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视阈下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路径思考论文_张庆敏

新型城镇化视阈下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路径思考论文_张庆敏

山东省荷泽市东明县武胜桥镇人民政府 山东菏泽 274000

摘要: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指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关键在农村。改革开放极大地推进了城市化进程和城市的建设发展,相对而言,农村的发展比较滞后,人才流入城市,大量青壮年也到城市打工,住宅空置、耕地撂荒,“空心村”现象突出。在此背景下,通过“合村并居”建设新型农村社区,聚集人口、进行产业分区,流转土地、发展现代农业及二三产业,实现就地城镇化成为了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路径,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思考

近年来,农村住宅小区建设,特别是按照“周边村向集镇集中,边远村向中心村集中”的模式开展的住宅小区建设,伴随着城乡统筹发展应运而生,它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是新型城镇化的切入点,对整合资源、发展产业、推动城乡一体化、推进城乡均衡发展都将具有重要作用。

一、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必要性

1、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满足广大农民对改善居住条件热切期盼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加强,基础设施投入进一步加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一定的改善,大多数农民的住房水平有所提高。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目前农村的居住水平从整体上说还不高,拆旧建新,进一步改善住房条件和居住环境成为广大农民群众的热切期盼。

2、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

推进农村小区建设,可以带动建筑、建材、化工、机电、五金、家具、装饰、金融等几十个行业和产业的发展,对增加农民就业岗位、拉动区域经济增长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3、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

加快农村住宅小区和中心村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大公共服务覆盖面,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的居住条件、生活环境,能加速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二、新型城镇化视阈下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路径

1、积极引导,转变思想观念

上楼居住后,原先农村生活的耕作、种菜、喂鸡养猪、火炉取暖、烧火做饭、下河洗衣服等方式都将改变,改为集中供暖、天然气做饭,家庭琐碎事务大大减少,这对于长年习惯于农村生活,尤其年龄较大的村民来说是一个挑战。要尽快转变观念,积极适应社区的生活状态。对此要做好思想引导工作,稳定情绪,赢得支持。一方面是家庭子女要积极引导父母适应现代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社区也要做好宣传疏导工作,工作人员要经常到老人家里走访,帮助其转变生活方式和理念。政府层面要对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重要性、优势等讲明白,同时在经济基础较好、群众思想较为开放的地方先开展,积极培养典型,以点带面,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步伐。

2、加强交流,开展文化活动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要充分考虑村民对文化活动的需求,建设广场、礼堂、书屋、远程室、健身室、棋牌室、舞台等,组织开展唱歌跳舞、体育健身、棋牌比赛等文体娱乐活动,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增进彼此间的相互了解和情感。挑选底子好、热爱文化事业的人员组成专业文化队伍,并进行培训,同时发展志愿者队伍、兼职队伍等,带动文化水平的整体提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当前有自发组织的文化团队、社会组织,他们相互学习和探讨,对于提升文化活动水平发挥着积极作用,对此政府要大力扶持,可采取购买服务等形式让其承担大型文化策划演出,提升文化活动的专业水平和层次。

3、统一规划,整合使用资金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通过合村并居、建设单元楼等,实现居住形态的转变,这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全方位考虑、系统规划,有序推进,不留遗患。要设计面积不等的户型,以适应满足不同级别经济条件农户的需求,增加社区入住率。因村级资金困难,建议由政府解决规划费用,并找经验丰富、资质强的设计公司进行规划设计。施工建设中要严格把关、保证质量,建设一个环境优美、配套齐全、生活便利的居住环境,满足群众的需求,增强社区的吸引力。成立综合协调部门,统一协调涉农单位的项目资金,在道路硬化、排水系统、广场、用电等配套建设中,统一整合使用,发挥支农资金的最大效益。广泛调动社区群众及各行业的参与热情,探索建立社区发展基金,用于社区的软硬件建设。对于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失地农民的补偿,要采取多种保障措施,如可采取补偿两套住房的方式(一套用于居住,一套向外出租),或安排到本地工厂就业等途径,保证其财产性收入高于原有的土地收入。

4、发展产业,稳定社区居民

要让社区居民完全适应社区的生活方式,解除后顾之忧,需要有稳定的收入来源,而要实现这一点,关键就在于发展产业。要考虑社区所处区位、人口素质、经济基础等情况,制定不同的发展策略,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充分发挥土地潜力增加收入。积极引导农民流转土地,使土地向大户集中,适度规模经营,走专业化、集约化道路。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发展农林牧渔及特色种养殖,夯实农业基础,同时发展农产品加工和销售产业,增加就业,延长产业链条,提升农业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积极拓展就业渠道,鼓励农民转行,从事运输、餐饮、零售、建筑装修、电器及水暖维修等行业。交通便利的地区可到附近城市务工。立足本地优势,发展观光农业、乡村旅游等,吸引城市人口到农村消费,增加农民收入。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社区企业。积极购买社会服务,支持社会组织和社区企业的发展,不断增加就业、改善生活、提高服务水平。国家层面加大对社区产业的支持力度,如拨付专项经费用于农村社区的劳动技能培训,为创业者提供贷款帮助等。

5、科学推进,建设美丽村社

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推进中,行政推动仍是主要途径,其优点是政策统一性强、进程快,有利于集中解决矛盾和问题,而不足在于不利于多样化意愿和需求的解决。因此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推进中,要区分发达村、新建村、特色村、文化村、偏远村等情况,突出维护农民利益和意愿,注重乡村优秀传统和文化的保护。在条件具备、时机成熟的村庄积极推进社区建设,集聚人口,而对于文化村、特色村、偏远村则等要注重保持其原有风貌和生活方式,建设成既有现代气息,也蕴含传统底蕴的美丽乡村。诚如温铁军教授所言:“城市和乡村在人口、功能、景观、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村庄规划不能千村一面,不能普遍建高层楼房和别墅。相反地,村庄建设应该体现多样性,体现当地自然特色与人文风情”。

结语

新型农村社区是不同于传统农村社区和现代城市社区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它是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农村自身变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节约资源、集聚发展的现实选择。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必须走“以需求为导向”的社区建设模式、“以人为本,以农民为主体”的社区发展战略、“城乡等值”的社区建设理念和多渠道的资金投入机制。

参考文献

[1]李慧婧.新型农村社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吉林农业,2019,449(08)

[2]刘冠彤.新型城镇化视阈下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路径选择[J].文存阅刊,2018(14).

[3]牛凯丽.欠发达地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农家参谋,2019,609(3)

[4]陈松良.智慧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新理念[J].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19(1)

论文作者:张庆敏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5

标签:;  ;  ;  ;  ;  ;  ;  ;  

新型城镇化视阈下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路径思考论文_张庆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