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产品目标价格补贴政策绩效分析与对策研究论文

我国农产品目标价格补贴政策绩效分析与对策研究论文

我国农产品目标价格补贴政策绩效分析与对策研究

刘 杰 沂水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服务中心王仕忠 山东女子学院

摘要: 我国政府通过实行农产品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在提高转移效率、避免价格扭曲、调整结构与质量上初见成效,但也面临很多困难,亟需完善相关配套措施,才能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产品供需平衡,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 农产品;目标价格补贴;供需平衡;产品质量

我国通过把农产品目标价格补贴作为一项市场化保护性政策,在深化农业改革,实现供需平衡,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等取得很大绩效,但也面临很多困难需加以改革完善。

准确把握经济违法行为和经济犯罪之间的界限是限定经济犯罪圈的关键。前文提及的判断社会危害性是否达到入罪程度的逆向推定标准是:某类行为入罪符合刑罚与国家经济管理之目的,并且从社会一般人的观点来看,并不因此侵犯行为人之人权。此时,便可以逆向推定该类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已达到了入罪的程度。简言之,在进行入罪化考量时,以保障人权为下限,并综合考虑刑罚性质和经济管理目的。具体而言:

一、实行政策取得的绩效

(一)有利于提高农产品转移效率

过去实行农产品最低收购价格政策的主要在于农产品流通环节。2014 年开始,政府按照“市场定价、价补分离”原则,推动了新一轮农产品价格改革。地方政府依据各种农业因素确定目标价格,改革农产品最低收购价格制度,避免流通环节对价格补贴的占用,农产品转移效率大为提高。

(二)有利于避免农产品价格扭曲

过去我国政府实行了多年的最低价格收购制度和临时收储制度,在“政策市”的兜底下,“市场市”无法发挥价格的形成作用,导致农产品价格在市场竞争中发生扭曲,国内部分农产品价格偏高,缺少国际市场竞争力。特定农产品的“黄箱”政策容易导致农产品发生不同程度的价格扭曲,不利于国际市场公平竞争。而面对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的现实情况,政府又不得不扶持,所以补贴政策不得不转向“绿箱”政策补贴。政府通过农产品目标价格补贴政策主要为了建立多元化、多渠道流通的农产品市场,由市场决定农产品价格,促进农产品种植、加工企业根据市场供求调整经营,既保障农民利益,又能逐步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首先,隐意是说话者向听话者表达真实意图的反映。在语言交际中,意图交流顺应说话者和听话者的心理需求。说话者应愿意并期待听话者可以关注到当前场合中所说的话语并获知该话语传递的交际意图。[11]以话语(1)为例,假设同学们打算去爬泰山,小王为了便于安排行程,在给泰山的朋友打了电话之后,对大家说:

(三)有利于调整农产品结构和质量

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以血糖升高为主要特点,据一项报道显示,目前全球约有4亿人患有糖尿病,而我国糖尿病患者居于世界之首[1] 。2型糖尿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而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老年2型糖尿病的患者数较以往明显增多,需要积极治疗[2] 。近年来笔者将护理干预应用于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之中,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二、政策实行中面临的困难

(一)技术性困难

一是如何确定农产品目标价格和市场价格,由于我国农产品给给领域广阔,地区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很难制定全国统一的农产品目标价格。这就面临如何保证各地农产品目标价格准确公平,如何防止利用目标价和市场价差骗取补贴等难题。二是农产品补贴如何达到有效性与保护农民收益之间的平衡,找到农产品目标价格补贴的合理方式,成为农产品目标价格补贴政策能否切实可行的难题。三是农产品目标价格补贴面临发放时间、发放途径的难题。当前我国收购农产品的市场主体既有国营企业,也有民营企业,还有众多的个体工商业户,对这些繁荣农产品市场的主体很难去认证,如何防范这些市场主体利用市场差价骗取价格补贴成为难题。为此,政府还需要出台一些列的配套措施加以规范防范。

(二)风险控制困难

我们再看40周,孕妈妈平均增重约为12500克,其中7300克是必需要增加的,由此我们可以说孕妈妈整个孕期体重增加应该不少于7500克,只有一种情况可以例外,就是孕期孕妈妈有大量的体力劳动和消耗,否则体重增加不应该低于7500克。

(三)实现价格双重目标困难

掌握准确的农产品基础数据是推行农产品目标价格补贴政策的基础工作,各地农业部门应尽快建立各种农产品的基础数据统计体系。一要完善以农户、农业企业为单位的土地资源数据和农产品种植面积数据,为建立数据库打下基础。二要通过各地农业部门和市场主体,即时收集农产品市场价格,建立农产品价格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服务农民生产和市场交易。三要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高科技信息技术,加强对农产品市场价格进行动态科学分析与预测,精准服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导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市场等环节,保障农产品市场供需平衡。

实行农产品目标补贴政策就是用“市场市”取代“政策市”、取代原来的农产品最低收购价格制度,在这个代替过程中,市场上农产品的价格就会经常出现波动,甚至成为新常态,甚至可能会伤害到农产品市场的健康发展[1]。由于农产品实际价格交给市场决定,一些市场主体就会利用市场之间的差价出现投机行为,为了骗取补贴或赚取大额利润,打破市场供给平衡,甚至带来一些农产品的供应紧张。在“市场市”中,政府职能转变为服务市场,调控干预市场少,对一些尚未建立储备的农产品,就会加大市场风险,不利于保持市场供求平衡和价格稳定。为此政府还应建立应急处理机制、预防市场失控,农产品供应紧张,影响农民收入和城乡居民生活等,从而保障目标价格补贴政策能够实施。

(四)科技创新投入困难

农产品价格调控机制属于开放的复杂经济系统,需要建立相应的保障体系,以一要采取有效措施应政策实施后可能出现的农产品滞销带来的价格大幅下滑风险,保护好农民利益。二要逐完善国家储备调控制度,保障小麦、大豆等主粮农产品的日常供给,维护市场稳定。

三、完善农产品目标价格补贴政策的举措

(一)建立农产品基础数据库

农产品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直接社会稳定和发展。在“市场市”取代“政策市”过程中,政府为了实现农产品价格稳定与保护农民利益两个目标,财政遇到的难题就会被放大。如果片面追求农产品市场价格稳定,短期内财政支出可能不会加大,但不会增加农民收入,生产积极性就会受到影响,甚至出现农民弃田务工的现象,国内农产品供应就会紧张,短期内可以依赖进口。如果国际农产品市场出现供给紧张,价格上升,国内产量短时间内又跟不上,进口农产品的成本自然就会加大,同样也会给财政支出带来困难。

我国政府通过实行临时收储制度和最低价格收购制度,在增加玉米等部分农产品的产量,曾造成大豆等农产品市场供求失衡。随着中央财政用于农产品最低价格收购政策的支出逐年上升,最低收购价格须以年均6%的增长才能实现平衡,这将给国家财政增加巨额负担。为此,我国政府先是按照“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原则,首先在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试点,把原来的玉米临时收储制度调节成“市场化收购”+“补贴”的政策,实行玉米价格由市场形成。根据市场反映供需情况,调节农产品供需之间的平衡,从而深化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调整,实现为城县居民生活提供保障有效的农产品供给。

(二)建立完善的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障体系

新农业科技创新已成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关键,也是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最有效方式。农产品目标价格补贴如果以生产成本为基础实行,农业科技创新既会减少投入成本,价格补贴也不会增加,但农民收入却得不到提高。为此,地方政府为避免按成本补贴出现无法实现增收的困境,往往不愿进行科技创新投入[2]。在地方财政无需支付的情况下,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就得不到相应的增加,这势必影响我国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和农产品品种的改善,直接影响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和农产品的生产潜力和国际市场竞争力。

(三)建立国家储备调控和农产品期货+保险市场等保障体系

农产品价格调控机制是开放复杂的经济系统,完善国家储备调控制度,保障小麦、大豆等主粮的日常供给,通过储备调控作用,保证城乡居民生活的刚需和社会稳定。积极拓展产业链期货品种,为农民和涉农企业提供应对风险工具。推出以农产品期货价格和波动指数为基础的保险产品,丰富农产品目标价格体系,保护市场稳健发展。通过“期货+保险”服务“三农”新模式,为有效防范市场风险。

(四)推行PPP 等模式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随着国家《关于推进农业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的出台,探索低成本融资、产业基金、PPP 和股权众筹等模式[3],鼓励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向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仓储、经营等方面倾斜,有利于帮助农产品价格补贴政策实现从数量增长为主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田聪颖,肖海峰.农产品目标价格补贴政策的国际比较与启示[J].经济纵横,2016(1):123-128.

[2]汪希成,秦彦腾.农产品目标价格补贴制度研究的理论困境——基于农产品目标价格补贴制度研究进展[J].农村经济,2016(2):14-19.

[3]王仕忠.加大科技投入促进特色农业小镇持续发展[J].中国行政管理,2018(9):159.

中图分类号: F302

文献识别码: A

文章编号: 1001-828X(2019)024-0134-02

作者简介:

刘 杰(1964-),男,汉族,山东沂水县人,主要从事农村社会保险与农产品价格研究。

王仕忠(1970-),男,汉族,山东沂水县人,山东女子学院副教授,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区域经济与发展研究。

标签:;  ;  ;  ;  ;  ;  

我国农产品目标价格补贴政策绩效分析与对策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