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分级养老服务体系研究论文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分级养老服务体系研究论文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分级养老服务体系研究

黄平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9)

【摘 要】 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加快,当前如何养老已经成为亟需解决的社会化难题。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兴起与发展,为我国探索新的养老服务体系提供了技术支撑。论文分析了目前我国养老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并从物联网技术支持的角度提出了建设分级养老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 物联网;养老服务;体系

1 引言

截至2018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4949万人,占总人口的17.9%。老龄化已达到较为严重的程度,且呈高龄化、空巢化趋势发展。2019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中强调要“促进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硬件等产品在养老服务领域深度应用”。物联网技术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以及传统电子信息网络等相关信息平台的有效载体,能够实现信息之间的交互作用。因此,积极探索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分级养老服务体系,既是提高养老服务效率、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要举措,也是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个人、家庭、社区、机构与健康养老资源的有效对接和优化配置、培育养老服务业新模式的重要路径[1]

式中:Green、NIR(near infrared)、MIR(middle infrared)分别为绿波段、近红外波段、短波红外波段,在Landsat 8 OLI数据中,对应的波段数分别为第3、5和6波段像元的灰度值。

2 研究现状

国外对信息技术与养老服务结合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国内学者相关研究起步较晚,2014年才有学者开始结合物联网研究信息化养老,2016年后研究开始涉及智慧养老体系,但研究数量仍较少,且多集中在必要性与理论设想方面[2]。对于利用物联网技术提升养老服务,于潇提出以智能设备为基础设施,以老年人服务需求信息为要素,以线下服务圈为支撑,共同构成一个闭合的供给与需求链。丁宏建议以弱势老年群体为重点,建立省级大数据平台,逐步实现江苏“互联网+养老”服务全覆盖。目前,对于利用物联网技术优化分级养老服务体系较少有学者涉猎。学界已有学者提出“分级养老”的概念,“根据老年人健康状况、自助能力、经济条件等因素,充分考虑老年群体的异质性,有针对性地满足老人的养老需求”。还有学者开始考虑分级视角下我国机构养老的资源配置。但因社会养老服务在我国开展的时间不长,在此视角下的社区养老及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构建研究不多。

3 目前我国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

3.1 缺乏对老龄群体养老需求层次的划分

从我国当前国情来看,完全自理的老人,以居家养老为主,社区养老为辅;半自理老人,以社区养老为主,居家养老为辅;不能自理的也即失能老人,以长期照护服务机构养老为主,居家养老为辅。既要照顾全体,又要重点保障失能老人,这让原有的养老体系无法适应和满足海量增长的社会养老需求。因此,建立以健康管理为基础,实现养老群体分级服务管理,建立以居家社区养老为主体,居家养老为主,社区养老为辅,社会机构长照养老服务为重点的分级养老体系成为必然选择。

3.2 养老服务相关配套及衔接不完善

目前,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相应的配套支持体系不完善、服务平台功能欠缺、设施网点数量少、服务能力不强。社区和居家养老满足日常护理、日间照料、生活服务等需求,但在数量上还有很大的缺口。机构养老的问题主要是设施资源不足、布局不合理。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公办、民办之间发展不平衡,养老床位资源分配不平衡。由于分级制度的缺失,在原本床位紧张的情况下,资源分配失衡,造成大量失能老人的养老需求得不到满足。这需要国土、规划等部门会同民政部门根据本地老年人口数量和分布情况,在编制城乡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时,统筹规划养老服务设施布点和建设。养老服务供应方的建设需要政府统筹规划和政策配套支持。

Andrade课题组[32]利用新合成的杯[4]吡咯分子构建出测尿肌酐的新型电位传感器。杯[4]吡咯分子可以与尿肌酐形成主客体识别结合,将受体肌酐夹入其腔内,增强对肌酐阳离子的识别。通过对50份实际尿样检测表明,该传感平台表现出的高灵敏度与高选择性。Xu小组[33]则利用硼酸与唾液酸发生的可逆共价硼酸—二醇的结合,发展了一种用聚苯胺硼酸检测唾液酸(SA)的电位方法。

3.3 资金来源单一,社会资本参与率低

养老服务的分级是基于老人的养老需求划分的,如何对老人的生理状况和养老需求等进行分级就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分级管理评价体系可以引进典型国家比较成熟的评估工具,对老年人口的身体康状况、生活自理能力准确评定,进而对老人进行分类。同时,充分利用大数据的优势,建立老人电子数据库,依据FIM量表对老人进行动态测量。

3.4 养老服务队伍建设滞后,专业化程度亟待提高

要实现有限养老资源的合理配置,有针对性地建设养老设施,必须依据一定标准,先对老人及养老机构进行分类分级,使各类老人得到相应层次的养老服务。这一方面是对老人进行分类,另一方面,是对养老服务进行分级。相对应的,将老人按实际情况分为完全自理、半自理老人、不能自理老人。以此为依据,合理规划老人的养老场所和养老模式,提供有针对性的、科学合理的服务。

4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分级养老体系的建设意见

4.1 有效可行的分级养老体系是实现养老服务分级管理的基础

目前,中国需要1000万左右的养老服务人员,但现在全国所有养老机构从业人员为22万,其中,符合资格的仅有2万,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缺口大,整体素质偏低。

社区养老服务等多种养老模式大部分费用由政府提供,目前,财政补助主要流向养老机构。但按照国家未来养老的“9073”格局,社区和居家养老为绝大多数的老年人提供服务,理应得到财政重点扶持。同时,对老年人的补助应逐渐过渡至以需方补贴为主,补贴方式需慎重选择。利用物联网技术采集数据,对老人进行身体条件评估和经济条件评估后分类,补贴标准分级,建立和优化分配体系,实现既能帮贫扶弱,又能有效鼓励引导社会资源投入急需的养老资源建设上。

4.2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建立分级养老体系提供了技术基础

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信息采集和分级管理带来极大便捷,目前,物联网智能设备主要包括移动终端、手环、血压计、血糖仪、体脂监测、血氧仪、智能床垫、智能音箱、健康一体机等[3]。外界通过物联网设备收集各类信息,将信息提供给智慧养老云平台,云平台收集、加工、存储信息。但全面健康数据管理体系的建立需要政府、社区、企业及用户多主体通力合作,从产品到应用全面打通才能有效运行,必须建立自上而下的统一合作机制才能快速完成数据基础准备。可以通过政府主导建立基于物联网技术,把可穿戴设备、现代自动体检设备、社区医疗服务整合为一套有机的数据信息系统,建立老人健康档案和健康数据管理体系,为打造医养结合居家养老服务和分级分类管理服务提供技术基础和可能。

阴茎癌是一种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危险因素主要有包皮垢长期刺激、包茎或包皮过长及不良卫生习惯等。60岁以上的老年人由于行动不便,卫生习惯差,不仅发病率较高且术后复发和转移率也较高。加之其发病部位敏感隐匿,在术后复查中患者多有禁忌证,导致其能够适用的有效检查手段较少。

4.3 优先发展社区居家养老,引导企业重点投资建设长期照护服务机构

通过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政策鼓励,引导健康老人群体居家养老意愿,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健康养老服务产业,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及产品,利用物流快递产业的社会全面覆盖优势条件,解决日常生活需求,为居家养老提供物质保障和服务保障。

竹子一词道了英国就成为简单的代号,英国的气候条件是不适合竹子的生长的,因此该物种在英国几乎见不到。英国人对其概念仅仅只停留在对其称呼的界定上,“bamboo”是现在竹子的通用词语,这还是在英语成为通用语言后衍生出来的简单用语。原来英国对竹子的详细描述主要用“I like mushroom”来形容,只是表达他们对竹子的喜爱之情,并没有对竹子一词做出形象生动的比喻。当然这与国家之间不同的地理环境有着很大关系,没有对事物进行直接观察和感受,是无法做出对词汇相应的美化工作的[1]。

同时,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养老服务机构投资初期会面临很多风险,短时间内形成盈利态势很难成功。政府可以建立为投资企业降低风险的规划合作,以降低财政压力与民间资本的投资风险。同时,通过政府补贴和政策支持,引导社会养老服务主体重点投资长期照顾老人的养老服务机构,全面保障失能老人养老需求。建立完善的标准与养老信息系统,拓宽产品类型与服务项目,壮大服务队伍,满足日益多元化的养老需求,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4.4 加强老年人力资源开发

养老服务业是劳动密集型服务产业,能否建立业务精、素质好、热情为老年人服务的居家养老服务人力资源队伍,是居家养老服务事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许多刚退休的老人身体状况较好,完全可以从事养老服务业中的工作,因此,政府可以鼓励各地制定老年人才开发利用专项规划。另外,我国已进入少子化社会阶段,大量年轻人因抚养顾虑而晚生孩子或者不敢生二胎,通过政策补贴鼓励退休老人积极参与孩子的照顾抚养,有利于解决年轻父母后顾之忧,也有利于我国的人口结构的优化。

【参考文献】

【1】关宏.基于物联网架构的智慧养老问题研究[J].知识经济,2019(11):8.

【2】王晓慧,向运华.智慧养老发展实践与反思[J].广西社会科学,2019(07):81-88.

【3】何圆圆.我国智慧养老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9.

Research on the Graded Old-Age Service System Based on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HUANG Ping
(Suzhou Institute of Trade&Commerce,Suzhou 215009,China)

【Abstract】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aging trend in China,how to provide for the old-age has become an urgent social problem.The rise and development of inter net of things,big data and other technologies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for China to explore a new old-age service system.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old-age service in China,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building a graded old-age servi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 net of things technical support.

【Keywords】 inter net of things;old-age service;system

【中图分类号】 D669.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9)10-0182-02

【作者简介】 黄平(1979-),女,安徽五河人,讲师,从事旅游教育与公共服务研究。

标签:;  ;  ;  ;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分级养老服务体系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