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心理认知干预在小儿采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我院抽血室进行静脉采血的患儿120例,按照随机对照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抽血室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心理认知干预,比较两组患儿主动配合采血情况、负面情绪发生率及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主动配合采血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负面情绪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诊采血患儿应用心理认知干预可明显提高主动配合采血率和一次穿刺成功率,降低负面情绪发生率,值得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心理认知干预;小儿;采血;负面情绪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2-0343-02
小儿采血是一项常规的基础护理操作,临床上通过采集静脉血标本进行实验室检验,以进一步诊断、治疗疾病,以及观察病情变化[1]。由于小儿在采血过程中存在对抗情绪,配合度较低,且患儿家属往往也存在紧张、焦虑情绪,造成采血难度较大[2]。护理人员应及时了解并掌握患儿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变化,根据患儿的不同心理状态给予针对性心理认知干预,促使患儿主动配合静脉采血,保证采血过程顺利进行[3]。为了探讨心理认知干预在小儿采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特选取我院抽血室进行静脉采血的120例患儿参与调查研究,现将相关结果报道如下。
1.1 资料和方法
1.2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我院抽血室进行静脉采血的患儿120例,按照随机对照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观察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范围1~7岁,平均3.4±1.9岁;对照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范围1~6岁,平均3.2±1.3岁。
两组在性别比例、年龄分布、疾病类型等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抽血室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心理认知干预。
(1)认知干预:采血前护士应与患儿家长解释并核对检验项目、方法及注意事项。告知患儿家长采血的目的、采血量和重要性。采血后指导患儿家长按压穿刺点5~10min,勿揉,凝血功能差的患儿适当延长按压时间。
(2)心理疏导:护理人员与患儿沟通时态度和善热情,轻声细语,采血操作熟练准确,根据患儿的心理状态、自身特点及具体表现,多运用倾听、关心、鼓励、赞扬、安慰的语言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并指导患儿家长进行辅助性情绪安慰。
(3)采血时可巧妙的分散患儿注意力,如放音乐,讲故事,玩具等。
(4)如果周围还有其他患儿需要采血,可以鼓励正在采血的患儿做个表率,从而帮助患儿克服和消除对采血的恐惧心理。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主动配合采血情况、负面情绪发生率及一次穿刺成功率。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所测值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随机分组设计的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或构成比表示,两样本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儿主动配合情况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患儿主动配合采血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小儿静脉采血是护理工作中难度较大但又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操作[4]。由于小儿年龄小,静脉细小,通常一次采血量不足,需要多次采血,加之患儿常存在恐惧、疼痛、哭闹不配合等负面情绪,给采血工作增加了难度[5]。而采血失败既增加了患儿的痛苦,也可能成为医患矛盾的导火索,造成医疗纠纷。因此,小儿采血的心理认知干预至关重要。
本研究通过采血前对患儿家长进行健康宣教,对患儿进行心理疏导和认知干预等措施,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主动配合采血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负面情绪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心理认知干预一方面能够提高患儿家长对静脉采血的认知程度,了解疾病相关知识,从而对患儿进行心理安慰,协助护理人员实施采血,另一方面能够消除患儿的恐惧和紧张情绪,改善负面情绪,增强患儿的依从性和配合度[6]。
综上所述,门诊采血患儿应用心理认知干预可明显提高主动配合采血率和一次穿刺成功率,降低负面情绪发生率,值得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邓雯文.心理干预提高学龄前儿童门诊手指采血主动配合性的护理研究[J].重庆医学,2017,46(A01):424-425.
[2]牟晓霞,郑彩霞,冯海青,等.糖耐量试验静脉留置针采血与常规采血心理变化的影响[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6,27(S1):227.
[3]李芳萍,张珑.沟通技巧在门诊采血窗口护患间的作用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S1):86-87.
[4]苏端治.心理护理干预对门诊静脉采血患儿负面情绪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8):115-116.
[5]王颖.循证护理在小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9):254-255.
[6]胡明.人性化护理在临床静脉注射及采血中的应用[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6(S2):901.
论文作者:王永静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5
标签:患儿论文; 心理论文; 认知论文; 情绪论文; 静脉论文; 对照组论文; 小儿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