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研究论文_田薇,康秋燕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研究论文_田薇,康秋燕

烟台南山学院 山东省烟台市 264000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总体要求与战略目标是建立生态宜居的现代乡村,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与整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抓手和重要路径。致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坚持生态优先,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把绿色作为乡村振兴的“底色”,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乡村振兴的首场硬仗。

关键词: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

为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18年2月印发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结合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和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推广浙江好的经验做法,建设好生态宜居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要“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短板”,再次强调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进一步提升农村宜居水平。由此可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生态、美丽、宜居的现代乡村成为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各地以建设美丽乡村为导向,以村庄环境整治为重点,全面铺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大力推动垃圾革命、污水革命、厕所革命,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突出短板,掀起了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的工作热潮,农村人居环境发生了可喜变化。但是,在整治工作中,各地也出现了的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

1思想认识还不够到位。主要是存在观望、畏难情绪和等靠要思想,没有准确领会十九大精神。部分村干部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责任感、使命感不强,检查考核时认真对待,平常应付了事。整治环境不注意考虑农村实际和村民的生产生活。

2机制还不够健全。主要领导责任落实不够到位,镇上督促检查不到位,与区级帮扶部门的上下联动不够紧密,齐抓共管相互配合层层抓落实的格局没有真正形成。政府主导、村民参与的工作机制还没能真正建立起来。

3宣传发动工作不扎实。只满足挂几条标语,宣传发动一阵风,方式方法简单,有时还用行政命令代替宣传发动,很少逐家逐户深入细致做村民工作。由于大部分村民对环境整治工作不了解,不理解,没有形成共识。

4群众参与度不高。宣传氛围不够浓厚,政府热、农民冷,上面干、下面看,群众的主体作用未发挥出来。四是示范带动不明显。缺乏拿得出手的“展品”,个别评选出的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院内环境卫生保持较差,没有凸显出示范形象。

5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垃圾箱体、污水处理设施、卫生厕所等设施设备不完善,交通、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

6群众不良习惯较为突出。群众主体意识、卫生意识、环保意识较差,不良生活习惯难以扭转,随手倾倒垃圾、乱泼污水的现象较为普遍。

二、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主要措施

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宜居乡村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任务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也是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根本的利益问题,更是顺应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的必由之路。

1需因地制宜、精准施策。

我国地域广阔,乡村发展的差异是比较大的、情况千差万别。农村环境整治既要全力而为,也要因地而异,不可“一刀切”。要把整洁、卫生、环保、美丽作为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共同的底线要求,着力消除“家里现代化,屋外脏乱差”的现象。同时,也要根据各地区所处的不同阶段进行分类指导、分别规划,探索出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方式。综合考虑地理、民俗、发展水平和农民关切,科学确定不同地区整治目标任务,把握好整治力度、建设深度、推进速度、财力承受度以及农民接受度,做到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

2多措并举深化认识,转变思想观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与整治事关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也是生态宜居乡村塑造的重要内容和抓手。因此,思想观念是先导,只有深化认识,强化环境保护的意识,才能让这项工作的顺推变得事半功倍。深化全镇村民的文明卫生意识。通过开展环境警示教育,文明卫生个人和家庭评选等活动,大力宣传文明卫生观念,努力营造“文明卫生,人人遵守,文明卫生,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真正培育全镇村民讲文明、爱卫生的健康向上的生活习惯。

3立足农村特点,从农村实际出发。

春种秋收的农事、熟人社会的氛围,是农村与城市的一大区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要立足农村的特点,遵循自然的规律、源于传统的根脉,不搞脱离生产生活、违背农民意愿的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要聚焦群众所思所盼,坚持“农民要什么,我们干什么”。推进农村集中居住点建设,不能生搬硬套城市做法,不能把农村集中居住点建成城市的缩小版、社区的复制品。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乡村振兴的过程让群众参与、效果让群众检验、成效让群众受益,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4是政府主导,群众主体。

坚持以群众投入为主、政府以奖代补的原则,明确新(改)建户厕、农村公厕和厕污处理设施补助标准,采取“项目争取一点、财政预算一点、村集体补助一点、农户自筹一点”的方式,统筹整合长江经济带面源污染治理项目、非畜牧大县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人居环境整治重点县等项目资金和垃圾污水债券资金,区级财政资金给予一定配套。

5做好宣传发动,营造浓厚氛围。

充分发挥村民议事会作用,持续开展文明家庭、文明院落、清洁户等评选,引导村民群众养成卫生习惯,提高文明素养,营造比学赶超的整治氛围。充分发挥广大青年、志愿者的作用,开展文明乡风行动、志愿服务等活动,引导群众自觉搞好室内外环境卫生。常态化开辟宣传专栏,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良好舆论氛围

6多方开源筹措资金,确保财政支撑。

对于乡镇而言,除了固定的省、市(区)相关专项资金拨付之外,还需要多方开源,筹措资金。一是以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有力契机,积极向上争取农村公共服务相关专项资金,继续用于农村环卫的基础设施和基础设备的更新换代。二是以各村所辖的企业为主要成员,成立环境保护基金。但凡涉及各村辖区的环境保护事项,可以直接从环境保护基金中支出。

7多项制度规范管理。

要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看作一项重要又紧迫的系统工程。首先,结合上级相关文件,出台相关细则。比如:农村水源污染面排查与保护规定,农村道路维护及养护规定等,注重从宏观上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其次,细化村级村规民约,制定相关办法。将文明卫生意识写入村规民约,并详细制定相关遵守的细则。比如:门前垃圾要清扫,自家垃圾不乱扔,不随意到农田、水源地扔白色垃圾等。

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好的环境对于农民的身心健康,提高内心幸福感,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面对当前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问题需要实施有力措施,完善政府职能,加强宣传力度,用实际行动为建设美丽乡村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谭小花.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以马喇镇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22):21-22.

[2]童允扬.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助力乡村振兴战略[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08):21+50.

[3]杨毅中共巴中市恩阳区委副书记.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坚决打好乡村振兴首场硬仗[N].巴中日报,2019-12-20(007).

[4]余剑平.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与整治——以城乡结合部XC乡镇为实证[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20):200-201.

课题成果:烟台市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乡村振兴战略下烟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生态环境保护研究》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2019-YTSK-214

论文作者:田薇,康秋燕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6

标签:;  ;  ;  ;  ;  ;  ;  ;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研究论文_田薇,康秋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