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持续竞争优势——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管理

获取持续竞争优势——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管理

孔德洋[1]2004年在《跨国公司经营优势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经营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信息技术的革命性变化,大大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速度,跨国公司的经营环境日益呈现出动态复杂的特征,传统跨国公司理论建构中的许多前提假设在今天事实上已经不复存在了。经营环境的重大变化,对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产生了深刻影响,其经营优势也发生了重大变迁,依赖传统的“母国优势”再也不能使跨国公司应对日益激烈的全球竞争了,跨国公司必须寻找新的差异化优势来源。在这种背景下,跨国公司理论研究的重点也正从传统的“存在机制”转向“发展机制”,对经营优势的研究也需要从关注“优势利用”转向关注“优势获取”。本文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在当今动态复杂的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如何获取优势? 本文从资源的视角来研究上述问题,建立了一个新的理论分析框架——跨国公司“优势获取”理论框架。这个框架主要包括:“一个主题”、“两个概念”、“叁个层面”。 “一个主题”:基于资源的视角,本文研究的主题就是:在动态、复杂的国际经营环境下,跨国公司如何通过跨国经营在全球范围内搜寻和获取资源、整合资源、以及在整个网络内转移和利用资源,最终获得全球整体优势。 “两个概念”:新框架对“跨国公司”和“经营优势”两个概念进行了明确的界定。除了一般性的定义标准外,本文对“跨国公司”的内涵强调资源视角的“资源集合体”概念、结构角度的内部多样化、差异化“网络组织”概念、以及跨国公司跨国经营的工具性本质内涵;对“经营优势”的概念则强调相对性、竞争性、层次性、以及动态性等特性,与“传统优势”相区别。 “叁个层面”:根据研究的主题,基于资源的视角,本文从叁个层面来分析跨国公司通过跨国经营“获取优势”的问题。 第一个层面:全球资源搜寻与获取层面。为消除“资源差距”进而弥补“战略缺口”,跨国公司首先需要对内部资源与能力进行检测,然后需要进行战略资源的识别,最后才是获取。第5章分析了跨国公司战略资源的范围,并从“全球行业资源”和社会学视角下的“全球利益相关者”的角度进行说明,然后对跨国公司获取资源的障碍、原则和途径进行了论述。 第二个层面:全球资源整合层面。第6章重点从“全球价值链”的角度分析

皮永华[2]2001年在《获取持续竞争优势》文中研究指明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利润的获得是基于企业相对于其它企业的竞争优势基础上的。作为世界经济活动中的巨人,跨国公司面对的是全球多变的环境,不仅要考虑母国的市场情况,还要考虑东道国政府的政策、法规以及国际,汇率因素等等。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出现了一次新的不同以往的经济全球化浪潮,使得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在这种环境下,能否获得持续竞争优势也就成为跨国公司得以继续发展的关键。为此,跨国公司纷纷做出战略调整,摒弃以往狭隘观点,采取一种从长远角度考虑的、新的、动态的战略观点宋应对全球环境的变化,以获取持续竞争优势。与经济全球化相适应,跨国公司采取了全球战略管理方式,将分布世界各地的子公司及办事机构等连为一体,统一协调,以期最大限度的利用资源。通过对全球环境的战略分析、战略评价,跨国公司试图找到一套适合自身的战略方案。同时,借助跨国兼并与收购,构建国际战略联盟,跨国公司之间采取了一种既竞争又合作的战略方式,进而实现双赢局面,以便最大限度地占领全球市场。 以往对跨国公司理论的研究主要从外国直接投资的角度来考虑的,是一种宏观的、静态的观点。本文则试图以一种动态的角度看待问题,对跨国公司的各种行为进行了微观的深入的分析,同时,为适应对外开放及加入WTO的需要,本文对中国跨国公司如何成长也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林哲[3]2003年在《跨国公司全球行业整合研究》文中认为全球行业整合是指跨国公司在全球化、全球政府管制放松、全球通信和沟 通技术进步的情况下,特别是随着无国界经营(薛求知,1997)理念的提出,全 球行业的界限已经不再局限于一国之内,而是跨越各国国界,并且日益成为全球 性行业的背景下,跨国公司为了在全球范围内取得对全球目标行业的领先地位和 垄断地位,也为了在全球范围内对该行业的不同异质性战略资源在一个跨国公司 自身的全球统一网络体系下进行合理配置和使用,从而获取在全球范围内的规模 经济、范围经济、协调经济,在目标行业通过不同方向对行业战略资源进行跨国 战略并购、跨国战略联盟的一个过程。 在本文中,由于我们是从基于资源视角对跨国公司全球行业整合进行系统研 究,我们将首先对跨国公司全球行业整合的理论基础展开综述,回顾前人在本研 究领域的研究成果。由于是从资源的视角展开对跨国公司的全球行业整合进行研 究的,因此,我们在首先就资源基础理论的观点进行回顾,作为跨国公司全球行 业整合的资源理论基础(第一章);然后回顾跨国公司相关理论(第二章),以之作 为跨国公司全球范围内进行行业整合的理论基础,解释跨国公司为什么要开展全 球行业整合。 在回顾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第叁章我们提出了跨国公司全球行业整 合的理论。 在第四章,关于研究跨国公司全球行业整合核心内容是什么(What),我们 认为,这核心内容就是资源基础理论所强调的战略性资源,同时,根据资源基础 理论的观点,我们提出,通过对这些全球目标行业中的战略性资源的整合能够使 得跨国公司获取全球目标行业的持续竞争优势。由于跨国公司全球行业整合就是 要对全球目标行业的战略资源进行整合,因此,我们在随后的研究工作中,重点 研究跨国公司全球行业整合的核心:整合战略资源,讲述战略资源的相关概念, 战略资源和持续竞争优势的关系,以及跨国公司全球行业整合过程中战略资源的 获取以及对战略资源的识别标准等。 在此基础上,我们重点在第五章提出了一个不同于波特的竞争模型的跨国公 司全球行业整合模型,强调跨国公司行业整合就是要在全球目标行业中整合全球 供应链、全球顾客、当地政府以及行业内的竞争者的相关战略性资源。我们认为, 从战略资源深入下去,就必然涉及全球目标行业中战略资源有哪些(Which),在 哪里(Where)等方面的研究。因此,我们认为跨国公司全球行业整合核心内容即 战略资源必然存在于全球目标行业中的供应链、顾客、东道国当地政府组织以及 全球竞争者的战略资源当中。跨国公司通过对全球目标行业中的供应链、全球顾 客、当地政府组织以及全球竞争者的战略资源进行整合,使得这些战略资源能够 在跨国公司的一个统一的全球体系下进行整合和配置,从而产生持久的竞争优 2<WP=3> 1 跨国公司全球行业整合的理论基础一:资源基础理论 势。因此本文中,我们提出了一个系统的跨国公司全球行业整合模型具有理论和 现实意义。 在提出我们自己的整合模型后,我们在第六章着重对跨国公司全球行业整 合的障碍和目标行业的选择和目标行业整合的方向以及次序进行深入研究。即研 究并分析确定跨国公司全球行业整合的次序(How)和方向(Axle)。跨国公司的全 球行业整合是从纵向一体化、横向一体化以及相关多元化叁个方向对全球目标行 业的战略资源进行整合,并且在整合过程中遵循从横向一体化到纵向一体化再到 相关多元化这一个整合次序,当然不排除打乱这一个次序而进行整合的情况。 全球行业整合必须有相应的整合工具,因此我们在第七章对跨国公司全球行 业整合的两种重要模式全球战略并购和跨国战?

何文成[4]2008年在《企业国际化战略控制能力研究》文中认为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时期。企业国际化是企业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利用经济全球化机遇,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的重要战略选择。可以说,任何企业都必然要面对国际化问题。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发展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在二○○四年中国企业高峰会上,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强调指出,大公司大企业集团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是事关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战略。企业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宽发展空间,是企业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的必由之路。西方学者的企业国际化研究从20世纪70年代已经开始,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这些研究主要以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企业为对象,其成果对处于国际化初期的我国企业指导作用十分有限。企业国际化主要研究一个国内企业怎样发展为一个跨国公司。国外现有的企业国际化理论存在一个比较大的缺陷——缺乏战略因素的考虑,在企业国际化的研究中,引入战略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企业国际化经营中要进入的是复杂的、不确定性极大的充满不同风险的全球市场,周密的战略实施对于企业国际化的成功非常重要,是企业国际化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在企业的国际化发展中,外部的市场环境仅仅是提供了进行跨国发展的机会,企业自身的能力才是建立国际竞争优势的基础。战略管理学家安索夫指出:企业要适应环境,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能够对自身所处的环境以及末来的变化趋势有所认识,特别是对环境中不确定事件的分析和应付能力尤为重要。哥本哈根商学院尼古莱·J·福斯教授提出了“企业与企业经营战略中的能力观”。在我国,对中国企业国际化的研究仍很肤浅。有关中国企业国际化的研究现状表明,国内的相关研究多是从企业跨国经营的角度入手,或是纯粹地从战略到战略,只研究我国企业国际化战略本身,而不研究其国际化战略的管理与控制,再从国内外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实际情况来看,企业由于忽视战略控制问题而造成国际化失败的案例并不少见。对当今居于世界500强的大企业而言,每一家的成长史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它们几乎都经受过挫折。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失去控制力从而导致企业面临困境甚至死亡的例子非常多,2001年世界500强排名第16位的美国安然公司倒闭即是典型的一例。论文针对现有企业国际化研究中的不足,在综合吸收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引入战略控制能力的新视角,重新思考企业国际化战略实施与控制整合在企业国际化战略中的定位,建立描述企业国际化战略控制能力的综合理论框架和思路,强调企业国际化战略控制能力的构建及整合优势不应该是对企业既定国际化战略的被动适应,而应发展成为企业赢得国际化可持续及国际竞争优势的能力。本论文的主要工作集中在以下几点:(1)对企业国际化战略控制进行了综合分析,并结合企业国际化理论、能力理论和战略管理的最新发展研究,提出了国际化战略控制能力的研究视角,对其概念及其内涵进行了界定。(2)对企业国际化战略控制能力的机理与内核进行了论述,从企业资源论、企业能力论、企业知识论等多角度探讨企业国际化战略控制能力的演化机制,并对国际化战略风险控制、战略控制系统、国际化战略控制能力之间的动态转化机制作了剖析。(3)构建了企业国际化战略控制能力关键要素概念模型,从5个维度即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国际市场运作能力、全球化反应能力、国际化组织变革能力和跨文化融合能力来考察分析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实施与控制力度,旨在构建一个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国际化战略控制模型,为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实施与控制提供有效的分析工具。(4)建立了描述企业国际化战略控制能力评价的研究思路和理论框架,客观评价一个企业的国际化战略控制能力,对分析影响企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的决定因素和制约瓶颈,进而明确企业未来努力方向,维持国际竞争优胜地位,实现国际化战略目标有着重大的实践指导意义。(5)探讨了企业国际化战略控制能力构建的提升路径,并对企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的外部性进行了论述,提出了构建中国大企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的外部支撑体系。最后,选取中国大企业国际化的典型案例对本文的国际化战略控制能力要素概念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

刘婷[5]2006年在《服务业跨国公司网络研究》文中认为作为其它产业的黏合剂,服务业在当前各国总体经济中快速增长,并以全球化的面孔进入国际市场,直至目前已在整个跨国公司体系中占据十分突显的比重;同样,在世界政治经济全球化,企业经营环境复杂多样化的新挑战下,以及信息技术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下,跨国公司纷纷建立起集全球一体化和地区响应于一身的全球网络体系,而其网络嵌入程度直接决定了跨国公司整体的运营成败。因此,以服务业跨国公司为研究对象,以跨国公司网络为研究内容的本研究在这样的双重实践前沿背景下呼之欲出。从理论背景来看,通过从服务业跨国公司理论探讨的历史沿革、跨国组织、企业网络、跨国公司网络和服务业跨国公司网络结点研究等五个方面的文献梳理后发现,现有文献对服务业跨国公司的研究尚不充分,而对跨国公司网络的研究相对单调和肤浅,且未讨论网络结点和网络关联至网络嵌入的关系,从而发展出了本文对服务业跨国公司海外机构网络嵌入性研究的理论立足点。因此,本文立足于服务业跨国公司的海外分支机构,通过分析其特质和网络控制,以及网络结点延伸的动力,将议题推向海外机构的“叁网络嵌入性”问题,为服务业跨国公司的网络构建和嵌入提供现实指导。在这样的现实与理论前提下,本研究首先通过对跨国公司网络的基本元素和嵌入性进行基本的界定,使网络嵌入性超越“点”(海外机构)和“线”(网络关系)而以“体”(结构性)的姿态呈现出来,同时分析了网络的叁种形态,剖析了网络是“是什么”、“包括什么”和“怎么样”的叁维度。在网络嵌入超越网络结点而又不脱离结点的思维框架下,本文接下来分“网络结点”和“网络嵌入”两个篇章来以服务业跨国公司海外机构为对象进行深入探讨。对网络结点的分析一方面包括了对服务业跨国公司的特质和网络控制的分析,通过对服务、服务企业和服务业跨国公司的深入解剖挖掘出其特有的本质属性,并以此为基础来了解服务业网络控制(进入模式维度)的特殊性;另一方面包括对网络结点延伸的动力分析,结合OLI优势和外部驱动力分析,找出服务业跨国公司以市场寻求为主导的四种海外扩张战略动机,并指出其“全球化”的战略导向。以上述网络结点的探讨为铺垫,本文将重心落在了对服务业跨国公司海外机构网络嵌入性的分析上。从隐喻性的网络维度上,本文以Bartlett & Ghoshal(1989)的跨国公司内部一体化网络和Porter(1990)、Andersson等(2002)为代表的外部差异化网络所形成的双网络嵌入为基础,纳入了“非正式网络嵌入”的新内涵,构建了服务业跨国公司的“叁网络嵌入”模型,并从分析工具的网络维度上勾划了该模型的六维评价体系。因此,以服务特性、跨国公司理论等跨国公司海外机构的内容为条件,以网络结点和网络嵌入的关系为连线,以叁网络嵌入性及其评价体系为结果,本研究构建了服务业跨国公司海外机构叁网络嵌入性的影响因子模型。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数据,以SPSS13.0为分析工具对该模型予以实证分析,在实证中同时对服务业和制造业跨国公司、服务业内几个具体行业跨国公司的网络嵌入性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得出了实证研究结论和本研究整体的结论,难免存在不足以供未来补充探讨,并就中国跨国公司的发展现状提供了其构建网络的几点启示。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1.在制造企业的价值链基础上构建了服务企业的价值链,并将服务业跨国公司价值链中的各项活动与四种战略动机相结合,找出了二者间合理的对应关系。即,营销和服务对应市场寻求,生产和外部后勤对应效率寻求,内部后勤和生产对应资源寻求,战略性资产寻求可以出现在任何一个活动环节。2.在包括内部网络嵌入和外部网络嵌入的双网络嵌入基础上,将“非正式网络嵌入”纳入,构建了一个服务业跨国公司海外机构的“叁网络嵌入”模型,并以网络嵌入性的广度、强度、稳定性、协同性、结点在网络中的地位及网络发展为六维勾划了该“叁网络嵌入性”的评价体系。3.在海外机构的进入模式和战略动机的调节作用下,以服务特性和影响跨国公司网络结点延伸的OLI优势为影响因子,以服务业跨国公司海外机构的叁网络嵌入性及其六维评价体系为对象,构建了服务业跨国公司海外机构网络嵌入的影响因子模型。在实证中意外的发现,服务异质性可能起到调节作用。

徐涛[6]2005年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美国跨国公司战略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冷战的结束、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以及科技的飞速进步,世界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国间的经济交流日趋紧密,一个统一的国际市场逐步形成。与此同时,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国际直接投资高速增长,大大加快了产业的国际转移和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增强了各国经济之间的相互融合和彼此依赖。企业的国际竞争环境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信息技术革命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技术条件;技术创新速度加快,产品生命周期缩短;经济自由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发展为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无国界竞争逐步形成。为了适应新的竞争环境,美国跨国公司率先调整了全球战略。 20世纪70、80年代,美国跨国公司的国际竞争力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滑,这直接导致了80年代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萎缩。进入90年代以后,由于美国经济结构的调整,新经济的飞速发展,美国对外直接投资又迅速回升,再次成为头号对外直接投资大国。在这一背景下,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美国一大批企业率先进行了公司战略调整与管理创新改革。企业战略重点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变,从硬件产品向软件产品和系统产品转变。在战略重组过程中,突出核心业务,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等等。企业开始实施全球化战略,而美国跨国公司全球化步伐也在加快。因此,深入、系统、全面地研究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美国跨国公司战略管理的演变对促进我国企业海外投资与跨国经营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首先,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企业生产的国际化、金融服务的全球化。各国政府开始放松对经济的管制,贸易投资自由化飞速发展。一个统一的世界市场逐步形成。在同一时期,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经历了其历史上最长的经济增长周期。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同时,创造了低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和低财政赤字的奇迹。因此,全面、系统地研究经济全球化以及美国新经济的发展对美国跨国公司的影响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其次,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美国跨国公司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崭新局面,面对的是一个非常广阔的全球市场,这一方面为其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也使其走入更加激烈的全球竞争之中。为此,美国跨国公司不得不进行

侯仕军[7]2005年在《海外子公司定位、协调与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知识和智力资本竞争日趋激烈以及快速变革的全球环境下,跨国公司总体(而非仅仅总部或个别单位)必须不断建设新竞争优势以维持其市场竞争地位。而发挥众多海外子公司的创业创新能动性又是建设这种竞争优势的关键。这种能动性在提高当地回应能力、促进全球学习和全球整合方面具有巨大潜力。本文以公司竞争优势来源理论和海外子公司定位、协调与控制研究成果为理论背景,探讨如何系统地定位、协调和控制数量不断增加和重要性不断增强的海外子公司以充分发挥它们的创业创新能动性,促进新增知识和能力的创造与转移,强化跨国公司总体智力基础。本文分8章进行论述。第1章是绪论,阐述了研究背景、研究动机、选题依据、研究思路、研究路线、章节安排、创新点及基本概念。第2章首先回顾和评述海外子公司定位、协调与控制研究理论现状,发现本领域的研究视角从总部逐渐过渡到子公司;相应地,研究对象从跨国公司整体和母公司下沉到子公司。主要不足在于:关于子公司的定位主要具有总部主导的内向性和事后性,很少从子公司与当地消费者等互动以及事前安排的角度进行考察;大量研究过于关注子公司定位、协调和控制模式本身,而对通过适当模式促进子公司创业创新精神的发展与扩散的研究还不够;研究仍然受到局限于成本和风险最小化导向的内部化理论的强烈影响。其次,阐述了公司竞争优势来源理论演变及其对跨国母子公司管理理论的启示。主要启示在于:现代跨国公司的持续竞争优势主要源于国际经营活动中对具有核心竞争能力属性的新增知识的持续开发和利用。而且在海外子公司创造并跨边界转移和共享差异性的知识与能力是建立与维持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第3章和第4章基于全球一体化—当地回应的战略框架,综合影响海外子公司定位差异的环境、总部指派和子公司选择叁种因素,引入嵌入性概念,建立基于双重嵌入性框架的海外子公司整合式定位模型,探讨海外子公司的定位机理及其转变。环境层面,跨国公司在业务、职能和地区叁个经营维度的扩张以及全球一体化和当地回应两种冲突性基本环境压力相互交织,使海外子公司面临一种复杂、动态、立体性的压力结构。这种压力结构为跨国公司及其广泛分布的海外子公司实现全球规模经济及学习创新提供了多重来源。总部指派层面,跨国公司总部为应对激烈的能力竞争,需要深入了解环境压力结构及其蕴含机会,调整母子公司之间的战略责任重心和定位,才能适应环境压力的要求并抓住其中的机会。从子公司自身选择来看,海外子公司自主的内部嵌入和外部嵌入行为分别反映了其利用母公司现有优势、获取新优势的积极主动性,并借以成为公司网络中的活跃节点。其中第3章在基于这种双重嵌入性提出的海外子公司整合式定位模型中,根据子公司嵌入行为划分并验证了Jarillo与Martinez(1990)及Taggart(1997)提出的积极型、自治型、接受型和静止型四种子公司定位模式的存在。该模型表明,在立体性环境压力的交互作用下,海外子公司定位需要在基于总部战略选择和资源承诺的情况下从自身视角出发通过能动性地内部嵌入、外部嵌入取得母公司优势利用者和新优势获取者之间的平衡。第4章探讨了在两种环境压力动态发展与平衡过程中,双重嵌入框架下的海外子公司随着海外发展阶段的演化,在内部嵌入和外部嵌入方面不平衡发展导致定位从传统模式(母公司优势利用者)到新型模式(新优势获取者)的转变及动因。第5章和第6章分析了定位海外子公司之后如何通过协调和控制整合海外子公司的资源和活动实现跨国公司全球经营的战略目标。其中第5章聚焦海外子公司协调。海外子公司之间一体化程度的增强有利于作为新优势获取者的子公司之间有效转移与共享资源和能力,从而实现能力增值、增强公司总体特有优势并改进整个公司业绩。这种一体化程度的增强意味着子公司间的关系模式从分散模式到整合模式的转变。在这种转变过程中,跨国公司适应不同程度的协调需求可以选择诸多正式和非正式的协调机制。而随着海外子公司之间横向依赖性逐渐增强,子公司之间、母子公司之间知识特别是默会知识的流动规模日益扩张,子公司关注的活动越来越需要非程式化的决策和反应,这对非正式化协调机制提出了更强的需求。第6章聚焦海外子公司控制。本章将控制机制分为输入控制、行政组织控制、产出控制和社会化控制等方式,但适应于子公司定位及其发展阶段的演变,更有必要实行更加灵活的非正式控制。同时本章指出,在海外子公司作为新优势获取者的定位日益突出、子公司间日益整合以及当地环境动荡化发展背景下,跨国公司总部要改变过去“单一中心”格局下母子公司之间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状态,实行支持服务性的控制,通过灵活、高度回应性的控制和发挥母合优势增进母子公司关系伙伴化,强化“多中心”格局下子公司当地回应和创造新资源与能力的有效性。第7章根据前面关于海外子公司定位、协调与控制的分散论述综合提出整合式的基于海外子公司创业创新能动性的定位、协调与控制模型,并实证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东道主环境动荡性、总部协调控制以及子公司本身的资源能力基础和嵌入行为对自身创业创新能动性从而对创造新增资源能力优势具有显着影响。第8章总结本文研究结论,提出本研究不足及以后的研究建议,阐述本研究对中外跨国公司母子公司定位、协调与控制管理的启示和意义。主要研究创新和贡献:(1)本文一反海外子公司定位、协调与控制的理论脉络发展的历史逻辑,遵从组织跟随战略的现代组织管理逻辑,首先考虑母公司及其子公司的战略定位,其次才是组织层面的协调和控制。(2)本文系统地将定位、协调与控制叁个主题的分散研究整合为一个模型。而且该模型从战略性层次上重视海外子公司创造公司特有优势的企业家精神,超越内部化逻辑,具有明显的价值创造导向性。(3)从子公司视角深入探测海外子公司的创造性,搜集到子公司创造新资源和能力基础的大量证据。

李瑜, 武常岐[8]2010年在《全球战略:一个文献综述》文中研究表明全球战略是国际商务和战略管理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问题。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考察,试图提出一个对全球战略的综合认识。我们的文献回顾显示:(1)全球战略包含多种要素,这些要素可能单独存在,也可能同时存在并起作用;(2)组织设计、组织协调和战略制定过程的公正程度影响全球战略的执行;(3)全球战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受到全球战略类型、企业层面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的调节;(4)竞争环境的变化影响全球战略的演变,在一定条件下,全球战略也会向多国战略和地区战略转变。

张喜民[9]2007年在《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营销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在来华投资的外商中,跨国公司逐渐成为投资的主角。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一股更大的跨国公司投资浪潮涌入中国。目前,全球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中已有近450家在华投资,其中30多家设立了地区总部,外商投资设立的研发机构超过600家。与此同时,随着国际竞争压力的增大,跨国公司开始在更大的范围内发掘其价值链的竞争优势。相关研究显示,开拓和占领中国市场已成为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战略调整的主导趋势。面对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的深度市场推进与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国政府、企业界和消费者已深切感受到跨国公司给中国经济发展和市场变化带来的重大影响。在此背景之下,有关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营销战略的研究,便成为学术界和企业界共同关注的重点。相对于跨国公司研究的其他领域,有关跨国公司子公司的研究,尤其是跨国公司子公司在华营销战略研究还是一个比较新的问题:首先,国内外多数关于跨国公司在华营销战略的研究,是在模糊母子公司界限的基础上进行的,研究者往往将其研究名之为“跨国公司”在华营销战略或策略,而没有考虑营销战略的制定者到底是跨国公司母公司还是在华子公司、母子公司之间在营销战略选择上的角色和地位,以及不同选择对营销战略执行可能带来的后果差异。可见,现有相关研究还存在薄弱环节。其次,现有的跨国公司营销战略模式研究,如国际战略、多国战略、全球战略和跨国战略等,依据的主要变量是跨国公司母国和东道国之间的差异,而没有更多地考虑子公司所在东道国内部,由于区域经济技术发展差距、收入差距以及区域消费习惯不同所形成的差异,而这些差异往往是影响子公司在东道国营销战略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再次,现有跨国公司子公司战略的研究,主要考虑的是子公司作为母公司战略体系中的一个单元或承担的战略角色,即把子公司作为一个独立的主体进行研究,而没有更多地考虑跨国公司子公司之间的价值链整合问题,即一个子公司的营销战略会受到其他子公司的影响,各个子公司之间是相互连结而发生作用的。因此,将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的营销行为放到价值创造网络中综合研究,也是跨国公司子公司营销战略研究的一个新领域。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综合运用理论研究、实证分析与典型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影响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营销战略演进的主要动因,探讨了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营销战略的演进机制,归纳出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营销战略演进的阶段模式和演进路径,构建出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营销战略的基本模式。国内外相关研究认为,作为跨国公司子公司战略体系的一个单元,跨国公司子公司营销战略的选择,不仅受制于其在公司体系中的战略角色,受制于跨国公司的组织模式、管理模式,受制于子公司的存续时间、自治状况和所处的产业类型,还要受制于母国与东道国之间的文化差异和子公司的营销绩效等多种因素。但是,相关实证研究却表明,缘于母国文化的跨国公司管理模式,对于海外子公司营销战略的制定并无显着的相关关系。本文实证研究发现,营销绩效对于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营销战略的制定并无明显关联。同时,跨国公司母公司管理模式对于在华子公司营销战略的制定起着明显的作用。关于第一个问题,本研究认为,其主要原因一是因为中国对外开放时间尚短,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历史不长,其在华子公司往往只处于在华经营的早期阶段,营销绩效还不能得到充分体现,尤其是子公司的营销绩效往往不是取决于子公司自身的经营能力,而取决于母公司的战略决策和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还不具备作为营销战略决策的主要参考依据的条件。第二个原因是,中国市场是一个处于快速成长、而环境和体制尚不成熟和稳定的市场。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往往具有长期战略思维,注重的是未来收益,而不是短期得失,因此,并不会完全依据子公司的短期营销绩效改变公司的战略选择。关于第二个问题,本研究认为,其主要原因在于在华投资的跨国公司主要来自发达国家,而且进入中国时间尚短,还没有积累丰富的在华经营信息和知识。因此,在其进入中国市场的初期阶段,往往会把来自于母国文化的母公司管理模式直接运用于在华子公司的经营,尽管跨国公司母国与中国存在较大的文化差异,而且这种管理模式不一定适合于中国市场环境,并且往往带来母子公司管理沟通的巨大成本。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营销战略的演进历程受到母公司因素、子公司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的共同制约。而这些因素总是处于变动之中的。外部环境会影响母公司及子公司战略的变化,母公司战略的变化则影响子公司战略的演进,子公司自身因素(如子公司的资源和能力、自主权的变化、创新精神等)的变化也会驱使子公司进行营销战略的调整,从而推动着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营销战略的形成和演进。本文分别从母公司战略/子公司自治权、东道国内部差异/子公司自治权、跨国差异/东道国内部差异和产业部门/子公司自治权等四个角度,构建了跨国公司子公司的营销战略模式,即一体化战略、母公司主导的调适性战略、子公司主导的调适性战略和双差异化战略。本研究发现,影响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营销战略演进的一个关键变量在于中国营销环境的特殊性,即区域的广泛性和区域的不平衡性。中国营销环境的内在差异性,迫使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寻求一体化战略和调适性战略的平衡,并最终引入双差异化营销策略。依据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本研究将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的营销战略演进划分为一体化营销战略、调适性营销战略和双差异化营销战略叁个阶段。一体化营销战略是早期进入中国市场的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的主流战略。在华子公司一般将母公司的战略直接移植到中国市场,完全依靠来自母公司的知识和资源,成为母公司在华战略的执行者,缺乏营销决策自主权。调适性营销战略是1990年代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的主流战略。在华子公司有权力依据东道国市场与母国市场的差异,适当调整母公司战略,成为不完全职能的营销决策者,但是主要知识和资源仍依赖于母公司。双差异化营销战略则是2002年以后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的战略发展趋势。在华子公司有权依据东道国环境内部的差异化自主制定营销战略,成为完全职能的营销决策者,重视东道国一体化绩效和差异化反应能力的整合。但是,本研究也注意到并不是所有进入这一阶段的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都会实施双差异化战略。因为该战略的实施,一般需要叁个前提:一是跨国公司子公司只需关注满足差异化需求;二是东道国该产业部门市场需求规模和潜在市场空间大;叁是跨国公司内部保有足够的多国化经营或跨国化经营的知识和经验积累,并且可以在公司内部自由流动。本研究发现,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营销战略的演进表现为两种基本模式,即渐进性模式和变革性模式。渐进性模式是指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营销战略的演进循序渐进,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不发生跳跃式战略调整。这种渐进式演进主要通过叁条路径加以实现:(1)从一体化营销战略走向母公司主导的调适性营销战略;(2)从一体化营销战略走向子公司主导的调适性营销战略;(3)从调适性营销战略走向双差异化营销战略。变革性模式是指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营销战略的演进跳跃某些阶段,从一体化战略直接调整为双差异化战略。需要注意的是,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营销战略的演进,不仅存在时间上的继起性和阶段性特征,而且存在空间上的并存性特征。从营销战略时间的继起性和阶段性来看,不同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的表现特征并不一致,某些跨国公司子公司的阶段特征甚至非常模糊。在战略的空间并存性方面,不同跨国公司子公司的表现也有差异。某些子公司营销战略的同质性特征十分明显,另一些子公司的营销战略则带有明显的异质性色彩。本研究关于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营销战略演进的动因、战略演进机制、战略演进阶段以及战略模式特征的探讨,既是对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战略研究体系的延伸,也是对国际营销战略研究体系的补充。同时,也为中国企业借鉴跨国公司的跨国营销管理经验提供了学习和创新的平台,有助于中国企业制定有效的市场营销战略和策略体系,塑造中国企业国际市场营销的竞争优势和核心能力,以抵御跨国公司带来的冲击和压力,并最终走向全球市场,确立全球竞争者的地位。

陈茹[10]2007年在《对跨国公司全球产业整合的研究》文中提出迄今为止,世界经济史上发生了五次波澜壮阔的兼并和收购浪潮,在每一次兼并和收购浪潮中,领袖企业都对该产业资源进行有目的的整合。最初是在母国的范围内对所在目标产业的资源进行整合,获取在该国内的目标产业的垄断地位和持续竞争优势。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全球化和无国界经营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一个普遍规律的情况下,谋求在全球范围的发展和扩张也开始成为每一个跨国公司的重要战略。同时,在全球范围内整合目标产业的战略资源成为跨国公司获得全球持续竞争优势,谋求长远发展的必经途径。回顾传统的跨国公司理论,这些传统跨国公司理论的研究都集中在解释跨国公司为什么要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经营,到哪些国家和地区进行投资与经营,但是对跨国公司企业的管理和发展问题没有深入研究。在面对一个全球市场竞争的环境下,从战略管理的角度来看,跨国公司如何采取合适的战略来获取自身在全球范围内的持续发展,是摆在中国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从资源的角度对全球范围内的目标产业的战略资源进行整合,所整合的战略资源是指全球目标产业中现有的战略资源,以及对现有的战略资源进行组合所形成的新的战略资源,同时也包括在整合过程中和合作伙伴共同开发的新资源。本文主要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对本文的研究问题、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以及本文的创新及不足之处进行了阐述;第二章主要分析跨国公司理论,涉及了垄断优势理论、内部化理论、价值链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以及战略对外直接投资理论,这些理论指导了跨国公司进行全球产业整合;第叁章主要围绕跨国公司全球产业整合的核心内容——战略资源展开论述,强调了企业资源是持续竞争优势的内在基础,并且阐述了战略资源、全球竞争优势和跨国公司超额利润叁者之间的关系,同时对跨国公司产业整合中战略资源的获取作了进一步的分析;第四章主要研究了跨国公司全球产业整合的问题与途径,分别从跨国公司产业整合的障碍、方向、次序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最后,本文进行了总结:全球产业整合是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经营实践的一种重要手段,有它本身产生的必然性和运行的系统性,因而对我们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跨国公司经营优势研究[D]. 孔德洋. 复旦大学. 2004

[2]. 获取持续竞争优势[D]. 皮永华. 浙江工业大学. 2001

[3]. 跨国公司全球行业整合研究[D]. 林哲. 复旦大学. 2003

[4]. 企业国际化战略控制能力研究[D]. 何文成. 中南大学. 2008

[5]. 服务业跨国公司网络研究[D]. 刘婷. 复旦大学. 2006

[6].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美国跨国公司战略管理研究[D]. 徐涛. 武汉大学. 2005

[7]. 海外子公司定位、协调与控制研究[D]. 侯仕军. 复旦大学. 2005

[8]. 全球战略:一个文献综述[J]. 李瑜, 武常岐. 南开管理评论. 2010

[9]. 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营销战略研究[D]. 张喜民. 山东大学. 2007

[10]. 对跨国公司全球产业整合的研究[D]. 陈茹. 厦门大学. 2007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获取持续竞争优势——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管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