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河南郑州 451150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持续发展,社会对于城市建设与发展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预制装配式建筑具有施工周期短,对环境污染危害小以及节约资源等多方面的优势,使得预制装配式结构建筑得到了我国的青睐与重视。虽然我国建筑行业在预制装配式建筑方面相比西方发达国家起步较晚,但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提高,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在我国将会得到更长远的发展。本文立足当下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施工技术的实际情况,对预制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进行了认真的研究。
关键词:高层建筑;预制装配式;施工
引言
1999年,我国实行住房制度改革,建筑业迎来高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过去二十年来,国内建筑界兴建的都是传统式钢筋混凝土建筑,投资大,成本高、建设周期长,劳动强度大,在施工过程中浪费严重,此外,现浇混凝土施工技术,还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国内建筑业亟需进行转型升级。2016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鼓励各地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
1、工程概述
某项目是高层住宅楼,用地总面积为55723.45m2,地上建筑面积153859.23m2,地下面积为62395.78m2,总面积为216255.01m2。计划在场地范围内建造8栋层数为30层左右的高层住宅楼,4栋层数为2层的商业楼。设置2层地下室在此项目中,并且地下室内的主楼建筑物与地下车库相邻,方便人们的出行。在地下室结构装饰中,1层和顶层采用的是现浇框架-剪力墙结构,除此以外,其余楼层全部采用局部预制装配式结构,预制填充外墙,预制阳台,叠合楼板及预制楼梯等都包含在其中,具有一定的技巧性。预制板的构成分为三部分,内侧为防水砂浆灌缝,中间为无收缩灌浆料,外侧密封耐候胶,相互组合构成完整的防水体系。控制高层建筑预制装配式结构施工的难点,需要从各个方面进行,下文中进行详细探讨。
2、装配式建筑施工全过程技术要点
传统建筑施工采用劳动力密集型模式,由于施工人员多为缺乏经验的农民工,难以控制工艺质量,难以监控手工作业品质,容易造成建筑渗水、开裂、空鼓等问题。而装配式建筑采用工业化方式生产,在品质上,可以保证防水、防火、抗渗、隔音、防裂、抗震。传统建筑施工无法同步安装水、电、管、线,而装配式建筑施工则可以同步进行水电安装与主体装修,可以节约30%~50%的工期。传统建筑施工会产生大量建筑垃圾、PM2.5尘埃、还会向空气中排放铅、汞、铬、锰、镉、砷等有毒成分,在施工中还可能发生安全事故。而装配式建筑施工,可以节约80%用水、节约70%能耗、节约20%材料、减少83%的建筑垃圾,施工现场干净、整洁、环保,几乎不会发生任何安全事故。装配式建筑施工包括工厂生产、构件存放、构件运输、现场施工、质量通病处理等环节,下面将介绍各环节中的技术要点。
2.1、工厂生产
在工厂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构件表面印筋、构件损坏、掉角、剪力墙构件预留钢筋偏位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要点是:按照规范要求,在构件下部设置垫块,并均匀喷涂脱模剂,这样可以避免构件表面印筋;严格控制拆模时间,保证混凝土强度达标后再拆模,拆模时不能野蛮作业,要高频率轻捶,这样可以避免构件损坏、掉角。剪力墙构件预留钢筋偏位多是由于模具孔位偏差造成的,因此,在工厂生产过程中,必须确保模具孔位精准。
2.2、预制装配式框架结构体系
预制装配式框架结构体系因为其使用方便,运输便利以及结构质量轻,进而受到了建筑企业的青睐,同时在施工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是在对高层建筑的施工中其优势更是明显。在预制装配式框架结构体系中最为关键的两个部分就是预制叠合板与预制叠合梁。这两部分构件均由工厂直接加工建筑原材料得到,使用时只需要在现场进行简单的焊接与浇筑就可以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为了保证施工进度与建筑质量,进行设计时需要注意一下几点:首先,结构整体必须做到规则平整,对内部支撑体系应当具有足够的韧性与强度;其次,对梁与柱之间的连接部位进行刚接点处理,所有采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要在C30以上,框架基础必须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要求;最后,对内部构件焊接方式进行合理科学的选择,对承担剪力,弯矩以及扭矩等不同作用的构件,对其承载力的设计要根据不同功能进行细化,分开计算,以此保证预制装配式框架结构体系的质量。
2.3、现场施工
BIM技术,是建筑信息模型的缩写。BIM技术的核心是:通过建立虚拟的建筑工程三维模型,利用数字化技术,为这个虚拟三维模型提供与实际情况一致的全部数据信息(包括建筑材料的质量、建筑材料、构件的价格、施工流程等),并让设计方、施工方和业主方围绕这个虚拟三维模型共同讨论,从而优化建筑设计方案。在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中运用BIM技术,可以进行虚拟施工,模仿施工过程,布置施工面,进行成本控制,进行可视化技术交底。运用BIM技术,还可以解决安装尺寸偏差、坐浆-注浆连接等问题,方便施工方研究施工工艺,提高混凝土后浇筑质量,防止出现漏浆、烂根、拔台。进行构件吊装时,需要运用BIM技术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要让施工人员掌握构件的吊装顺序,按照楼梯-柱-主梁-次梁-叠合板的正常顺序进行吊装,而不能随意颠倒。在进行叠合板桁架钢筋穿线时,可能出现穿线困难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使用BIM技术进行三维建模,充分考虑机电管线走向,合理设计叠合板桁架钢筋的位置,避免钢筋错位、碰撞。
3、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控制措施
3.1、选择恰当的机械设备
根据技术要求和现场施工情况选择恰当、合理的机械设备进行施工。机械设备在进入施工现场作业时必须有产品合格证、说明书等资料,在安装检验合格后要进行试运行,确保设备投产后正常使用。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要经过专业培训且有实际操作经验,按操作规程进行作业。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检修和保养,让其发挥最大作用。
3.2、施工过程要确保安全性
在这项建筑施工环节,要摒弃原有的传统的施工技术,加强现场工人的安全意识,保障施工的安全性能。比如,我们在施工环节遇到的脚手架容易掉落的严重问题,如果出现这种严重情况会造成重大的安全责任事故,因此,我们在进行预制装配式的项目施工环节,允许使用功能多样化的防护装置来代替脚手架,比如自动升降平台,这种新型的防护装置操作起来方便快捷,加快了施工进程,提升了现场的安全性能,这项技术因此也受到众多建筑行业的青睐,被广泛应用到施工现场。另外,相关的施工人员通过借鉴其他建筑项目案例,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避免对周围的环境造成影响。比如,我们可以利用永久性围墙来替代临时性的围墙,这样不仅减少了资源的消耗,减少了项目的成本,而且也降低了对周围环境的负面影响。我们还可以增加相应的洒水装置,以免大量的灰尘影响了周围居民的生活环境,最为常用的就是悬挂式的喷洒装置,施用起来比较方便,撒水量也会比较均匀,避免了那种由于喷洒量过多而形成水坑的现象发生。当然,施工环节的噪声也是需要我们密切注意的问题,设置噪声预警装置,如果超出规定范围就会报警提醒。
结束语
在科学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建筑行业取得了非常明显的进步,在高层建筑中,预制装配式技术因为具有良好的环保性、节能性和高效性而在一点点被广泛采用。当然,在施工的过程中,还需要对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考察,在此基础上,对深化设计、塔吊型号选择、预制构件吊装顺序确定、预制构件施工及安装难点处理等进行针对性的控制,积累丰富有效的经验,在提高建筑物质量的同时,实现理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韩笑,唐和生,周德源.基于Sym小波与BP神经网络的装配柱钢筋套筒灌浆连接缺陷检测方法[J].结构工程师,2018,34(06):21-28.
[2] 陶红雨,戎呈航.预制装配式框架剪力墙结构在住宅产业化中的应用[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8,38(03):1-8.
[3] 白文辉,贺一烽,陈伟宏.装配式居住建筑标准化设计方法探究[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8,38(03):15-19.
[4] 安贺舜,周德源.预制装配式剪力墙钢筋连接方法研究进展[J].结构工程师,2018,34(06):158-167.
[5] 王巍,彭宇,丁焕龙.浅述装配式建筑方案阶段设计流程[J].四川建筑,2018,38(06):36-38.
论文作者:赵云丽,潘燕秋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模拟》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6
标签:构件论文; 建筑论文; 叠合论文; 技术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结构论文; 钢筋论文; 《建筑模拟》2019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