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无核武器区问题探讨_核试验论文

中亚无核武器区问题探讨_核试验论文

中亚无核区问题探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苏联解体后,中亚地区出现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5个新独立国家。 如何维护地区稳定与安全是摆在独立后中亚各国面前的一个事关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的重大任务,其中建立中亚无核区便是中亚国家为此采取的一项具体措施,目的就是要寻求地区安全。经过7年的时间, 建立中亚无核区的进程现已进入实质性阶段。预计在各方协调磋商的基础上,中亚无核区条约有望很快签署,下一步的重点将转移到条约的具体落实上。中亚无核区的建立已是指日可待,但要真正实施,还需要各方的努力与合作。

中亚无核区问题从提出到现在经历了务虚和务实两个阶段:

1.务虚阶段:从苏联解体到1997年12月。这一时期中亚无核区问题尚处于酝酿协商阶段。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1 )哈萨克斯坦销毁和撤出原苏联部署在哈萨克斯坦领土上的核武器;(2 )乌兹别克斯坦倡议建立中亚无核区。实际上,这两个方面是互相作用的:不实施哈萨克斯坦的无核化,中亚无核区便无从建立;不建立中亚无核区,哈萨克斯坦的无核进程就有可能出现反复甚至倒退。

哈萨克斯坦的无核进程是从哈独立后开始的。哈本是原苏联4 个拥有核武器的共和国之一,其余3个拥有核武器的共和国是: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到苏联解体前,苏联共拥有的战略核弹头约12 000枚,战术核弹头15 000~19 000枚,其中,战略火箭部队拥有核弹头最多,其余依次为地面部队、防空部队、空军和海军。原苏联75%的洲际弹道导弹部署在俄罗斯境内,另外25%分别部署在哈萨克和乌克兰,其中哈境内部署了104枚洲际弹道导弹。位于哈中部的塞米巴拉金斯克曾是原苏联主要的核试验基地,在这里曾进行过大量的核试验。

独立初期,哈萨克斯坦尚无意销毁和撤出境内的核武器(注:赵常庆主编:《中亚五国概论》,经济日报出版社1999年版,第365页。 ),毕竟拥有核武器是一种力量和实力的象征,也是一种有效的政治手段,哈最终同意宣布为无核国家是基于以下原因:(1 )哈的经济和科技实力都难以维持一支独立的核力量,更谈不上核武器的更新和发展。原苏联的核研究机构和生产设施全部集中在俄罗斯,核力量的预警系统是按照全联盟的疆域建立的,哈并没有完备的预警系统,这使其核武器难以发挥有效作用。(2)哈独立后面临的威胁主要是民族冲突、宗教矛盾和恐怖主义活动等,核武器的实战价值并不大,且动用核武器解决上述问题是不可想象的。(3)美国等西方国家强烈要求哈放弃核武器, 哈由于在经济上有求于西方,不得不考虑西方的立场。1992年5月, 哈总统纳扎尔巴耶夫首次专程访美,除经济问题外,双方就核武器控制问题举行了磋商,哈在得到美国对其安全的承诺后,同意签署核不扩散条约和履行战略进攻性武器条约的条款。1995年,哈销毁和拆除了所有核弹头。至1997年初,哈炸毁了境内最后一个,也就是第104个发射井,井中曾藏有世界上最大的PC—20型(西方称之SS—18型“撒旦”)弹道导弹。与此同时,撤走了部署在哈的两个战略导弹师,共有898枚弹头、96个运载工具和1.8万吨导弹推进剂(其中有6 000吨庚基——一种可怕的具有腐蚀性、有毒的易爆炸化学物质)被运往俄罗斯核技术基地。至此,哈成为原苏联共和国第一个,也是目前惟一一个放弃核弹头的国家。哈成为无核国家为中亚无核区的建立铺平了道路,创造了必备条件。

建立中亚无核区的想法源于乌关于中亚地区安全的构想。1993年9月28日,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在第48届联合国大会上发言强调,中亚地区的特殊性和地理位置决定了在事态向消极方向发展的情况下能对全世界的稳定造成巨大的破坏。这里生活着属于不同民族和宗教的6 000万居民,部署有核武器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卡建议,在联合国下设立常设的中亚安全、稳定与合作论坛,以形成可靠的保障机制,防止破坏现有边界,维护地区和平,打击贩毒,保护生态环境。他说,乌支持完全销毁核武器和无限期延长核不扩散条约。希望联合国宣布中亚为无核区,同时对中亚的化学和细菌武器的扩散实行国际监督(注:〔俄〕阿·卡赛耶夫、伊·瓦什金:《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外交的基本方向》,塔什干,乌兹别克斯坦出版社1994年版。)。1996年6月,乌总统卡里莫夫访美,得到美国对其中亚无核区倡议的支持。同年12月,卡里莫夫在欧安组织会议上再次提出在中亚建立无核区的建议。不少西北欧国家对乌立场表示支持,日本亦公开表示赞成。之后不久,作为直接参加者的中亚国家开始响应乌的建议,1997年3月,中亚5国首脑于哈萨克斯坦通过《阿拉木图宣言》,表示了建立中亚无核区的政治意愿。同年9月,在乌首都塔什干召开了由乌倡议的有关建立“中亚无核区”的国际研讨会,中亚5 国外长签署了关于建立中亚无核区的联合宣言,决定向联合国提交建立中亚无核区的宣言草案。至此,建立中亚无核区成为中亚各国共同的要求,从而为中亚无核区倡议的付诸实施奠定了必要基础。

2.务实阶段:从1997年12月至今。这一时期中亚无核区以联合国大会通过相关决议为标志而进入实际操作阶段。1997年12月,第52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建立中亚无核区的38S号决议。根据决议精神,成立了5国专家组,负责无核区条约的起草工作,由联合国亚太裁军中心担任该专家组的协调员。1998年7月9~10日,中亚5国、5核国、联合国、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代表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举行专家组磋商,讨论中亚无核区条约的草案,征询5核国对条约草案的意见。1999年2月1~3日,5国专家组在乌首都塔什干继续就中亚无核区条约条款进行了磋商。 目前,中亚5国与5核国和联合国建立起了有效的联系机制,正在加紧协调立场,以尽早完成条约的起草工作。

中亚国家,尤其是乌兹别克斯坦积极推动建立中亚无核区的动因在于:

1.中亚是冷战结束后一个充满隐患的潜在热点地区。从周边环境来看,世界5核国中的两个——俄罗斯和中国都与中亚毗邻,1998年5月,印度、巴基斯坦相继进行核试验更使中亚周边安全环境趋于险恶,加之伊朗一直在加紧迈向核门槛,从而使整个中亚几乎处于核武器的重重包围之中。为了维护地区安全,中亚国家迫切需要得到具有法律效力的国际保证,而通过建立中亚无核区恰恰可以名正言顺地要求核国家签署有关条约议定书,以法律形式保证不对中亚国家使用核武器,从而使中亚国家免遭核武器的威胁。同时,中亚地区的南部毗邻连年内战的阿富汗,该国长期处于战乱,包括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在内的武器走私十分猖獗,中亚地区首当其冲,深受其害。建立中亚无核区便可以使各国在防止武器贩运上密切合作,并能争取到国际支援,从而有助于整个中亚地区的稳定与安全。

2.原苏联曾在哈萨克斯坦境内的塞米巴拉金斯克核试验场进行过大量的核试验,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据了解,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也存在着严重的核废料污染问题。哈、乌两国还面临着紧迫的生态安全问题,两国之间的咸海地区的生态状况急剧恶化,近30年来,咸海水位迅速下降,沿岸地区盐碱化程度日益严重,200 万公顷的耕地被沙漠吞噬,由此引发了气候变幻无常、土壤退化、尘暴盐暴肆虐等灾害,附近地区疫病流行,婴幼儿发育畸形,生存环境空前恶化(注:伊·卡里莫夫:《邻近21世纪的乌兹别克斯坦:安全的威胁、进步的条件和保障》,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7年版,第92~98页。)。这一切使中亚国家迫切感到必须拯救治理因核试验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希望借建立中亚无核区得到更多的国际帮助。

3.乌兹别克斯坦倡议建立中亚无核区,有意借此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确立在中亚事务中的主导地位。乌兹别克斯坦是中亚地区的一个大国,其人口居中亚之首。历史上乌在中亚是一个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的地区,曾建立过统治整个中亚的强大政权。乌自认为是过去中亚帝国的继承者,应该成为今天中亚的主宰。乌总理穆塔洛夫曾说:“乌兹别克斯坦将成为中亚的中心。”但是,乌的意图遇到中亚另一大国哈萨克斯坦的挑战。从经济实力、领土面积来看,哈均超过乌,而且哈总统不断提出地区安全体系的建议,国际威望大增,影响日隆。乌积极推动建立中亚无核区,显然也是要通过阻止哈重新成为核国家而与哈在中亚一争高下,以此扩大国际影响,争取国际社会对其在中亚主导地位的认可。同时,乌也想以此拉近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争取得到更多经济援助。毕竟成立无核区符合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战略利益,美国并不愿意看到中亚变成一个动荡不宁的危险地区,美国还想以此更深地介入中亚事务。乌也正是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支持下提出要在联合国和欧安会而不是在独联体的框架内建立中亚无核区的。

中亚无核区问题既直接涉及中亚5国,也与5核国的态度密切相关。在中亚无核区问题上,中亚5国的态度已趋于一致, 但内部也还存在一定分歧,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在此问题上均持积极支持的态度。但两国在谁是中亚无核区首倡者问题上却争论不休(注:阿·杰克申库洛夫:《论中亚无核区》,载《国际生活》1999年第6期。), 这对两国在此问题上的合作不能不产生一定影响。哈萨克斯坦更加关注自己提出的“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希望借此建立亚洲集体安全机制,成为中亚的“龙头老大”。而对乌提出的建立中亚无核区的建议则表面上支持,实际上观望。哈不愿看到乌的影响和作用超过自己。土库曼斯坦在安全方面的考虑主要是保护自己的油气资源。在争取到联合国给予的“永久中立”的地位后,对一切多边的集体安全机制包括中亚无核区均不热心,并持怀疑和提防态度。塔吉克斯坦深陷国内问题,加之与乌在民族、领土等问题上的矛盾根深蒂固,对中亚无核区的建议也只是被动应和,骨子里仍对乌抱有戒心。

5核国在中亚无核区问题上均持支持态度,但关切各有侧重。 美国根据出台的“新中亚战略”,已视中亚为有自己重大利益的地区,因为该地区处于欧亚大陆的中间地带和中国、俄罗斯以及伊朗等(美将其视为未来潜在对手)之间,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同时,该地区蕴藏着大量油气,是美战略生命线所在。美国积极参与建立中亚无核区,并承担相应义务,显然有助于美国加强对该地区的渗透与控制。其次,1998年的印巴核试验沉重打击了美国的防核扩散政策,使国际核不扩散机制面临崩溃的危险。中亚地区临近印巴,本身又是一个恐怖主义、国际犯罪、武器扩散、贩毒等所谓“非对称威胁”的多发地区,加之哈曾经拥有核武器,这一切使得美国迫切需要宣布中亚为无核区,这不仅将为防止已放弃核武器的哈重新用核武装树立起一道法律屏障,也对巩固国际核不扩散体制产生积极意义,有利于维护美在中亚地区的切身利益和实现在中亚的战略图谋。

俄罗斯对建立中亚无核区亦持支持态度,它符合俄罗斯的安全利益。中亚是俄的传统势力范围,俄在该地区有着重大的政治、安全和经济利益。中亚安全直接关系到俄南部的稳定,无疑中亚成为无核区有利于进一步巩固俄罗斯在中亚地区安全事务中的主导地位,使中亚国家在安全上更加依赖俄,因此,俄原则上支持建立中亚无核区。但俄也担心,随着中亚无核区的建立,美国等西方国家会借机加大对中亚的渗透力度,这对俄保持在该地区的影响显然是不利的。乌提出建立中亚无核区本身也包含离俄倾西的倾向。这使得俄罗斯在此问题上不能不采取较为谨慎的态度。

英国和法国与中亚相距遥远,在该地区并无切身利益,因此对建立中亚无核区表示支持,在具体问题上因不涉及也相对超脱。

中国与中亚相邻。中国一贯积极支持建立中亚无核区,并为此作出了不懈的努力。1996年7月,中国宣布暂停核试验,得到了中亚国家的普遍欢迎,有助于消除中亚国家对中国的担心和疑虑。1997年9月, 中国专门派代表团出席了在乌举行的“中亚无核区”国际会议,表明了中国对建立中亚无核区倡议的支持。1998年5月, 中国和中亚国家一致谴责了印度的核试验,同年7月,中国与俄、哈、吉、塔发表五国声明,特别强调,各方对在南亚核试验后该地区的紧张局势加剧表示严重关切。各方愿同国际社会一道,为制止南亚的核军备竞赛和维护国际核不扩散机制而共同努力。以上说明,中国与中亚国家在核不扩散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致的,中国理所当然地对建立中亚无核区予以积极支持,认为它有利于世界、地区和平与安全,也有利于中国自身的稳定与安全。当然,中国对中亚无核区条约可能涉及并有损于中国利益的条款也是绝对不会接受的。

中亚无核区问题现已进入条约起草阶段。从现有条约草案及磋商情况来看,中亚5国之间、中亚与5核国之间仍存在着一定分歧,有关无核区范围、 环境合作等一系列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协调与磋商(注:Jozef Goldbat,Central Asia:A Nuclear-Weapon- Free

Zone in Statu Nascendi,Pacific Review,Volumn 11,Number3,October1999.)。但总的来说,共识远远大于分歧。现在有关各方正在加紧工作,努力消除分歧,以尽快缔结中亚无核区条约。从目前情况来看,可能影响中亚无核区建立的因素主要有:1.经费问题。在中亚建立无核区面临的任务主要是环境治理问题。中亚因核试验造成的环境污染十分严重,彻底根治需要注入大量资金。中亚国家经济实力有限,又都陷于经济困境,无力负担环境治理的经费,需要国际援助,尤其是西方国家的援助。因受经费制约,中亚和平利用原子能也遇到严重困难,哈萨克斯坦等国就因经济困难而搁置了建设核电站的计划。2.中亚国家普遍自卫能力较弱,独立后中亚的边界主要依靠俄军替代,现在乌兹别克斯坦边界已由本国军队守卫,原由俄军驻防的吉尔吉斯斯坦和土库曼斯坦边界也在改由当地军队守卫。而上述国家的军力有限,很难真正制止住武器贩运甚至核武器扩散等跨国犯罪活动,这对中亚无核区机制将构成直接威胁。3.乌兹别克斯坦的核工业原料——铀占世界出口的第三位,是乌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乌能否严格控制铀的生产与出口并防其扩散或用于核试验,对乌是一个严峻考验,也直接关乎中亚无核区条约的命运。4.中亚无核区必须得到国际社会的大力支持才能建立,5 核国尤其应对此承担起相应的义务。独立以来,美国对该地区出现的反恐怖主义、极端主义活动并未给予有力支持,甚至还以人权、人道为由对中亚有关国家大加指责,引起中亚有关国家的强烈不满。一旦中亚无核区条约缔结,对该地区发生不利于建立中亚无核区的行动,美国能否挺身而出值得怀疑。这将给中亚无核区的运行增加不确定因素。总之,建立中亚无核区符合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潮,虽然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但机遇远远大挑战,最终它将建立起来,并造福于中亚国家和人民。

标签:;  ;  ;  ;  ;  

中亚无核武器区问题探讨_核试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