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网络中移动性管理策略研究

移动通信网络中移动性管理策略研究

魏函[1]2006年在《移动通信网络中的位置管理策略及仿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移动无线通信技术在近一二十年来发展迅猛,它不仅因其在通信领域的应用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也给人类的生活方式带来了极大的变化。随着人们对移动通信的需求不断提升,移动性管理技术的发展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在全面研究提升移动性管理技术的探寻中,移动性管理技术的核心----位置管理问题显现出来。本文综述了位置管理相关研究,介绍了具体的算法内容。其主要研究工作如下。建立了一个基于离散事件的仿真平台。叙述了无线通信网络仿真的基本流程,是对仿真对象中的关键因素进行建模,定义对系统性能进行评估的指标,最后运用各种动态、静态、连续、离散方法进行仿真,得出结论。针对位置管理算法仿真进行了详细的用户移动建模,通信流量建模,蜂窝结构建模,位置管理策略建模;定义了简化的性能评估指标为位置更新和呼叫传递的总代价;且给出了基于离散事件驱动的具体编程实现仿真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目标机动运动模型的动态位置管理方案,针对机动运动目标利用GPS和卡尔曼滤波法得到运动目标的速度,然后根据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动态分配沿着速度方向,其形状随速度大小而相应变化的矩形动态位置区的动态位置管理策略,并通过仿真比较了该矩形动态位置管理策略与圆形动态位置管理策略的性能,得出结论,该动态位置管理策略在位置更新和寻呼上均小于圆形动态位置管理策略。

刘侠[2]2010年在《下一代无线通信网络中移动性管理关键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移动通信技术是当代通信领域发展最迅速、更新最活跃的研究热点之一。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全IP技术的广泛应用,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必将成为基于全IP技术的异构融合系统,能够支持不同无线技术的平滑接入和移动终端的无缝漫游。为了在无线异构网络中实现移动终端的自由移动,并且保持通信的连续性,必须采用行之有效的移动性管理技术。切换算法和移动性管理机制是实现有效移动性管理的关键技术,需要指出的是,异构网络间的切换定义为垂直切换。因此如何设计基于下一代无线网络的合理、高效的垂直切换算法和移动性管理机制,成为一个有重大研究意义的应用课题,也是无线资源管理技术中最具挑战性的问题之一。本论文考虑不同接入技术的网络特性和移动用户的业务特征,针对无线异构网络中垂直切换算法和移动性管理机制二个关键问题展开系统深入的研究,提出一系列算法和机制,并通过建立理论分析模型和性能仿真实验证明提出的方案能够有效改进系统的切换性能。本文提出的叁种垂直切换算法是依据对网络资源需求的不同角度而进行优化的方法,基于接收信号强度(RSS)的改进算法是一种从用户角度出发的快速切换方法,未考虑网络条件的动态调整机制;联合无线资源管理技术的改进算法是从运营商的角度出发的优化异构网络带宽利用、区分业务优先级的切换判决方法,需要的信息交互和系统开销大;基于模糊逻辑的改进算法是采用智能信号处理技术的切换判决方法,利用信号预测技术、结合预判决方法或动态调整权值来提高切换的准确性,在网络条件利用和处理开销方面是前两者的折中。本文的两种移动性管理机制是基于不同协议层提出的,基于网络层的改进机制是为了提高移动MIPv6协议的切换性能,以满足异构网络移动管理的要求;而基于分离层的移动性管理机制是为了弥补现有分离层协议的不足,是对分离层协议的功能扩展。本文的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分析现有无线接入网络可以采用的异构融合方式,确定合理的网络拓扑,构建基于UMTS和WLAN的松耦合异构网络。接着,以获知每个异构小区的可得到带宽、主机的移动模型为前提,提出了一种利用接收信号强度及其累积量,同时结合带宽和位置信息作为判决准则的垂直切换算法,对该算法的切换概率和丢包率进行理论分析,并通过仿真实验表明与传统的RSS算法相比,本文提出的改进算法对平均切换次数、切换阻塞率方面具有显着改善。(2)提出一种区分业务类型的联合不同无线资源管理技术的垂直切换算法(RRM-VHO)。根据叁种不同业务类型的优先级,使资源分配有利于对网络性能要求高、适应性较差的话音业务。采用联合准入控制、带宽借用和补偿、以及负载均衡控制的联合管理方法执行切换控制。建立基于各个控制方法的可扩展模块化仿真平台,针对呼叫阻塞率、掉话率和传输质量进行分析和比较,表明RRM-VHO算法能够提供较高的切换性能,适合无线异构网络的多业务通信。(3)考虑到模糊逻辑方法能够适应无线网络的动态条件和垂直切换的复杂性,本文首先提出了一种基于差分预测的模糊逻辑垂直切换算法(DP-VHO),采用差分预测方法获得的RSS预测值来触发切换,缩短切换的发现时间;利用预判决处理模块,对输入信号进行筛选以减少处理的采样点;同时简化模糊逻辑控制器,利用RSS和可用带宽的模糊隶属度进行固定权值的联合判决,实现移动用户对不同网络的最佳接入。进一步考虑到快衰落环境下的信号预测精度,以及准确反映网络参量的异构特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灰度预测的模糊逻辑垂直切换算法(GPA-VHO),(4)针对进行不同接入网络之间的切换都依靠MIPv6,未能解决大范围移动过程中信令开销大、更新时间长和丢包严重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全局移动的IDMP切换管理机制(IDMP-MM)。利用IDMP的两层结构特性,将一个无线蜂窝网域中的WLAN小区聚合为一个子网,构成具有异构网络特性的分层网络结构。增强代理服务器的缓存机制和包格式转换功能,并采用快速切换机制和预先注册方法改进切换更新机制。建立性能分析模型,通过仿真证明IDMP-MM机制可以有效改进切换性能,实现同构和异构网络的全局切换管理。利用灰度预测算法来提高RSS的预测准确性;扩展模糊逻辑控制模块的输入参量为RSS、网络带宽和网络费用,并且采用实时动态调整的权值进行切换判决;仿真结果表明,GPA-VHO算法能够提高切换准确性,并且不受主机移动速度的影响。(5)由于异构网络环境中会出现主机的家乡代理失效、主机的多宿特性以及多宿环境中主机会改变家乡地址的问题,本文提出进行主机身份标识和位置标识分离协议的研究。首先分析和比较了现有主机身份标识和位置标识分离协议各自的优缺点,并提出一种基于终端侧分离协议的通用型快速切换管理机制,实现分离协议在移动环境中的无缝切换,能够支持单方主机移动和双方主机同时移动的场景。接着给出基于Shim6协议的快速切换应用实例,详细描述快速切换流程,以及相应信令格式的修改,并通过性能分析验证,提出的快速切换管理机制可以有效地减少数据丢包,降低了切换延时,明显改善现有分离协议的移动性管理能力。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同时给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郑磊[3]2010年在《下一代无线网络中移动性管理架构与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认为更高速率传输,更大系统容量,更广业务覆盖,更合理资源分配,已经成为未来移动通信发展的主流趋势和演变目标。随着对新的业务,增长的带宽,无所不在的通信需求的不断增长,异构网络融合协作逐渐被认为是下一代通信系统发展的趋势。与此同时,作为立体移动通信网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卫星移动网络亦成为下一代网络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在下一代网络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网络中的移动性管理问题,特别是实现一个用户不参与、不感知、自适应的、安全的无缝移动性管理机制是目前学术界和产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本论文重点研究下一代无线网络中移动性管理架构与关键技术,包括下一代网络移动性管理架构研究、异构网络的垂直切换算法研究、卫星网络的接入控制策略研究。在网络架构方面,面对未来移动通信中的多业务多连接场景,本文通过引入新的功能实体,设置新的功能模块,对现有网络功能模块进行功能扩展,提出适用于未来多连接多业务的异构网络移动性管理机制,包括:切换触发事件,多连接管理策略,切换方法及流程,达到为异构环境下的移动性管理提供更为全面、丰富信息的目标,并增强网络切换的灵活性。其次,在垂直切换算法设计方面,本文基于中值排序理论,提出一种通用的中值排序垂直切换算法。其主要特征在于以网络排序融合的方式解决了垂直切换算法在目标网络决策时的参数获取不准确、或者参数无法获取、多个网络获取的参数接近而导致的无法决策的问题。并且该算法同时考虑在多业务的场景中对中值排序算法进行了扩展,进而提出了多业务的中值排序垂直切换算法,为具有不同QoS需求的移动业务选择合适的承载网络。最后,在卫星移动通信网络接入控制策略方面,针对LEO和GEO卫星系统下终端移动性的不同特点,分别提出了两类基于马尔可夫理论的排队接入策略。理论分析以及Matlab平台的数值仿真均表明本文所提的两类策略有效地保证了卫星网络中移动用户的QoS体验。论文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王胡成[4]2018年在《未来移动通信网络架构和移动性管理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未来移动通信网络中将出现多样化的通信场景和差异化的用户/业务需求,这既对传统的架构单一且缺乏可扩展性的移动通信网络提出挑战,也对未来移动通信网络中的移动性管理技术提出了新的需求。因此,面向新场景和新业务的未来移动通信网络架构及移动性管理技术成为国内外信息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移动性管理是移动通信网络的基本特性,对网络的性能、运行效率和用户体验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针对具体的通信场景提供合适的移动性管理是未来移动通信网络关键技术研究的重点之一。本文首先从移动通信网络面临的挑战入手,提出能够实现软件灵活定义的去中心化网络架构。然后围绕按需移动性管理的思想,进一步提出一种按需移动性管理的实现方法,并基于提出的软件定义去中心化网络架构进行了原型设计。最后,针对超密集网络的通信场景,利用软件定义去中心化网络架构和按需移动性管理的思想,提出支持本地化移动性管理的机制。具体研究包括以下方面:(一)针对现有移动通信网络架构不能服务多样化通信场景以及缺乏灵活性和可扩展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软件可定义去中心化移动网络架构SoftNet(Software defined decentralized mobile network architecture)。该架构通过策略控制功能搜集的场景信息进行网络架构的智能定义,基于网络功能虚拟化NFV(Network Function Virtualization)技术实现网络功能的动态激活和灵活部署,基于SDN(Software Defined Networking)技术进行网关锚点的动态分配和网络资源的统一调度。与LTE(Long Term Evolution)网络的定性对比分析显示所提架构在组网方式、可扩展性、健壮性、网络资源利用效率、数据转发效率等方面具有优势。多种终端移动模型下的实验仿真表明所提的去中心化网络相对于LTE网络在移动性管理方面具有更低的信令开销。此外,通过仿真分析,论文还从接入时延、切换时延和数据传输开销方面对SoftNet进行了性能验证。(二)针对为不同通信场景提供按需移动性管理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移动性驱动网络切片MDNS(Mobility Driven Network Slicing)的技术思想及实现MDNS的框架方案。MDNS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感知终端的移动行为特性和业务特征,确定出网络需支持的移动性支持等级(或移动性管理机制),然后基于移动性支持等级创建相应移动性支持能力的网络切片,最后将不同移动性支持需求的终端定向到相应移动性支持能力的网络切片中,实现按需移动性管理。通过叁个典型场景的建模,对MDNS使能的按需移动性管理和LTE系统的通用移动性管理机制进行分析比较,证明了 MDNS具有更低的系统开销。(叁)针对传统LTE系统的移动性管理机制在5G超密集网络部署的特定场景中所面临的信令开销大、数据传输效率低等问题,根据按需移动性管理的思想,提出基于去中心化网络架构SoftNet的本地化移动性管理机制,充分考虑了网络部署特点和回传网络拓扑。具体的本地化移动性管理机制分为:集中控制的本地化移动性管理机制,其中小基站不具备控制平面移动性管理功能,终端的移动性事件由本地服务中心集中控制管理;分布控制的本地化移动性管理机制,其中小基站具备控制平面移动性管理功能,终端的移动性事件由小基站进行控制管理。根据对所提的本地化移动性管理机制以及LTE系统的移动性管理机制的数值分析和仿真实验,集中控制的本地化移动性管理机制在平均切换信令开销、平均数据包传输开销、平均切换时延和平均核心网信令负载方面均有优势,而分布控制的本地化移动性管理机制主要在切换时延方面差于LTE系统的机制。

乐德广[5]2006年在《下一代互联网的移动性管理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以及它们的业务日益融合,移动通信网和计算机互联网的区别正在逐渐消失,将逐步导致计算机互联网成为一个能够统一移动通信网和固定通信网的下一代通信网络。该网络的一个最大特色是移动性,也就是它允许用户在移动的同时,仍保持服务的连续性。因此,下一代通信网也可以称为下一代移动互联网,它的移动性管理研究是目前人们最关注的研究课题之一。互联网是基于TCP/IP协议栈的IP网络,传统的IPv4是通过补充扩展协议即移动IPv4(Mobile IPv4, MIPv4)来实现IP网的移动管理的。但是,它无法满足日益用户增长、通信安全和业务质量控制的需求,因此,IETF工程小组已经制定出下一代网络协议,即IPv6协议,并集成了移动性管理协议,称为移动IPv6(Mobile IPv6, MIPv6)。与传统的MIPv4相比,MIPv6的优点在于:可以通过路由广告进行移动性检测,实现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和内置的移动路由优化等功能。本论文的工作主要是研究如何基于MIPv6来提高下一代移动互联网的移动管理性能:首先,我们讨论了现有的MIPv6移动路由机制,即双向隧道机制和路由优化机制,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为了能更有效的传输数据报,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移动路由机制。与现有的路由机制相比,我们的方法不但具有现有路由机制的优点,同时还能克服它们的缺点。因此,我们的方法能取代现有的路由机制,有效地应用于当通信双方都是移动节点且处在外部网络时的场合。其次,我们研究了现有的MIPv6移动切换管理机制,包括移动发现,转交地址(CoA)配置,转交地址注册更新等操作,分析了现有MIPv6切换机制所产生的切换延迟。为减少切换延迟,我们提出了基于多宿主连接(Multihoming)的移动切换网络结构,并采用多宿切换策略来确定最佳切换时间。该方案能有效减少切换延迟,实现无缝移动切换。此外,我们研究了MIPv6移动特性对传输性能的影响,分析了MIPv6在移动管理过程中对传输层TCP协议性能影响的根本原因。为了确保在移动通信过程中TCP的传输性能,我们提出了一种集成的具有传输意识的移动管理机制,这样传输层的TCP协议能够根据网络层的MIPv6移动处理信息调整自身的行为,使得TCP协议能在MIPv6移动环境下保持高效的传输性能。最后,我们还研究了新出现的基于其它协议层的移动管理技术和解决方案,对不同协议层上的移动管理实例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从功能、性能和实际部署等方面进行

张竹[6]2013年在《IP/LEO卫星网络中的移动性管理技术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人们通信需求的日益增高,全球信息化、网络化成为了发展的必然趋势,通信网络也因此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在地面通信网络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媒体通信需求的情况下,利用卫星接入互联网已经成为卫星通信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未来空天地一体化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IP/LEO卫星保证网络的全球覆盖,是未来移动通信更好地提供个人通信服务的坚实基础。IP/LEO卫星网络能够支持用户移动性的服务,使得用户可以在更大的地域范围内方便地进行通信,但是全IP卫星网络的特殊网络架构、卫星上受到限制的数据存储容量和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卫星网络中传输延迟增加等特点,均为IP/LEO卫星网络中移动性管理问题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移动IP协议是当前IP网络中的基础移动性管理协议,能够实现IP网络中的移动性需求,但其也有一些明显的不足。针对移动IP的不足之处,相继出现了很多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改进的算法,如提出分层的概念、增加预测算法、支持快速切换、加入寻呼机制及解决网络移动问题等。但是这些移动IP的优化算法运用在卫星网络中存在着网络结构不匹配,优化性能下降等缺陷。所以,在IP/LEO卫星网络中,分析其移动性管理问题并设计移动性管理算法将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在归纳总结了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本论文以IP/LEO卫星网络为背景,针对其移动性管理中的位置管理、切换管理以及网络移动性技术叁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获得了一些新的研究结论。主要研究工作如下:第一,在分析了IP/LEO卫星网络中移动用户不同移动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位置信息的双重位置区位置管理方法。通过采用卫星、地面站双重位置区的方式在保证卫星网络中低速运动用户低位置更新频率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了高速以及在位置区边界往复运动用户的位置更新次数。算法引入的寻呼机制降低了网络中用户位置更新消息的负荷,同时在用户发起的位置更新消息中加入用户位置信息,网络在寻呼用户时首先在用户最近一次进行位置更新区域进行,从而增加了首次寻呼成功的概率。通过理论推导及仿真,证明了基于位置信息的双重位置区位置管理策略相对于其他方法在网络位置管理开销、寻呼开销上都有了明显的改进;进一步分析了地面站覆盖范围的选择与本策略性能的关系。第二,针对IP/LEO卫星网络由于传输延时大而造成的用户切换延时增加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位置信息的预测SIGMA切换优化方案。该方法利用传输层协议mSCTP多家乡的特点,允许用户在一个SCTP关联中加入两个IP地址,避免了用户进入新位置区后新IP地址需要经过家乡代理处注册才可使用所造成的传输时延。提出了IP/LEO卫星网络中基于位置信息的用户切换时刻预测算法,利用卫星网络的星历信息和用户的位置信息,预测用户需要进行链路切换的时刻,在节省SCTP关联信令的基础上,保证用户在切换发生的时刻准确地将SCTP关联中的备用IP地址设置为主地址从而完成切换过程。通过仿真证明,该方案相对于传统的SIGMA方案,在用户切换延时、丢包率性能上都有了明显的改进。第叁,利用IP/LEO卫星网络的网络移动特性,提出了一种面向NEMO基本支持协议的卫星网络结构设计思想。卫星网络作为地面因特网络的子网,通过一个或多个卫星接入路由器与地面网络相连。详细分析了卫星作为通信对端以及卫星作为路由转发装置时,应用NEMO基本支持协议的路由过程,以及网络移动性用户通过移动卫星网络与地面网络通信时的两种路由方式。经过分析,此网络结构可以减少卫星网络对地面网络的依赖,从而更好的保证通信的连通性。仿真表明,在此网络结构下应用NEMO基本支持协议在信令开销、丢包率方面性能均表现更佳。

柳楠[7]2010年在《异构无线网络融合技术在开封联通网络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纵观当今无线移动通信技术迅猛发展,近年来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实际上是沿着两条主线进行的:一条是以话音业务为主,从2G、3G及B3G向宽带移动数据通信发展的电信业务技术主线;另一条是以计算机数据通信网络为主,从无线个域网、无线局域网及城域网向下一代网络NGN发展的IT业务技术主线。无线移动通信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多媒体和电信技术等不同领域的技术相互结合,使通信逐渐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网络的日趋演进,各种现有的以及未来新兴的无线接入技术共同存在,既相互补充又相互竞争,构成下一代的无线异构网络。下一代无线接入网络的异构性表现在接入环境的异构性、终端的异构性、业务的异构性,以及各种运营网络在认证与鉴权、计费、QoS等策略上的差异性等方面。在这种网络融合、业务融合、终端融合的发展趋势下,如何为用户和终端提供移动性管理以保证网络间漫游和服务的无缝衔接,是下一代异构泛在网络最紧迫的需求之一。本文主要阐述了作者在开封联通异构网络融合方面的一些探索和成果。论文首先结合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介绍。之后介绍开封联通移动通信和无线局域网这两张网络的现状,并以此为前提通过开封一所高校的网络规划和建设情况,说明开封联通近期进行异构网络融合的方案和效果。在论文的最后部分,作者构想了今后中国联通异构网络融合的演进方向,即首先是计费方面账单的统一,然后是接入方面及核心网方面认证的统一,最后是通过OWLAN方式实现移动通信网和无线局域网的真正融合,使之更贴近联通的网络运营模式,真正做到“在任何时间为任何地点的任何人提供多媒体业务”的目标。另外,作者通过介绍性的文字,简要描述了未来联通计划采用的整体解决方案,并以此作为今后联通解决异构无线网络问题的具体实施方案。

肖斌[8]2007年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移动性管理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由于移动台的移动性,为移动台提供实时的、低成本的、高质量的、优化的服务——即移动性管理,成为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国际前沿研究课题,毋庸置疑,移动性管理对移动通信网络的高效运行是举足轻重的。移动性管理包括位置管理(Location management)和切换管理(Handoff management)。本文重点研究了位置管理策略。本文基于位置区分层及“环状搜索”的思想,引入了一个可控制参数,提出了“可控制环状搜索策略”。通过利用马尔可夫过程理论,导出了移动台位于各个环的概率所满足的一个线性方程组。数值分析表明:针对不同的移动台的“呼入移动比”的特性,通过控制参数的选择,可以降低位置更新,进而减小位置管理的费用。这种方法对于“呼入移动比”较低的移动台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论文的第一章对蜂窝移动通信网和移动性管理的概念进行了简单介绍。第二章详细分析了移动通信网络中移动性管理中位置管理的相关理论,主要包括位置管理的方法、分类、研究现状等。并对位置管理两个主要问题位置更新和寻呼进行了研究。第叁章是对移动性管理主要技术的研究。包括位置登记和呼叫传递的研究,位置区寻呼容量的研究,以及位置区边界的划分。第四章提出了一种动态位置区管理方法,采用位置区层数可控制的环状搜索策略,来减少位置管理的消耗。在第五章中对移动性管理在铁路GSM-R网络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在论文的最后,是对全文的总结,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彭静[9]2004年在《移动通信网络中基于动态位置区的移动性管理策略研究》文中指出无线移动网络使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访问任何信息”这一梦想成为现实。在无线移动网络中,由于移动台的移动性,其网络接入点变化无常,因此,如何高效、经济地跟踪移动台,为移动台提供实时的、低成本的、高质量的、优化的服务——即移动性管理,成为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国际前沿研究难题。不容置疑,移动性管理对移动通信网络的高效运行是举足轻重的。 在移动通信网络中,移动性管理包括位置管理(Location management)和切换管理(Handoff management)。本文重点研究位置管理策略。现行移动通信网络的位置管理策略要求:一旦移动台越区,就需要进行位置更新操作。这种策略对“呼入移动比”较低的用户产生了巨大的位置更新费用,浪费了本来就稀缺的系统资源。为了降低位置更新费用,本文基于位置区分层及“环状搜索”的思想,并引入一个可控制参数,提出了“可控制环状搜索策略”。通过利用马尔可夫过程理论,导出了移动台位于各个环的概率所满足的一个线性方程组。数值分析表明:针对不同的移动台的“呼入移动比”的特性,通过控制参数的选择,可以降低位置更新,进而减小位置管理的费用。这种方法对于“呼入移动比”较低的移动台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张涛[10]2016年在《超密集网络移动性管理算法研究及验证系统实现》文中认为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无线网络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为了满足人们对网络数据速率的需求,超密集网络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手段。在超密集网络环境下,传统的移动性管理算法已经无法适应未来网络的发展。如何解决超密集网络环境下的移动性管理问题,成为了未来网络发展的巨大挑战。本文在研究现有的移动性管理技术的基础上,主要作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1)针对超密集网络的网络特点,运用生灭模型对网络进行建模,分析了网络的特点,提出基于生灭模型的可变保护信道的网络切换算法。根据网内的新呼叫和切换呼叫数量以及设备的切换预测,改变保护信道的数量。最后通过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有效地减少了呼叫切换阻塞率,增加了信道利用率。2)针对超密集网络的网络特点,基于网络分簇的思想提出了根据终端设备运动情况动态调节滞后余量的切换管理算法。在该算法中,基于小基站分簇化管理的前提,用户设备在小区间切换分为预切换和正式切换两个阶段,预切换阶段完成最佳目标小区选择、小区资源预留和预鉴权等操作,正式切换阶段根据预切换阶段监测的设备速度动态调节切换门限的滞后余量。仿真结果表明了该算法可以有效降低设备的切换时延和切换失败率。3)设计并完成了终端侧的移动性管理的验证系统。系统中,控制器不断广播自身信息,终端自动发现广播信息,自动登录控制器,并与控制器进行连接。同时,显示端显示了整个移动性管理过程。通过对验证系统整体和各个模块的设计,实现了各个模块的开发。最后,将代码移植到ARM开发板上,将系统各个模块进行联合调试,展现了系统运行过程。从最后运行结果可以看出,系统完成了对移动终端的自动注册与接入,很好地反映了移动性管理过程,达到了最初的系统设计目标。

参考文献:

[1]. 移动通信网络中的位置管理策略及仿真研究[D]. 魏函. 华中科技大学. 2006

[2]. 下一代无线通信网络中移动性管理关键技术的研究[D]. 刘侠. 上海交通大学. 2010

[3]. 下一代无线网络中移动性管理架构与关键技术研究[D]. 郑磊. 北京邮电大学. 2010

[4]. 未来移动通信网络架构和移动性管理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 王胡成. 北京邮电大学. 2018

[5]. 下一代互联网的移动性管理技术研究[D]. 乐德广. 厦门大学. 2006

[6]. IP/LEO卫星网络中的移动性管理技术研究[D]. 张竹.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3

[7]. 异构无线网络融合技术在开封联通网络中的应用研究[D]. 柳楠. 北京邮电大学. 2010

[8]. 移动通信系统中移动性管理技术研究[D]. 肖斌. 北京交通大学. 2007

[9]. 移动通信网络中基于动态位置区的移动性管理策略研究[D]. 彭静. 浙江工业大学. 2004

[10]. 超密集网络移动性管理算法研究及验证系统实现[D]. 张涛. 南京邮电大学. 2016

标签:;  ;  ;  ;  ;  ;  ;  ;  ;  ;  ;  ;  ;  ;  

移动通信网络中移动性管理策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