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论文_汪,强

浅谈在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论文_汪,强

◇ 汪 强

(四川省南部县寒坡小学 南部 637300)

问题意识是人们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说过:“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是对问题意识作用的充分肯定。在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也就失去了创新的基础。可见问题教学的必要性,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有利于加强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益。那么,在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做法与体会,与同行交流。

一、营造民主平等教学氛围,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环境。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思敢问,就必须为学生参与教学创设一个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营造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这是促使学生问题意识产生的“土壤”。因此要求我们教师放下架子,不以“权威者”、“监督者”身份出现,而应该以“参与者”身份出现,与学生平等相处,和谐交流,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不讥讽,不嘲弄学生,挖掘其可贵之处。这样学生不会因为提问而紧张,担心答错而恐惧,从而树立“言而无畏”的意识,为学生问题意识的产生创设心理安全和自由的氛围,同时要把激励机制运用到教学中来。

马太效应告诉我们:“学生都是朝着教师鼓励的方向发展,生活在赞美中的学生学会了自信”。所以教师要善于运用有效的激励手段,通过精心设计符合不同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的问题为每个学生的成功创造条件和机会。“你真行,你很棒,真聪明”等等的话语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假如学生有时提出不合理的问题也要肯定学生思考问题的主动性、积极性,然后共同分析思维不合理的原因,让学生自悟自明获得成功的喜悦,探索热情才能高涨。如针对目前学生出入网吧现象比较严重,我在课前组织学生观看纪录片《三个上网者的故事》,还安排了10名学生对学生出入网吧现象进行调查,让他们在课堂上发言。甲同学说:“根据我的调查,经常出入网吧的同学有59名的同学选择午休时上网,建议学校应加强学生的午休管理。”乙同学说:“上网打游戏的占45%,学习查资料的占17%,建议初中生应端正上网目的,不要本末倒置。”丙同学说:“网吧的环境状况大多不太好,座位很拥挤,吸烟的太多,空气污染严重,有打架、偷窃现象,建议初中生应尽量少到网吧上网,避免损害学生的身心发展。”……面对大胆发言的学生,我始终面带微笑,不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对讲错观点的也不批评,而是启发用

另一种方法去思考;对一些涉及敏感的问题,既不乱扣“帽子”,又及时、正确地引导学生解除其疑问。课堂上学生提问不断,始终洋溢着和谐的氛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生体会到上网既能丰富课余生活,获取更多信息,又明白了不当上网的害处,逐渐树立了绿色上网意识。因此,教师要不断创设宽松环境,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只有这样,学生才敢想、敢说、敢问。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促使学生原有知识与需要掌握的新知识产生冲突,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从而使之“生疑”、“困惑”进而使之勤思好问。根据思想政治课的特点,设置问题情境可采取以下方式:

1、指导学生在读教材中发现问题。新版初中政治教材行文通俗,逻辑合理,并设有大量的活生生的材料,可读性很强。指导学生读教材,一是粗读,读教材的结构,从总体上把握教材内容;二是细读,弄清某一条目内讲述的主要道理是怎样分析的,有几个层次,为了说明道理,使用了几个概念,新概念又是分几个层次表述的,等等。我从不放过让学生认真阅读教材课题下编者精心编写的独具匠心的“导言”,使其明确兴趣化、问题化的学习目标,激发其求解“导言”中“设问”的兴趣、欲望,产生一种内在的学习动力。通过阅读正文,使其了解其基本概念和一些浅层的问题;阅读小字内容和插图,促其捕捉、分析、处理材料所提供的信息,思考材料说的是什么?说明了什么?由此想到了什么?这不仅给学生提供了思维的空间,更促使学生善思考、肯动脑,起到了激发学习兴趣,引发探索动力的效果。

2、利用社会热点来创设问题情境。引入社会热点问题来创设情境,既可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外大事,又可引发他们提出问题的好奇心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的能力。如北京申奥提出“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这个口号,在教学中,我就提问“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口号?”这个问题将学生的思维高度激活了,他们纷纷从环境、科技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运用能力。

3、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多媒体集声画动漫等于一体,有较强的视觉效果,往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思考和提问的欲望。如在教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环境问题》一课时,我播放多媒体动画:鱼儿离开水跳上岸,流着眼泪说:“买一瓶纯净水。”接着提问:“既然鱼儿离不开水,那它为什么要离开水呢?”“鱼儿为什么要买纯净水呢?”学生们兴趣被激发,在同情鱼儿的同时纷纷剖析了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并对水污染的治理提出了很多措施,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4、利用反诘法创设问题情境。教学中,需要教师先提出与课文有关的但又不协调的甚至相矛盾的问题,这些问题带有适当的难度和启发性,以此来激发学生思考兴趣和求知欲。比如在教学《尊敬教师》这一内容时,一开始就直接提出“为什么要尊敬老师呢?我们吃的粮食,穿的衣服是教师生产出来的吗?保卫祖国的是教师吗?制造原子弹、氢弹、人造卫星的是教师吗?”学生回答:“不是。”我又反问:“那么教师有什么值得尊敬呢?”这一下学生被激怒了,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学效果不言而明。

除了以上方式以外,还可利用练习、学生典型错误创设情境。

总之,在实施新课程标准、提倡探究学习的今天,我们教师只有摈弃传统的师道尊严观念,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民主教学氛围,努力创设问题情境,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才能使学生敞开问题意识之门。当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我们师生不断努力。

论文作者:汪,强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3年9期(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31

标签:;  ;  ;  ;  ;  ;  ;  ;  

浅谈在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论文_汪,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