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对颅脑损伤躁动患者的应用价值分析论文_陈姣枝

陈姣枝

河南省三门峡市中心医院 472000

【摘要】目的:分析颅脑损伤躁动患者应用集束化护理的价值。方法:选择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2月~2015年8月收治的颅脑损伤躁动患者106例,随机分为集束化组和常规组,每组53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集束化组患者给予集束化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两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应用集束化护理后,集束化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率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躁动患者护理中,通过集束化护理的应用,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颅脑损伤;躁动

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外科常见病,患者发病后,常见表现为躁动,增加护理人员工作的难度,如护理不当,极易引发护理不良事件,不利于患者的治疗。集束化护理中是一种护理干预集合,目的在于降低难以避免的风险对患者病情的影响,提升护理效果,促进患者康复。本院以收治的颅脑损伤躁动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集束化护理,取得较为满意效果,现将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2月~2015年8月收治的颅脑损伤躁动患者106例,男56例,女50例;年龄23~81岁,平均(56.9±4.6)岁;GCS评分5~12分,平均(7.1±0.3)分;脑挫伤3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4例,脑干损伤27例,其他商6例。纳入标准:(1)经颅脑CT检查确诊;(2)躁动症状出现在住院期间,躁动持续大鱼4h;(3)排除胸膜器官严重联合损伤患者,全身性严重疾病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集束化组和常规组,每组53例,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护理人员交接班时,重点注意躁动患者,在患者床头进行交接班,患者躁动发作时,护理人员及时给予患者相应的处理方式,在病区内部布置安全防护措施,必要时,保护性约束患者,保证病房内环境舒适。

集束化组患者应用集束化护理,措施如下:(1)评估患者:对患者的意识状态进行动态的观察,对引起躁动的原因进行全面的评估;(2)约束性保护:给予患者约束性保护,依据患者躁动分级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患者留置胃管时,保护性约束患者的胸部及四肢,患者留置导尿管时,对患者的四肢进行约束,或者是双上肢,为了避免患者抓伤皮肤,将棉质手套戴在患者手上,患者躁动发作时,避免强行约束,依据引起患者躁动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去除原因,减少躁动发生率,患者躁动严重时,给予患者镇静剂,保护患者,约束前,将约束的必要性告诉给患者及家属,取得患者及家属的支持,约束带布置后,每班进行2次观察松紧度,并观察约束部位的皮肤状况[1];(3)输液管理:采用静脉留置针的方式给予患者静脉输液,留置针用敷贴固定后,还应再利用宽绷带固定一次,避免患者躁动时拔出;(4)管道护理:妥善固定各种管道,保证管道的固定稳定性,预防管道堵塞,每班定期检查管道情况,出现问题时,及时更换;(5)心理护理:对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护理需求进行评估,给予患者个性化的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同时,给患者家属心理护理,引导患者家属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支持,提高患者治疗的信心[2]。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包含非常满意、基本满意及不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分析,数(n)和率(%)表示计数资料,利用 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经过集束化护理的应用,集束化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满意率比较

经过集束化护理的应用,集束化组53例患者中,对护理非常满意39例,基本满意12例,不满意2例,总满意51例,满意率96.2%;常规组53例患者中,对护理非常满意31例,基本满意13例,不满意9例,总满意44例,满意率83.0%。集束化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满意率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躁动症状为颅脑损伤患者常见症状,且伴有意识障碍,主要原因可能与患者失血、呼吸道通畅性比较差、环境等因素相关[3]。患者躁动症状发作期间,比较容易出现管道滑脱、坠床、皮肤损伤等不良事件,不利于患者的康复。集束化护理中,在床边管理引入循证文化,通过询证管理,提升床边管理及护理的针对性。集束化护理集合了多种护理干预措施,以捆绑的方式同时完成,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以预防性的措施护理颅脑损伤躁动患者,依据患者躁动分级,给予患者有针对性的保护性约束,预防患者躁动期间出现不良事件[4]。此外,在护理期间给予患者及家属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及专科护理,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综上所述,颅脑损伤躁动患者临床护理中,通过集束化护理的应用,可降低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病情,促进患者恢复,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周宏玉,尹瑞娟,王小焕等.颅脑损伤患者躁动原因分析与护理进展[J].上海护理,2016,16(02):61-64.

[2]田亚敏,谷欣.急诊流程化处理对控制颅脑损伤患者躁动的影响分析[J].黑龙江医学,2015,39(04):373-375.

[3]赵青荣,魏红,张彬等.集束化护理干预对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感染的影响[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5,18(06):1017-1019.

[4]熊雪华.循证护理在颅脑损伤躁动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1,16(05):314-315.

论文作者:陈姣枝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9

标签:;  ;  ;  ;  ;  ;  ;  ;  

集束化护理对颅脑损伤躁动患者的应用价值分析论文_陈姣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