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麻黄汤在治疗小儿变应性鼻炎中的可行性研究论文_周伟芳

周伟芳

(五华县中医医院 5144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加味麻黄汤治疗小儿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及应用安全性。方法:于2013 年3 月-2014 年5 月来我院就诊的79 例小儿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 例,服用加味麻黄汤,每日一剂;对照组39 例,马来酸氯苯那敏口服, 局部使用麻黄素滴鼻。两组患者共治疗4 周,观察各自治疗效果、出现不良反应,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小儿变应性鼻炎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76.9%(P <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1 例,发生率2.5%,低于对照组的发生率25.6%(P < 0.05)。结论:加味麻黄汤在治疗小儿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西药治疗方案,且用药安全性较高,在临床治疗中有较高应用价值。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加味麻黄汤;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7-0148-02

变应性鼻炎即为过敏性鼻炎,属于变态反应性鼻炎,在中医理论中属于“鼻鼽”的范畴[1]。该疾病常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特点,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治疗的西药大部分只能起到缓解作用,并不能根治,且对小儿易造成较大损伤。而治疗“鼻鼽”的中药的效果更明显。本研究即通过研究加味麻黄汤在小儿变应性鼻炎患者中的应用,分析其应用于小儿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为2013 年3 月-2014 年5 月来我院就诊的小儿变应性鼻炎79 例。本次选择患者的标准如下:(1)患者符合《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的诊断标准。(2)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有鼻塞、鼻痒、流涕、持续性喷嚏等,可伴随失嗅、咽喉肿痛、眼痒等。(3)患者年龄适中,治疗能持续进行,且依从性良好。(4)患者无并发哮喘、鼻息肉、严重心、肝、肾等疾病。观察组40 例,女17 例,男23 例,年龄在4-13 岁,平均8.8±3.4 岁;对照组39 例,女16 例,男23 例,年龄在4-15 岁,平均年龄8.9±3.7 岁。比较两组的年龄分布、病程长短等一般状况分析,不存在显著差异(p > 0.05)。

1.2 方法

观察组加味麻黄汤药方及给药方法[2]:麻黄4g、甘草10g、杏仁8g、桂枝8g、蒲公英30g、紫荆皮10g、猫爪草10g。每日一剂煎服,以4 周为一疗程。

对照组马来酸氯苯那敏( 浙江瑞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H33020466)服用法:1 片/ 次,每日3 次。外用滴鼻液为:0.5%麻黄素8ml(长春迪瑞制药有限公司,H22024678)、可的松、苯海拉明针各5ml 滴鼻液,每次2 ~ 3 滴,共3 次/ 日,以4 周为一疗程。

1.3 观察指标

疗效标准:(1)显效:临床相关的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鼻黏膜损伤恢复,且在3 个月以上未复发。(2)有效:临床相关的症状及体征减轻明显且发作次数明显减少,鼻塞、鼻痒减轻可以忍受,流涕不明显。(3)无效:鼻塞明显,需口辅助呼吸或鼻痒症状明显,有蚁行感难以忍受,黏膜损伤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好转。以显效及有效的总患者数作为治疗总有效率的统计指标。统计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副反应。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 进行统计分析。其中,对结果使用频数以及百分比进行统计学的描述,进行秩和检验。当p < 0.05 时,两组之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结果

治疗4 周后观察组总的有效例数为38 例, 是本组总数的95.0%。而对照组治疗后的有效例数为30 例,占本组总数的76.9%,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明显(P < 0.05)。

2.2 两组患者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结果

患者在治疗时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副反应,其中,观察组出现副反应总数为1 例(2.5%),对照组出现副反应总数为10 例(25.6%),两组之间差异明显(P < 0.05)。

3 讨论

变应性鼻炎除可造成较严重的鼻部症状之外,也可以并发鼻窦炎、中耳炎、结膜炎等,若不及时治疗是造成小儿迁延为慢性疾病的重要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3]。中医理论认为小儿具有“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特点,易致外邪入侵、入里化热,因此小儿的变应性鼻炎症状常为寒热夹杂、虚实并见。其病理机制如下[4]:变应原作用于特应性机体后,机体产生了特异的免疫球蛋白E( 即IgE), 机体处于致敏状态。当其再次接触相同的变应原时, 抗原抗体结合, 介质细胞的颗粒释放出大量的生物活性介质例如组胺、白三烯、细胞趋化因子、前列腺素等。鼻粘膜组织的容量血管出现扩张,血管的通透性增高、局部出现腺体分泌亢进、嗜酸细胞浸润、感觉末梢刺激明显。从宏观上表现出黏膜的苍白、水肿、鼻塞、流涕、喷嚏等症状。

目前早西医治疗方面,针对此病无特效的疗法, 临床中多采取避免接触致敏源或降低机体敏感性,对症治疗等措施, 但从远期疗效来看,其效果并不理想,控制复发较差。在中医理论中,本病属于“ 鼻鼽” 或“ 鼻嚏”的 范畴, 机制多为肺、肾、脾三脏器的功能失调, 致气虚不能御外, 感风寒外邪, 致异气侵袭鼻窍而致病。该病为标实本虚之证, 本为肺、脾、肾,气( 阳) 虚;标为风寒、异气为诱因, 肾阳乃诸阳之本, 具暖脾升益、输布得力、温肺气,使之朝百脉、固气之效, 故本病治疗以温补肾阳为宜[7]。加味麻黄汤具有解表散寒、宣肺通窍之功效,同时辅以蒲公英清胃热、紫荆皮强活血化瘀等。诸药配合, 具有标本兼治, 共奏壮肾健脾、温肺益气、固表散风, 以及抗过敏, 提高免疫之功能, 对症下药, 故可获良效[8]。在本次研究中,治疗4 周后的患者通过复查,观察组总的有效例数为38 例,为本组总数的95.0%。而对照组治疗后的有效例数为30 例,占本组总数的76.9%(P < 0.05)。患者在治疗时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副反应,综合结果看,观察组的副反应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综上,加味麻黄汤在治疗小儿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西药治疗方案,用药安全性较高,在临床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陆彦春, 刘兴明, 段进成. 加味麻黄细辛附子汤为主治疗过敏性鼻炎 40 例[J]. 四川中医, 2011, 29(7): 115-115.

[2] 黄宾. 丙酸氟替卡松联合氯雷他定治疗变应性鼻炎 34 例 [J].中国当代医药, 2010, 17(21): 51-52.

[3] 谭玉秋, 王洪琼. 儿童变应性鼻炎的病因与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 2011, 18(16): 121-122.

[4] 王秋莉. 加味麻黄汤治疗小儿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

[5] 王瑞红, 郭文山, 刘玉军. 加味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痹证 50例疗效观察[J]. 中国当代医药, 2011, 18(10): 95-95.

[6] 范绍翀. 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综合治疗[J]. 中国当代医药,2010 (3): 34-35.

[7] 沙志静. 加味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过敏性鼻炎 100 例疗效分析[J].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2, 6: 100.

[8] 褚晓红, 贺信. 中药内服和外用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观察[J]. 中国当代医药, 2010, 17(11): 78-79.

论文作者:周伟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5年第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8

标签:;  ;  ;  ;  ;  ;  ;  ;  

加味麻黄汤在治疗小儿变应性鼻炎中的可行性研究论文_周伟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