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策略思考论文

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策略思考论文

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策略思考

宋若琳

(陕西体育博物馆,陕西 西安 710065)

【摘要】 博物馆是人类文明传承与发扬的主要场所,是主要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其职能在于为社会大众提供服务、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传播科学知识与历史文化、开展爱国主义及社会主义教育、增强社会大众整体科学文化水平等,是其他任何一种教育方式难以代替的。在信息时代,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加快博物馆数字化建设进程,以此来更好地满足社会大众日益增长的科学知识与历史文化的需求。鉴于此,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经验,对如何加快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提出了自己的几点拙见,仅供参考。

【关键词】 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必要性

为贯彻执行党十九大精神,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精神与治国新政,基于总书记提出的“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的要求[1]。同时,根据中央关于积极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大决策,基于《文化部“十三五”时期公共数字文化建设规划》和国家文物局《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规定,坚持便利性、均等性、基本性与公益性的原则,借助于现代化新型技术,以重点公共数字文化惠民工程为切入点,通过积极构建数字博物馆,全方位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的网络化、信息化,以此来切实迎合广大人民群众迅速增长的数字文化需要。

一、博物馆数字化概述

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也就是借助大数据技术和网络技术等相关技术,采用数字化的形式在网络平台中展现实体化的博物馆功能。在具体实施时首先需要以博物馆收藏资源的实际特征为基础,将博物馆的内部信息网络构建起来,建立馆藏资源的分析、存储、处理和传播平台,借助网络及时传播和共享数字化博物馆的信息,以充分整合相关的信息和资源。数字化有着丰富的内涵,而不是单纯的网上主页,博物馆数字化建设象征着职能展示更多样化、信息传递更系统化、信息提供更智能化以及交互功能更强大。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是一种以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为载体,借助互联网传播的一种先进的展示模式,以实体博物馆的基本职能为基础,而又具备实体博物馆不能代替的优势。

二、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必要性

(一)传统博物馆展示的弊端

对于传统博物馆而言,收藏与展览藏品是其主要职能,并对保管与展示的环境、场所、设备等方面具有特殊的要求,需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与财力。例如,藏品鉴定资料、图像资料、文物介绍等一系列信息资料均需人工操作,这一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博物馆重要资料的共享;由于一系列客观因素的影响,博物馆藏品无法展出,这无疑隔断了研究人员同社会大众之间的关联;博物馆场所较为固定且展出方式较为落后,对社会大众的吸引力较小,这样藏品文化传承的作用则被限制;因材料、工艺、空间的制约,传统展览无法达到时效性的要求,且展后修补、升级难度较大。

(二)数字化建设优势

由于传统博物馆展示存在各种局限性,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提上了日程,其显著特征在于能够将信息以图像、符号、文字等形式复制、描述、记录、加工在数字载体上,采用三维空间、超文本链接、虚拟现实、声音、图像等方式进行形象生动的表现,这一技术是传统博物馆无法达到的,有效弥补了其环境、空间等方面的缺陷。同时,数字化博物馆展陈方式更独特,采用VR、AR、智能导览、3D 虚拟漫游等技术重新塑造了博物馆观展模式,给参观者一种人性化、智能化、生动形象地体验,使文物真正活了起来。另外,数字化博物馆还拥有高效率管理系统及信息量大的数据库,能够进一步简化管理工作流程,自动筛选分析博物馆参观人员观展情况,这一做法不仅可节省大量人力成本,而且能够为博物馆管理人员提供更准确、更直观的数据,以此来基于参观者的行为习惯及兴趣爱好来合理调整博物馆的展陈内容,促使博物馆能够真正发挥“展现经典、发扬文明”的职能。

生命体征(体温、心率、呼吸、血压)及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实验室相关的异转率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三、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策略

为了能够引导参观者更好地对藏品的相关信息予以了解,博物馆应积极研发多媒体导览系统,这样,参观者便可利用触摸屏检索出自己想要了解、且感兴趣的相关藏品。多媒体触摸屏系统的运用,为参观者提供了更便捷、更简单的信息查询方式,参观者可通过查询了解到博物馆设置、博物馆陈列展览具体内容等一系列的信息,从而制定出合理的参观路线。对于博物馆工作而言,陈列展览是主要工作。传统理论中,陈列则是在一定空间中,以文物标本为基础配以相关的辅助展品,基于艺术形式、序列与主题进行巧妙结合的进行文化科学知识传播、直观教育及审美鉴赏的展品群体。在信息化时代下,这一传统的战略形式已经难以满足新时代参观者的审美需求。构建数字化博物馆,应积极创新陈列展览的模式,善于借助多媒体技术。例如,可采用三维立体动态技术来展示相关影像资料,这一技术可构建出立体感强、视觉冲击强烈的影视画面。通过这一技术的运用,参观者可充分了解到相关考古信息,并透过电脑屏幕,从藏品的视频资料库中抽取相关信息,根据个人爱好点拨感兴趣的视频内容。这一系列的数字化服务更有利于陈列宣教工作的开展,越来越多的参观者借助高科技技术切身感受到藏品独有的魅力,同时,相比于传统的战略方式更加立体、覆盖面更广,博物馆藏品与参观者之间的距离更近,也促使其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藏品知识,更好地宣传与传播藏品文化。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博物馆的陈列展览

现阶段,我国博物馆数字化建设虽然正处于建设初期阶段,但是发展空间大[2]。博物馆数字化建设不仅可有效提高博物馆管理的质量与效率,而且还可增强博物馆的吸引力与趣味性,社会宣教职能更加明显。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应立足于参观者的需求,借助现代化先进技术,探索出一条特色的发展道路。

博物馆藏品陈列因资金、展室等客观条件的制约,真正展览的藏品较少,大多数藏品只得保存在库房中。所以,博物馆藏品陈列数字化建设应借助多媒体技术在网络上虚拟陈列藏品数据库中的藏品,将三维空间声音与图像巧妙地融合起来,从而有效弥补藏品实体陈列受各种因素的现实而无法展览的现状。

(二)利用数字化技术建设网络虚拟数字博物馆

在对参加留学生汉语教学实践的二年级学生的实践过程的观察中,笔者发现,学徒观察对实践学生造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课堂的管理与师生关系方面。在实习教师成长的过程中,他们所观察到的传统课堂,教师对学生的管理是课堂中规范的制定与执行、师生之间的对抗与服从、营造课堂环境。

传统意义上的博物馆是向参观者展示真实、的的确确存在的展品,促使参观者能够切身体会到藏品工艺及历史文化,这便是实体博物馆存在的优势之一。然而,实体博物馆往往由于空间与时间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对开闭馆的时间要求较为严格,参观者难以随时随地进行参观[3]。同时,由于空间因素的制约,展品无法一一展出,参观者难以到现场开展实地参观等,这些便是传统博物馆所存在的缺陷。然而,借助数字化技术便能够有效弥补这些缺陷,突破空间与时间的限制,参观者能够“适时实地”进行参观。数字化博物馆则利用数字技术,将藏品的相关影响资料及数据上传到网络上,完整地、全方位地展示出实体博物馆中的展品,参观者能够置身于网络虚拟空间中随心所欲地观赏,对每一件展览品的历史文化及背后故事进行全面了解,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利用互联网和VR技术建设移动数字博物馆

我们正处于互联网+的时代,信息通讯及互联网技术已经日益普及,人们可借助各职能设备(手机)对相关休闲娱乐及新闻信息进行随时浏览,智能化使得我们的学习、生活与工作更加便捷,是现代社会每一个人必须具备的社交化工具。在互联网和VR技术日益成熟及普及的今天,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已成为必然趋势,创设基于移动终端的人机交互体系的数字化博物馆是重点思考的问题。移动数字博物馆则是借助信息通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将互联网虚拟博物馆置入到移动终端与VR设备中,构建一个能够移动的博物馆。互联网日益普及,大多数地区已经实现了WIFI免费覆盖,再加上智能手机的广泛推广运用,为移动博物馆的建设创设了优质的条件。在移动数字博物馆中,参观者可基于自己的喜好点击查看有关的文化背景及历史知识,还可积极参与到互动知识问答活动中,吸引力较大,使日常没有机会或时间走进博物馆的群众动一动手指便能够切身体会到历史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融合,拉近了群众与历史之间的距离,真正达到互动分享体验。

四、结语

总之,博物馆属于是综合性展馆,不仅是我国文化遗产传播的有效途径,而且还具有传承与发扬历史文化教育职能的作用,因此,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对于博物馆未来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十分庞大、繁杂的工程,我们在加快博物馆数字化建设进度的同时,还应保证博物馆能够可持续、健康地发展。

恶性肿瘤已成为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目前在我国,晚期肿瘤患者的照护任务多由其家属承担,已有研究报道,照顾者的社会心理疾病发生率等于或大于肿瘤患者[1]。本研究主要通过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2]、焦虑自评量表(SAS)[2]和贝克抑郁自评量表(BDI)[2]对晚期肿瘤患者与照顾者心理健康状况的现状进行评价,同时描述两者的相关性。探讨影响晚期肿瘤患者及照顾者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因素,为制定心理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王彩霞.当前数字化博物馆建设的实践思考[J].丝绸之路,2016(24):63-64.

[2]武昭晖.物联网技术在数字化博物馆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地球学报,2017,38(2):293-298.

[3]冯乃恩.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理念与实践综述——以数字故宫社区为例[J].故宫博物院院刊,2017(1):108-123.

【中图分类号】 G260

【文献标识码】 A

作者简介: 宋若琳(1987-),女,陕西宝鸡人,研究生,文博助理馆员,研究方向:中国体育历史、博物馆教育和博物馆发展。

标签:;  ;  ;  ;  ;  

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策略思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