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中“美育”教学策略的探讨_化学论文

探索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审美化教学”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策略论文,初中化学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西南大学赵伶俐老师认为:“审美化教学与一般教学构成因素等量但不等质,其所有的教学因素均需按照美的原则加以审美转化。即由原来的非审美状态转化为审美状态,由原来的非审美关系转化为审美关系。从这一视角来看,审美化教学也就是各种教学因素的转化以及之后使教学获得新的面目与生机。”对于化学学科教学而言“审美化教学”就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把化学学科知识教育与审美教育融为一体,在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让学生认识一个美的化学世界,并对其进行审美欣赏、审美表现、审美创造,最终按美的规律建造的化学教育教学活动。本文从如何促进化学教学中“审美化教学”及相关问题的讨论作如下阐述。

      一、促进化学教学中“审美化教学”的具体策略

      1.教学目标的审美转化

      教学目标的审美转化可以从两个方面去思考:一方面是教学目标内在逻辑美转化,确定与教学内容符合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系。根据化学学科内在特点,将教学目标分为:科学知识和科学技能目标、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目标、科学思想目标和科学兴趣目标,那么使这些目标和谐、统一的要素就是教学目标的审美化,在美的目标指导下,获得美的知识,感受美的情景,发展美的智能,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美感的教育环境中得到教育,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另一方面是教学目标外在表述形式的审美转化。教学目标外在形式美转化是指用科学艺术化语言简洁、准确表达教学目标。这样自然很清晰地让学生知晓教学应达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能帮助学生很容易且又准确地理解教学目标的内涵。

      2.教学内容的审美转化

      教学内容的审美转化,首先,应使学科教学内容知识系统中涉及的概念或原理的清晰化。因为知识点不仅是知识体系网络上的纽结,而且也是教学内容的基本要素,其内涵与外延的清晰界定则又是传授和掌握教学内容的基础。其次,应使化学学科知识结构呈线、面、体的清晰化。化学学科知识点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密切相连的。教学内容的审美转换关键就是要帮助学生理清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让学生确切感受到本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美,达到由点知面的效果。如,初中化学《分子的性质》,其点、线、面、体关系如下图所示:

      

      最后,还应使不同学科知识间的联系清晰化。化学和物理、生物等自然学科都有一定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正是揭示了学科间的各种逻辑联系,可以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科学美的相通性和广阔性。

      3.教学方法的审美转化

      化学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决定了教师教学方法须具备多样性和灵活性,让学生在感受外在的形式美的同时诱发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学中教师应着眼于使学生的思维过程在生动、形象的表象基础上进行,探索如何把知识讲得具体生动,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美感。

      

      其次,不同的授课类型有着不同的化学美。教学内容按授课内容可分为复习课、新授课、习题课、实验课等,授课过程充分注重教学内容的内在结合、严密的逻辑性,其所呈现出的内容美却又会因教学内容的不同又有不同的体现。比如,我们复习“物质构成的奥秘”时可以运用审美的新奇性设计复习课,教师先让学生对复习内容进行分析,让学生用列提纲,或作图表,或建立知识结构图等形式比较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单质、化合物、纯净物与混合物等概念,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相互关系,以使知识穿成串,连成线,建立起纵横交错的知识网络体系,从而增加了课堂的美感,复习旧课的同时还起到激发学生新的发现和思考的兴趣,避免了对旧课的简单重复的枯燥感。

      4.教学过程的审美转化

      “审美化教学”中,整个教学过程其实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简洁、缜密、雅致富有自由度的内在逻辑美和形象、生动、丰富和自由的外在美感的教学美,是体现审美欣赏、表现与创造的一种双边活动过程。

      有序性、系统性、整体性是教学美的核心。所以,教学过程的审美转化,教师首先应关注化学课堂教学的结构之美。作为教师应该在教学之前从多角度预设学生的学情,从实际出发,减少教学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随从性;教学过程中还要把握好教材的重难点,严格按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的发展规律来设计有效的教学难点突破的方法;课堂最后用简洁的方式提炼本堂课所学知识,同时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思维。有次优课评比中一位老师上的是酸的性质,课堂最后她用将碱液喷在用酚酞写过字的白纸上,白纸上呈现出美丽的红色图案,然后老师又将酸液喷在白纸上,刹那间图案消失。老师接着问:“同学们想知道为什么吗?”学生当然想知道,可是老师却说:“欲知详情请听下回分解”。这里老师设置的悬念延伸了学生课内的思考,使学生意犹未尽,激发学生思维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其次,教师还应关注化学教学中的情感美。情感是化学教学过程中的润滑剂和催化剂,是形成一种教学的内在驱动力,很难想象一个缺乏情感的学生能对化学学习有多热爱。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对学科知识的讲授,将自己对教育事业、对生活、理想以及对学科专业热爱的情感作用于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情感中得到感染。化学教学中的情感美内容众多,其中语言是传达情感最直接的工具。而语言又是丰富多彩的,它包括表情、手势以及体态语言等。一位老师在讲溶液的特征时,先从蔗糖溶液的形成开始问学生:“喝一口甜吗?”“甜。”“再来一口还是那样的甜吗?”“一样的甜。”老师接着又问:“喝一口雪碧感到怎么样?”“爽。”“再喝一口呢?”“还是一样的爽。”老师点题:“一样的爽,一样的甜这说明了溶液具有什么样的特征?”老师在问答过程中做出享受状的样子,其实这里陶醉的不仅仅是老师,更是学生。

      5.教学外在形式的审美转化

      化学教学外在形式的审美转化教师首先应考虑教学情境美。教学过程中呈现一个美的现实的情境,以它为驱动力,将抽象的化学学习内容转变为活生生的化学观念。众所周知,原子、分子、元素定义的定位与理解及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难点。我采取了让全班同学共同参与,男生代表氢元素,女生代表氧元素,那么每个女同学代表一个氧原子,每个男同学代表一个氢原子。每两个男同学和一个女同学构成一个水分子,很多个水分子构成了水。然后,按照条件分子拆成了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每两个男同学组合成了一个氢分子,每两个女同学构成了一个氧分子,大量的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分别构成了氧气和氢气。学生通过游戏就很容易对分子、原子、元素定义及化学反应实质的理解,甚至为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

      其次,教师应善于精心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文化环境。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室中一切可利用因素,营造浓厚的美育氛围,使学生在潜意识中获得美的熏陶,受到美的感染;最后还应考虑的是化学教学的艺术美。化学教学过程中的情感美,可以通过外在的化学教学技术技巧的艺术美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展示出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教学艺术之美,让学生感受到一种“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的审美教育。正因为你在课堂教学中感情的充足投入,才会使化学教学技术技巧的艺术美完美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的学习就不再是被动的学习,或者因学习而感到痛苦和无奈,相反他们在欣赏美、追求美、享受美的同时主动地学习知识、获得能力。

      6.善于对学生进行化学美欣赏的引导

      化学的美不同于自然景观或事物的美,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它的美需要感受、揣摩与体会,但这种美不是伸手可及的。一个对化学美没有感觉的个体是不会体会到化学的美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呢?

      第一,培养学生化学学科美感的审美意识。如果说对审美化教学的“工具研究水平”的运用会导致学生停留在对化学学科外在美表面化、肤浅化理解的话,那么审美化教学的真正意义,则是领引学生感悟、理解和创造化学世界动人心弦、精彩无限、无与伦比的美丽。不同的参与主体对同一事物必定有不一样的感受。对于缺乏审美教育的人来说,会认为化学根本不美,化学美的说法纯粹是杜撰。因此,只有接受过审美教育的人,学会从美学的视野认识化学学科的人,才能真正了解化学美的基本特征,才能充分地理解、感受和创造化学美。对化学美最深刻地理解和震撼,不只是来自对化学物质形与色所赋予的外在惊人的美,更来自化学研究者、学习者在发现其化学物质内在联系和变化规律,某种“灵感”撞击的一瞬的震撼和喜悦。来自学生们在学习和解题时的灵光一现,令你觉得这种方法、这种思路就是“绝”,就是“美”。实现人的本质力量,感受学习、劳动和创造的快乐和震撼,这才是审美化教学需要达到的深层目的。

      第二,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创造化学美是从审美直觉经过深入的感受、思考,在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交融中迸发出灵感来,再将美的意向外化为美的形象。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基于模仿层面的,由一个美的事物,得到相类似的另一个美的事物;二是基于创造层面的,即由一种事物的美迁移得到另一事物的美。创造美也如同条件反射一样是需要外界刺激的。首先,学生必须掌握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大量的化学美的因素,然后根据他们的好奇的心理,创设化学的美点、美的思维情境,引发学生美的灵感。最后,化学美的创造还应注重与其他各种美感的相互结合达到美感体会的融合,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化学美。

      二、问题讨论

      1.注意克服从“工具理性”层面对审美化教学的认识“误区”

      对美育与审美化教学认识的最大“误区”,即是对其从“工具理性”层面的认识。北师大博士生导师檀传宝教授曾谈到教育学与美育结合的研究有“工具”、“目的”、“世界观”三种研究水平。“工具研究水平”只是将美学作为教育的工具和手段,进行简单的借鉴和移植;“目的研究水平”,是用美学对教育目标进行重构,让教育美成为教育成功的一个标准,实现教育与美育核心内层的结合,而“世界观研究水平”是“让教育美成为教育之魂,从而实现目的与手段的完全交融,是整个教育系统的审美改造和人生意义的根本达成”。仅仅停留在对美育和审美化教学“工具研究水平”将大大降低其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的育人功能。导致美育和审美化教学走向“为美而美”的形式化、表面化、工具化的错误方向,使美育和审美化教学丢失了最根本的价值和功能。

      2.“审美化教学”与其他教学方法的关系

      不应把“审美化教学”看成是一种独立的教学方法,更不应该认为“审美化教学”和其他教学方法相悖。审美化教学将教学要素转变为审美对象,实现内在逻辑美与外在形式美,静态美与动态美的相结合,让教学过程变成为对美的发现、欣赏、创造的过程,适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中融入美的因素,那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变成了生命的学习和体验过程,教学过程中本身的那种美感将充分显示出来并赋予愉悦的价值,学生学习过程那种痛苦的、疲惫的、讨厌的情感可以被学生的欣喜、主动、浓厚的兴趣所替代。

      3.追求和创造化学审美化教学中的意境美

      化学课堂教学意境特指从艺术意境审美中发掘出来的,运用于营造化学课堂教学的审美意境。情景交融的课堂审美意境能激发学生产生对“弦外之音”、“象外之象”的审美联想、想象和理解。多种简单的美有机组合起来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它不是简单的叠加,它会改变单种美的可能表现出的枯燥与乏味,易引起学生的想象,易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中学化学教学,尤其是初中化学教学,面对的对象是处于成长关键期的孩子,他们一方面渴望独立,另一方面又在寻求一定的依靠。所以,教学过程中仍旧需要一定的刺激,运用审美化教学强化其注意力与思考能力。

标签:;  ;  ;  

初中化学教学中“美育”教学策略的探讨_化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