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压力对中职生认知灵活性的影响论文

时间压力对中职生认知灵活性的影响

王亚茹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天津 300222)

[摘 要] 目的:笔者研究时间压力下中职生认知灵活性的促进作用。方法:采用经典“任务转换”实验范式,以数字(大小/奇偶)归类为任务,选取30名中职生进行任务操作。结果:在有无时间压力下,任务转换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转换任务比重复任务的反应时长(F(1,29)=13.78,P<0.05),正确率低(F(1,29)=26.73,P<0.05),存在转换代价;反应时上任务转换和时间压力的交互作用显著(F(1,29)=11.88,P<0.05,η2=0.29)。结论:任务转换过程中存在转换代价,时间压力促进任务灵活性的提高。

[关键词] 时间压力 转换代价 认知灵活性

“时间都去哪儿了?”个体在时间维度中不断的形成或改变自己的行为以适应环境。时间是有机体能否做出最优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时间充足,个体会搜寻一切策略来适应当前环境的变化解决问题。而当时间比个体知觉到的时间少即出现时间压力时,就会引起大量消极情绪影响个体的身体健康。生活中,人们经常会需要在一定的时间期限下完成某些任务,如果个体认知到强加的时间是有限的并且违背限制会导致被惩罚,时间压力就相应的产生了。Congelosi(1965)和Dill(1966)最早从生理学的角度解释了时间压力,认为时间压力会诱发有机体产生相应的生理反应。Svemson和Edland(1989)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整理发现,时间压力诱发个体产生相应的情绪生理反应并进一步影响个体的认知功能。本研究认为时间压力是个体的一种主观反应,是个体所能知觉到对完成任务的时间缺乏程度。日常生活中,个体需要不断地转变自己的思想或行为来适应环境的变化。认知灵活性是个体根据不同的情境、规则在不同的反应之间进行灵活转换,克服心理定式的影响并保持动作的灵活性,从一个任务规则下解脱出来并激活另一个任务规则。认知灵活性研究的一个重要实验范式是任务转换范式,即在不同的操作任务(重复任务和转换任务)之间进行相应的转换。研究发现:个体在执行转换任务时比执行重复任务时反应时快正确率低。研究者将这种转换过程中的亏损称为转换代价。转换代价也成为考察认知灵活性的行为指标。以往的研究从压力源—应激的角度发现,在持续的时间压力条件下会消耗个体的认知注意资源,导致个体的认知功能损。但近年来有研究发现,时间压力会促进任务完成。Rice和Trafimow(2012)的“目标搜索”任务实验发现在时间压力条件下被试的搜索目标图片的反应时要快于非时间压力下。另外,目前国内对中职生为研究对象的研究非常少。因此笔者研究采用经典任务转换范式探究在时间压力下中职生认知灵活性的变化。

第三,现有的教学方法陈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制约,现阶段我国部分高等院校在开展“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上机实验教学环节过程中,往往倾向于在任课教师简单开展理论知识内容讲授分析的基础上,为学生布置具体的上机实验题目和完成要求,由高等院校在校学生在上机实验教学环节中自主完成代码的编写和调试,从总体层面展开分析,在这种传统教学模式的长期影响下,高等院校“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任课教师,在日常上机实验教学环节中,通常难以实现与目标学生之间的充分交流沟通,无法及时有效了解和解决学生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上机实验教学中面临的具体问题,对实际教学环节组织开展的整体效果造成不良影响。

1 实验方法

1.1 被试

被试为30中职生,15~18岁,平均年龄16.87岁。所有被试身心健康,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均为右利手,无色觉障碍,之前未参加过类似实验。

1.2 实验设计

本实验为2(任务序列:转换、重复)×2(时间压力:有、无)被试内实验设计。其中任务序列和时间压力为自变量,因变量为反应时。

1.3 实验材料及任务

实验线索为红、黄、绿、蓝4种颜色色块,实验刺激为 1、2、3、4、6、7、8、9 八个数字。红色和黄色色块表明接下来的任务为数字大小判断,绿色和蓝色方块表明接下来的任务为数字奇偶判断。实验任务为数字大小判断和数字奇偶判断,数字大小判断要求被试判断呈现的数字大于“5”还是小于“5”,数字奇偶判断要求被试判断呈现的数字是奇数还是偶数。如果大于5则按“J”键,小于5按“F”键;奇数按“J”键,偶数按“F”键。实验程序由E-Prime编制。时间压力为block间设计。为平衡block的顺序效应,将被试随机分配到顺序组(有无时间压力)中。重复序列和转换序列各半,有无时间压力任务也各半,共156个trials。

1.4 实验程序

从上表的结果发现,在有无时间压力条件下,被试的转换反应时长于重复任务的反应时。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见图),任务转换的主效应显著(F(1,29)=13.78,P<0.05,η2=0.32);时间压力的主效应显著 (F(1,29)=100.29,P<0.05,η2=0.78);任务转换和时间压力的交互作用显著(F(1,29)=11.88,P<0.05,η2=0.29)。进一步进行简单效应分析发现,在有时间压力的条件下,任务转换的主效应显著,转换任务的反应时长于重复任务。另外,有无时间压力下的转换代价差异显著(t=3.45,P<0.05)。

AR是Augmented Reality的简称,即增强现实,是将计算机生成的声音、视频、图像或者GPS数据实时叠加到真实世界环境中的一种技术。这种技术能够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给人以十分逼真的感觉。用户可以使用便携式移动终端观看到无缝“集成”的虚拟环境与真实环境的合成效果。

对有无时间压力两种条件下被试的反应时进行描述性统计(见表)。

2 结果

2.1 预实验时间压力的设定

根据Weenig MW H和 Maarleveld M(2002)的设定方法,计算出平均反应时间及标准差。一般将低于平均反应时的一个标准差的时间设定为低时间压力条件,将平均反应时间一半的时间设定为高时间压力的条件。本实验的时间压力设定为低时间压力条件为875 ms。

2.2 时间压力下任务转换的反应时

1.4.2 正式实验 实验时要求被试仔细阅读指导语,并在完全理解指导语后,将双手的食指和中指按照要求放在相应的按键上,按键进入练习阶段。练习阶段包括24个trials,实验先呈现注视点“+”500 ms,接着呈现颜色线索1 500 ms,要求被试根据颜色线索的提示准备接下来进行的任务,然后呈现目标刺激数字,按照线索提示进行按键反应,反应后给予正确与否的反馈,正确提示“correct”,错误提示“not correct”,反馈呈现850 ms。如此循环,直到正确率达到75%后,进入正式实验,正式实验不给予反馈。

时间压力下任务转换的平均反应时和标准差(ms)表

1.4.1 预实验 在正式实验之前,进行预实验以确定正式实验的时间压力。随机选取被试25人进行任务转换的实验,最终确定平均反应时和低时间压力。

五、人文关怀对围术期麻醉与镇痛的意义。随着麻醉学向围术期医学的发展,人文关怀成为围术期医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中国临床麻醉医生手术多压力大,有时经常会忽视与患者沟通的重要性。另外许多年轻医务人员在平时就疏于自身人文素质建设,从而导致根本不知道如何对患者实施人文关怀。这种种因素使得医务人员在患者诊疗中没有给患者创造出好的人文关怀环境氛围。所以,我们要意识到人文关怀的重要性,医护人员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应贯穿于整个围术期,包括术前访视的宣教,入手术室麻醉前的安慰,术后的访视等,这不仅是麻醉医生和医护人员的义务,也是我们的责任,积极的人文关怀,可以提升患者身心的舒适度,减少医患矛盾。

时间压力条件下任务转换反应时的交互作用图

3 讨论

研究采用任务转换范式,以转换代价为指标来考察时间压力下认知灵活性的差异。关于转换代价,覃丽(2013)认为转换代价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对接下来任务的准备,即准备效应;另一部分是先前任务的设置持续激活的启动和干扰,这部分主要体现在残余转换代价的产生。Allport和Wylie(2000)认为是从一个任务到另一个任务的转换是由于前摄抑制或负启动。本研究结果发现,转换任务的反应时比重复任务的反应时更长,正确率更低,说明了在任务转换中存在转换代价并且也验证了前人的研究结果。研究中被试既需要判断数字大小也需要判断数字的奇偶,被试需要根据任务要求,辨别任务刺激再进行任务操作。任务重建理论认为转换代价的产生是由于在任务转换过程中被试需要建立新的任务设置。相比于转换任务,重复任务不需要改变任务要求,因此任务转换会比重复任务的反应时更长,正确率更低。进一步对时间压力下的任务转换分析结果发现,在无时间压力的条件下,任务转换之间是有差异的,而在有时间压力的条件下,任务转换之间是没有显著差异的。同时,结果还发现:在有时间压力下的准换代价显著小于无时间压力下的转换代价,说明时间压力促进了认知灵活性的发展。这与之前的研究结果不一致。Pearsall(2009)的挑战-阻碍模型中将时间压力定义为挑战性压力源,作为一种挑战性压力源与自我成长有关,能提高个体的动机水平,促进任务的完成。Karau和Kelly(1999)提出的注意焦点模型认为在时间压力下,与任务相关的特征会凸显出来,忽略与任务无关对的特征从而促进个体对任务的完成。因此,在时间压力条件下,被试会对跟线索有关的任务提取出来,促进其对任务的反应。

4 结论

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验证了任务转换过程中会产生转换代价,在个体感知到时间压力的情况下会表现出“任务聚焦”促进认知灵活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大伟.决策制订过程中的时间压力效应[J].心理研究,2009,2(6):42-46.

[2]Svenson O,Edland A.Change of preferences under time pressure:Choices and judgments[J].Scandinavian Journal of Psychology,1987,28(4):322-330.

[3]文萍.儿童的执行功能发展与教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Weenig M W H,Maarleveld M.The impact of time constraint on information search strategies in complex choice tasks[J].Journal of Economic Psychology,2002,23:689-702.

[5]覃丽.任务转换的抑制控制研究述评[J].前沿,2013(16):49-51.

[6]郭春彦,孙天义.工作记忆中转换加工的内源性准备和外源性调节[J].心理学报,2007,39(6):985-993.

[7]Shah A K,Mullainathan S,Shafir E.Some consequences of having too little[J].Science,2012,338(6107),682-685.

[8]李爱美,颜亮,王笑天,等.时间压力的双刃效应及其作用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15,23(9):1627-1636.

[9]Szollos A.Toward a psychology of chronic time pressure:Conceptual and methodological review[J].Time&Society,2009,18(2/3):332-350.

[10]孙天义,肖鑫,郭春彦.预知任务转换的内源性准备和外源性调节[J].心理学报,2008,40(5):562-570.

基金项目: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时间压力下对认知灵活性的实验研究”(项目编号:YC18-09)

标签:;  ;  ;  ;  

时间压力对中职生认知灵活性的影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