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钡餐造影与螺旋CT对胃底贲门癌的影像学表现分析论文_何建军

汉寿县人民医院 湖南汉寿 415900

【摘 要】目的:比较上消化道钡餐造影与螺旋CT对胃底贲门癌的影像学表现,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于2010年1月~2015年1月来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胃底贲门癌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手术前分别进行上消化道钡餐造影与螺旋CT检查,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包括软组织肿块、黏膜病变、食管下端变窄、胃壁增厚及恶性龛影等。结果:钡餐组的软组织肿块、黏膜病变、恶性龛影的检出率分别为69.23%、82.05%、48.72%,均高于CT组的41.03%、23.08%、3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钡餐组的胃壁增厚检出率为28.21%,低于CT组的8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法在食管下段变窄检出率方面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对胃底贲门癌结合螺旋CT与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可提高其诊断准确率,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胃底贲门癌;螺旋CT;上消化道;钡餐造影

胃癌是临床上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好发于胃底及贲门部位。因其早期症状不明显,胃底和贲门主要位于肋弓内,且胃底黏膜变化复杂,腹部触诊时不易扪及,给临床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大多数确诊时已属中晚期[1]。因此,如何提高胃底贲门癌的诊断率,已成为临床医学界研究的热点。以往临床多采用钡餐造影进行上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主要包括气钡双重造影、气腹胃壁造影两种方法,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近几年,随着螺旋CT在临床中的广泛引用,其已成为胃底贲门癌诊断的常用方法。为探讨上消化道钡餐造影与螺旋CT两种影像学技术在胃底贲门癌诊断中临床价值,笔者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月来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胃底贲门癌患者78例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现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5年1月来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胃底贲门癌患者78例,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接受螺旋CT和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确诊为胃底贲门癌,并进行胃癌根治术。临床症状和体征:纳差34例,呕吐26例,吞咽不适18例,贫血17例,黑便12例,呕血9例,腹水6例。其中早期胃癌34例,中期胃癌23例,晚期胃癌21例;溃疡型21例,肿块型34例,浸润型23例。按检查方法的不同,分为CT组和钡餐组,各组39例,其中CT组男23例,女16例,年龄23~57岁,平均年龄(42.5±2.4)岁。钡餐组男24例,女15例,年龄22~55岁,平均年龄(41.8±2.2)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研究结果在临床上有可比意义。

1.2 方法

1.2.1 螺旋CT检查

选择日本东芝公司提供的Aquilion-16层螺旋CT机,检查前嘱患者禁食6h,患者取仰卧位,首先行平扫,让患者服水900mL,直至胃壁厚度均匀,胃黏膜敞开,并形成纤细而柔和的小锯齿状,开始进行正式扫描,随后进行动脉期、实质期、平衡期增强扫描。

1.2.2 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

选择岛津-500mA胃肠造影机,检查前嘱患者禁食6h,行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气钡双重造影或气腹胃壁造影)检查,在透视下患者采取仰卧位,俯卧位、直立位等多种体位,从多角度观察病变,并用电压80kv,电流80mAs点片[2]。

1.3 观察指标

统计记录两种检查方法的影像学表现及检出率,包括软组织肿块、黏膜病变、食管下端变窄、胃壁增厚及恶性龛影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对本组所收集的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 )来表示,采用卡方检验,完成计数资料的对比,当P<0.05时,则提示在差异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钡餐组的软组织肿块、黏膜病变、恶性龛影的检出率较CT组病变检查出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钡餐组的胃壁增厚检出率较CT组病变检出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食管下端变窄检出率方面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3 讨论

近几年,经多年临床统计发现,胃底贲门癌的发病率逐年提高,临床上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而术后转归及其预后与早期诊断肿瘤结果密切相关,因此,选择准确率高的临床检查方法,是治疗胃底贲门癌的关键[3]。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胃底贲门癌的临床诊断方法较多,如内镜检查、钡餐造影、CT、MRI等检查技术,均能为胃底贲门癌的临床诊断提供影像依据。其中,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是临床上最为传统的检查方法,通过诊断胃底贲门癌,能清晰反应出病灶的面积、大小、轮廓及肿块对组织黏膜的侵犯程度,软组织肿块多呈结节状,半球形,当累及食管下端时,食管管腔狭窄且边缘不规则,黏膜呈不连续破坏。当累及胃体上部及胃底,胃壁僵硬,导致胃腔扩张不充分,且胃底贲门部位有不规则的龛影出现[4]。由于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对硬件要求不高,适用于各级医院开展,可作为胃肿瘤筛查的常规检查。但该检查技术易造成误诊、漏诊的现象,其是早期胃癌诊断率不能提高的主要原因[5]。随着CT检查技术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上腹部CT 检查能显示远处脏器、肿瘤腔内或壁内生长、肿瘤腔外生长及淋巴转移等情况。因此,上腹部CT 检查在胃底贲门癌诊断中具有一带你的优势,尤其是进展期胃癌的分期、分型及预后评估,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但该检查技术在早期胃底贲门癌胃壁增厚方面不明显。加上螺旋CT检查技术对设备要求较高,且成本费用较高,故在早期胃底贲门癌诊断方面存在缺陷[6]。

本研究结果发现,螺旋CT与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在诊断胃底贲门癌方面均具有优势,因此,在临床诊断中,结合螺旋CT与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对胃底贲门癌进行诊断,可提高其诊断准确率,为胃底贲门癌的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参考文献:

[1]洪振刚,张团委,吴开春等.上消化道钡餐造影与螺旋CT对胃底贲门癌的诊断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3):66-67,70.

[2]吴绍全,郎海燕.螺旋CT与钡餐造影对胃底贲门癌的诊断价值比较[J].重庆医学,2012,41(20):2084-2085.

[3]罗明星,王玉民,韩洪民等.64排螺旋CT与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对胃底贲门癌的影像学诊断价值[J].实用医技杂志,2014,4(12):1284-1285.

[4]王爱东.上消化道钡餐造影与螺旋 CT 对胃底贲门癌的影像学表现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3(6):137-138.

[5]张善华,付风魁,周海等.螺旋CT与钡餐造影对胃底贲门癌的诊断价值对比[J].中国实用医药,2014,11(25):82-83.

[6]侯恩常.螺旋CT对胃底贲门癌的诊断价值[J].实用医技杂志,2011,18(5):491-492.

论文作者:何建军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23

标签:;  ;  ;  ;  ;  ;  ;  ;  

上消化道钡餐造影与螺旋CT对胃底贲门癌的影像学表现分析论文_何建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