方位进行艺术欣赏活动,创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美术欣赏不应局限于课堂教学,应多层次、全方位地进行。例如,举办全校性的美术作品展览,包括名家作品和学生作品展览;请专家来校讲学;带领学生去美术馆参观画展等,都有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五、增强教师的知识结构素质。

具备扎实、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教师应该对本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本学科的内在体系、必然规律有广泛而深刻的掌握和理解。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掌握教学的主动权,才能把学科的新知识、新观点深入浅出、融会贯通地传授给学生,教得更主动、更生动。”美术教师只有掌握了扎实和系统教育理论知识,才能掌握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了解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增强教学活动的预见性和科学性,从而把握教育教学方法、策略的适切性。

另外,美术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要厚积而薄发,要从文学、诗歌、音乐等方面汲取营养,尽力使自己的讲课达到“小说般的情节,相声般的幽默,诗歌般的激情”,开扩学生的眼界,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陶冶学生的情操,不断提高他们的艺术素质和审美能力。总之,新的课程改革要想取得成效,必须经过对艺术课程计划的研究、反思综合实施。美术新课程标准能否顺利实施,关键是看它直接的使用者——美术教师能否能领会它的精神并运用到教学中。作为新时期的美术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责无旁贷地担起课程改革的重任。虽然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和困难还有许多,但是,只要能够将自己融入课程改革的洪流中,不断探索,我们就一定能在现有的基础上取得令人欣慰的成果,也一定能够无愧于时代对我们的期望。

论文作者:周伟丽

论文发表刊物:《未来教育家》2013年第1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2-10

标签:;  ;  ;  ;  ;  ;  ;  ;  

试谈透过改革加强中学生美术课堂教学论文_周伟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