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角的出现--中国图书出版业走向世界综述_文化论文

头角的出现--中国图书出版业走向世界综述_文化论文

头角崭露向世界——中国图书出版业步入国际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头角论文,出版业论文,中国论文,图书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结绳记事、甲骨刻字、竹帛为书、蔡伦造纸、活字印刷、铅字排版,到激光照排,曾几何时,古老而文明的中国在世界图书出版业发展中彪炳史册;然而,在当今世界再创辉煌,则面临着激烈竞争。

综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正以一个出版大国的姿态,在国际市场崭露头角,引人注目。

在与国际图书出版接轨中,不断调整中国图书出版结构和发展步伐。近十几年来,我国从国情出发,走出落后封闭,按照国际出版业发展规律,制定出一整套有利于扩大图书出版对外开放的政策和措施。一九八八年中国正式成为国际标准书号中心成员,实现了书号管理与国际标准接轨;一九九一年正式实施《著作权法》;一九九二年加入《世界版权公约》和《伯尔尼公约》;一九九四年全国图书按照国际惯例实行条形码;今年又全面推广实施酝酿十年之久的图书在版编目,将书目质量纳入现代科学管理,其进展速度之快和推行范围之广超过了欧美国家,加快了中外图书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进程。这些步骤为中国图书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和国际化,参与国际竞争,打下了坚实基础。此外,国家先后成立了十二家专供外销的外文图书出版社,使用四十九种语言,十六年累计出书约一万种,达一点一亿多册。为进一步扩大图书出口,以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等三十家图书外贸企业和二十家海内外分支机构为骨干的发行网络已初具规模。为适应中外出版和版权双向交流,还成立了中华版权代理总公司。在此期间,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等组织建立了国际合作出版促进会、图书出口工作委员会、外文书业工作委员会等分支机构,通过民间交流,多次举办对外合作出版洽谈会和国际出版学术活动。

在与国际图书出版合作交流中,展示中国图书出版水平,吸收国外先进经验。长期以来,中国图书出版处于自我封闭状态,即使有少量图书出口,也只能经过图书贸易公司中间渠道,而出版部门无从了解国际市场行情动态和读者需求。改革开放后,中国图书出版界得以走出国门,包括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出版家协会等召开的出版会议和各类国际图书评奖活动,参与莫斯科、法兰克福等地的国际书展,组团赴美、法等国家举办中国书展等等。广泛的交流推动了有益的合作,合作形式灵活多样:或中外出版机构共商选题和编辑计划,合作出版;或由中方供稿,外方负责出版发行;或中外双方共同编撰,分别出版发行;或出售版权等等。选题内容由介绍传统文化为主扩展到推介现代学术研究成果,合作范围也由以往的艺术、旅游、中医类图书为主发展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据不完全统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有二百多家出版社与世界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三百多家出版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签订了逾千项合作出版协议,已经出版和即将出版的图书近二千种。通过交流合作,还学到了国外先进的出版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培养了人才,并通过国外出版公司的发行渠道,使合作出版的中国图书及时进入国际市场。

在与国际图书贸易中不断研究市场,增强中国图书出版的竞争实力。扩大对外开放,促使中国图书出版界更加密切注视和认真研究国际图书市场的变化,按照市场规律和国际出版趋势,不断校正自己的出版方针。首先是在不断增长外贸图书数量的同时,更要着力提高外销书的质量。比如,采用国外流行的编排设计方式和精美印装,满足国外市场的需求;保证中译外图书的翻译质量,适应国外读者的阅读习惯。其次,经营方式灵活多变,快速反应,实现出口图书向多样化发展。比如,在介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注重反映中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改革动向和当代作品。仅改革开放后的十四年当中,中国出版出口外文图书达一点六万多种、四千九百六十万册;出口中文图书五十六万种、二千三百万册。出口国家也由以前苏联、东欧和一些发展中国家为主,扩大到欧美、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并建立海外发行网点八百多个。

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繁荣图书出版事业,壮大图书出版实力,任重道远,义不容辞。

标签:;  ;  

头角的出现--中国图书出版业走向世界综述_文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