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头状肾细胞癌的临床特征及病理诊断研究论文_周亚东

长沙市第四医院(病理科) 湖南长沙 410006

摘要:目的:分析与探讨乳头状肾细胞癌的临床特征及病理诊断。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40例乳头状肾细胞癌患者作研究对象,分析入选对象病理类型、分级及分期情况。结果:所有40例乳头状肾细胞肿瘤直径范围为3~14cm,平均(7.6±3.4)cm。I型患者低分化率、中分化率及高分化率均明显高于II型患者,P<0.05;I型患者病理I期率、II期率、III期率与II型患者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I型患者IV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头肾细胞癌的临床特征与其他癌细胞间差异性较大,其中病理分型直接与癌细胞分级及分期相关,这种相关可有利于患者疾病的临床治疗。

关键词:乳头状肾细胞癌;临床特征;病理;诊断

乳头状肾细胞癌是因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恶化增殖而形成,其中肾细胞癌约占其细胞总数的10%,从病理特征角度来看,非乳头状肾癌和乳头状肾细胞癌之间存在较明显差异[1]。为探讨乳头状肾细胞癌的临床特征及病理诊断,我院选取40例乳头状肾细胞癌患者作研究对象,并进行了相应研究,现详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40例乳头状肾细胞癌患者作研究对象,男24例,女16例;年龄47~70岁,平均(53.0±2.0)岁。所有入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发热、血尿及腹部包块,其中腹痛者10例,发热者6例,血尿19例,腹部包块5例。经CT检查发现,9例患者影像学检查显示出囊性肾癌,还有2例患者检查结果显示囊肿体积相对较大。

1.2 方法

病理分型:结合乳头状肾细胞于显微镜下表现出的不同形态,将乳头状肾细胞癌分型,即I型和II型;病理分级:应用Fuhrman分级法对乳头状肾细胞癌进行分级,即低分化、中分化、高分化。应用Robson分期标准对乳头状肾细胞癌进行病理分期,其中IV期为低分化,III期为中分化,II期和I期为高分化。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病理分级和病理分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分析本次研究所统计数据。正态计数资料用%表示,检验,正态计量资料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统计值有统计学差异的判定标准参照P<0.05。

2 结果

2.1患者病理分级情况对比

所有40例乳头状肾细胞肿瘤直径范围为3~14cm,平均(7.6±3.4)cm。其中I行肿瘤者为25例,II型肿瘤者为15例;病理分化程度:低分化3例,中分化16例,高分化21例。所有40例患者中还有10例出现了囊性病变,临床病理显示肿瘤细胞呈真乳头状,于显微镜下可见血管纤维刚好位于乳头中央,整体来看,细胞呈囊性纤维状。从乳头状细胞群中还可见大量吞噬细胞、淋巴细胞及其他免疫类细胞,逐一分析吞噬细胞的内容物,可见铁血黄素颗粒大量存在。总之,I型患者低分化率、中分化率及高分化率均明显高于II型患者(P<0.05),详情见表1。

2.2患者病理分期情况对比

I型患者病理I期率、II期率、III期率与II型患者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I型患者IV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2。

3 讨论

乳头状肾细胞癌是一种发病年龄普遍较大的细胞恶性肿瘤,患者临床常表现出钙化、出血等症状,且肿瘤周围易发生假性包膜,加之其与其他类型的肾癌具有明显差异,所以常被当作独立的肾癌类型予以临床治疗[2]。通过分析乳头状肾细胞内部结构发现,乳头状肾细胞癌无Y染色体,而其他染色体的体形态则扩大为原来的3倍,从以上不难看出,乳头状癌细胞不同于其他肾癌细胞。目前,医学界仍无法达成统一定论,即通过癌细胞是否具有乳头状结构来判断是否为乳头状细胞癌。

根据Thoenes的乳头状肾细胞癌分型,乳头状肾细胞癌可分为I型和II型,其中I型乳头状肾细胞癌的细胞分化程度不高、体积相对较小及细胞质的含量相对较少,其占所有肾细胞肿瘤的约30%;II型乳头状肾细胞癌的细胞分化程度较高、体积相对较大及内部细胞质含量相对较高,该种类型占到肾细胞肿瘤的约20%。另外,还有一种混合型,其内既含有I型细胞,又含有II型细胞。根据Delahunt所提出的由癌细胞形态确定其病例分型的理论可知,I型癌细胞的乳头结构外层所包裹细胞形状为立方体状,一般为一层或多层,且乳头中间处还有许多体积相对较小的其他细胞,通过对小细胞物质的进一步分析,可见细胞核形状为卵圆形且颜色较白,其中巨噬细胞排列呈泡沫状;II型肿瘤乳头外层包裹细胞与I型不同,一方面其包裹成熟相对较多,另一方面乳头中心细胞的体积也相对较大,且细胞质颜色为暗红色。本次我院研究结果显示,所有40例乳头状肾细胞肿瘤直径范围为3~14cm,平均(7.6±3.4)cm。I型患者低分化率、中分化率及高分化率均明显高于II型患者,P<0.05;I型患者病理I期率、II期率、III期率与II型患者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I型患者IV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这一结果与郭春阳[3]的研究结果基本相符合,再次验证了所得结果的可靠性与有效性。与其他研究相比,本次我院所选取的研究对象样本数量相对较小,这也使得I型与II型的I期率、II期率及III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而有相关研究表明,I型与II型的I期率、II期率及III期率对比有统计学差异。基于以上,我院下一步将扩大样本数量,以获得更为精准的临床数据,为乳头状肾细胞癌临床诊断提供更有参考价值的依据;再者,对于乳头状肾细胞癌不同类型与其分级和分期的线性关系也并未在本次研究中得到具体验证,因此这也将是我院的重点研究内容之一。

综上所述,乳头肾细胞癌的临床特征与其他癌细胞间差异性较大,其中病理分型直接与癌细胞分级及分期相关,这种相关可有利于患者疾病的临床治疗。

参考文献:

[1]王海艳,吴永芳,张博,等.乳头状肾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并文献复习[J].实用癌症杂志,2016,32(2):296-298.

[2]肖若陶,刘茁,陆敏,等.乳头状肾细胞癌60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17,22(9):674-677.

[3]郭春阳.乳头状肾细胞癌的临床特征及病理诊断[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4):63-64.

论文作者:周亚东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1

标签:;  ;  ;  ;  ;  ;  ;  ;  

乳头状肾细胞癌的临床特征及病理诊断研究论文_周亚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