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率”的教学改革_化学反应速率论文

“化学反应速率”的教学创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化学反应论文,速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为了“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探索并推行创新型教育内容和方法,突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1]”,江苏省教育学会创造教学专业委员会在我校召开了主题为:“体现培养创新型学生目标的课堂提问”的活动,邀请了3位江南一带重量级的优秀教师,围绕此次活动的主题,以人教版化学选修4教材的第二章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容,开展了“同课异构”。笔者将这次活动中3位教师在教学设计、课堂提问、实验设计、学生活动方面的部分创新和亮点简单呈现出来。

一、教学设计亮点突出

3位教师的教学设计都围绕着三个方面进行:1.回顾必修2化学反应速率的有关知识,让学生实现由定性向定量的转变;2.化学反应速率的测定;3.总结提升和巩固迁移,巩固化学反应速率计算的系列知识。他们对教学过程的设计都非常新颖,过程如下:

二、课堂提问设计新颖

本次活动的主题就是“体现培养创新型学生目标的课堂提问”,3位老师在课堂上提问的密度都很大,问题的设置非常具有创新性。如:在实施第一部分教学时,教师乙的提问是“现在我们来看一下日常生活当中的一些化学反应:节日中焰火和煤、石油的形成,上述化学变化过程进行的快还是慢呢?”学生回答:“节日中焰火化学反应进行的很快,而煤、石油的形成则很慢。”教师乙马上追问:“日常生活中你希望上述化学反应速率快还是慢呢?”学生回答:“希望焰火燃放的慢一点,煤、石油形成的快一点。”教师乙接着说:“焰火进行的慢,可以让美丽更持久一些。世界上因为能源引发的战争一直没有停歇过,所以我们希望煤、石油形成的快一点。人类研究化学反应速率总是有希望的,希望能控制反应速率。食物的变质你认为是快还是慢呢?”学生此时面露难色,说:“比焰火反应进行的慢,比煤、石油的形成进行的快。”教师乙继续发问:“那到底是快还是慢呢?”学生说:“不好回答。”教师乙接着说:“定性的描述不好表示一个反应到底是快还是慢,我们需要定量的描述化学反应速率,这在必修2中已经学过。”这一系列的发问不仅成功的实现了由定性描述向定量描述的转化,而且在提问中让学生意识到我们学习化学反应速率是为了控制反应速率,让反应按我们希望的快慢去进行,为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的学习埋下伏笔。同时教师乙由反应速率问题,想到能源危机带来的国家之间的战争,让同学们联想到解决了速率问题,就有可能解决能源的危机,有可能为世界带来和平。在围绕镁与稀盐酸的反应进行讨论和实验时,教师甲主要是通过在一个学生提出的方案后由另一位学生进行评价,从而引出下一个问题的讨论,让学生把一个个问题传递下去,极大地调动了课堂的气氛。教师乙对“以镁与盐酸反应,小组合作讨论如何测定其反应速率”的问题设计非常有梯度,如下:

(2)从中学实验操作可行性考量,哪些变量可以用来测定反应速率?(实践)

这样,学生在围绕问题进行讨论的时候就比较容易展开。

三、实验创新获得好评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的创新历来是化学公开课的一大亮点。

在探讨化学反应速率测定时,3位教师都是围绕“镁与稀盐酸的反应”来进行讨论和实验的。如下:

教师乙是通过师生共同创新设计的分组实验:

(一)实验装置

(二)实验步骤

(1)向装有镁条试管中倒入20mL 0.7mol/L的盐酸。

(2)每隔15s记录体积变化(如表3所示)。

(3)进行数据处理,填写实验报告。

(三)实验数据及处理

(1)气体体积与时间关系。

(2)以mL·为单位计算每30 s时间间隔内的反应速率(如表4所示)。

在坐标纸上作出反应速率对时间的图像。

教师甲和丙利用新技术进行的演示实验,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科技的发展对化学的影响。教师乙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创新,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并要求学生进行数据处理,为学生以后的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四、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角

从表5所列出的学生活动的内容、次数和活动时间可以看出,这3节课中,学生都是课堂活动的主角。学生都表现出强烈的学习愿望,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动手实验,思考回答问题。

三位教师的教学,特色鲜明,各有所长。教师甲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通过头脑风暴式的提问,提出假设进而讨论;教师乙注重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化学知识,既有课堂探究,也有课外活动作业,培养学生的研究精神和创造精神;教师丙注重从课本出发,紧紧依托教材,因材施教。总之,他们在教学过程中都是围绕着这次活动的主题,很好地实践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条文中指出的“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因材施教[2]”的“三个注重”的方针,让听课者受益良多。

标签:;  ;  ;  

“化学反应率”的教学改革_化学反应速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