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代理论看成人教育的发展_成人教育论文

从现代理论看成人教育的发展_成人教育论文

成人教育发展的现代理论解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成人教育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794(2008)02-0031-03

一、传承与创新并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深切呼唤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从认识论的视角上看具有鲜明的传承性和创新性,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把推动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的自身和谐发展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目标,从某个角度上可以说,是对古今中外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理念和社会发展理论的理性传承和全面创新。特别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人”的素质标准和行为范式,与以往倡导的“四有新人”、“现代化合格建设者”、“共产主义接班人”相比,有着更为广阔的社会外延和更为深沉的现实内涵。这也意味着,成人教育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继续保有不可替代性与持续张扬性,就要把“传承与创新”列为发展的首选任务。

传承与创新,是成人教育主动适应“人的全面发展”要求的紧要步骤。从人的成长规律上看,人的全面发展仅靠一次性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持续不断的个人学习才能实现。成人教育的基本职能和历史使命,就是要通过提供多规格、多形式、多层次的教育,满足全社会不同年龄、不同阶层、不同需求的“人”的日益高涨的教育需求,促进人身心充分和谐发展,使每一个个体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所具有的能力和行为与所处的社会相适应,并使个体在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同时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品格。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成人教育在现有的条件下要履行职能和完成使命是力不从心的,有许多深层次的问题与矛盾亟待解决,迫切需要在新一轮改革发展过程中,以传承为逻辑起点,以创新为行进空间,在传承过去的优良传统与办学特色的基础上,全面创新成人教育的管理体制和机制、人才培养结构形式、教学模式与行为方式、教育资源投入与配置,形成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并重,高层次人才培养与实用型人才培养并重,张扬时代性格和自身优势特色的发展新格局。

传承与创新,是成人教育积极回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呼唤的关键所在。从社会发展规律上看,成人教育要紧扣社会进步的脉搏,急切需要的并不是宏谈阔论或是走向泛化的理论叙事,而是急需驱动“传承与创新”的双轮,穿行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在跌宕起伏发展历程中凝练优势与特色,以时代的标准和宽阔的世界视野理性梳理与哲学归纳面临的问题与矛盾,用现代教育理念拭去陈旧与落伍、不足与缺欠的历史尘埃,为成人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营造新落点。同时,更迫切要求成人教育在“扬弃”的层面上,发扬“敢为人先”的创造精神、“格物致知”的求知精神、“求真务实”的实验精神,生成符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实践要求的新生态。

二、学历与非学历互动:终身教育理论的本质要求

从国际教育发展史上可以发现,当代成人教育发展的复杂历程,实际上是成人教育与终身教育理论相互作用、相互推动、相得益彰的互动过程,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成人教育实践是终身教育理论形成的基石,而终身教育理论则是成人教育发展的直接依据。因此,当我们把终身教育理论揉入中国成人教育实践,并根据终身教育理论关于终身教育本质和教育连续性及终身性的论述,提出“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互动”的发展理念时,就为成人教育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方略。

以终身教育理论为基础,“学历与非学历互动”,是指成人教育通过调整教育结构和教育布局,有力推动成人教育发展重心由学历教育向非学历方向平移,“发展多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使公民接受多种形式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教育和终身教育。”形成以学历教育推进非学历教育,以非学历教育促进学历教育的互动生态,着力解决当前成人教育的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发展失重现象,搭建由学校教育到社会教育、由传统教育到终身教育的立交桥。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互动”符合终身教育理论的本质要求。终身教育理论认为,终身教育的本质要求是学习型社会与教育社会化。所谓学习型社会与教育社会化,即在任何情况下,每一位公民都可以自由地获得学习训练和自我培养的机会。学习机会均等,学习主体从个体扩大到群体和社会最佳学习环境,教育职责和教育方式的社会化是实现学习型社会的主要手段和途径。而以往的成人教育只重视成人的“学习”需求特别是学历需求,而忽略了“教育”的社会性与广泛性,导致成人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发展失衡,引发社会质疑与诘难。“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互动”,表明当代成人教育就是要通过改革与创新,“满足种种挑战(包括人口增长、科技进步、政治变幻、信息社会、闲暇社会、人际关系、意识形态、身体危机等)所引起的对教育的需求”。

“学历与非学历互动”是终身教育理论的现实表象,也是对成人教育“如何发展”问题的积极回应。终身教育理论认为,教育与训练的内容并不随学校学习结束而结束,而应该贯穿于“从摇篮到坟墓的生命的全过程。”教育应当贯穿于人的一生并促进每个人身体、智力、情趣和社会性等各方面得到和谐发展。开发人的潜能,使其适应、理解生活。终身教育纵向寻求教育的连续性,横向寻求教育的统一性。然而,无论从纵的方面还是横的方面看,这都是与当代成人教育关于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概念相交叉。从某种意义上说,终身教育倡导的教育连续性,正是成人教育实践中的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两个层次的完整组合,展现了当代成人教育的基本范畴。

三、计划与市场共存:人力资本理论的价值诉求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发表了《教育的经济价值》一书,确立了人力资本理论体系。舒尔茨认为,人力是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原因。人力——包括人的知识和人的技能的形成是投资的结果。只有通过一定方式的投资,掌握了知识和技能的人力资源才是一切生产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本主要是通过教育投入形成的。以上论述表明,从某个视角着眼,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是教育投入与社会需求的关系问题,如何通过教育资源的理性投入来满足社会对劳动者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要求,应是不同国家和不同社会阶段发展中不可回避的共同话题。

对中国成人教育而言,人力资本理论为成人教育推行“计划与市场共存”的发展战略提供了理论借鉴。以人力资本理论为基础,成人教育的发展应表现为多样化地满足社会和市场日益高涨的教育需求。这种满足表现为两个方面,当教育资源相对短缺,个人学习需求旺盛时,成人教育的发展应具备社会视角,以满足社会需求为着力点;当教育资源状况有所改善,成人教育在满足社会日渐高涨的教育需求时,应更多地考虑教育支付问题,倾力满足社会“弱势群体”的教育需求。上述需求导向实际勾画出了成人教育、政府与市场三者的内在联系,从成人教育社会属性而言,发展成人教育是现代政府天然的管理职能。政府职能的缺失必然导致成人教育发展目标的混乱和行为方式的盲目,将带来“生源恶性竞争”、“乱收费屡禁不止”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直接影响成人教育投资的整体效益。从成人教育社会职能上看,始终有一个市场情结,不断满足市场需求是成人教育发展的逻辑起点和行进空间,失去市场需求,成人教育投资也就丧失了社会价值和使用价值。以往中国成人教育实践证明,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要保证成人教育投资能不断满足社会与市场发展的需要,促进政府计划管理与市场需求导向的有机融合将是不可弃舍的天然通途。

“政府计划管理与市场需求导向共存”,实质上是保障成人教育质量与效率的发展理念,从人力资本理论认知上看,能否满足社会和市场的需求是衡量成人教育发展的试金石,社会和市场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不仅仅在于数量的多少,更注重人力资本的质量,只有同时满足数量与质量的需求,才能真正体现成人教育的发展。这就必须为成人教育建立一个社会性的教育评价与督导机制,其督导者与检验者非政府与市场莫属。只有在政府计划管理与市场需求导向的双重作用下,才能有效促进成人教育在投资力度、方向和效率方面所选择的行为方式变得更加理性和科学,推动成人教育由注重办学规模向注重办学质量方向转变、加快成人教育由注重经济效益向注重社会效益方向转轨,促动成人教育由注重学历教育向注重职业技能教育方向转进,充分发挥成人教育社会性、多样性、实用性、速效性特色,在实现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和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把我国从人口资源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强国的宏大目标中承担起更为重要的角色。

四、呐喊与反省随行:教育公平理论的理性考量

比对教育公平理论中关于“教育起点平等、教育过程平等、教育结果平等和教育政策公平”理念,可以发现,在当代中国成人教育发展过程中,同样存在着“另类”的教育公平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教育发展起点平等问题。进入新世纪,在中国成人教育迫切需要获得一个良好社会发展基础环境的紧要关头,国家和各级政府的成人教育职能部门却莫名消失,转眼之间成人教育倒退20年,蜕变为“另册教育”;企盼已久的《成人教育法》等法律制度体系,尽管千呼万唤却不曾出台,导致成人教育始终挣扎在社会“边缘教育”的漩流中,这与当前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发展环境相比,成人教育发展社会起点明显不在同一个水平上。二是教育发展过程平等问题。成人教育发展中教育过程的不公平,主要体现在政府成人教育政策调控偏差和教育资源配置结构不均衡方面。政府对成人教育管理仅限于招生计划、专业审批和学籍管理方面,而在有关政策支持和教育资源投入方面表现为整体性缺乏,教育政策缺失和教育资源紧缺是以往和现在成人教育发展过程中难以逾越的障碍,独立的成人学校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在市场打拼维持生机,高校的成人教育则是利用普通教育的边角资源支撑起庞大的身躯,这与其他类型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得到政府政策的大力扶持和动辄获得政府数以百亿计的财政支持不可同日而语。三是教育结果社会评价公平问题。尽管成人教育培养了数以千万计的社会经济发展急需的专门人才,但在市场竞争中,一些企事业单位却不重人才重招牌,无端轻视成人教育学生,人为地贬低成人教育结果和教育“产品”的社会价值,对成人教育发展产生重大负面影响。为此,长期以来,广大成人教育工作者和成人教育学术界通过著书立论、进言献策,发出阵阵呐喊,呼吁社会和政府遵照教育机会平等、教育政策平等原则,提高成人教育社会地位、健全成人教育法律制度体系、改变成人教育资源状况、善待成人教育学生,然而收效甚微。面对这样的严峻的社会现实,促使我们在呐喊的同时,有必要进行深刻的自我反省。

我们在呐喊提高成人教育社会地位的同时,要以未来的眼光反思一下,成人教育现行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否科学合理,现有的教育结构和布局是否符合社会经济发展潮流,选择的行为方式是否符合教育公平理论的要求。我们在呼吁改善成人教育资源配置状况的同时,应以时代的标准思考一下,成人教育是否有社会化的资源融投入机制,市场化的资源聚集体系、现有教育资源的分配和使用是否符合教育公平理论的规范。我们在要求重视成人教育产品价值的同时,更应深层次地反省一下,成人教育是否按教育平等理论的要求,为成教学子们提供了一个相对平等的育人环境,包括具有良好的校风、学风、考风,拥有现代化的教学管理形式和高质量的专业化的师资队伍,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与国际、社会、市场接轨的教育质量标准。诚然,这些问题是一个历史问题和社会问题,但问题的关键是,我们是否以“敢为人先”的精神和“坚持创新”的勇气,为解决这些问题倾尽了全力。

五、多样与多元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的现实需要

从理论的角度上看,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工程可以说是美国著名教育社会学家马丁·特罗关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在中国的一次实践,基本上采用马丁·特罗教授提出的高等教育发展的“精英、大众和普及”三个阶段的理念和分析方法。实践表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高等教育要践行马丁·特罗关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和量化目标,多样化和多元化发展是必由之路。即通过多样化发展,理性和科学地选择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行为方式,不断满足全社会日益高涨的高等教育学习需求;通过推进多元化发展,全面规划设计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质量与结构,有效提高大众化的水平与层次。但无论是多样化与多元化发展都为当代成人教育发展开拓了广阔空间。

多样化发展顺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关于教育结构变革的论述,有利于当代成人教育外延持续扩展。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阐明,高等教育大众化应面向人民大众,应与社会发展水平和社会需求相一致,社会教育需求的多样化决定了只有多样化的大众化才具有实质效益和社会意义。这就意味着在成人教育特别是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全面推进“多样化”发展的方针,在人才培养规模、教育对象范围、教育类型选择等外延方面有所伸展,加速教育结构的优化和变革。一方面,推进文理科专业之间的比例趋于均衡,扩大应用型学科与专业的规模,既培养和造就大批符合建设创新型国家要求的高尖新人才,同时又培养数以千万计的社会经济发展迫切需要的专业型、技能型、应用型和职业型人才。另一方面,促进各地区成人教育的发展规模与地方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协调,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多元化发展符合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关于教育质量分层评价的理念,有利于当代成人教育内涵建设的不断深化。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要求,高等教育大众化应符合社会经济发展不同阶段对人才培养素质的不同要求,满足人才培养“质”的要求应高于满足人才培养“量”的要求。这反映成人教育在发展中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将国际成人教育发展前沿思潮引入发展规划,以世界成人教育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用现代教育科学手段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对现有的师资队伍进行专业化与道德化的改造,用未来的眼光对僵化的人才培养标准进行系统化的梳理与修订,如此加快的成人教育内涵建设,必定能切实提高成人教育质量。不仅有效提高成人教育整体质量,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还能推动提高成人教育内部不同的教育类型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快节奏,按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需求,培养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标准的特色人才。

收稿日期:2007-05-28

标签:;  ;  ;  ;  ;  

从现代理论看成人教育的发展_成人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