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产品绿色设计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

机电产品绿色设计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

李方义[1]2002年在《机电产品绿色设计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绿色设计作为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但由于缺乏系统性的理论方法及其工具的支持,绿色设计的作用还未能充分发挥出来,这已经成为实施和应用绿色设计和绿色制造的瓶颈环节。本文在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尤其是在产品生命周期分析评价技术和产品拆卸回收技术的基础上,对基于产品系统生命周期分析技术的绿色设计的理论、方法及其若干关键技术进行了重点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探讨了绿色设计的地位、作用及其与并行工程等现代设计理论方法的相互关系,指出了绿色设计在产品系统生命周期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基于产品系统的生命周期概念,提出了产品系统绿色设计的基本方法框架;2) 针对当前研究的不足,提出了一个绿色设计集成设计平台的概念和原型,并详细讨论了其关键技术、体系结构及其在设计过程中的应用方法;探讨了绿色设计产品系统集成模型的作用及其多视图建模方法;3) 研究剖析了产品拆卸回收分析建模的国内外现状,提出了分层复合有向图分析模型,该模型利用图论知识,基于约束和分层概念,能够方便的进行产品拆卸回收分析建模,得到优化的产品拆卸顺序和拆卸深度;4) 分析研究了当前产品系统生命周期分析方法的现状,提出了基于AHP方法的产品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克服了一般LCA方法在绿色设计应用过程中暴露出的可定制性差、缺乏柔性、与设计过程脱节的不足,可以有效地解决关键性的绿色设计环境影响评估问题;5) 作为以上各项研究成果的应用,开发实现了模块化的产品拆卸回收分析工具和产品系统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估系统,并将两者有机融合在面向绿色设计的平台支持工具GDO-LCA系统中,进行了应用验证。

陈小斌[2]2012年在《机电产品绿色模块划分方法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绿色模块化设计将绿色设计的思想融入模块化设计,在提高企业快速响应市场变化能力的同时,降低了产品在生命周期各环节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针对机电产品绿色模块划分过程中功能结构与环境要素的关系,建立了以组件集合、组件属性以及结构为要素的机电产品绿色模块化信息模型以及绿色模块划分双优化目标,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绿色模块划分求解算法。最后以轮式装载机的部分结构为对象,应用该方法实现绿色模块划分过程。第一章分析了模块化设计与绿色模块化设计的关系,阐述了模块化设计和绿色设计的研究现状。提出了绿色模块划分所面临的问题,论述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结构框架。第二章提出了以组件集合、组件属性以及结构叁要素为核心的面向机电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绿色模块化信息模型。分析了组件间的功能交互关系、结构交互关系以及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绿色交互关系,定义了绿色模块划分双优化目标:综合模块度和阶段目标达成度。第叁章以绿色模块化信息模型为基础,以综合模块度和阶段目标达成度为优化目标,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两阶段绿色模块划分求解方法,该方法包括阶段绿色模块划分和综合绿色模块划分两部分。第四章以轮式装载机的部分结构为研究对象,应用本文提出的绿色模块划分方法,获得若干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综合绿色模块划分方案。第五章对论文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及展望。

谌炎辉[3]2013年在《复杂机电产品模块化设计若干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全球化和产品多样化的发展,客户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特点,客户在低成本、高质量和个性化方面的要求已经成为当前制造业共同面临的严峻的挑战。模块化设计制造是迎接上述挑战的重要途径,基于合理的产品模块化体系,可以快速地组合成满足客户需求的个性化产品,同时又可以通过通用模块的批量生产和批量管理降低生产和管理成本。本文对复杂机电产品模块划分方法、模块相似性度量方法、模块化产品配置设计等模块化设计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实际对某企业的轮式装载机进行了模块化设计的应用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提出了基于最小最大划分的复杂产品模块划分方法。首先给出最小最大划分的定义,然后根据零部件之间的各种关联关系进行复杂产品的初步划分并计算出其最小最大划分。根据最大划分的子集将复杂产品的零部件进行分组并在各组内以最小划分的子集为计算单元进行模糊聚类分析,根据模块聚合度确定阂值而得到复杂产品的模块划分结果。该方法具有计算量小、最优的阈值和合理的权因子等优点。最后以轮式装载机的工作装置模块化设计为例来说明该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2)研究了基于BOM(产品物料清单)和最优模块化度的模块划分方法。首先基于复杂产品的BOM形成以零部件为结点的产品结构树(PST),然后通过分析同一结点内零部件的几何、功能和物理相关性等得到关联矩阵(CM)并生成关联图(CG),根据关联图计算在不同划分情况时的模块化度(DM),在结构树范围内通过选择最优的模块化度的最小值和平均值确定模块的划分。最后以轮式装载机的工作装置模块化设计为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3)研究了轮式装载机进行模块划分的预处理要求及其进行模块划分的独特原则,并从多个层次应用本文相关模块划分方法对轮式装载机进行模块划分,将产品划分为17个一级模块和77个二级模块。(4)研究了机电产品模块的结构相似性和参数相似性,并提出了模块结构相似性和参数相似性的度量方法和基于结构相似性的模块唯一性的判别方法。提出了模块装配类型编码方法和网络模型建模方法,并以典型模块为例建立其加权的网络模型。重点研究了比较交叉法,并给出了装配关系相似度度量及匹配方法。基于装配关系的相似度和匹配提出了加强网络的匹配和相似性度量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模块唯一性的判别。(5)研究了模块的参数相似性度量方法及模块重用度优化方法。针对模块重用度不高,冗余实例过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模块库的聚类分析方法。首先给出了模块库、模块重用度、模块实例相似度、冗余矩阵和聚类中心等模块库的相关定义,并通过模块库相似度的计算构造相似度矩阵,然后对模块库进行聚类分析来消除冗余的模块实例,从而提高模块的重用度。最后以轮式装载机的铲斗模块库设计为例来说明该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在满足聚合要求的前提下,消除冗余模块12个,提高模块的重用率44.4%。(6)根据模块化产品的特点提出了模块化产品多层次配置方法。首先将客户需求分为约束性需求和选择性需求两大类,然后提出基于客户需求分析从核心平台和定制模块等多个层次进行模块化产品的配置设计。重点研究了模块化产品核心平台的设计和配置方法、定制模块的配置方法。并以轮式装载机为例进行了模块化产品多层次配置的应用验证。(7)研究了复杂机电产品模块化的系统设计方法,主要包括模块化准备、模块化规划、模块化过程和模块配置设计四个阶段。并对产品模块化准备工作、模块化规则、模块结构和接口设计方法、基于模块化的产品创新设计方法进行了论述,并分析了四种基于模块化的产品创新方法。(8)研究了机电产品的模块和模块库设计方法,提出从模块结构和模块接口两个方面进行机电产品模块的设计,提出机电产品模块库的构建包括模块模型库建模和模块数据库建模,并对模块和模块库的设计过程和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以轮式装载机的产品模块为例,对模块结构设计、模块变型设计方法和模块接口设计进行了分析。(9)开发了面向轮式装载机的机电产品模块化设计平台,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应用验证,完成了轮式装载机模块化设计的工程背景分析、机电产品模块化设计平台的总体设计以及相关组成系统设计。平台具备对产品及其零部件和模块进行编码管理、模块管理、需求管理等功能,同时基于轮式装载机的多层次配置方法实现了轮式装载机快速配置设计。通过本论文研究,解决了复杂机电产品模块化设计中模块划分、模块相似性度量及应用、模块化产品配置等关键技术,主要成果有:提出了适合于复杂机电产品的模块划分方法,具有计算量小和模块划分结果更加客观、合理等特点;提出了模块相似性及其度量方法并应用于模块重复性判别和模块重用度优化;提出了模块化产品核心平台的定义和模块化产品的多层次配置方法,能有效提高产品的配置效率;并将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轮式装载机的模块化设计。

唐涛[4]2004年在《绿色模块化设计若干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提出绿色设计可以满足消费者绿色消费的需求,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消除绿色贸易壁垒的最有效途经。以面向模块和功能分析为主要特征的模块化设计已经基本完成了从思想到技术的转变,成为一种实用的设计方法学。将绿色设计思想与模块化设计方法结合起来,可以同时满足产品的功能属性和环境属性。 首先,研究了绿色设计理念在模块化设计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其基本框架和设计流程进行了讨论,阐述了功能分析、模块划分、模块组合、材料优选等若干关键技术的意义和作用,为建立绿色模块化设计体系建立了良好的基础。然后,按照产品设计流程,依次对模块划分、模块组合和模块度/绿色度评价等3项关键技术的数学基础、模型建立、相关算法进行了深入探讨并以实例进行了验证。最后,应用若干软件技术,创建了绿色模块化计算机辅助设计原型系统GMCADS。 绿色模块化设计方法已经初见雏形并具有相当的实用价值,但作为一种指导设计的系统化方法,仍需在研究广度和深度上进行拓展。

唐雅莉[5]2017年在《基于TRIZ的绿色产品创新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制造业的飞速发展,全球性的环境恶化、资源紧缺和能源危机等问题日益凸现。绿色设计作为一种顺应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先进设计技术,已被公认为是解决以上问题的有效途径。目前,绿色设计作为一种新兴的设计理念,还缺乏系统性的理论体系、方法以及工具的支撑,从而导致其很难在企业中得到推广,这已成为绿色设计技术在工程实践中进一步实施和应用的瓶颈。因此,如何将其他创新设计方法和技术融入绿色产品设计过程,建立完善的绿色产品创新设计理论体系,并在此基础之上开发面向绿色产品创新设计的软件系统,帮助企业提高绿色创新设计能力,从而开发环境友好性产品是当前绿色设计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深入分析国内外现有先进设计方法的基础上,对产品绿色设计理论体系、绿色产品用户需求分析、实例推理原理、基于AHP(层次分析法)的产品绿色设计方案评价、基于TRIZ(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绿色产品设计问题解决方法以及面向绿色产品创新设计的CAI(计算机辅助创新设计)系统开发等内容进行了重点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系统的研究了现代绿色设计理论体系,深入地分析了绿色设计概念、主要内容、设计原则、实施步骤、关键技术及其与传统设计的区别,完善了绿色设计理论的基本框架。同时,分析了目前绿色产品创新设计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其次,探究绿色设计与先进创新设计方法的集成。基于现有的绿色设计方面的研究,结合鱼骨法、CBR、AHP、TRIZ等创新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特点,探讨如何集成上述先进设计理论与方法来分析并解决产品绿色设计问题的途径,并将其应用于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绿色设计的各个阶段,构建多方法集成的产品绿色设计问题解决过程模型。再次,设计并实现了面向绿色产品创新设计的CAI软件原型系统。该软件系统以基于TRIZ理论的多方法集成的绿色产品创新设计模型为理论基础,构建软件的结构体系、底层数据库以及软件系统的功能模块,通过SQL Server 2005和C#等计算机技术工具完成了软件整体界面和功能的实现。最后,以洗衣机的绿色设计为例,应用本课题开发的面向绿色产品创新设计的CAI软件系统,针对其节水、节电、无污染排放等绿色设计需求,分析并解决了其绿色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最终得到了合理可行的洗衣机绿色设计方案,验证了本文设计的CAI软件系统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本论文采取的研究思路如下:以现状分析、理论研究为基础,通过对产品绿色设计理论集成创新的探讨,开发绿色产品创新设计CAI系统并通过设计实例验证其可行性。

王晓伟[6]2011年在《面向机电产品方案设计的生命周期评价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指出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 LCA)作为一种量化的环境管理工具是绿色设计与制造的关键支撑技术,是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针对当前LCA方法对产品生命周期场景特性反映少,难以有效支持绿色设计的现状,对面向机电产品方案设计的生命周期评价关键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1)通过分析与归纳机电产品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主要内容、环境属性与特征,从物质与能量的角度建立了产品环境输入输出模型;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场景概念,建立了场景属性表达模型;基于产品统计分析,建立了场景属性概率矩阵。以单个产品和产品类的场景模型为基础,构建了机电产品设计方案的生命周期场景预测模型,为设计方案的LCA预测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2)针对产品生命周期中存在的多空间特性,通过分析几种主要的环境影响类型及其特征化方法,明确了环境影响的空间差异性,提出了多尺度环境空间概念。基于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对环境影响空间特性及其尺度划分进行了详细研究,提出了环境空间特征化因子计算方法,并进行了实例研究。在ISO 14044框架下,建立了基于多尺度环境空间的生命周期影响评价(Life Cycle Impact Assessment, LCIA)方法框架,并描述了影响评价计算过程。(3)通过对机电产品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信息的分析,提出了叁元组合的绿色特征概念;基于环境约束条件建立了绿色特征筛选函数,通过该函数对存在形式各异的大量绿色信息进行筛选、提取并聚合为绿色特征矩阵。通过分析现有LCA的简化思路与途径,提出了基于绿色特征的快速生命周期评价(Rapid LCA, RLCA)模型和基本流程。分析了生命周期评价不确定性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基于多元回归的LCA敏感性和不确定性分析方法和流程。基于既有产品的场景特征模型和绿色特征的概念,以及多元回归的敏感性分析方法,RLCA可满足机电产品设计方案的环境影响评价要求。(4)根据产品功能实现与结构单元输入输出量之间的关系,分析了绿色特征与功能结构之间的映射关系,建立了基于绿色特征的设计方案表达模型。从环境、技术、经济叁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建立了递阶型设计方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模糊评价原理,建立了定性指标标准化模型,举例说明了对象元素等级划分方法;基于数值分析方法,建立了定量指标标准化模型和处理流程,提出了基准值的参考形式。结合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法建立了绿色设计方案的AHP-FCE综合评价模型,详细说明了评价步骤和流程。(5)在LCA理论方法研究基础上,遵循ISO系列标准,开发了基于网络的机电产品生命周期评价系统(Mechanical Products LCA Software, MLCAS)。在分析Y80电机基本结构参数和生命周期场景信息基础上,应用MLCAS系统对其进行了评价,并对Y80电机的LCA进行了敏感性和不确定性分析,对评价结果进行了解释和讨论。

马家齐[7]2009年在《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大规模定制过程模型及优化决策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再制造是以废旧产品及零部件为毛坯、包括拆卸、检测、清洗、修复、加工及处理等一系列阶段,以实现低成本、高效率及高重用率的功能和性能恢复及升级为目标的系统工程。随着市场的激烈竞争和客户需求的个性化多样化发展,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对大规模定制有着迫切需求,以实现再制造的定制多样化、成本最小化、过程最优化及响应精细化。论文对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大规模定制过程模型及优化决策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论文分析了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的发展及研究现状,引入大规模定制理论,分析总结了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面向废旧零部件回收重用率极大化定制需求和面向客户多样化个性化定制需求的双向大规模定制特性。基于再制造大规模定制特性分析,建立了再制造大规模定制过程框图模型。集成产品制造与再制造过程,提出了再制造大规模定制叁维优化策略,叁个优化维度包括:产品维、过程维、重用维。其次,论文在研究分析废旧机电产品实施再制造大规模定制过程基础上,针对再制造控制参数与决策目标之间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提出了一种基于专家知识的再制造过程多目标模糊线性回归优化决策方法,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在决策过程的第一阶段,由若干名专家分别给出再制造方案,并进行满意度综合评价;第二阶段,基于所有专家的方案参数及评价数据,求出再制造过程的模糊线性回归拟合数学模型,对控制参数进行重新优化,得出最终的优化方案。最后,论文的研究成果应用于重庆某机床集团有限公司的废旧车床再制造过程中,在分析现有废旧车床再制造一般流程的基础上,提出了制造/再制造混流型大规模定制生产流程,使整个再制造生产流程最大程度的符合再制造决策目标。通过初步实践,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温馨[8]2006年在《制造业绿色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结构模型与测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基于可持续发展观的绿色制造模式,对制造业企业产品开发生产的影响是本质的、革命性的。实施绿色制造模式,开发绿色产品,首先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上研究确立绿色产品评价体系。而面向制造业绿色产品,构建涵盖绿色产品属性内涵、评价指标、生命周期各阶段和多生命周期的结构模型,并对生命周期进行测度,是建立绿色产品评价体系的主要内容和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也是进行绿色产品评价的依据和重要基础。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包括以下方面:①阐明绿色与绿色度、绿色制造与绿色产品等相关概念内涵,分析产品属性演变的过程、规律和趋势,指出绿色产品与一般产品在生命周期上的联系与区别;②描述绿色产品生命周期和多生命周期过程,对其阶段性进行判定,并构建绿色产品生命周期和多生命周期的结构模型,进而在模型特点分析基础上;给出测度生命周期和多生命周期的一般性公式;③基于产品多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特征分析,构建绿色产品多生命周期内各阶段结构子模型,并给出测度多生命周期内各阶段的一般性公式;④阐明模型应用的范围和步骤,并对通过例证对模型及所提出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例证分析。 本文所构建的制造业绿色产品生命周期和多生命周期的结构模型,具有多属性、多阶段、权变、闭环和可重构等特点,并在构建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绿色产品的生命周期属性和多生命周期属性。本文的研究成果为制造业绿色产品的评价提供了相关的理论依据和有价值的评价方法及模型系统,可用来指导制造业绿色产品评价理论和方法体系的建立,提高制造业产品的绿色性,增强制造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万举勇[9]2005年在《机电产品全生命周期环境管理体系及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资源短缺严重和生态环境恶化的今天,环境管理体系建立与实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企业环境管理体系是指企业依据国家的环境政策、环境法律法规和标准,坚持宏观综合决策与微观执法监督相结合,从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入手,运用各种有效的管理手段,控制人类的各种行为,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以维护区域正常的环境秩序和环境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行为总体。 本文在总结环境管理体系以及相关技术现状的基础上,将全生命周期的思想与环境管理体系相结合,对面向机电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环境管理体系的构成、功能和模型,以及环境因素识别、环境绩效管理和环境信息集成等关键技术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构造了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环境管理理论框架及系统模型。将绿色思想——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理念贯穿到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管理中,将环境保护思想与产品全生命周期思想相融合。采用IDEF0建模方法,建立了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环境管理的整体系统模型,并从信息共享和企业协同的角度,对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环境管理信息的集成、共享以及扩展企业之间协同合作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 2.提出了重要环境因素识别的方法。探讨了重要环境因素评价指标的确定方法和基于模糊层次-熵的权重系数确定方法;基于改进TOPSIS方法,建立了产品全生命周期环境管理体系的重要环境因素评价模型;结合调研企业的实际情况,对该企业进行了重要环境因素的评价。 3.提出了环境管理绩效评价方法。以环境管理因素源的概念为基础,探讨了改善环境管理的措施。建立了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了环境管理绩效评价神经网络系统,并反馈确定了各指标对绩效的影响权重。通过Matlab平台,以某企业的实际数据为基础,对提出的方法进行了验证。 4.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环境管理信息共享技术的研究,并研制开发其应用系统。在分析企业相关环境信息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网络的生命周期环境管理体系信息集成和企业协同模型;并根据PLEMS设计的核心思想,利用模块化设计原理,在Windows环境下,开发了PLEMS系统。

江吉彬[10]2003年在《绿色机电产品集成化开发系统建模技术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绿色产品集成化开发是面向产品生命周期,在开发过程中引入资源和环境意识,在开发系统中集成绿色设计技术、方法和工具,用于获得功能、质量、成本、环境等性能综合最优的绿色产品的过程和方法,因此在资源短缺和环境破坏日益加剧的今天,已成为实现资源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 本文在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绿色机电产品集成化开发的基础理论与技术方法进行了研究,着重就系统体系结构、建模,以及报废回收设计的产品应用模型和使能工具等进行深入的探讨。主要研究工作包括以下方面: (1) 提出了绿色产品集成化开发系统体系结构。在对现有产品开发系统体系结构比较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统一产品模型的绿色产品集成化开发的系统结构,并就系统软件开发策略等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研究。 (2) 建立了绿色产品集成化开发系统模型。论文在分析传统产品和绿色产品间的差异性和关联性的基础上,建立了绿色产品集成化开发系统的功能模型、信息模型和过程模型。针对绿色、集成和并行的产品开发特点,论文还对产品开发中的信息协调、过程冲突等关键技术问题展开讨论,提出了相应的信息协调和冲突解决方法。 (3) 建立了回收应用模型。借鉴装配模型建立方法,针对回收设计工具的特点,论文提出了面向对象的层次网络图回收应用模型,该模型通过信息映射机制,从产品集成模型中提取、变换几何、装配等信息,并按最适合于回收设计工具使用的方式组织,为DFD等工具的应用提供了信息存取机制。论文主要讨论了模型信息组织结构,并就模型的定义、实现方法和策略进行了研究。 (4) 实现了由集成模型到回收应用模型的信息映射。论文基于前面的系统建模研究,对产品集成信息模型中的主模型和回收应用模型所包含信息进行了数学描述;建立了由主模型到回收应用模型信息映射数学模型,该数学模型将整个变换过程分解成几个基本的映射函数,从而实现了对信息映射机制准确、详细的描述;论文最后还对信息映射机制的主要组成函数的算法和软件实现进行了讨论。 (5) 提出了完整的绿色产品可拆卸性设计方法。论文基于前面的系统建模研究,以具有强的实际应用和软件开发能力为目标,论文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可拆卸性设计方法,包括基于工程语义的拆卸顺序规划、基于装配约束的方向推理和基于实验数据的可拆卸性评价算法,以及基于图表反馈的可拆卸性再设计方法。 (6) 开发了绿色产品集成化开发系统软件。论文按集成化开发思想,基于UG平台二次开发了绿色产品集成化开发系统软件;并就系统结构、软件开发中的关键技术作了着重讨论;最后还以空调器为例,对该软件、以及论文所提出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应用验证。

参考文献:

[1]. 机电产品绿色设计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D]. 李方义. 清华大学. 2002

[2]. 机电产品绿色模块划分方法研究与应用[D]. 陈小斌. 浙江大学. 2012

[3]. 复杂机电产品模块化设计若干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D]. 谌炎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3

[4]. 绿色模块化设计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 唐涛. 合肥工业大学. 2004

[5]. 基于TRIZ的绿色产品创新设计研究[D]. 唐雅莉. 陕西科技大学. 2017

[6]. 面向机电产品方案设计的生命周期评价关键技术研究[D]. 王晓伟. 山东大学. 2011

[7]. 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大规模定制过程模型及优化决策方法研究[D]. 马家齐. 重庆大学. 2009

[8]. 制造业绿色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结构模型与测度研究[D]. 温馨. 沈阳工业大学. 2006

[9]. 机电产品全生命周期环境管理体系及关键技术研究[D]. 万举勇. 合肥工业大学. 2005

[10]. 绿色机电产品集成化开发系统建模技术与应用研究[D]. 江吉彬. 合肥工业大学. 2003

标签:;  ;  ;  ;  ;  ;  ;  ;  ;  ;  ;  

机电产品绿色设计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