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论文_刘远珍

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论文_刘远珍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河东镇第三小学 514427

二十几年的农村教学让我知道,农村的学生因受生存环境的影响,他们长期生活在闭塞的环境中,大多数家长常年在外打工,许多孩子形成胆怯、自卑的内向型性格,即使心中有话,也不敢说出来,更不用说是主动提出问题了。同时他们受知识水平的限制,缺乏敏锐的观察力,不善于发现问题,许多学生往往只能选择缄默不语,因此学生不敢提问题是课堂的普遍现象。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孩子“提出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世界因多样而精彩,学生也因各有特色而显现活力。我们为人师的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是爱、是信任、是理解、是一缕阳光。 “假如他是我的孩子”,教师应用这样的真诚、真情、真爱去对待学生。其次是尊重我们农村学校的现实情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科学施教、文明施教、因人施教、因地施教、因时施教。时刻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和他们同欢乐、共欢笑,唤醒他们的童真、童心、童趣,诱发牵引他们在数学的海洋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诱发强化他们想问、爱问、敢问的心理意识,也就是从心理上、从人格上去教育培养他们将如何发展的问题。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环境与学生有着必然的联系。在民主、愉悦、轻松开放的课堂氛围下,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答,思维活跃。因此,教师要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启发学生积极提问的重要前提,是传授知识的无声媒介,它能消除学生的紧张感,使学生有一种心理上的自由感和安全感。以往在课堂中敢于质疑、能够质疑的往往是那些优秀生,而有相当多的学生都是保持沉默,并不是因为这些学生没有发现问题,而是因为他们没有站起来质疑的勇气。因此,我经常在课堂中设置“当小老师”的环节,让学生扮演老师的角色,把教师做的事让给学生来做。这样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有问题有困难随时可以问老师、问同学。

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课的伊始,我对学生说:“以前都是老师考你们,今天倒过来,让你们来考考老师。同学们,你们说出一个数,刘老师能快速地告诉你们这个数字是不是3的倍数。”这时有一位同学举手说:“老师,你是不是有什么秘密武器呀?这么快就能判断出来。”我马上击掌说:“你问得好!”然后放手让学生大胆去猜、去发现: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呢?鼓励他们有什么问题就提出来,好几个学生都说是个位上是3、6、9的数能被3整除时。我首先表扬他们敢大胆质疑,再通过举例很快就否定了刚才的说法。“那到底有什么特征呢?”学生进入一种“心欲求而尚未得,口欲言而尚不能”的求知状态中。一石激起千层浪,他们心里想提的问题就多了。像这样宽松的氛围,不仅让同学们能够进行大胆地质疑,更激发了他们对探究的欲望。

三、培养学生善于提出数学问题的好习惯

1.让学生善于提问。

首先教师要为学生做如何提问的示范。比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分数乘法”时,有两个知识点,即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教材中安排了两个环节,分别是分数乘整数、一个数乘分数。通过每个环节的教学,强调两种不同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从而形成紧密相连的知识结构网络。在教学“分数乘整数”时,我是这样为学生示范提问的:A.例题有什么特征?B.算式表示什么意义?C.计算时为什么要用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通过迁移为学生对一个数乘分数的乘法进行较正确的提问做好铺垫。我还引导学生将自己不明白、不理解、认识较模糊或有不同看法的地方进行提问。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感到学习中处处有问题可提。

2.创设数学问题的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利用好课本中的情境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图中的信息,为提出问题提供材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我在教学二年级《统计》时,首先创设情境:“小朋友晚上最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学生迫不及待地争相回答)”然后老师把二(1)班最喜欢看的电视节目制成了一个统计图(出示主题图)。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又发现了什么?(小组间说一说)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这样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一步步地引导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除此以外,我还利用实物、模型、图标、语言等各种教学手段,创设一些身临其境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回顾已有的知识,面对实际的问题,使其引起高度地注意,从而积极探索,产生灵感。

四、教给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提出自己的数学问题

答案是死的,方法是活的。方法是世界上最有用的知识。在教学中,我们是这样引导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

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比较,从中提出数学问题。

新教材的许多优点不用赘述,教师要充分用活教材,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主题图画、例题图画。例如,一年级的“数的认识”,每一小节只有几个字,教师要给足观察时间,学会观察、学会比较,发现数学知识、培养数学思维、提出数学问题。在观察中学会比较,在比较中再观察,有比较才有鉴别。

教学中,只有根据教材的特点,组织学生进行比较,在观察中比较、在比较中观察,进而发现差别、诱发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又例如:教学“加法交换律”时,先让学生观察情景图,说说图中画了什么?从中提炼出“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这一问题,让学生想想该怎么做,得到两个算式: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让学生说说算理,然后引导学生比较两个算式的异同点,提出问题是不是所有的加法都是这样的呢?学生经过反复比较、讨论,最后归纳得出加法交换律,并能用自己喜欢的符号表示加法交换律。如此,学生主动地提出数学问题,探究解决问题,学习效果就会更佳。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课就是要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世界。例如教学完“三角形的认识”后,我安排作业“调查生活中哪些地方有三角形?为什么?”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新内容,学生都有好奇心,希望从中获得快乐、获得知识,我充分利用这一心理,发挥自主作用,给学生充裕的学习活动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自主探究、独立思考的能力。比如教学“年、月、日”时,我先让学生自学课本,然后说说自己知道的“年、月、日”知识,还有哪些不懂、不明白的问题。学生提出了许多的问题,如一年为什么有12个月?为什么平年有365天,闰年有366天?为什么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等等。教师要引领学生交流、讨论,向书本学习、共同解疑,这样就直接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3.开门见山,揭示课题,引导联想,提出问题。

在教学新课时,我们有时借助课题直接引导联想,进而提出数学问题,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样激发了学生的激情,课堂效果活泼、有效,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造性思维。

五、给学生提问的机会,让他们施展一下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我们要多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但是,课堂是有限的,要想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提问是不可能的。对此,我们的做法是,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层次,每次从中选出几个好的数学问题来讨论、学习。没有提到问题的学生还想提问题,可以在全班“数学问题记录本”上记下来,在月末评选出“最佳数学问题”和“最佳提问人”,鼓励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让他们展示一下。

经常注意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数学问题,用数学思维去剖析生活中的现象,数学就和生活融合了,学生也就能很好地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就能逐渐养成用数学的思想、数学的方法去观察生活、认识世界的良好习惯。

论文作者:刘远珍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8月总第18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0

标签:;  ;  ;  ;  ;  ;  ;  ;  

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论文_刘远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