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论文_沈亮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论文_沈亮

富阳区第三人民医院 浙江省杭州市 310000

摘要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出现的较为常见的不良反应中涵盖了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代谢系统的不良反应以及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本文主要根据这些年国内外的有关文献,对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展开了综述,并且给予了相应的处理以及预防方法。

关键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药物不良反应;处理和预防

抗精神病药主要是使用在治疗精神分裂症以及患者精神病性症状的精神障碍。非典型抗精神病的药物 (也就是第二代抗精神病药),涵盖了氯氮平、奥氮平、利培酮、喹硫平、阿立哌唑、齐拉西酮等药物,和原有的抗精神病药物比较,具备效果广泛、疗效好、安全程度高等优势,可以增加病患的生活水平。但是,最近这几年由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比较普遍,而造成的不良反应也慢慢的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一、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

1、锥体外系症状 (EPS)

原有的抗精神病药普遍会发生急性锥体外系的情况,比如急性肌张力障碍、帕金森氏症以及无法静坐,出现的时间普遍的在治疗两周内发生。相对于而言,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 EPS 情况较少出现。但是由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日渐增多,因其造成的 EPS不良反应也有报道,比如奥氮平以及喹硫平引起的急性肌张力障碍。无法静坐更容易在病患服用较大剂量的奥氮平时出现,特别是之前就有无法静坐症状的。利培酮EPS的出现和药物剂量与用药时间均有关系,还有一小部分会造成扭转痉挛以及无法吞咽。齐拉西酮所引起的 EPS不良反应和安慰剂一样,此外有一篇服用初始剂量的齐拉西酮后就出现了急性肌张力障碍的报道。

处理关于的 EPS 可提供抗胆碱能药物 (如苯海索),苯二氮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 (如普萘洛尔),肌注东莨菪碱,消减药物剂量或是选择锥体外系反应小的药物。

2、迟发性运动障碍 (TD)

TD 是抗精神病药物的一个隐性的不良反应。关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与 TD 出现率关系的有关信息尽管很少,然而还是有文献显示,低 EPS 出现率的药物普遍 TD 发生率也较小。所以,新型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 TD 发生率可能很小。TD 如果出现那么多是不可逆性,初期发现以及处理有可能逆转 TD,重点就是预防,应用最小有效量或是使用锥体外系反应小的药物。但是抗胆碱药物会增加以及促成 TD,尽量不予应用。

3、癫痫发作

抗精神病药减少抽搐阈值,普遍使用在抗胆碱能效果大的药物如氯氮平、氯丙嗪以及硫利哒嗪治疗时。当氯氮平日剂量大于 500 mg时,癫痫发生的危险就极大的提高了。但是氟哌啶醇及氟奋乃静在治疗具有癫痫的精神病病患里可能是最为安全的。

二、代谢系统的不良反应

1、体重的影响

在抗精神病是药物治疗过程当中,体重提高是一种严重的医源性健康问题。体重提高的过量可能会造成其他的不良反应,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里,都会造成不同情况的体重提升,氯氮平及奥氮平对体重影响是最大的,利培酮、喹硫平及阿立哌唑影响一般,而且不存在剂量依赖性,其中齐拉西酮对体重的影响是最小的。

2、血糖和血脂的影响

由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使用的越来越多,其造成糖尿病出现率显著大于典型抗精神病药。现阶段觉得是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所造成糖尿病的机制可能和胰岛素分泌缺乏、胰岛素抵抗、葡萄糖的运行及使用受损、中枢神经受体阻断 (如 DA2、 5-HT1A、2C、2A、H1 )、体重提升、遗传、心理应激等原因具有一定关系,然而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以及深入的证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有很多的研究证实,应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发生型糖尿病要大于传统药物发生型糖尿病,而且其中有几项调查还显示奥氮平的糖尿病出现的风险比利培酮或不运用抗精神病药物者大。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脂质代谢的影响分析里,增加总胆固醇的水平从强到弱的顺序是氯氮平 >奥氮平 > 喹硫平 > 利培酮。对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均起到减少的效果,减少的程度从强到弱顺序是氯氮平 > 奥氮平 > 利培酮 > 喹硫平。所以在使用药物的过程当中尽量不使用大剂量造成的高血脂,尤其是对具有冠心病的病患、老年糖尿病的病患、有高血脂家族史病患需要特别的重视。有探究对利培酮、喹硫平及安慰剂展开了对比,研究显示:和利培酮组及安慰剂组对比,喹硫平组造成的甲状腺失衡具备统计学意义,可以减少总T3 及 T4 水平;在组合用药组当中,也发现喹硫平组能增加 TSH,然而对于胆固醇及葡萄糖水平的影响,各组之间并无临床意义的改变。关于齐拉西酮的分析,提出在改变精神症状的同时还能够让病患的体重降低以及胆固醇的水平减少。

三、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

抗精神病药物造成的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大多体现在心肌缺血、心律不齐、心电图异常以及重度的心功能受损等。其中药物对心肌的抑制造成的阿-斯综合征、药物造成的低血压性休克以及肺栓塞等是造成病患猝死的关键因素。直立性低血压是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中普遍的不良反应,在老年患者中的出现率大概在 5% 至33%,是造成病患摔倒的最关键的原因。

齐拉西酮较之利培酮、奥氮平、氟哌啶醇可以增加病患的 QT 间期,随意更容易出现心律失常。假如 QT c大于 500ms,需要停止齐拉西酮的治疗。临床中需要十分重视此类药物造成的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特别需要提高对此种用药病患的心血管系统监测以及血药浓度管理,降低此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出现。

四、结语:

抗精神病药物的探究已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中间最能够让人们重视的就是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它们已日渐普遍的应用在临床中。这是由于它们在改变精神分裂症的阳性、阴性症状还有安全性、耐受性、EPS 发生率等方面显然的好于传统抗精神病药物。因此,这类新药的出现是精神分裂症治疗史上飞跃发展。作为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一线药品,日后探究以及进步的目标需要是更深入的增加效果、提高作用谱还有尽量降低和环节不良反应。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出现越来越好的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出现。

参考文献

[1]马兆峰,庄晓华.三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对比研究[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40(01):64-68.

[2]李娜娜,吴艳琴,江沛,谭亲友,徐萍,李焕德,蔡骅琳.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致脂代谢不良反应的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7,33(13):1284-1287.

[3]刘敏. 女性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分析及护理[A]. 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第二届之江国际精神医学论坛暨2016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第九届年会论文汇编[C].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2016:2.

[4]陈益青. 几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A]. 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第二届之江国际精神医学论坛暨2016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第九届年会论文汇编[C].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2016:3.

[5]王辉. 第二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和预防[A].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第15届全国学术会议暨第2届京津冀中西医结合精神疾病学年会暨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王彦恒临床经验学习班论文集[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2016:1.

论文作者:沈亮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4

标签:;  ;  ;  ;  ;  ;  ;  ;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论文_沈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