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代建筑设计的一些思考论文_成金华

我国现代建筑设计的一些思考论文_成金华

作者:成金华 单位:上海经安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省市:上海市 邮编:200435

摘要:思想性是建筑创作的根本元素,通过立意、创新等一系列的创作活动,结合建筑的艺术性和技术性,同时满足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性化设计因素,为人们营造一个良好、温馨的建筑外部和内部环境空间,从而使建筑创作不断达到新的高度。

关键词:建筑的艺术性,立意,创造性和独特性;建筑设计的地域性与城市设计;建筑设计的技术性和BIM在建设行业实践中的运用。

综述:我国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建筑的独特性、艺术性、技术性重要性日益显现。从超高层的摩天大楼到精致的楼宇别墅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提高人们对建筑空间、形体、舒适性的满意度,提升人们对居住、办公、和公共活动的良好体验,设计出有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形态和空间,这是每个设计师的责任。

设计师除了要使建筑群体和单体设计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提供给人们愉悦的感受,同时在满足城市总体规划的同时,要有城市设计的意识和应用,应当兼顾城市特色、地方特色,要有总体观念。

现在,城市设计已经日益成为一门完善的综合性的专业学科。

设计师必须掌握现代先进的设计技术和理念、新型的建筑材料的应用。各建筑设计专业和施工企业、预构件工厂、业主,要加强BIM在设计、施工中的运用,通过BIM这个共享云平台,加强沟通协作,对建筑形态、建筑外部空间和内部空间以及建筑设备体系进行合理整合设计,进而全面提升整个工程设计的质量。

建筑的创作设计对设计师提出的要求是:建筑要不断创新,建筑设计要推陈出新,这是古今中外建筑历史发展的脉络。每栋建筑应具备独特个性,不仅体现于外部形态,而且应融入在建筑的方方面面。设计师要为自己的建筑作品注入独特的思想性,建筑作品才能实现上述要求,才能成为充满个性和魅力,才能成为“凝固的音乐”。

任何一幢建筑都应当有不同程度的思想性、地域性。设计师总是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按照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设计创作,这体现了设计师对世界、生活、美学等方面的认知和理解,体现了设计师的建筑观,设计师应当提高文化和技术综合素养。

总之,任何建筑都是设计师思想的表述。设计师的思想性正是通过建筑的立意、创造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融入到建筑中去,但“经济,使用,美观”仍然应当是现代建筑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1 建筑的艺术性

1.1设计思想和立意

任何艺术创作,无论是文字、绘画还是音乐,都必须有创作主题,即所谓“立意”,建筑创作也同样如此,“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立意是建筑创作的灵魂。世界上很多著名建筑师的成功建筑作品无不如此。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以“少就是多”的经典设计思想,对现代建筑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比如建成于1929年著名的巴塞罗那展览馆;埃罗·沙里宁以 “象征展翅鲲鹏”为立意,设计了建筑史上让人震撼的肯尼迪机场航站楼,候机楼由于采用大跨结构,视野非常开阔,这也许就是他所说的“这是合乎最新功能与技术要求的结果”。建筑设计过程就是解决矛盾的过程,只有设计师合理地解决这些矛盾后,建筑才有可能成为永恒留世的优秀作品。

同时,建筑设计创作立意,也不应涉及面太广,应当抓住主要矛盾,即抓住主题立意和思想,否则会因面面俱到而杂乱无章,缺乏个性。设计师需要根据当地环境调整设计思路,需要考虑建筑所在区域、地形以及当地传统文化进行建筑设计创作工作。

1.2设计创造性和独特性

设计理念如果能在某些领域独特性地创造和发展,将对建筑发展起着开拓性作用,有的可能会对今后建筑的发展趋势产生巨大影响;有的虽不成功,但却由此启发其他后来者的探索。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以玻璃和钢取代传统的建筑材料,波特曼的共享空间创造了室内设计新天地,都极大地丰富了现代建筑理论;黑川纪章的福冈银行本店(1975)设计也是成功的一例。它的“灰色空间”立意展现了设计师对建筑传统观念的继承和发展。日本福冈银行(FCB)是一个体型高大造型单一的建筑,可能对城市环境产生压抑感和不适感,但是,黑川纪章的“灰空间”和“共生”设计理念成功地解决了这一个问题,其设计理念,为城市环境和建筑内容之间增加了层次和过渡空间,使环境变得宽容、友善,引导人们到此休息驻留,减少大型建筑对人们可能产生的压迫感。

建筑设计需要与周围环境进行紧密联系,根据建筑环境进行合理功能分区,建筑设计不仅要有独创性,还要合理融合建筑周围自然环境,实现“虽为人作,宛自天成”,提高人们对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舒适体验感受。

2建筑设计地域性与城市设计

从建筑立意切入,建筑和自然环境相互渗透,凝练出最具表现力的思想作为立意主题,以此为脉络层层展开,使设计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地域性和城市设计可以表现在建筑的方方面面。可能是城市设计功能性的需求,可能为了表达某种当地建筑文化风俗,可能建立在环境需求的基础上,也可能是为了突出表现城市空间的心理感受和建筑结构技术的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悉尼歌剧院充分利用其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现代城市设计融为一体,堪称佳作;意大利建筑师皮埃尔·奈尔维(Pier Luigi Nervi)的作品,也无疑是把工程结构和自然环境同建筑美学完美结合的经典之作。

建筑设计要从传统建筑中借鉴、学习并创新,充分融合当地自然民俗风貌和城市设计因素,应当摒弃程式化建筑形态设计,塑造出一个崭新的建筑形象。在历史文化名城,要保护和融合当地的建筑文化特色,特别在部分少数民族所在地域环境中,设计师更需要将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以及风土人情合理融入建筑设计理念中。建筑要体现民俗文化,以及少数民族风土人情,同时,这也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为当地营造特色的人文环境氛围,有利于推动当地绿色经济的良性发展。

建筑设计要融入当代社会城市设计的理念。在北、上、广、深,这类一线城市中,高楼大厦,CBD鳞次栉比,但每个城市不应当千篇一律,应当有自己的特色。当我们每个人置身于不同的城市环境中,要能够感受到每个城市不同的文化氛围和自然环境风貌,这应当是一个合格的建筑设计师之必须。

设计师除了要对建筑群体和单体设计的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提供人们愉悦的感受,同时在满足城市总体规划的同时,要有城市设计意识和思维,要有城市和区域总体设计概念,应当考虑兼顾不同城市的特色。现在,城市设计已经日益成为一门完善的综合性的专业学科。

建筑设计还有其它更为广泛的内容和要求,设计师应该认真细致地研究解决。

3 建筑设计的技术性以及BIM在建设建筑上的运用

在建筑设计中,立意、构思是创作的关键,但绝非优秀设计的全部,好的立意、构思还需要好的手法和技巧来实现。建筑具有双重性和独特性,它既是一门艺术,同时也是一门技术,两者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

建筑艺术与其他艺术相比既有相同之处,同时也有不同于其他艺术之处。

相同之处在于:建筑的艺术一面,作为上层建筑,和其他艺术一样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阶段的投射。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又赋予建筑以民族性,它是社会文化和经济生活的反映,它的形象往往会引起人们情感上的共鸣和依恋。

从艺术的手法技巧上看,建筑也和其他艺术有很多相同之处,它们都可以通过立体和平面的构图,运用线、面和体,遵循设计规律,比例、平衡、对称、对比、韵律、节奏、色彩、质感等取得它独特的艺术特点。

但建筑又不同于其它艺术,其它艺术完全是意识的表现,而建筑的艺术却必须服从于建筑功能、材料、结构和经济、总体规划、城市设计等条件的制约。

现代社会正处于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设计与以往手工业时代的设计和大机器工业时代的设计方法迥异。高技术与高艺术相融合是信息社会中一条重要的原则,它也成为信息社会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之一。

设计师必须掌握现代先进的设计技术手段和理念,并应当熟悉新型建筑材料的应用。

上海陆家嘴“上海中心”通过成功运用BIM构建框架流程建设技术措施,克服了不规则超高层建筑设计和施工的困难,全面提升整个工程设计的质量和进度。整个建设阶段,设计通过参数化、多专业协同设计提高工作质量、效率。通过可视化设计管理提升管理效率。施工阶段,通过可视化预演提升施工组织效率,通过多专业协调施工提升施工效率,通过4D模拟优化缩短施工进度。采用BIM建模进行构建进行精细化制造和施工,同时,运用三维激光扫描结合BIM技术提高施工现场检测监控水平。

“上海中心”超高层建筑外立面几万块玻璃幕墙和内部预制钢结构构件,精度要求极高,由于建筑成螺旋型上升状不规则形态,建筑构件几何尺寸每件都不尽相同,正是由于BIM构建框架流程在工程设计、工厂制作、施工环节通过共享云平台整体协作,才能在短时间内高标准地完成了那么复杂的系统建设工程。我们各专业设计师和施工企业、预构件工厂、业主,应当增加BIM在设计、施工中的运用,通过BIM这个共享云平台,加强沟通协作,对建筑外部空间和内部空间以及建筑设备体系进行合理优化整合设计,进而全面提升整个工程建设的质量和进度。

建筑师正在越来越多地使用技术和艺术的统一、和谐,以适应信息社会人们在智慧和情感上的需要。

结语:综上所述,建筑创作设计应具有独特的思想性,只有在设计过程中正确运用建筑的艺术性和技术性,从而使建筑创作设计不断达到新的高度。

设计师需要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国内外优秀设计理论,运用现代科技设计技术和设计理念,进行设计建筑创作设计,但 “经济,实用,美观” 仍然是现代建筑应当遵循的设计原则与方法。

参考文献:

[1]《外国近代建筑史》.罗小未 同济大学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2004年8月

[2]《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天津大学 张文忠主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年1月

[3]《BIM在超高层建设中的运用》葛清上海中心建设大厦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2014年7月

[4]《城市设计》第三版 王建国 著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7年6月

论文作者:成金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住宅设施》2018年2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

标签:;  ;  ;  ;  ;  ;  ;  ;  

我国现代建筑设计的一些思考论文_成金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