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财务管理的思维方式_企业理财论文

试论企业理财的思维方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试论论文,思维论文,方法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财务工作者要想取得良好的理财效果,提高理财效率,必须全面掌握并熟练运用理财的思维方法,包括找问题、查原因、搞平衡、作决策、抓重点等技巧。

1.找问题方法

找问题就是揭露矛盾。财务管理实践正是一个矛盾不断产生又不断得到解决的过程。这些矛盾,就是通常说的存在问题。只有正确预见、揭示矛盾,才能为解决矛盾提供确定的对象,从而为改善财务管理系统创造基本前提。

找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比较,比较的基础是正确、全面的情况。掌握情况才能发现问题,例如,有无损失浪费现象?有无不符合财经纪律和制度问题?以及损失浪费严重到什么程度?违反国家财经法纪产生了哪些偏差和影响?全面解答这些问题,就要运用比较的方法。

比较思维方法对指导理财工作有重要作用:财务计划指标就是在与各种有关指标的比较分析中确定的;实际财务指标要与计划对比,才能说明问题,为进一步综合分析提供线索;同个财务指标不同时点水平对比,可以观察财务活动发展变化的方向和趋势;通过不同条件下财务指标水平的对比,可以找出薄弱环节,发挥优势,有效地改进财务工作及企业各项经营管理工作;把有关财务指标综合起来对比,研究财务活动各因素的内在联系及发展变化,可以揭示财务活动的发展变化规律。

比较的具体技巧,包括绝对数比较,相对数比较,平均数比较,动态数列比较,指数比较等。

2.查原因方法

发现了问题,要解决问题,就要找出产生问题的各种原因,以便对症下药,做到药到病除。查原因方法以找到的问题为出发点,首先,对问题的构成进行分析,借以了解产生问题的有关因素之间层次和结构上的联系;其次,根据这种因素间的联系性,及掌握的各因素实际与标准状态数值,把总的问题——实际指标与计划指标、或预计指标与目标指标的总差异,分解为各因素的影响数值;再次,对各因素影响数值作进一步分析,确定产生差异的负责单位及个人,为落实经济责任、正确实施经济奖惩、拟订改善措施明确具体的对象。

(1)确定问题构成要素及其关系的方法——因素关系分析法

第一,因素关系的定性分析

定性分析是因素关系分析的起点。把企业财务活动看为一个系统,这个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的联系,从其基本性质上分析,不外乎结构上的联系与层次上的联系。结构上的联系,反映了同一层次因素之间的互相作用、制约的关系,它们一般是同时作用于财务领域,并分别以对方因素作用为存在的前提。比如,单位成本与产量存在这样一种联系,离开了产量,单位成本就很难理解,不计算单位成本,产量也用不着考虑。层次上因素之间的联系,反映了不同层次上因素之间互相影响、互相转化的关系,它们一般在时序上以先后的形式存在,先前因素制约着后继因素,后继因素综合并深化了先前因素。比如,车间成本与厂部成本,就是这样的一种联系。

第二,因素关系的定量分析

结构关系在数量上表现为比例关系,认识这种比例关系,是科学规划、有效控制财务活动及尽快地发现和消除各种问题的基础。层次关系在数量一般表现为比重关系,低层次因素被包含于高层次因素中,所占比重应有一定的标准。

(2)因素变动影响程度分析法

因素变动影响程度分析,在实际工作中,有顺序式因素分析和并进式因素分析两种方法。

顺序式因素分析法,通常称为“连锁替代法”或“因素置换法”,主要内容:以总指标计划与实际,或不同时期、空间水平的差异为分析对象;按照因素之间的关系,确定因素的替代顺序;在第一个因素替代时,其余因素不变,第二个因素替代时,以第一次替换因素后计算的指标为基础,每次因素替代都以其替代计算的指标为基础,由此形成连环替代的特点;每个因素依次替换后计算得到的指标,就是我们确定因素变动影响程度的过渡性指标,称为“诱导指标”,把相邻的两个诱导指标进行对比,就得变动的那个因素影响总指标变动的数值。这种方法要求因素之间的关系及替换顺序必须确定;每次替代只能变动一个因素;各次替代必须连环;计算因素变动影响数值必须把相邻的两个诱导指标比较;各因素的影响数值总和应该等于总差异。进行分析时,还须注意:分清不同层次的因素,从高到低进行分析;对同一层次的因素,要区别先行因素、平行因素、滞后因素。先行因素,是指在指标形成之前,就存在并发生了变动;平行因素,是指在指标形成过程中存在并发生变动;滞后因素,是指指标因素变动后,对其它有关指标或因素产生的影响。一般说来,先替代先行因素,后替代平行因素,再分析滞后因素。当有两个以上的先行因素、平行因素、滞后因素,必须按基本因素(实物、数量、主要、内部因素)在前替代,从属因素(价值、质量、次要、外部因素)在后替代的原则,确定因素替代的顺序;因素替代顺序一经确定,就不得在分析中任意改变。因为,不同的因素替代顺序,虽然得出的总和与总差异都是相等的,但各个因素影响的数额会发生差异。保证因素替代顺序的前后一贯,才能使各期分析口径一致,分析资料具有可比性,有利于从动态上正确认识企业的财务活动。

并进式因素分析法,按经济因素变动的平均数列出算式,以此确定因素变动影响程度。这种方法的最大特点,是不必按顺序替代分析各因素变动影响数值,一般只适用于因素之间是相乘关系的因素分析。其原理如下:

(3)明确问题的责任者——责任分析法

责任分析法是把总差异的产生、分解为各个管理单位的责任差异。所谓责任差异,就是各管理层次上的各级管理者能完全负责、可以计量并有能力控制的差异。如果宏观管理比较完善,就企业而言,企业财务活动的一切指标都是可以控制的;但从内部管理责任体系来看,由于企业财务活动是由各个领域、环节在总的目标下协调地进行各自的活动、努力完成自己的任务(责任指标),每一层次上的管理者负责的只是自己活动所能左右的领域、环节,而财务指标差异的出现,往往带有综合的性质,为此,就有必要把这样的一种综合差异,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分解,使之成为各个管理单位的责任差异,从而为解决问题明确对象。

责任分析的关键是区别各个管理单位的可控因素与不可控因素。所谓可控,是指管理单位能计量、知道并直接影响其数量和质量的因素,反之为不可控因素。只有各个管理单位的可控因素或指标,才是各单位的责任指标,基于此产生的差异才能作为评价管理单位功过得失的依据。

因素变动影响程度分析法与责任分析法,都是针对总差异进行的分析。前者按因素分解,后者按管理单位分解。没有前者,就不可能了解产生问题的主要因素;没有后者,解决问题就无法落实到管理单位的具体活动中。

3.搞平衡方法

财务平衡是指财务活动各个因素处于最佳配置结合状态。把影响财务活动及管理工作的各有关因素列举出来,依据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财务活动中的各种数量平衡关系,并在实际理财工作中努力实现这种平衡,就形成了理财工作的平衡方法。

(1)财务平衡的内容

第一,因素平衡,是指各因素水平相适应,是企业资金运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内在要求。例如,资金占用量与生产需用量相适应,资金需用量与资金来源量相适应。财务因素平衡,包括数量平衡和比例平衡。数量平衡是指使各因素水平在数量上相适应。例如在一定的资金占用水平下,应该提供一定的盈利;在一定的产量和质量水平下,产品单位成本应该有一个稳定的水平;在一定期间,固定成本的数额总是稳定的。这些数量水平一旦出现变化,则说明财务活动出现了新情况,发生了新问题,需要去研究解决,以便深刻地揭示这些数量关系,为实现财务因素的动态数量平衡提供工作依据。比例平衡是使各因素水平在构成比例上相适应。例如资金要素之间(固定资金与流动资金、实物资金与货币资金、自有资金与借入资金、存货要素资金)、资金耗费要素之间、资金收入分配要素之间都存在着一种基本的比例关系。认识并遵循这些比例关系,有助于提高理财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第二,目标平衡,是使各因素水平组合在动态上保证财务总目标的实现。财务目标平衡的实质,是实现资金结构的合理化,使企业资金配置和运用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实现资金运动最优化的目标,必须首先围绕财务管理的总目标,设想各种可行的财务活动方案,根据理财的现实条件,选取合理有效的方案,作为理财的实施方案。

第三,财务收支平衡。财务收支矛盾贯穿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始终,实现财务收支的平衡,是财务管理各个环节都必须为之服务的目标,也是企业资金运动规律的重要的内容。财务收支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两方面:数量上的不平衡(收不抵支)和时间上的不平衡(先支后收)。搞财务收支平衡应抓以下工作:减少支出,降低成本,为实现收支平衡创造条件;开辟财源,增加收入,为实现收支平衡作出努力;科学调度资金,优化资金收支时序,力求使财务收支在时间上相适应;积极筹集资金,使财务收支实现平衡。

第四,理财技术手段平衡,是指财务管理具体方法之间的互相适应和配套。财务活动的大量性、复杂性和多变性,决定了理财工作是一个动态的协调手段体系,理财方法之间要呼应和互补。如控制要实行幅度控制,计划就要编制弹性计划。计划与控制各环节的技术手段也应前后连贯,联系紧密,服务于共同目标。

(2)财务平衡的基本工具——规划方法

规划方法,有助于解决将有限的人力、物资、设备、资金等资源最适当、最有效地运用等问题,主要是:用一定量的资源完成最大可能的任务,即产量、收入、利润极大化问题;用尽量少的资源去完成给定的任务,即成本费用极小化问题。

企业的资源(包括资金)是有限的,把有限的资源充分合理地运用并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这是全部管理的基本目的。按照传统的经济分析方法,首先假定一个生产函数,说明投料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再假定有一个成本函数,说明投料与成本之间的关系。根据这些关系,利用拉格朗日乘数法则,在约束条件下,求极大或极小值,可以求出成本的极小值或成本极小值存在的条件。据此,求得给定产量的最低成本——成本目标。从逻辑上分析,上述看法当然无错。但是,在决定资源分配之前,生产函数实际是不存在的,在分析时一般采用技术测定法确定。这样的一个生产函数与以后实际的生产函数必然产生差异。如此因果倒置地分析,就不能真正地解决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规划法出现后,使解决合理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并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有了可能。

4.出点子方法

是指为了有效地实现财务管理目标,而对财务活动及方法所作的各种选择,它在理财方法中居于重要地位。出点子过程是一种思维决策过程,一般分为下述步骤:(1)现状分析,明确问题;(2)提出财务管理的目标;(3)制定各种战略和战术方案;(4)对各种方案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评价;(5)确定具体点子。以上五个步骤, 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1)制定财务管理决策目标前的调查研究和分析, 包括企业内外环境中有关经济、技术、社会等方面信息的收集、分析和预计;(2)提出各种能达到目标的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 酝酿出各种点子,这些方案的可能效果应能定量计算出来,并有具体的管理单位执行负责;(3)对各个可行方案进行比较, 根据确定的评价标准选择几个较理想的点子,作为今后资金配置活动的应变措施。

出点子是项十分复杂的工作,要兼顾各个方面的要求、因素及条件,要做到:

(1)空间三领域,本情要了解深刻全面;行情要抓住基本主流; 国情要把握发展方向。

(2)时间三阶段,客观地分析历史,冷静地解剖现状, 正确地展望未来。

(3)方案三状态,任何一种方案都需要一定的实施条件, 如必备条件、争取条件、派生条件;也必定受各种因素制约:有利因素、不利因素,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对各种条件及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充分考虑实际过程中财务诸因素水平及关系的变动,排出最佳状态、一般状态、最劣状态,进行综合比较分析,选择最优方案。

(4)程序三部曲,对比分析各方案,从中酝酿出倾向性方案; 对倾向性方案进行充分论证,着手试验改进,取得实践的第一手资料;进行讨论、审查、复核,纳入计划。

(5)过程三环节,智囊团或参谋部系统提出建议; 咨询机构周密论证;决策者果断地拿主意。

(6)结局三有利,实现对国家、企业、职工个人三方都有利。

5.抓重点方法

为了提高管理效率,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最重要的方面,必须明确理财工作的重点。抓重点的管理思想,在上世纪末就出现了。1897年,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V.Pareto), 通过欧洲各国社会财富分配的流向分析,发现社会财富的绝大部分掌握在占人数比例很小的一部分人手里,因此,一个国家如能把掌握绝大部分财富的这一小部分人管理好,就基本上解决了社会财富的有效管理问题。1905年,美国洛伦茨(M.O.Lorenz)也提出与帕累托相同的见解。1951年,美国工业管理专家朱兰(J.M.Juran)在质量管理中, 把质量问题区分为重要的少数与次要的多数,采用了洛伦茨的方法并加以公式化,命名为帕累托分析。1951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狄基克(H.F.Dickie)把帕累托定律用于库存管理,产生了ABC分析,按照价值大小去分配管理时间和精力。 至今,分类划分管理重点,已成为管理实践中的一种基本方法,成为指导实践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思维技巧。

确定管理重点,依据以下几种标准:

(1)比重标准。在经济活动中, 客观上存在着:实物比重大的业务,占的价值比重小;反之,实物比重小的业务,其价值比重大。这样,按价值比重划分A、B、C三类,对A类业务,管理集中精力,严格控制;B类业务,只控制总额,作一般管理;对C类业务,只稍加管理。这样,可以使管理效率大大提高。

(2)差异标准。一个指标往往由若干因素组成, 这些不同的因素水平及关系的变动,都会导致财务指标产生差异。为了进行有效控制,应该把一些差异比较大,或是变动对指标影响比较大的因素,作为管理重点,严加控制。

(3)例外标准。例外就是反常。一个因素偏离计划水平过大, 当然是例外;但有些因素数年来一直在一个水平上徘徊,这也应列为例外。有些因素变动对当前影响甚微,但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长期影响,也要作为特殊因素予以控制。

列为管理重点的项目,要注意其对于特定管理单位的可控性。只有可控指标,列入重点管理对象,才能取得积极的成果。

标签:;  ;  ;  ;  ;  ;  

论企业财务管理的思维方式_企业理财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